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第五单元 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例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案例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15课。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文章的语言、情感、人物形象值得细细品读感悟。 以往教这课,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外面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扫路人朴实、豁达、开朗的特点。难点确定为:讨论扫路人到底累还是不累。重新执教本课,我的教学思路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更多的倾向于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待这篇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到底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仅仅是又在心目中留下一个扫路人“高大”的形象吗?还是能从本文的学习中得到一些更实惠的、跟实用的、更重要的东西,一种关乎语文本身的东西?或者说,如何挖掘教材中,除了理解感悟之外,关于表达和运用层面上的价值。 重理解轻运用,是我们以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偏误。并非理解了就一定会运用,理解的再深刻,再透彻,如果不能把文本中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形成他们的表达能力,那么我们就是在做一件高耗能低效能的事情。那么文本中有价值的语言习得的练习点在什么地方呢?直白一点说,就是可以动笔写一写的地方在哪里呢?再次研读本文,我发现理解的重点确定的没有问题,仍然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人物品质。但学生通过本文应该习得的,关于“语言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呢?我首先把目光注意于文中的两段景物描写。一段是课文的开头,作者初见天游峰,站在山脚仰视那一座高峰时,产生的惊叹式的描写:“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段描写无疑是精彩的,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寥寥数语就把山之高,路之陡,登山之难描写得生动、简洁。这段值得引导好好赏析。但若要学生仿写一段,恐怕会“腹内无材,口中无才”。学生没有多少关于景物的积累,要想打出精妙的比喻,而不落俗套,不说熟话,恐怕有难度。此处没有写的前提有话可说。还有一段在课文的中间,是作者听完老人关于“不累,不累”的话之后对自己和别人攀登天游峰的回顾:“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这段话的写作特色也很明显,作者一是强调了上山下山各九百多级,用数字体现了攀登之难,更暗示了打扫任务的艰巨。二是通过写游客们的反应,通过对比使读者从侧面得知老人的工作之辛苦。其中还运用了大量成语,语言既简洁又有力。毫无疑问,这句话也值得细细品味。关于老人到底累不累的辩证思考,也可以藉由本段的学习,抛出来,让学生自己辩论。读好了这段,所谓的难点其实并不难,学生有这种眼光,还可以借用书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难:因为山高路远,空手攀登尚且气喘吁吁,半途而返,跟何况要一级一级扫上扫下。不难:因为长年锻炼,好看好水看一程扫一程歇一层,从容自在,气定神闲。但这里的气定神闲一词并非一下子就可以感悟出来。还需要对前面中“哗哗”一词,下点功夫品味才能更有体会。但若是说值得练写、仿写,好像并没有合适的写作切入点。那么本文中的“理解和运用”的结合点到底在哪里呢?再次寻找,我发现了第三自然段:“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这段中有些用词引起了我的兴趣,如“踏着暮色”中“踏”的用法;“静寂”和“寂静”在语感上的细微差别;“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的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中对扫地声为何有这么细致的描述?“一声比一声分明”中“分明”的意思;为什么“迎了上去”和“及至到眼前,才看清”?作者这段对初次相遇描写这么细致,这么生动,引起了我的更多关注。这很符合一句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红楼梦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就是此中手法,引人注目,夺人心声,勾人好奇。再看对老人的外面描述:“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这种对人物外面描写如同一纸素描,寥寥几笔,却有勾其形而传其神的作用。对,对本课语言文字的品读重点可以放在这里,第三段是值得花些时间的!语感的培养在这里,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在这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练习点也在这里。综合以上考虑,我确定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第一课时重点在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脉络;学习文中写景的段落,并初学对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第二课时重点在通过品味语言丰富自己的读书感悟;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和语言举止的描写,深刻感悟人物形象,以文本为范本,受到扫路人豁达、乐观、自信的精神感染;练习塑造人物形象,写好人物衣着和长相。第二课时,我们简单回顾了第一课时初学的内容,便奔着第三自然段这一新重点而去。课堂上我对孩子们说:”仔细读读这段,同学们会发现几个用得很有意思的词。边读边找找看。”自由读之后有孩子举手了,说:“这个“踏”字用的很有意思。”我立刻肯定:“对,你找的好。其他同学注意到了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词上。我追问:“踏着暮色其实就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孩子都露初了那种想说却说不出的神情来。这个发言的孩子想了一下,补充说:“踏着暮色就是走在暮色中的意思。”“是啊,确实就是走在暮色中,在暮色中往下行走的意思。但作者不这么说,说踏着暮色,你能想象他此刻的心情和他此刻的行走的情形吗?”孩子们纷纷发言,经过启发,他们的话语很精彩,他们感悟到这样的情形:他是一步一步踏着台阶,走一步,天色就暗一点,但是他不着急,因为登完了天游峰,他的心情很舒畅,登的时候急于攀登,没有顾得上看景色,现在正比较悠闲的走走看看,欣赏暮色渐浓时山景的美丽。瞧啊,读一个”踏“字,读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了丰富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真正读进文本中去了,把文字读活了,读丰满了。我们都感到满意,带着和作者类似的心境,再次朗读了这句话。趁热打铁,我们还琢磨了“静寂”比起“寂静”来,更突出了静的感受,这个词在这里既写出了山中之静,也为后来老人扫路声的“分明”起了一个反衬的作用。而“分明”一词的用法也有意思,本中指声音越来越清楚了,真切了。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对“哗哗”创意解读。这里用了两个破折号,其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长或停顿。我请学生去掉破折号读,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对比着一读,孩子们发现,这个哗哗声正暗合文中的“颇有节奏”一词。是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前不久我们在练习4中学习了一段红楼梦中对不同人笑的描写。我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告诉孩子们,笑如其人,人各有其个性。你们能不能好好听听扫地声,像作者那样,在宁静的暮色中,隐约听到颇有节奏的哗哗声,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和猜想?他们的回答果然很有意思:这是谁?这么晚了在山路上扫地?扫的还很从容啊。是啊,这正是作者心中所想,他对“这是谁,在干什么”有了好奇,这才有后文中的“循声迎了上去”,但因为天色已晚,“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与作者的心靠的很近了。也感悟到文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文字。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是文之源泉。 接下来,我们借由作者的眼睛看了这位老者:“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孩子们很快就从文字描述中感受到了老人的朴实、能干。但这不是我最想要的。这段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简洁、有序、传神,是非常值得仿效的。我问:在大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你好奇的情景。当然有,是,那就像作者这样有顺序的写写。注意写好这个人的衣着特点,以及她的身份,同样用上“他身穿,足蹬,正。原来”这些能连接句子的词语,还可以适当补充“手拿头戴”等描写。一时间热烈议论、读书的教室安静了下来,沙沙的动笔声格外悦耳。短暂的速写之后,我们开始了交流,交流了三四位写作基础不同的孩子,其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再加上适当的点评修改,这段小练笔效果非常好。这一段教学过程虽然费时较多,但孩子们学的专注而有趣味,我也真正感受到,我是领着孩子们在学文章,学语文读的是流畅优美的文学作品,品的是语言文字和它传递的情感、意趣和韵味,悟的是事物情趣和文章之法,而不是仅仅在膜拜一个“高大全”的人物。课堂上的练笔水到渠成,练写时,肚中有话可说,笔下有章可循。动笔不在痛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继续贴近文本:分角色朗读对话,细细打量老人,再读对话,评议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安排的教学环节都遵循了“学路为教路”的原则,着重领悟的是作者的表达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孩子们进入角色很快,读的好,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