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工程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地下铁道工程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地下铁道工程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地下铁道工程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地下铁道工程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22、工程概况22.1工程概述22.2地质条件概况22.3水文条件概况42.4地震烈度及抗震等级52.5结构设计概况52.6防水设计53、施工重难点及对策63.1施工重难点63.2施工重难点应对措施74、施工总体部署84.1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84.2劳动力配备94.3施工机械配备104.4施工工程进度安排105、施工方案105.1支撑体系转换方案制定原则115.2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制定原则115.3主体结构施工组织及方法115.3.1总体施工方案115.3.2支撑系统破除165.3.3结构防水施工175.3.4垫层施工245.3.5底板施工255.3.6侧墙施工265.3.7中板、顶板施工275.3.8东端轨排井施工275.3.9接收井洞门盾构钢环施工305.3.10 盾构口圆形模板安装345.3.11施工缝施工355.3.12顶板覆土回填施工365.4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375.4.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375.4.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415.4.3预埋件及预留孔施工技术措施455.4.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465.4.5防杂散电流措施545.5 防水工程施工555.5.1 卷材外包防水555.5.2 顶板防水层555.5.3 施工缝、变形缝防水565.5.4 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施工缝处理575.5.5 特殊部位防水576、测量监测措施586.1施工测量586.2施工监测597、质量保证措施617.1质量目标617.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617.3质量保证技术措施627.4成品保护措施638、安全保证措施638.1安全管理机构638.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48.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648.2.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培训648.2.3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648.3主要安全技术措施658.3.1一般安全要求658.3.2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668.3.3支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678.3.4模板安装安全技术措施678.3.5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68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689.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89.2环境保护措施7010、工期保证措施7310.1组织管理保证7310.2缩短施工准备期7310.3确保物资供应,搞好机械保养维修7410.4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7410.5加强对外协调力度,促进施工进展7411、风险源分析及应急措施7411.1风险源识别7411.2风险源分析及评价7511.3应急组织机构7511.4组建应急抢险队伍7711.5物资设备保证7811.6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7811.6.1应急救援启动流程7811.6.2应急救援预案操作程序7811.6.3紧急情况汇报程序8011.6.4注意事项及附表8011.7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措施8111.7.1支架坍塌预防及应急措施8111.7.2触电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8211.7.3机械伤害预防及应急措施8211.7.4人员伤害预防及应急措施8311.7.5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8387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图及设计文件、站前明挖段抗拔桩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2)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施工、安全质量、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99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2007);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4-201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107-20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JGJ46-200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广州地铁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办法)”;相关国家、部颁发的其它规范和标准;3)广州市的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4)我公司在地铁及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成熟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5)我公司的相关管理办法。1.2编制原则1)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具有可操作性。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保工期、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3)采用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4)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5)严格执行广东省、广州市有关文明工地的标准,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6)全面响应合同文件,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完成施工任务。7)采用监控量测措施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8)施工过程中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站前明挖段位于新107国道与石新路交叉口。新107国道刚投入使用,为东西走向的国道,东接荔新公路、西连新沙大道北,交通繁忙;石新路为新塘镇市政道路,连接新塘镇至广园快速的通道,车流量较大。官湖站前明挖段位于官湖站西侧,并与车站主体相连,起始于站前明挖段的盾构接收井,终止于官湖站。起点里程为YDK61+964.451,终点里程为YDK62+150.398。基坑总长度约为186.2m。站前明挖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三线断面结构,东端轨排井为两层结构,预留开发空间。基坑总长度约为186.2m,标准段基坑宽度16.623.9m,基坑深约15.7m;小里程端端头加宽段基坑宽度29.3m,基坑深约16.7m;轨排井加宽段基坑宽度31.3m,基坑深约16.4m。与官湖站连接物业开发段基坑宽度22.4m,基坑深约16.0m。结构底板主要位于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冲积-洪积中粗砂层,局部位于可塑状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混合岩。官湖站前明挖段总平面图详见附图1。2.2地质条件概况官湖站前明挖段基坑由上至下主要穿越地层有:人工填土层、(1)杂填土层、(2)素填土层、(3)耕植土层、淤泥质土层、中粗砂层、粉质粘土层、中粗砂层、可塑状砂质粘性土、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混合岩带、强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带、中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带、微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带。表2.2-1 站前明挖段地层的岩性特征表地层编号岩层名称地 层 描 述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层包括素填土、杂填土和耕植土,颜色为杂色、灰黄、褐灰色等。素填土为近代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砂土。路基处顶面常有少量碎石,表面为2030cm砼或沥青层面。杂填土组成物较杂,有粘性土、砂石、砼、砖块、瓦碎块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未压实稍压实,欠固结。多为厂房、居民区或道路附近经压实的地基填土。耕植土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并含有植物根系,局部含微量腐植质,可塑为主,部分软塑,多分布在本次勘察场地的后半段,及瑶田村往东至官湖站区间。勘察范围内所有钻孔均揭露到该层,层厚0.808.40m,平均厚度2.80m,层底埋深0.608.40m(标高2.2814.69m),该层在本区间整体均有分布。2-1B淤泥质土土性灰黑色、深灰,含有机质,局部见有腐木块、泥炭质,味臭,底部一般含较多砂粒,有腥臭味,具海棉状和孔隙状结构,饱和、软塑状态,土质一般,较细腻,较光滑,粘结性较强,干强度中等。本层揭露层厚0.509.30m,平均2.54m,层顶埋深2.0010.20m(标高-2.7211.92m);层底埋深2.6015.50m(标高-8.3610.72m)。2-3中粗砂土性:灰、灰黄、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中粗砂为主,局部夹微层状淤泥质土,粘粒含量较少的位置含较多贝壳,级配不良。2-4粉质粘土呈不规则层状或扁豆体状,层位和厚度均不稳定,形态不规则,沿水平向连续性差。土性:可塑状为主,部分软塑灰、灰黄、褐黄、灰褐、褐红杂斑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粉土,土质光滑、粘韧。层底常含有较多砂,有明显砂感。3-2冲击-洪积中粗砂土性为:灰色、灰白色、灰黄、褐色等,饱和,稍密为主,局部中密,以石英质中粗砂为主,局部为砾砂,在层底偶含有卵、砾石,顶含较多粘粒,级配良好。5Z-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呈灰褐色、褐红色、灰黄色,可塑,主要成分为高岭土,石英砂,砂粒呈棱角状,局部含较多云母,土质较粗糙,粘性不强,土芯浸水易崩解。5Z-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呈扁豆体或不规则层状产出于风化岩层之上。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呈灰褐色、褐红色、灰黄色,可塑,主要成分为高岭土,石英砂,砂粒呈棱角状,局部含较多云母,土质较粗糙,粘性不强,土芯浸水易崩解、溃散。6Z全风化混合岩呈近似层状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岩性棕黄色、灰色、棕红色、青灰色。岩石完全风化,解体呈土状,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石结构强度基本消失,岩芯呈土柱状,风化程度不均匀,偶夹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块,岩块手可折断。7Z强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呈近似层状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风化规律基本是从上至下由强至弱,个别风化程度不均匀。岩性为灰色、棕红色、青灰色,岩石风化强烈成半岩半土状,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岩石结构强度很低,除石英外,长石、云母等矿物大部分已粘土化,岩芯较松散,手压即散,浸水易崩解。8Z中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厚度变化大,形态极不规则。岩面顶底面起伏较剧烈,揭露厚度0.806.31m,平均 3.02m,层顶埋深14.0038.20m(标高-22.674.29m)。岩性以混合岩为主,岩性:灰绿色、灰白色、青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或碎块状,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较强,混合岩化和片麻理构造均较明显,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脆,不易击碎。9Z微风化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岩性为混合岩为主,灰绿色、灰白色、青灰色,岩体受区域变质影响,混合岩化较普遍,岩面中见片麻层理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并有回弹震手,岩体的完整性较好,属极坚硬岩石。由于变质作用的不均匀性,粗粒新生变晶状钾长石与原岩残留物各自大致聚集,形成岩石极不均匀团块状构造;混合岩,致密、细粒,由大量钾长石、石英和次多量斜长石、及云母组成,粒状变晶结构(混合岩),斑状结构,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2.3水文条件概况1)地下水类型(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中,海陆交互相淤泥质砂中,在松散填土之中亦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稳定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1.405.20m,根据原详勘抽水试验所测得的渗透系数值,水量较大。本区间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有中粗砂层、。本类型地下水含水层的上部常有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覆盖,因此,第四系孔隙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为承压水。(2)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主要赋存于中、微风化岩中的风化裂隙之中、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程度和含泥量。风化程度越高、裂隙充填程度越大,渗透系数则越低。基岩风化裂隙水为承压水。(3)相对隔水层本区间分布的淤泥、淤泥质土、冲(洪)积粘性土、残积粘性土、基岩全风化层为相对隔水层。2)地下水补给第四系孔隙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次为侧向动力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局部地段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较密切,可能会出现与地表水体互为补给排泄关系。在天然状态下,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主要是接受第四系含水层的渗入补给、越流补给为主。由于强风化层的相对隔水作用,本含水层大多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其承压水头一般与第四系含水层相近。在施工,这类含水层的水力补给主要源于侧向动力补给。2.4地震烈度及抗震等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防分类为乙类,结构按照三级抗震采取构造措施。2.5结构设计概况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主要尺寸见表2.5-1。表2.5-1 主体结构主要尺寸表项 目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工程材料主体结构顶板厚度800mmC35P8混凝土中板厚度盾构吊出井段800mm,轨排井段400mmC35混凝土底板厚度900mmC35P8混凝土侧墙厚度700mmC35P8混凝土隔墙厚度轨排井段400mm,其余300mmC35混凝土底板梁1910mm* 900mmC35P8混凝土中板梁宽*高1850*1000mm、2200*1000mm、1000*1200mm、1500*1000mm、700*1600mmC35混凝土顶板梁宽*高1700*800mm、1850*800mm、1500*800mm、1200*1500mmC35P8混凝土水平梁宽*高3000*1200mm、3000*1400mm、3000*1500mmC35P8混凝土柱600*1000mm、580*1000mm、7000*1000mmC50混凝土暗柱850*600mm、850*580mm、1000*1000mm、3000*1500mm、3000*1000mmC35混凝土2.6防水设计防水设计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结构自防水为主。强调结构自防水首先应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为此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接头、各种结构断面接口、桩头等细部结构的防水措施。针对广州地区的气候,附加防水层吸取国内外类似工程结构防水的经验,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防水目的。站前明挖段采用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综合性防水方案。主体结构底顶板及外墙采用抗渗等级为P8(H20m,采用P10)的防水混凝土,防水层主要材料为PVC防水板、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等。结构防水措施见下表2.5-1结构防水措施表。1)防水原则:以防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防水标准:站前明挖段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水,内衬表面不得有湿渍。3)主体结构防水主体结构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标号为P8。采用外包全封闭防水型式。顶板、底板、边墙均采用P8防水钢筋混凝土,顶板采用2.5mm厚非焦油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底板、侧墙防水层采用400g/m2无纺布和1.5mm 厚PVC防水板。明挖结构底板采用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作防水板保护层。见图2-2-2。变形缝:只在车站与暗挖区间、盾构区间、车站与附属结构的接口部位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为20mm。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缝间充填双组份聚硫橡胶和聚苯板,在变形缝内侧设置预留槽,槽内涂刷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并用EVA砂浆封口。变形缝处设接水槽。施工缝:主体结构施工缝环向间距为18m左右。混凝土接缝基面应凿毛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在断面中间设置两道缓膨性止水条。表2.5-1 明挖结构防水措施表工程部位主体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防水措施防水混凝土(P8)1.5mm厚PVC防水板(底板、侧墙)2mm厚优质防水涂料(顶板)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嵌缝材料、外贴防水卷材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图2.6-1 主体结构防水横剖面图3、施工重难点及对策3.1施工重难点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施工重难点有:1)主体结构从临时支撑转入主体结构施工时的体系转换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2)主体结构防水工程施工始终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3)根据以住施工经验,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结构自身的安全与寿命,而且影响了结构防水的能力。因此,防止地铁混凝土浇注开裂问题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4)本工程位于广州市新塘镇环城路(新107国道),为维护城区的文明卫生城市形象,把施工过程中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作为本工程重点。3.2施工重难点应对措施1)在主体结构从临时支撑转入主体施工的体系转换时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我单位以往施工经验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主体结构主体施工采用水平分段、竖向分层施工,施工体系转换时以尽量保证原临时支撑结构稳定来保证施工安全。(2)在转换过程中密切对基坑结构进行监测,以量测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来指导施工。(3)施工时严格按照议定方案进行施工。(4)加大施工模板、支架及相关设备的投入,加快单个主体施工循环速度,减少因长时间未封闭造成的不安全因素。(5)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每位施工人员明白施工方案及要点,避免个别施工人员盲目施工和野蛮施工造成安全事故。2)结构防水施工措施:(1)结构防水层施工采用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2)成立防水施工管理小组,对主体结构防水施工进行统一的管理,施工中严格工序检查制度和工序交接班制度,重点做好砼结构自防水,防水层保护,施工缝及变形缝防水。(3)为了避免在体系转换时凿除的混凝土块、钢筋对防水层破坏,已经施工好的防水层采用竹排、模板等进行覆盖保护。(4)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振捣盲区、混凝土灌注充盈薄弱部位埋设可重复注浆管;(5)施工接缝处加强模板及支架强度,加强振捣力度,保证混凝土密实。3)为防止混凝土开裂,措施如下:(1)混凝土浇注采用分层分段跳仓浇注的方法施工,控制每段施工长度,如必须连续浇注,则后一施工段必须至少在20天之后进行,减少混凝土不均匀收缩而引起的开裂。(2)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3)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施工时,尽量夜间施工,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大于25。(4)加强混凝土养护,对顶、中、底板及侧墙边墙混凝土终凝后即进行蓄水保温法养护,24小时后采用蓄水或保湿养护。(5)保证支撑的刚度,控制拆模时间。侧墙、顶板混凝土终凝后,模板外侧即进行洒水降温,降低内外温差。4)对文明施工采取的措施如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广州市及业主的要求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现场成立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抽调人员和物资分别就施工现场布置场地清理,周围环境保护,淤泥弃碴外流,洞内施工布置通风等工作进行专项管理,确保将地铁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4、施工总体部署4.1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1)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工程特点,安排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进行专业化作业分组,抽调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人员进行管理,选取先进高效设备,确保优质、安全的完成施工。站前明挖段施工组织机构见图4.1-1。2)管理职责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的总协调,对所属施工队伍进行生产指挥、技术管理、安全质量检查,保证按计划工期完成建设任务。副经理:全面负责现场的施工组织安排、文明施工管理、物质设备使用调配管理、检查督促施工计划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总体施工方案的制定,对技术交底等技术资料进行审核。安全总监:全面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的管控。工程部:负责技术交底、施工测量放样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等工作。安质部:负责施工过程各环节质量控制及施工现场各类的安全及文明工作。物资部:负责设备、材料的供应。计划部:负责拟定经济合同并督促合同的执行,根据工程进展提出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组织验工计价。试验室:负责进场材料的检验与申报。曾帅工程部:项目总工:刘志洋项目安全总监:董园生产副经理:唐振兴项目经理:于占双模板工班脚手架工班陈威成安质部:张秀梅计划部:薛建华物资部:李荣国试验室:陈天江测量队:边俊迪监测队:主体二队:朱谦牧钢筋工班混凝土工班主体一队:王晓光图4.1-1 施工组织机构图4.2劳动力配备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制定劳动力使用计划,保证施工现场劳动力充足,避免因劳动力不足影响正常施工。主要劳动力组织见表4.2-1。表4.2-1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人员(人)主要工作内容1技术人员3施工技术指导、质量记录2安全员1负责施工中安全控制3工班长4指挥现场人员调度及所需材料安排4汽车吊司机2吊装钢筋、脚手架、模板、木方5丝索工2负责指挥吊车6钢筋工50负责绑扎主体结构钢筋7架子工30负责主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搭设8模板工30负责主体结构模板安装、加固9混凝土工20负责主体结构混凝土浇注10电焊工8负责焊接钢筋及预埋件等11防水工20负责结构防水施工12电工2负责施工中的涉电作业13普工30负责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辅助配合合计2024.3施工机械配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同时为了确保工期节点的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时模板及其支撑架所需主要设备工具见表4.3-1。表4.3-1 主要机具表序 号名 称型 号数 量1汽车吊50t1台2汽车吊25t1台3木工刨床MB106D2 台4木工圆盘锯2 台5交流电焊机BX1-4004 台6手提电锯2 台7炮机PC601 台8钢筋弯曲机CQ40A2 台9钢筋切断机TFC-M2 台10空气压缩机LGFD753台11振捣棒506 台12直螺纹滚丝机2 台主要施工材料有:18mm厚胶合板,483.0轮扣式脚手架,483.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M12、M16对拉螺杆,100100mm枋木及其它建筑材料。4.4施工工程进度安排官湖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计划按“统筹考虑,阶段控制,优化配置,目标管理”的思路,根据工程总体筹划,主体结构一期施工计划于2015年8月17日开工,2015年11月15日完成封顶,总工期共91天。详见附图2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横道图。5、施工方案5.1支撑体系转换方案制定原则1)临时支撑体系拆除方法、顺序必须科学、合理,并应借鉴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经验,经多方讨论后方可施行。2)一次拆除临时支撑的长度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点:保证从拆除到结构施工之间的时间内基坑结构安全,引起的基坑变形量可控并较小;产生的结构接缝数量少;防水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便于施工,进度快、工期短。3)体系转换方法尽量安全、简单、可行。4)减少体系转换中的二次投入,降低工程成本。5.2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制定原则1)根据监测情况、总体施工方案、工期、工序衔接等选择最佳结构施工时机。2)防水工程施工的工序必须合理,细部构造的施工严格、细致地按设计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必须措施得力。3)钢筋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4)结构施工使用的模板、支架必须经过验算合格后才能施工,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便于脱模,循环时间短等特点。5)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尺寸,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必须正确,并有有效保障措施。6)混凝土施工组织合理,保证连续浇筑,有有效手段控制混凝土入模质量,并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质量缺陷,观感好。7)施工缝留置的数量尽量少,纵向施工缝位置应留置于侧墙位置。8)防迷流施工按要求进行。5.3主体结构施工组织及方法5.3.1总体施工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设计情况及基坑开挖施工安排,基坑开挖完成后先按照要求进行基底检测验收,然后进行结构施工。站前明挖段为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三线断面结构,西端盾构吊出井及东端轨排井为两层结构。基坑总长度约为186.2m,标准段基坑宽度16.623.9m,基坑深约15.7m;小里程端端头加宽段基坑宽度29.3m,基坑深约16.7m;轨排井加宽段基坑宽度31.3m,基坑深约16.4m。与官湖站连接物业开发段基坑宽度22.4m,基坑深约16.0m。主体结构采用模筑钢筋砼,明挖顺做法施工,由基坑底部先施作底板,依次分层拆除钢筋砼腰梁内支撑,向上施作主体施工至地面。根据站前明挖段结构情况,一期施工沿结构纵向分为6个施工段,二期施工1个施工段,站前明挖段与官湖站主体施工处理,详见后续站前明挖段二期施工方案。一期施工1-5段长度约为23m26.6m,第6段考虑到轨排井整体性长度约37m。施工缝设在结构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同时保证结构内部设施的完整性,环向施工缝设在结构纵向柱端的1/41/3跨附近,侧墙水平施工缝一般设置在低于顶板/中板底面以下和高出底板顶面以上600mm左右的位置,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面预留L/400起拱度。,详见结构分段示意图5.3-1。结构底板、顶板/中板、侧墙、中隔墙施工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支架采用钢管轮扣式脚手架;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注,插入式振捣器人工振捣。模板架设和脚手架的施工具体见“站前明挖段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站前明挖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及施工注意事项如下:1)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开挖至底后,安排测量人员进行标高放设。之后施作垫层、铺防水板、施工防水保护层。在监理验收合格后,依次进行底板、中隔墙、侧墙、中板、顶板施工,最后回填土方,还原路面。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地下水对底板与防水层施工的影响,注意保持防水材料干燥,在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防水材料,不得弄破防水材料。3)暴雨期间应加强地下水位监测,确保降水措施,以防结构上浮。4)在主体施工时应与建筑、设备专业图纸配合使用,并核对预留孔洞及预埋件,避免遗漏。5)主体施工时,部分内部结构相应部位注意预留钢筋。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3。图5.3-1 站前明挖段主体结构分段示意图图5.3-2 水平施工缝布置图第三层支撑拆除垫层施工底板防水铺设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负二层侧墙钢筋安装脚手架搭设负二层侧墙模板安装负二层侧墙防水施工中板模板安装中板钢筋安装负二层侧墙及中板混凝土浇筑第一层支撑拆除土方回填第二层支撑拆除负一层侧墙钢筋安装脚手架搭设负一层侧墙模板安装负一层侧墙防水施工顶板模板安装顶板钢筋安装负一层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图5.3-3 施工流程图5.3.2支撑系统破除支撑系统破除按结构施工分段进行,每层分6段破除完成,破除一段施工一段。破除支撑过程中加强基坑监测,分析结构稳定性,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支撑系统破除施工应尽量缩短体系转换时间,保证基坑安全,同时也为了加快工期进度,采用“边破除、边进行基面处理、边施作防水层”的方法,加大机械、施工材料投入,加快施工进度。支撑拆除过程是利用已主体施工结构换撑的过程,拆除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轴力的安全卸载,避免应力突变对围护、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避免钢支撑吊运过程中坠落而导致安全和质量事故。混凝土支撑的拆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计划采用先拆除支撑梁的八角撑,后拆除主撑的方式进行。在结构底板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对第三道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砼围檩进行拆除。首先在强度达到100%的底板上铺设旧模板,以防掉落的混凝土碎块破坏底板结构实体。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破碎锤对支撑梁混凝土进行破碎。站前明挖段第三层砼支撑共25道,先破除八角撑,之后破除直撑及腰梁。支撑梁破碎完毕后再采用气割将支撑梁钢筋进行切割,并用吊车将钢筋吊至钢筋废料场。为确保支撑梁拆除的施工进度,支撑梁拆除的废渣计划采用履带吊加人力斗车运输。当破碎完支撑梁后,将楼板面上的混凝土废渣装到反斗车上,再运用履带吊运输到靠近地面出土口的基坑边。其余较细小的废渣用人工清理到人力斗车上,再运至基坑边。第一层、第二层混凝土支撑的方法同第三层混凝土支撑的方法相同。5.3.3结构防水施工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结构自防水为主。强调结构自防水首先应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为此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接头、各种结构断面接口、桩头等细部结构的防水措施。施工时对于断面变化、转角处防水层铺设时认真分析铺设方法,尽量减少接缝,阴阳角处的防水板不能紧绷,并加强热风枪焊接质量;注意对先期施工的防水层进行保护,防止在后期进行支撑破除时破坏。1)结构自防水结构以自防水为主,砼抗渗标号为P8,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微膨胀剂。为了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采取如下措施:(1)对各种粗细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计量控制。使用质量稳定的转窑水泥,含碱量不超过规范规定值,不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使用饮用水拌制混凝土。砂石料符合现行的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和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的规定外,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吸水率不大于1.5%。(2)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反复比选,确定用于不同浇筑方法、不同施工环境的最佳配合比。(3)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UEA及粉煤灰的“双掺”技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4)对商品混凝土的计量、拌和、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每罐混凝土现场测试合格后方能使用,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5)结构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最小处。(6)采取措施使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接触模板。固定模板不设穿过混凝土结构件的对拉螺栓或在对拉螺栓上焊止水环止水。(7)防水混凝土拆模时,砼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差不超过15。2)结构外防水结构底板采用1.5mm厚PVC防水板,采用50mm厚细石混凝土进行保护。复合式结构侧墙采用1.5mm厚PVC防水板+土工布缓冲层,采用活动保护板进行保护。顶板均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70mm厚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这样在主体结构外侧形成一个全封闭的防水体系。(1)底板防水层施工底板下的防水层有150mm厚C15垫层,1.5mm厚PVC防水板、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三部分组成。底板与侧墙拐角处要用防水水泥砂浆把腋角抹45倒角,两边各5cm,同时设附加防水层,避免卷材破坏。采用70cm宽的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附加卷材。垫层一定要铺设平顺,不允许有凹凸不平处,避免在卷材铺设时有空腔出现。防水板搭接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腔以便充气检查。检查方法是将5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连接,用打气筒进行充气,当压力表达到0.25Mpa时停止充气,保持15分钟,压力下降在10%范围内,说明焊缝合格。如果压力下降过快,说明有渗漏,用肥皂水涂在焊缝上,有气泡的地方重新补焊。焊缝示意图如图5.3-4:图5.3-4 防水板双焊缝示意图(2)侧墙外防水层施工基面处理a.找平层平整度要求:D/L1/8L砼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D混凝土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b.基面上有钢筋、铁丝和钢管等锐突物时,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防水层被扎破。缓冲层的施工方法a.无纺布采用射钉固定圆形垫片来固定防水板,固定点呈梅花形布设,边墙间距为1.01.0m,无纺布搭接长度为50mm。b.铺设无纺布不得拉得过紧,以免影响防水卷材的铺设,同时在分段铺设的缓冲层连接部位,预留不小于200mm的搭接余量。防水卷材的铺设侧墙防水层采用无钉铺设 a.卷材铺贴平整顺直,搭接宽度100mm,横向接头相互错开至少300mm。b.防水板搭接边均采用双焊缝焊接连接,细部处理或修补采用手持焊枪。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与环向搭接处,除按正常施工外,再覆盖一层同类材料的防水卷材,用热焊焊接。c.分段铺设的卷材的边缘部位预留至少500mm的搭接余量并且对预留部分边缘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绑扎或焊接钢筋时,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对卷材造成破坏。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防水层,以防振动棒破坏防水层。(3)顶板防水层施工明挖结构顶板采用2.5mm厚非焦油聚氨脂防水涂料外防水。非焦油双组份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工艺如下:基面处理待结构顶板养护期满后,对其进行冲洗、晒干,在涂刷涂料前必须确保基面干燥、无尘。涂料施工a.首先应选择在无风、无雨的季节进行涂膜防水层施工,对雾、雨等恶劣天气也应避免。b.涂料中的甲组份(聚氨酯预聚体)与乙组份(固化剂)的重量比宜为11.5。c.防水砂浆层必须干燥,含水率不得大于8%,其含水率的测定可采用以下简易办法:在施工前12天用防水涂料把木块粘结在施工的基层上,次日检查木块是否同基层粘结牢固,而确定是否可施工。d.基面清理,基面经验收后将表面砂浆及垃圾进行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或吸尘器等工具将基层表面的灰尘吹吸干净。e.防水涂料宜用棕刷、橡胶刮板涂刷在基层面上,其施工遍数和用量可参照表5.3-1所示。表5.3-1 涂料施工遍数和用量施工遍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用量0.7kg/m21.3kg/m21.0kg/m2f.后一层的涂料必须待前一层涂料固化结膜后方可进行,涂刷或喷涂方向应与第一层相垂直,涂刷或喷涂应均匀、厚度一致。g.涂膜防水层的施工顺序应遵循“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先局部后大面、先立面后平面”的原则,按照分区分片后退法进行涂刷或喷涂。平面或坡面施工后,在防水层未固化前不宜上人踩踏,固化后应按设计要求,对涂膜防水层进行妥善保护。质量检验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无空鼓、开裂、脱层,以及收头不严和渗漏水现象。对涂膜厚度宜采取随机抽样,割实样用测厚仪或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构防水板和防水涂料的搭接过渡由于结构顶板与侧墙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防水材料材料,结构顶板防水层所采用的材料主要为非焦油双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侧墙壁及底板防水层所用的主要材料为防水板,而工程整体结构采用了全包防水设计,因此该两种不同防水材料的搭接过渡必须认真处理,作好材料的匹配,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工作。矩形结构顶板与边墙两种防水层做好后,顶板与边墙拐角处另加一层2000mm宽附加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防水层进行保护与加强。两种不同防水材料在顶板与边墙拐角处的搭接过渡施工方法见图5.3-5所示。图5.3-5 防水板与防水涂料搭接处施工方法示意图3)特殊部位防水(1)混凝土施工缝防水结构施工缝分为水平施工缝及竖直施工缝,为了保证结构自防水的效果,施工缝设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最小处。在明挖结构中,在施工缝处主要采用安设背贴式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及可重复注浆管进行止水。施工缝如图5.3-6所示。图5.3-6 施工缝防水示意图施工缝处防水施工及注意事项:结构施工缝处安设的背贴式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及可重复注浆管等在施工前严格按设计要求选用材质、性能、规格尺寸合格的产品。先浇混凝土施工时,堵头模板在钢板止水带处加固良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工艺操作,快插慢拨,振捣均匀防止漏振,振捣棒端头离施工缝在3050cm之间,达到振捣密实且不会移动止水带。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先浇混凝土强度控制达到70%以上。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止水,镀锌钢板止水带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00mm,厚度为3mm,镀锌钢板采用Q235钢。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浇灌后期混凝土时注意对可重复注浆管注浆口的保护,避免埋入混凝土中或进水泥浆,影响正常使用。镀锌钢板止水带采用焊接连接,施工时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焊接牢靠,其连接方法详见图5.3-7。图5.3-7 钢板止水带连接方法(2)明挖结构与盾构区间隧道接口防水施工明挖结构与盾构区间隧道施工缝处,采用在与盾构接口处的主体结构上安设一道外贴式止水带进行收口,设置后浇洞口环梁,后浇洞口环梁处分别设置两道水膨胀型止水条,并在施工缝处预留可重复注浆管。明挖结构与盾构区间隧道接口结构防水做法如图5.3-8所示。图5.3-8 明挖结构与盾构区间隧道接口防水做法示意图(3)明挖区间与明挖车站接口防水施工站前明挖段与车站相连,防水构造如图5.3-9所示。图5.3-9 明挖区间与明挖车站接口防水做法示意图(4)顶板预留洞及顶板施工逢防水后补孔孔壁及顶板纵向施工逢:混凝土施工先将先浇的台阶混凝土表面凿毛,然后对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后在浇注孔洞或顶板混凝土,后浇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构造如图5.3-10所示。图5.3-10 顶板预留洞及顶板纵向施工缝防水详图5.3.4垫层施工1)在垫层施工前,需请监理对基底标高、地基承载力等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泵送,分段对称连续浇筑。2)因为底板直接在已做好的垫层上施工,所以为给底板施工创造条件,在垫层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1)机械开挖尽量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开挖扰动原状地基,增加回填数量和施工难度,机械开挖至基坑底300mm时,必须采取人工挖除。(2)垫层向底板施工分段外延伸1.5m以上。(3)垫层的顶面必须平整光滑,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垫层浇筑前,应对垫层底的积水进行抽排处理,使垫层底的自然土面干燥,不得长时间侵泡。3)在垫层施工前,必须进行标高测定,确保垫层顶标高准确无误,同时在浇筑该段垫层时,必须安排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值班,务必确保垫层顶面严格按照所放的标高操作,同时用木抹子把垫层面抹平。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先施工150mm厚的混凝土垫层,待垫层强度达到要求后,立即安排防水专业人员进行底角砂浆抹平处理,之后方可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待防水卷材铺设完成,并邀请监理验收合格后,且放出保护层顶标高之后,方可进行50mm的保护层浇筑。保护层顶面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抹平。5)根据预先埋设的标高控制桩控制垫层施工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及时收面、养生,确保垫层面无蜂窝、麻面、裂缝,垫层施工允许偏差按表5.3-2执行。表5.3-2 垫层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检查方法范 围点 数1厚度+30、-20每施工段4尺量2高程+5、-1010m4水准仪量5.3.5底板施工1)结构底板、部分边墙紧随垫层、底板防水层之后施工。底板厚度为900mm,采用抗渗等级为P8的C35混凝土。底板钢筋级别采用HPB300和HRB400E级。2)结构底板、部分边墙钢筋及砼施工:在钢筋绑扎前必须由我项目技术测量人员经过测量,并找监理复测无误后方能施工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在地面加工制作好后,吊入基坑内连接,钢筋连接采用I级等强度直螺纹接驳器,并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l07-2010)的要求;在绑扎底板钢筋时,应将所有预留的内衬墙、中隔墙钢筋同时绑扎。钢筋接头长度,按焊接要求留设。内衬墙、中隔墙钢筋用拉条或支撑加固,避免歪斜。制作安装好的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安装堵头模板、各种预埋件、预留孔;并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浇注底板砼。采用商品砼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分层、分段对称连续浇注。由于底板钢筋较大较密,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先安放垫块。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后随即焊接上下层之间的蹬筋,形成钢筋桁架,以确保两层钢筋之间的间距符合图纸要求。上下层之间的蹬筋用2810001200梅花型设置。下层钢筋按规范要求垫特制的同标号水泥砂浆垫块或符合相关要求的塑料垫块形成砼保护层,由于底板钢筋较密,保护层垫块间距按1500mm1500mm梅花形布置。蹬子筋与上下层钢筋点焊,以防滑脱,造成钢筋变形。底板的模板安装除施工缝处的端模外,均为悬空模板。而悬空模板的固定是安装的最大难点,如固定不牢,砼浇筑时产生变形,走模都导致结构尺寸的改变。特别是侧墙,将影响整个墙体模板安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