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qs-132防异物管理.doc_第1页
ma-qs-132防异物管理.doc_第2页
ma-qs-132防异物管理.doc_第3页
ma-qs-132防异物管理.doc_第4页
ma-qs-132防异物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件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复制或转让。防异物管理Foreign Material Exclusion ManagementMA-QS-132Rev.1 文档信息页(1)A. 基本信息文件名称防异物管理文件编码MA-QS-132版本1审查周期5年程序责任者维修子领域替代文件文件名称无文件编码无B. 编制者姓名(打印)签名(须含签发日期)批 准徐利根2013-12-03审 查蒋祖跃蒋祖跃2013-11-26校 核洪潭 姜向平洪潭2013-11-22 姜向平2013-11-21编 制胡四光胡四光2013-10-28C. 会签会签单位姓名(打印)签名(须含签发日期)体系审查姚翀姚翀2013-11-27质保审查徐侃徐侃2013-12-03文档信息页(2)D. 升版修订信息版本修订说明0初次发布。编制:李 芳校核:徐侃审查:刘志勇批准:何小剑1编:胡四光校:洪潭 姜向平审:蒋祖跃批:徐利根目 录1.0 目的12.0 适用范围13.0 定义14.0 依据文件/参考文件24.1 依据文件24.2 参考文件25.0 责任25.1 公司维修主管领导25.2 电厂主管领导25.3 维修责任处室25.4 维修支持责任处室35.5 电厂技术处35.6 电厂保健物理处35.7 化学处35.8 电厂运行处35.9 核安全处35.10 安全质量处45.11 保卫处45.12 文档管理处45.13 工作负责人/防异物管理员45.14 维修片区协调员45.15 工作包准备(评估)人45.16 QC46.0 流程/规定46.1 防异物原则56.2 防异物管理76.3 防异物的方法156.4 专项防异物管理规定196.5 防异物管理记录257.0 记录268.0 附录268.1 防异物方案(MA-QS-132.01)278.2 防异物区域物项进出记录表(MA-QS-132.02)288.3 防异物区域人员进出记录表(MA-QS-132.03)298.4 防异物失控应急方案(MA-QS-132.04)308.5 异物报告(MA-QS-132.05)318.6 防异物区域标识牌32MA-QS-132防异物管理 Rev.15 / 541.0 目的为规范中核核电运行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运行)防异物管理措施,防止生产活动中异物进入系统和设备,对机组、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防异物工作适用于电站内在现场开展的各项活动和人员。系统设备的维修活动、运行操作、厂房基建维修、变更改造、化学加药、各种现场检查工作、厂房保洁、物品搬运等都会涉及到防异物。2.0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核运行所属各电厂、各机组的调试生产准备及机组运行期间的所有可能导致异物进入系统设备的工作和活动。主要但不限于以下活动:涉及系统及设备开口的维修(包括防腐、在役检查等)工作。涉及系统及设备开口的运行活动。厂房基建维修工作。变更改造工作工艺系统添加化学品和使用化学辅助材料。各种现场检查工作,如巡检、质量检查,安全检查,卫生检查等。在开放系统、覆盖物和控制边界周围进行的其它工作,如厂房保洁、物品搬运等。3.0 定义1) 异物:是指在系统、设备自身以外的,进入、遗留或存在于系统设备中可对系统设备运行和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所有物项。如下列出主要的异物(不限于):(工器具材料,包括防异物用的工具材料;工作包、程序、图纸、记录本等;设备上拆下的零部件;备件及其包装物;溶剂;切割碎片和碎屑、焊渣等;海水系统中的泥沙、水泥碎块及石子、水草、海生物等;重水系统中的轻水;水中的悬浮物、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腐蚀产物、活化产物;系统中不允许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由于化学品中的杂质、化学品误添加、系统泄漏、交叉污染等原因而在工艺系 统中引入卤素、硫、钠、铅、钴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增加设备的腐蚀或引起辐射场的升高;进入系统管道或容器的人员;对工艺系统有害的气体(如Ar、CO2、N2等)、空气或设备中的灰尘;个人物品,如钥匙、眼镜、手电、笔、记录本、钱包等;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电子剂量计、安全帽等;鸟、鼠、蛇等生物。2) 防异物(Foreign Material Exclusion,缩写FME):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防止由于人员疏忽而导致异物进入系统、设备,或降低其几率。3) 防异物控制区域或防异物区域:是指一个建立起来的区域,用以控制工具设备、材料和人员进入开放系统,从而减小由于疏忽而将任何物项遗留在系统里的可能性。4) 维修责任处室:维修责任处室:负责维修和变更的实施和管理的处室。包括:一厂维修一处、一厂维修二处、二厂维修一处、二厂维修二处、三厂维修处、三厂燃料操作处、维修支持处、土建服务处、大修管理处、技术管理处、技术一处、技术二处、技术三处、保健物理二处、运行培训处。5) 维修支持责任处室:指在电厂中承担维修支持职责的处室,如:维修支持处、维修处6) 工作包准备(评估)人:承担工作包准备(评估)的人员,同时考虑工作是否需要防异物方案,如果需要则负责编写7) 防异物管理员:指工作组内承担防异物管理职责的工作组成员。8) Q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4.0 依据文件/参考文件4.1 依据文件1) MA-QS-1 维修管理大纲2) IS-QS-1 工业安全大纲3) CY-QS-1 化学管理大纲4) MA-QS-110 维修准备5) MA-QS-111 维修工作包6) MA-QS-130 维修执行过程控制7) OU-QS-202 大修工作准备8) OU-QS-301 大修实施过程控制9) QA-QS-600 现场质量控制 4.2 参考文件无5.0 责任5.1 公司维修主管领导1) 批准本程序5.2 电厂主管领导1) 负责指导和监督电厂防异物工作开展5.3 维修责任处室1) 负责其责任范围内(含所管辖的协作单位、承包商)工作的防异物管理。2) 负责防异物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包括异物排除方案和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3) 系统/设备恢复时,按照质量计划承担其负责范围内设备内部清洁度检查。4) 组织制定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5) 参与调查异物来源,评估异物对系统设备的影响。6) 负责对需进入电厂系统的新设计工器具的防异物专项审查(包括内、外部设计)7) 负责大修前对大修协作单位、承包商进行异物控制培训,包括培训教材的编写与升版、课堂授课及模拟体培训等。5.4 维修支持责任处室1) 负责其责任范围内(含所管辖的协作单位、承包商)工作的防异物管理。2) 负责提供异物排除相关的各种工具、标识牌、警告牌、异物挡板的借用或领用。5.5 电厂技术处1) 负责本处室(含所管辖的协作单位、承包商)异物排除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包括异物排除方案和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2) 参与制定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3) 组织调查异物来源,评估异物对系统设备的影响。4) 参与制定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5) 调查异物来源,评估异物对系统设备的影响。6) 系统/设备恢复时,按照质量计划承担其负责范围内设备内部清洁度检查。7)5.6 电厂保健物理处1) 负责本处室(含所管辖的协作单位、承包商)异物排除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包括异物排除方案和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2) 负责放射性异物清洗、去污和保管。5.7 化学处1) 建立化学物品的分级管理制度,为涉及化学物品的使用和系统内化学杂质的去除提供技术支持。2) 提供系化学方面支持,协助其它处室制定异物失效应急方案。5.8 电厂运行处1) 负责本处室(含所管辖的协作单位、承包商)异物排除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包括异物排除方案和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2) 参与制定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5.9 核安全处1) 对核安全相关的电厂防异物的实施工作独立开展监督。5.10 安全质量处1) 监督本程序实施的有效性2) 根据质量计划出席防异物控制点的见证和释放。5.11 保卫处1) 负责防异物专区保卫工作。5.12 文档管理处1) 负责对需要存档的非放射性异物进行存档保管。5.13 工作负责人/防异物管理员1) 负责防异物控制区的建立和对人员、设备、备件、材料及工具进行管理。2) 负责向组内的工作人员布置和讲解防异物工作,并指定作业中防异物的监督者。3) 负责保证其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或回路的内部清洁。4) 负责安排和落实防止异物进入开口设备的措施。5) 负责对检修过程中发现异物的现场状态管理。6) 严格按规定控制进入作业控制(隔离)区的人员数量,并检查进入人员和物品是否满足防异物的要求。7) 认真登记进出作业控制(隔离)区人员及携带的物品和数量,并在人员离开时核对带出的物品;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作好交接班记录。8) 负责完成所发现异物的清除实施。9)5.14 维修片区协调员1) 负责监督维修片区内工作防异物工作,对不安全行为或违反管理规定的现象,有权终止其工作,其中包括其他实施单位及承包商,并上报其主管。5.15 工作包准备(评估)人1) 负责确定是否需要制定防异物方案,如果需要,则编制或选用已有的。2) 负责在质量计划中标明防异物的检查点要求。3) 参与制定异物排除失控应急方案。5.16 QC1) 参与防异物工作过程监督。2) 负责按照质量计划见证防异物控制点。6.0 流程/规定MA-QS-132防异物管理 Rev.115 / 546.1 防异物原则6.1.1 系统设备防异物的三个层次:1) 第一层:厂房、系统、设备防异物屏障,主要有各种滤网、离子交换器、过滤器、防尘防雨罩、厂房房间周界门窗等,保证这些防异物屏障的完整性和效率是保证厂房系统中没有超标异物存在的有效手段。2) 第二层:采取引入异物可能性小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如:(1) 凝汽器和RCW热交换器在传热管口安装尼龙保护套,也是防止异物卡在传热管的手段之一。(2) 采用可拆卸式整体保温,减少保温固定螺钉,便于拆装,降低保温材料成为异物的可能性。3) 第三层:在工作中防止异物进入系统设备,这是本程序的主要内容。6.1.2 防异物基本原则在开放系统、设备内或附近工作时,必须制定和贯彻防异物的措施。具体的防异物措施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分为一般工作项目的防异物和重大工作项目的防异物措施。对于一般工作项目可以不设置防异物控制区,但应采取相应的现场异物防范和控制措施,包括工器具的检查、防异物材料的准备;对于重大工作项目应专门建立防异物控制区进行异物控制。内容包括工器具检查、防异物材料准备、工作前的人员防异物培训等。1) 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事先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并采取防止异物进入系统和设备的必要措施。在设备、容器等开口作业结束后关盖前,要确保取出所有应取出的物件。2) 异物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尽量缩短设备和系统的开口时间以及尽量减少进入作业区的人员和物品的数量。在异物落入风险较大的地方,要减少程序、图纸、工具、部件和材料等物项的使用与放置。3) 为保护开口的设备或系统防止异物进入而采取的控制措施水平,应与维修活动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设备或系统以及设备开口的尺寸和方向相一致。4) 对于较大型的检修活动。如反应堆换料、发电机、励磁机和汽轮机检修、柴油发电机的解体大修,大型容器的开孔检查等,需要建立封闭控制(隔离)区,指定专人负责该作业控制(隔离)区的人员和物品进出的管理,并设立现场守卫值班来具体负责人员和物品进出的登记检查工作。此外进入作业控制(隔离)区人员的着装应保证没有遗落钮扣或其它饰物的可能。5) 对于反应堆、蒸发器、主泵、稳压器、汽轮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的螺栓孔,在检修中卸去螺栓后,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封盖保护,防止螺纹损坏和异物进入螺孔。6) 较小型的检修作业。如阀门、泵、管道等的解体检修,一般也要求将作业区域隔离起来,并由作业组成员负责该区域的防异物控制。7) 应建立并严格执行人员和物品进出作业控制(隔离)区的登记记录制度。8) 所有与清洁度和异物侵入有关的事件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报告,同时填写状态报告单,及时做好经验反馈。6.2 防异物管理6.2.1 防异物管理流程序号流程步骤责任和行动完成时限01评估异物风险在电站生产活动中异物进入系统、设备、仪器等的事件,会影响设备功能,造成损坏,甚至影响系统和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前,必须对工作中的异物进入的风险及其后果进行评估。有异物进入风险的工作,必须采取防异物措施。防异物评估内容对异物的风险和后果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异物进入的可能性系统开口的尺寸。工作持续时间。因工作需要,人员、工具或设备进入系统或邻近区域是否会产生灰尘或碎屑。异物取出的难度高辐射区域。探测系统内异物的可行性。照明不够、介质不透明、光线昏暗,结构狭窄都会影响异物的检查。异物滞留于系统内产生的后果系统的重要性(安全相关)。损坏的可能性(包括对尺寸、精度、化学杂质增加腐蚀和辐射场)。损坏边界(过滤器,滤网,各种化学树脂床的失效)。系统对异物的敏感性(如海水系统允许直径小于1cm以下的石块)。必须制定方案的工作开口面积大,人员需要进入工作的,例如:汽轮发电机组检修。GIS母线及变压器拆开检查。6.3KV泵大型设备的开盖检修。人员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例如:前池内工作。容器内部工作。系统管道内部工作。汽轮机油系统:润滑油主油箱、润滑油净化器、密封油主油箱的检修。其它异物进入风险高,异物取出难度大的工作:非水平管道上阀门(通径10”或250及以上)的开口工作。电气/仪控盘、柜(交叉作业有异物落入的风险时)。工艺系统、设备使用了超过规范的化学物品。人员不进入设备,但需要在其内部使用工具,如蒸发器二次侧检查。1 小时02编制防异物方案防异物方案要求对于在停堆大修期间,由于系统开口数量多,存在交叉作业,异物进入系统的可能性高,所以必须采取更严格的防异物措施。涉及异物控制的工作必须编制质量计划,将异物控制检查点作为H点。防异物的方法,如:保持厂房、场地和设备清洁建立防异物区域进出控制等级使用覆盖物防跌落/散落的措施等详见6.3段防异物的专项要求针对如下一些有防异物要求的特定设备、区域和检修活动,制定专项要求,如:反应堆厂房换料水池燃料厂房水池汽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容器内阀门类泵类坑洞电气、仪控盘/台/柜详见6.4段。防异物方案放入工作包时,必须填写相应的WO号和工作内容。防异物方案制定由工作包准备(评估)人员准备,可以使用已有批准的防异物方案。防异物方案的模板见附录8.1。方案的内容要求适用设备:可以是一个单体设备,如凝汽器,也可以是一类设备,如闸阀。适用工作:一个设备不同的工作,其防异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该组,可以编制不同的防异物方案。异物风险评估:描述设备所要进行的工作中存在的异物进入和失控的风险。防异物区域的建立要求。异物初始状态检查。减少异物进入工作区域可能性的措施。减少异物进入系统设备的措施。检查要求。其它防异物的方法、技术、措施。0.5 日03方案审批如由公司、电厂各处室员工编制,则由编制人员的科长或其授权人批准。如果由协作单位人员编制,则由协作单位对口管理科室的科长或其授权人批准。防异物方案的审核要求是:防异物方案涉及的操作没有超出工作申请的范围。采取的防异物的技术和方法是正确的。异物风险评估是否正确。防异物方案的其它内容没有违反国家法规和电厂管理要求。0.5 日04方案技术交底防异物方案的技术交底与工作包的技术交底同步进行,需要防异物方案编制者向工作组明确在实施防异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异物失控的风险。对于大修承包商的技术交底,防异物方案编制者还要负责向工作负责人明确异物控制工作中所使用材料领用地点及方式,确保大修协作单位能够尽快的领用异物控制所需要的物项。15 分05召开工前会工作负责人接到工作包后,必须查看工作包中的防异物方案。对于存在疑问和不明了的地方要及时询问编制者,以确保防异物方案中所规定的措施的正确性和充分性。在工前会议上,工作负责人要向组内的工作人员讲解防异物工作的方案,指派防异物管理员,布置防异物工作,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意识到防异物工作的重要性,明白防异物方案中具体要求。15 分06管理工作过程工作负责人和防异物管理员作为防异物区域的监督者,对进出防异物区域的工具、材料等物项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开展现场工作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防异物方案。每执行完成相应步骤,执行者必须在防异物方案中的“执行签名”栏签名。系统开口前,建立防异物区域,并悬挂防异物区域标识牌(模板见附录8.6)。人员和检修所需的材料、工具必须从防异物区域的入口处进出防异物区域。工作开始前,将要开展工作的区域打扫干净。当系统或设备被打开时,工作负责人或异物管理员必须进行异物初始状态检查,并记录在防异物方案中,发现的任何意外状况必须立即向负责该项工作的技术责任人(如:设备工程师、技术改造工程师、役检工程师等)或防异物方案编制人员报告,关键重要设备或具备经验反馈价值的情况,可填写状态报告。当现场的维修工作因故中断、工作人员离开工作现场前,必须用覆盖物将系统的打开处、不带走的零部件、工具材料覆盖好,将防异物区域打扫干净,物项摆放整齐有序,并且将作业控制(隔离)区临时关闭。即将作业控制(隔离)区的入口封闭,并在入口处或附近放置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警示牌上注明该作业现场的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工作过程中,异物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登记、组织清点、记录等工作。各种防异物相关的表格模板如下: l 防异物区域物项进出记录表,见附录8.2 l 防异物区域人员进出记录表,见附录8.307编制应急方案在工作中,防异物失控可能会给系统的设备、仪表造成损坏,影响系统和电站的正常运行。在工作前的评估中,必须对防异物失控的风险做出充分的评估,以使检修人员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起防异物工作,避免出现防异物失控的事件。任何人员如果意识到或怀疑有物项丢失或误置在系统内,应立即停止工作,通知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维持系统或设备现状,防止系统或设备状态的进一步恶化,并做好现场状态的管理;同时立即通知工作包准备(评估)人员制定应急措施,必要时通过科室/处室寻求其它处室的支援。防异物失控应急方案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l 排除异物的重要性。 l 补救计划。 l 探测和排除异物的时间。 l 确认方法:文献查阅、咨询、在车间、仓库和其它区域内的物项核对等。 l 探测异物的方法:目视检查、摄像、超声波、射线、照相、内窥镜检查、拆卸检查等。 l 取出异物的工具和方法:通常包括:钩杆、铁丝、磁铁、粘竿、抽真空、冲洗、安装临时滤网或过滤器、拆卸等。 l 防止发生二次异物现象。工作负责人在充分考虑上述方面后,编写防异物失控应急方案(参考模板见附录8.4)。1 日08审核应急方案审核应急方案0.5 日09批准应急方案批准应急方案0.5 日10执行应急方案承担异物失控应急处理职责的工作组按批准的防异物失控应急方案实施,取出异物。对于处理异物失控时需要扩大工作范围、或存在高风险、或方案复杂的情况,需要另外编写处理方案,可以发出新的工作包来实施相关工作。0.5 日11取出异物,并进行后处理12管理交接过程当工作在二班以上的工作人员之间交接,或在不同工作组之间交接时,当班的工作负责人必须与下一班的工作负责人做好交接工作。工作负责人将防异物的相关记录交给下一班的工作负责人。下一班的工作负责人要检查防异物相关记录的完整性,并按照记录进行现场核实,确认记录无误后两班的工作负责人在记录的“交接工作”一栏上签字,完成工作交接。15 分13执行完工检查当工作完成时,在系统和设备开口封闭前,工作负责人和异物管理员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 对系统设备内部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异物遗留在系统设备中,特别是安装在系统设备中异物挡板、临时封堵物等防异物工具。检查确认系统设备内部的清洁度是可接受的。 2) 清理防异物区域内的物项,确保在防异物区域内多出或缺少的工具、材料、覆盖物等物项。 3) 签署关闭防异物方案和防异物有关的各项记录。保证所有物项已处理稳妥,没有遗漏项。 4) 对于质量计划中设置的异物检查H点,需QC人员检查防异物工作完成情况和见证开口封闭工作。完成上述工作后,由工作负责人实施系统设备开口的封闭,撤除防异物区域,移走防异物区域标识牌和防异物标签。15 分14终结工作票终结工作票30 分15分析异物情况对于所清除的非放射性异物,工作负责人应对异物进行照相及外形测量,并做好记录。对于放射性异物,辐射防护人员根据放射性剂量的大小确定去污方案并予以实施。去污后的异物再进行照相,必要时进行尺寸测量。技术处牵头分析异物的来源根、产生的原因、确定是否为系统设备本身损坏而产生、异物对系统设备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损坏的系统设备进行修复的方案。异物报告模板见附录8.5。异物保管 l 已分析清楚性质、来源、产生原因的异物,在做好记录后,不再保存。 l 未分析清楚性质、来源、产生原因的异物,需要存档保管。 l 在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内取出的异物都需要永久保管。 l 保健物理处负责对放射性异物进行编号和保存工作,并做好异物管理台账。信息文档中心负责对非放射性异物进行编号和保存工作,并做好异物管理台账。0.5 日 MA-QS-132防异物管理 Rev.126 / 546.3 防异物的方法6.3.1 保持厂房、场地和设备清洁1) 保持环境清洁,是减少灰尘等异物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做好厂房、场地、设备的清洁。2) 工作场地保持整洁,工具材料摆放有序,可有效减少防异物失控事件的发生。3) 现场不保留不必要物项,不使用的工器具及时从防异物区域取出,工作中的废物及时清理。6.3.2 建立防异物区域建立防异物区域是防异物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防异物区域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引入异物而建立起来的区域,用以控制工具设备、材料和人员进出,从而减小由于疏忽而将任何物项遗留在系统里的可能性。工作负责人和异物管理员需要控制进入防异物区域的人数,原则上非工作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尽量不要进入防异物区域,需要进入则必须得到工作负责人或异物管理员的同意。1) 防异物区域大小不受工作区域大小的限制:(1) 利用工作区域来建立防异物区域,工作区域即防异物区域。(2) 在工作区域内部建立防异物区域。例如,容器检修时,检修工作区域可以包括设备周围的部分区域,其防异物区域可以仅限在人孔门以内的区域。(3) 建立比工作区域大的防异物区域。例如,汽轮机检修时,即使高压缸、发电机不检修,其防异物区域通常也包括整个汽轮发电机组。(4) 可在工作区域外建立防异物区域。例如,可以在设备检修时,可以在设备上方的栅隔板区域建议防异物区域,防止上方的异物落入。2) 建立防异物区域的主要方法有:(1) 用警示绳建软隔离区(2) 建立杆式检修隔离区(3) 建立实体检修隔离区3) 防异物区域的标识要求:(1) 防异物专用物项颜色统一为橙黄色,包括标识牌、隔离带、异物挡板及作防异物使用的塑料布等。(2) 悬挂防异物区域标识牌。6.3.3 进出控制对进出防异物区域工器具、材料和人员的控制。和工作无关的人和物原则上都不允许进入防异物区域。容器内和管道内作业,工作负责人、异物管理员和安全监护人员应控制进入的人数,原则上非工作人员如无特殊原因不允许进入。对于需要进入系统或设备内部的人员在进入前应对人员穿着进行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能有拉链、钮扣或其它金属物等,工作鞋应是软底的运动鞋并套专用鞋套;人员所携带的物品都有防掉落措施。所有带入系统或设备内部的物品应登记(见附录8.2)。6.3.4 登记主要有物项登记、人员登记、重要设备内部紧固件登记。1) 物项进出登记:对进出防异物区域的物项进行登记,特别要注明物项的性质、用途和去向。下面是关于物项登记的一些特殊说明:(1) 人员的衣服(眼镜、手套除外)不用记录(2) 人员安全防护设备,如眼镜、安全帽、手套等,必须记录。(3) 如需把工具盒带进防异物区域,将工具盒内的工具清单附于记录上,只做一个进入记录。当工具盒从防异物区域带出时,必须按工具清单进行详细的检查。(4) 特别要注意登记各种防异物物品的种类、状态和进出情况。目的是防止防异物物品(如使用的挡板、防护网、盖板等)成为潜在异物因素。2) 人员进出登记:防异物区域内,如果有人员滞留在系统设备内部的风险,则必须对人员进出进行登记,否则,可不用对人员进出防异物区域进行登记,除非有特殊规定。需要进行人员进出登记的作业场合有:汽轮发电机、容器和管道内部、泵房前池、换料水池、EWS水池内部、乏燃料池内部、有人员坠落风险的泵房检修等。3) 重要设备内部紧固件拆装记录表:便于工作人员复核,避免内部紧固件漏装,留在系统设备成为异物。6.3.5 使用覆盖物系统或设备的开口部位在不进行工作期间必须采用覆盖物或塞子等予以封闭,尽量缩短回路或设备开口的时间1) 用于防异物的覆盖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 设备的原有部件,如容器端盖、阀盖、人孔盖、接线盒的盖子、柜门等。(2) 特制的盲板法兰,主要用于有较高承压要求的场合。(3) 屏蔽块。(4) 异物挡板。(5) 其它物品,如帆布、毡布、白布、有色塑料布等。严禁使用无色塑料薄膜和透明的塑料布。2) 使用要求:(1) 如果系统有承压要求,则必须使用设备原有部件或特制的盲板。(2) 等效直径大于等于100mm(4”) 开口向上(包括垂直或斜口)的管道开口,如果不能利用原有部件或没有特制盲板来覆盖,则必须使用异物挡板,其它方向的开口则可以选择专用塑料布包裹。(3) 周围有粉尘或有不允许进入系统的气体及系统内可能有液体溢出等情况下,需要加装垫片。(4) 覆盖物必须采取固定或紧固措失,如用绳索束紧,用合适重量压住,安装合适数量的临时螺栓等,防止覆盖物被挪动,失去作用。(5) 如果外部的覆盖物不适用,那么可以加装内部筛子或挡板,在此种工况下,必须在设备上或附近醒目位置标明该区域为防异物区域。(6) 内部封堵物要有防止被完全推进系统和设备内部的措施,如塑料塞要有边沿,气囊必须有绳索拉住,内部挡板必须用绳子拴住。3) 选择覆盖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在易发生火险处,覆盖物应是防火或阻燃的。(2) 覆盖物应不易破碎和破裂,禁止使用玻璃和塑料薄膜。(3) 覆盖物应适合预期工况:温度、流体接触、机械重压。(4) 覆盖物不应损坏系统表面,不论是机械的还是化学的。(5) 覆盖物应可见,禁止使用透明的塑料布。(6) 对真空或负压状态的系统开口,禁止使用柔性材料覆盖物(如白布、塑料布等),必须使用完整的、坚固的硬质材料覆盖物(如金属盲板等)。6.3.6 防跌落/散落的措施1) 将工具或材料用绳索捆绑在人员身上或附近的设备上,一旦掉落则可立即取回。2) 把眼镜腿用细绳子拴住并挂在脑后。3) 将工具集中装放在工具盒中带入异物控制区。4) 将小的零部件装袋后带入异物控制区。6.3.7 其它方法1) 系统打开后,立即进行清洁或清洗。对维修过的设备和系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如用真空吸尘,用不抽丝的棉布擦试等方法清除设备维修后产生并残留在设备内的杂质。2) 解体后的设备及零部件不能直接落地,应用胶皮、胶木或枕木(表面用有色塑料布或胶皮包裹)垫在地上,解体的零部件及检修工具、备件、材料应摆放整齐,表面用布或胶皮覆盖;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及螺栓、螺帽等联接件应在设定的防异物控制区域内进行检查、清理;并妥善保管,防止丢失。3) 在易掉入开放系统的地方,减少程序、图纸、工具、部件和材料等物项的放置。4) 备件安装前要除去备件内部的保护层、防腐层或干燥剂。5) 在切割或打开系统前,除去保温、油漆或其它表面材料。6) 当在设备内部进行焊接、切割、打磨等易产生碎片的工作时,应用覆盖物、内部封堵物等对系统或设备内部的工作区域进行局部隔离,以防止碎片扩散,同时要立即清除所产生的碎屑。采取防止碎屑进入系统的切割技术,可以减少异物产生。7) 使用符合技术规范的化学辅助材料和工艺系统化学添加剂。8) 避免使用跌落后易破碎的工具或材料,如使用金属跳板代替木跳板。9) 尽量使用全塑手电筒。10) 个人物品(手表、硬币、手机、钱包、钥匙、小灵通等)要存放在防异物区域外。11) 封闭系统前要对系统内部空间进行全面的异物检查,确保取出所有应取出的物项,特别注意异物挡板和临时封堵物的拆除。12) 重要容器、泵、水池等内部不得使用棉纱。13) 电气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防异物控制(1) 在打开和操作控制柜、继电器柜、闸刀等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工具、污物、碎块或填充材料落入电气设备中,并在维修工作结束后,对工具、污物和碎块进行清理。(2) 在电气仪表板上钻孔时,要确保金属碎屑不进入电子继电器内。(3) 设备因维修或标定拆卸出系统或主设备期间,要保证所引起的系统或设备开口被覆盖或密封,以防止异物进入。14) 保证全部或部分从开关设备上拆卸下来的开放的断路机构有充分的覆盖。15) 对于尘垢、金属物和水可能导致电缆和设备的损坏、失效或异常运行的场合:(1) 打开前,检查部件和周围区域是否清洁。(2) 在人员离开前,要检查所有打开的电气/其他盘柜、接线器等是否都已关闭。(3) 接线盒、配电柜和其它电缆箱不能用于存储物品。(4) 当部件(如断路器、电路板)从盘柜中移走时,要立即关闭盘柜门。(5) 确保所有的螺钉和螺母是旋紧的。16) 露天作业,要防止物项被风吹散。17) 对于需要进入换料水池、反应堆堆芯、乏燃料贮存水池、汽轮发电机机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高压加热器等重要设备内部的各类工具及设备,必须在这些工具或设备处于设计审查阶段时进行专门的防异物设计审查。18) 对于换料水池、乏燃料贮存水池、水池上空及周围的变更和其它工作,在设计时必须进行专门的防异物审查,变更后设备状况不得影响水池上方设备正常运行。 19) 根据工况,需要留有排水道或排气口时,管出口应朝下,防止异物进入。6.4 专项防异物管理规定针对一些有特定防异物要求的特定设备、区域、检修活动,制定了如下一些特殊规定。各电厂可以进一步开发专门的程序,细化专项防异物管理要求。6.4.1 反应堆厂房换料水池在换料大修期间,反应堆厂房换料水池平台工作的人员多、接口多、部门多、工具繁杂、辐射剂量高、异物落入水池中的风险大,由大修核岛经理指派专门人员担任反应堆厂房换料水池平台协调员来负责总体协调工作。为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防止意外事故以及避免异物落入反应堆水池的事件发生,规定如下:1) 在反应堆坑充水前,由大修核岛经理指派人员对反应堆厂房内和燃料厂房内的吊车和装卸料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并保管该检查记录。换料主管必须在确认检查结果满足要求后,才可以操作装卸料机。2) 在反应堆本体上的工作开始之前,大修核岛经理必须指派人员对所有在堆芯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包括常用和专用工具,以及临时装置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和检修,包括部件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油漆是否有脱落迹象、是否夹带有异物等。对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的部件采取紧固措施,将检查和处理结果保存在工具检修报告中备查。3) 在堆芯水池充水前,由大修核岛经理指派人员在换料水池平台建立隔离区,用隔离带封堵楼梯入口,同时建立起换料水池平台隔离区,只在保留唯一的入口。4) 在反应堆水池满水及装卸料期间,由大修核岛经理通知保卫处派出经培训授权人员,在隔离区的入口处24小时守卫值班,防止物品落入水池中的具体措施如下:(1) 向进入人员做出物品落入水池中的风险提示;(2) 对进出20米平台的所有人员及其所携带的物品严格登记,(3) 并在人员离开时核对其携带物品数量与带入时相一致;(4) 发放进入许可证,严格控制进入平台的人员数量在20人以内;(5) 检查进入人员随身携带物品的绑扎情况,合格后才准许进入。 5) 由平台协调员负责该平台的各项工作安排,各部门在隔离区工作时应服从协调员的安排。6) 在反应堆水池边工作时,应注意:工作负责人应布置好工作现场,在换料机服务区域周围搭建临时围栏,设置作业隔离区,工具摆放整齐并清点工具数量;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异物坠入水池;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将工具及其物品及时移走,并清点工具数量确认与带入的数量一致,清理检查现场。 7) 无关人员严禁平台久留,暂无工作的人员应远离水池,处于规定的地方。8) 工具及物品运出控制区时,应通知辐射防护人员检查沾污情况并根据要求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运出控制区。 9) 起重时应注意:环吊的使用由协调员统一协调;环吊司机和起重工应经过专门培训、持证并有授权;只由一人协调指挥起重操作,并穿戴标准服饰;无关人员应远离吊装区。 10) 遵守工业安全及辐射防护有关规定,对任何部门或承包商的不安全的行为,协调员有权终止其工作,并通知大修核岛经理。11) 大修装卸料期间,抢修装卸料机、人桥吊等设备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异物落入水池,安防处辐射防护人员现场全程监督。6.4.2 燃料厂房水池燃料厂房水池(含乏燃料水池),必须严格执行异物控制。具体要求如下:1) 装卸料期间,燃料厂房由换料负责人负责管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2) 乏燃料厂房(房间)必须严格控制出入门,保持1-2个作为正常(应急)出入房门。3) 厂房(房间)房门入口处放置一个异物临时存放柜,规定进入的人员必须先将与工作无关的异物(包括安全帽)存放在临时存放柜中。4) 在临时存放柜上应放有防异物区域物项进出记录并要求进出人员按本程序规定进行记录。5) 人员进入房间时所佩戴的物品应采取可靠方式固定,防止滑落,如眼镜佩戴绳套。6) 必须使用指定的带有颜色的辐射控制区专用塑料袋,不得使用无色的非辐射用塑料袋。7) 人员在水池边沿进行工作时,所携带的工具,如扳手、手电筒、螺丝刀等,应捆扎绳套,将工具套在手腕上方可进行工作。8) 建立存放区妥善存放拆出的零部件,存放区应尽量远离水池,小型零部件应放置在存放区的专用器具中,防止零部件落入水池中。9) 涉及到水池边沿设备的检修工作,如检修照明灯、水池吊车、水池监视设备等,应做好防止异物进入处理后方可进行工作。10) 禁止在乏燃料水池区域使用无色透明的电用绝缘胶布和绑扎带。11) 非作业人员要远离水池作业现场。12) 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点物品,并及时清理现场。6.4.3 汽轮发电机组为保证汽轮机、发电机大修的检修质量,防止异物进入设备内部,设立检修隔离区。具体管理规定如下:1) 主隔离区进出制度(1) 主隔离区的出入控制由保卫处负责,24小时设保安值班。(2) 保安员应根据主隔离区准进人员名单认真核对进出人员,只有持专区证的人员方可进入。(3) 进入隔离区的人员应主动将携带的钥匙、手表、磁卡等携带物品全部按指定的地点保存。(4) 需要经常进出的人员,如工作组成员、QC人员,使用专区工作人员进出记录表由保安人员每天进行记录。工作前,维修责任处室负责向保卫处提供需要经常进出专区的人员名单。(5) 不需要经常进出的人员,则必须在保安人员处进行登记。2) 汽轮机检修隔离区防异物落入管理规定(1) 维修责任处室负责汽轮机检修隔离区的防异物管理,相应的大修承包商必须24小时安排专人负责异物管理。(2) 所有进入隔离区物品,必须经过专人检查,以确认所携物品上无异物掉落的可能,特别是紧固件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3) 需将工具带入主隔离区时必须登记,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核对检查。(4) 隔离区内所有设备、工具材料应摆放整齐。每天应至少全面清洁一次,工作过程中也应及时清扫,确保隔离区清洁。(5) 人员的工作服应按规定着装:进入缸体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连体服,其它人员可着工作装,但必须清空衣物中各种个人物品。(6) 汽机缸体内疏水孔、抽气口应及时封堵。每天工作结束后人员撤离前,用专用防火帆布将缸面盖没。(7) 对解体后的螺栓、螺帽、垫片等附件,必须进行清理检查,清理完毕后按图表8.4 登记,并挂牌。(8) 对于规格小于M16的螺栓、螺帽及附件,应用塑料袋封装,塑料袋外表应有明显标志。标志的内容包括:部件名称、规格、数量。3) 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小隔离区进出制度(1) 维修责任处室负责汽轮机检修隔离区的防异物管理,相应的大修承包商必须24小时安排专人负责异物管理。(2) 进入小隔离区的所有人员,必须由承包商异物管理员进行着装检查和工具、材料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内。(3) 同时进入发电机定子内的工作人员不准超过8人,转子区内不超过6人。(4) 发电机隔离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能有金属材质的拉链、钮扣等金属物,工作鞋应是软质鞋底,不得有金属块或沾有异物。(5) 带入发电机、转子区的工具、材料等物品,应详细登记,出来时要逐项核查进出数量相符。(6) 带入发电机定子膛内的工具、仪表、首先要进行检查,防止螺丝、螺帽等脱落,由异物管理员认可并在工具表中签字。(7) 发电机定子膛内的照明应使用专用的24V防爆行灯和全塑料手电筒。(8) 工作结束后应将小隔离区出入通道及时封闭,保卫处保安员应将主隔离区门上锁封闭。6.4.4 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1) 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能有拉链、钮扣等一些金属物,工作鞋应是软底鞋或套专用鞋套。2) 加强对开口孔洞封堵的验证,孔洞打开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验证及时封堵,并经双方签字。组装时应由双方人员一起揭封,详细检查后双方签字。3) 对汽机润滑油主油箱清理关闭时,应检查清洁度。6.4.5 容器管道类内1) 所有进出容器的人员必须进行进出登记。非工作人员进出应征得工作负责人同意。2) 对解体后设备内部大于M16的螺栓、螺帽、垫片等附件,全部放置在容器外部进行清理检查,并登记确认。3) 对于设备内部规格小于M16的螺帽及螺母、垫片应用塑料袋封装或放入专用盒内,外表应有明显标志。标志的内容包括:部件名称、规格、数量。4) 所有进入容器的物品,必须经过工作负责人检查,以确认所携物品上无异物掉落的可能,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5) 进入容器的物品必须登记,工作结束时应进行进出物品核对,当发现进出物品数量不符合时,由工作负责人组织查找。查找无结果时应向上级汇报决定下一步骤。6) 工作暂停时所有容器的进出口必须牢固封堵,异物管理员负责按上述规定进行检查。7) 所有容器暂时或永久关闭前进行检查。永久关闭时如果一些相联管道不能进行目视检查,应采用内窥镜检查。8) 容器内作业使用防爆灯。9) 汽轮机检修时,必须在凝汽器内部安装铝合金盖板,防止汽轮机检修层异物落入凝汽器造成破坏。6.4.6 阀门类1) 所有的阀门在解体后必须对管道口进行封堵。封堵采用一层棉布,一层塑料布,并用白纱带扎紧;直径大于100mm的开口朝上(垂直或斜口)管道应按本程序要求安装异物挡板。2) 对给水系统和主蒸汽系统的阀门,解体后的螺栓、螺帽、垫片、阀门部件,全部放置在设置的检修区内进行清理检查并登记。3) 对于规格小于M16的螺栓、螺帽及附件,应用塑料袋封装,塑料袋外表应有明显标志。标志的内容包括:部件名称、规格、数量。4) 在进行阀座检修时,所有工具和部件,工作负责人应仔细检查确认无异物掉落的可能,否则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异物落入,工作负责人应组织查找,查找无结果应向上级汇报,以决定下一步方案。6.4.7 泵类1) 所有的泵类设备在解体后必须采取防异物措施,对泵开口进行封堵。封堵采用一层棉布,一层塑料布,并用白纱带扎紧。2) 解体后的螺栓、螺帽、垫片、泵部件,可放置在设置的检修区内进行清理检查。3) 对于规格小于M16的螺栓、螺帽及附件,应用塑料袋封装,塑料袋外表应有明显标志。标志的内容包括:部件名称、规格、数量。6.4.8 电气、仪控盘/台/柜1) 检修时,若电气、仪控盘/柜/台设备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则尽可能断掉盘/柜/台设备用电,并做好防尘工作;2) 停役的盘/柜/台设备,当周围有其它工种交叉作业,存在进灰或其它异物进入的风险时,应将电气、仪控盘/柜/台设备的门关/锁好,并用塑料布等防尘材料罩住。6.4.9 室外水池防异物管理规定1) 禁止在水池边堆放物品。2) 在水池水面发现漂浮物及时发出工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