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XX 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卫生系统 按照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认真抓好 实施,成绩明显。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居民健康指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79.78 岁提高到80.40 岁,婴儿死亡率从7.89下降到5.73,孕产妇死亡率为0。 2.具体业务指标。到2015 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 制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以下;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 策略,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均达到85%,居民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 百白破、乙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 95%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成果;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 率分别达到98%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形成完善 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体系,食品及餐具卫生合格率保持 在8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 100%。 (二)各项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共建起了8 间街道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和1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覆 盖全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完成了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改造。加强内涵品牌建设,我区成功创建了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XX、XX 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成为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成为全省社区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试点区(全省有6 个试点区)。XX 街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我区首家国医馆,并建成XX 省、XX 市首家“全 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控制的研究已完成。XX医院建成 “XX 区社区康复培训基地”和“XX 医学院康复医学教学培训基 地”,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社区三级康复”获省十二 五科技支撑课题。按照条块结合、大团队和小团队结合的方式全 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各中心设置十一类公共卫生工 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实 施责任分区和团队合作模式,目前全区共划分了43 个网格,覆 盖了59 个居委。坚持深入家庭上门服务,积极发挥居民健康“守 门人”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服务质量,“小病在 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制订了 XX 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社区 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2013、2014、2015 年在XX 市社区公共卫 生绩效考评中分别获得第三、第五、第三名的较好成绩。 2.公共卫生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已经建立了由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启动了区公共卫生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 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 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登革 热、霍乱等传染病发病水平处于全市的低水平;慢性病管理工作 成效显着,结核病、精神病防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确定为精 神病防治“精神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省级示范区,示范工 作得到省市的好评。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 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指挥、 医疗救援、应对处置、后勤保障等能力的培训,并组织实地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水平。努力实施妇幼安康工程,率先与省妇幼保健 院联合成立了“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XX 区分中心”,与 XX 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区内各助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签订产前筛查技术培训及相关产前诊断服务合作协议,成为全市 建立了全覆盖产前筛查三级网络的第一个区。 3.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5 年,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128 间,其中医院9 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 间、社会医疗 机构70 间、校场企卫生室25 间。医院中三甲医院1 间、二甲医 间、一甲医院2间。全区病床1924 张,卫生工作人员达3028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97 人,高级210 人,中级621 士有40人,硕士有150 间医院加入了XX市120 急救网 络,医疗服务网络基本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继续支持XX 一院 XX 院区学科建设,XX 医院移交XX 医学院管理,区域医疗服务整 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完成区XX 医院的病房改造工作,住院 环境明显改善,区中医院与XX 大学合作建成XX 大学医学院附属 (非直属)医院,同时被确定为市中医名院的创建单位;连续开 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行风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优化服 务环境、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促进医患 和谐。“十二五”期间,全区无偿献血总人数达到34238 人次, 献血量达684.76 万单位。 4.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我区2011 年被国家信息产业 部确定为省“十二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公 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国产基础 软件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应用,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全区统一 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并不断加快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提 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效率。2012 月,省信息产业厅、科技厅等六厅委在我区召开了“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及应用示 范”项目经验总结暨成果推广交流会,充分肯定了我区在运用国 产基础软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方面的成果。2012 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完成全部区属医疗机构和24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光纤接入和局域网建设,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纤互联的起点高,容量大、速度快的社区卫 生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 区基本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成为XX 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一期)试点区。到2015 年底,全区已 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4207 份,完成了55.7%(市卫生局的 指标为50%),高血压病人专档11247 份,糖尿病人专档2834 孕产妇专档8788份。2015 年初制定了XX 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 设中长期规划,同年11 月,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区委区政府投 入2800 万,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预计第一期工程2016 年年中完成。 5.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区卫生系统按照市区工 作部署,开展了学习医改的热潮,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医 改的有关政策、文件,弄懂、吃透改革精神,积极配合区医改办 制定相关医改文件,在卫生系统多次召开动员会和组织各类培 训。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调研,撰写了我区公共卫生 服务均等化的调研报告,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按照区调整有关 职能的改革精神完成了“三定”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了国 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按市卫生局的要求及时组织了动员、培训 和督导,从2015 年12 月27 日开始,我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已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占社区药品种树的比例约为82.6%,比2 月份上升了30%,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大约下降20%,该项工作得 到了市卫生局领导的充分肯定。积极探索院长年薪制,稳妥推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考核工作。 6.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比较协调统一的卫 生管理体制,目前我区对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区中医院、XX 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区财政逐步完善卫生投入机制,对区卫生监督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全额拨款,由区财政统一收支管理,对区 妇幼保健院的投入实行核补方式,对区属医院实行差额补助。“十 二五”期间,两家医院人员事业费由每人每年6000 元提高到 18800 元(其中退休人员补助2015 年再次提到每人每年30000 元),卫生系统设备专款由每年300 万提高到500 万,为医院发 展提供基本保证。逐步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于2012 年开始,按常住人口由原来每人20 元提高到每人25 元的标准安 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4 年,区财政投入1000 多万元装 修改造XX 医院病房,大大改善了该院的住院环境。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区疾控中心业务 用房面积小,实验室较简陋,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 作的要求。公共卫生基地建设项目虽然已启动,但进度缓慢。卫 生应急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区财政目前对妇幼保健院的 投入为核补,没有充分体现妇幼保健工作的公益性质,不利于妇 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落实。 (二)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卫生监督所随着卫生监督职能 的调整,目前只有15 个编制,除掉空编和借调之外,实际在岗 人员只有11 人,且绝大部分人员都为预防医学专业,缺乏临床 专业人员,不利于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因此,要完成卫生监督所 目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非常艰巨,容易出现缺位或不到位。 (三)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主要 是相对集中区中心的XX、XX 区域,XX 和东部片区相对薄弱。全 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有待完善,医疗资源有待于整合、优化和提 (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度较慢。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政府办的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未能做到四个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场所、 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核编和财政补助 机制有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服务能力难以 承担开展全科医学服务的要求,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和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五)卫生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和人民群众对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人才队伍素质已经不 能满足目前发展的需求,医院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高素质 的管理人才以及急需的学科人才,难以形成新的高水平的特色专 科。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 发展。 (六)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机制尚未完善。按照XX 市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4-2016 年)(XX 201511号)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要 经费由区财政保障,实现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 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实行绩效工资后,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服务经费、 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 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和“逐步将公立医院 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 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 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 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 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目前,我区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机制尚未完善,不利于更好地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4-2016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我区加快建设港城一体、宜业宜居 现代化滨江城区的目标,密切结合我区实际,以为满足人民群众 的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动力和目标,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以敢为人先 的精神去破解难题,积极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区 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 务体系建设,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卫生 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区经济 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0 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 疗服务可及性显着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 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1 标为80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市同期的平均水 (三)具体指标。到2020 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制在“十二五”期 间的平均水平以下,及时发现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全面实施现代 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100%、治愈率达 到95%,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脊髓灰质炎、麻 疹、卡介苗、百白破、乙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儿童基础免疫接 种率达到98%以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成果;孕产妇、儿童 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8%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 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7 年,建立三级医院一小时 服务圈、二级医院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十一五分钟 服务圈,到2020 年,社区卫生服务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更快捷 完善。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经费得到逐年提高,2016 年达到人均30 元以上。 (四)工作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十三五”期 间要把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 重点和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的调研,结合我 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规划我区卫生发展蓝图,明确各类医疗 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 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 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 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促使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更加适应和 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 设,加快步伐高标准建设我区公共卫生基地,进一步夯实公共卫 生服务的基础。积极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照公务员管理, 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 设备配置,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并在此 基础上努力拓展我区公共卫生项目范围,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遏制结核病、 性病、艾滋病的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 制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扩大防控覆盖面, 提高城乡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加强重点职业病防治,切实 减轻职业危害对人民健康的威胁。加强卫生监督,积极推进依法 行政。进一步明确区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性质的功能定位。建立 完善以区妇幼保健院为网顶,由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 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我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和重症孕产妇救治 中心的建设。创造条件开展保健专科服务如遗传病筛查、胎儿先 天心脏病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 儿童心理等服务项目,免费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立围产保健手 册,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享受与本地孕产妇一样的围产保健服务。 继续为15 周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继续为妇女孕前和怀孕 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标准化建设,力争2016 年底前完成XX、XX、XX、XX 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 年底前完成XX、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XX 街XX 站、XX 街XX 站、XXXX 间社区卫生服站的建设,按照市的标准完成业务用房建设和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建成比 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合理核定政府办的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独立运作机 制,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举办医院的管理,完善绩效工资制 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健全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 诊工作,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 复回社区”。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加强社 区卫生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社区卫生 服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执行XX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包规定项目,继续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为开 展居民健康管理打好基础。继续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 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加强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绩 效管理和监督,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实现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平均工资 水平相当,确保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资源规划整合,结 合我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江城区的目标,编制我区医疗机构 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按照三级医院一小时服务圈、二 级医院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十一五分钟服务圈的 要求,构建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支持中医药事业发 展,将区中医院建设成为XX 市中医名院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发挥中医药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继承和 创新。区XX 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成为我区东部的区域医疗 服务中心。继续支持XX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X 院区、XX 医学院 XX 医院等驻区医疗机构的建设。调整充实120 急救医院的布点, 让急救网络有效覆盖全区,加强应急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 水平。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 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积极 稳妥推进院长年薪制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绩效工资改革工作。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 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 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我区 结构合理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多元 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加大医药卫生人才建设力度。把卫生人才工作放在突出 位置。编制我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把卫生人才规划纳入我区人 才规划和卫生事业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社 区卫生和高水平的科学带头人的建设。制定加快卫生人才建设的 实施意见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人才引进、 培养、管理等环节,建立一个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 科学体系。按照学科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学科带头 人和急需人才。积极推进卫生人才工作的创新,加强医院管理人 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管理激励机 制,营造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加大卫生系统人才引进的自主权,对于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 急需的实用人才,采取特殊政策的做法,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的 效率,让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引进急需的人才。力争在3 年内,把 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 步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队伍。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XX 区域卫生信息化 建设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118”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认真做好XX 市基于健康档案得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拓展系 统的功能。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综合、集成基础健康档 案、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信息。实 现全区、全市健康档案、就诊记录互通。进一步完善以疾病控制 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的医院信息化系统,促进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的互动,做好以市有关系统的联通和共享,提高基本医疗服务 可及性和便民医疗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 等化的能力和水平。建立阳光用药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基层医疗 机构规范用药。 -进一步完善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 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 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 合理分担费用。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区政府进一步增加对卫 生的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 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 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 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逐年提高人均公共卫生补助标准。推进公 立医院的改革,加大政府对区属医院的投入力度,减轻区属医院 的发展压力,探索区属两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医院非 营利性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XX 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 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和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 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 时期, 在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我市坚持“预防为主、 以农村为重点、 中西医并重” 的方针, 按照“统筹城乡 、区域卫生协调发展, 统筹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 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大政府卫生投入, 着力加强公共卫生、 农村卫生、妇幼卫生、 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 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扎实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全面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五年来, 全市卫生事业稳健发展, 医疗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城市卫生资源不断整合优化,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城乡 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不断提高, 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卫生事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 截至 2015 年底,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 872 个, 其中: 医 院 43 个(其中综合医院 21 个、 中医医院 5 个、 专科医院 11 个、妇幼保健院 6 个),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5 个(中心 22 个、 站 13个), 卫生院 41 个, 村卫生室 566 个。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 16170人、 执业(助理) 医师 6939 人、 注册护士 5402 人、 医疗机构床位数 12173 张, 比 “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 24.8 % 、 36.5%、 41.2%和 50.2%。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 1.32 人、 注册护士1.03 人、 床位 2.38 张, 分别比“十一五” 期末增长 28.15%、 32%和 40.6%。“十二五” 期间, 全市各级政府卫生投入 21.99 亿元,是 “十一五”期间的 3.1 倍。 2015 年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 17.71亿元, 比 2010 年(12.32 亿元) 增长 44 %。 (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 期间规划建设的市级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 完成XX 医院原址三期扩建工程和 XX 精神卫生中心易地重建工程, 市XX 医院、 XX 医院原址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启动市卫生学校易地重建工程, 市 XX 人民医院纳入国家精神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 市 120 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对市辖各区院前急救工作的统一调度。 全市医疗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加强, 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医疗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各项指标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范围辐射至 XX、 XX、 XX、 XX 以及 XXXX 等地, XX 市作为 XX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015 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数达到 953.6 万人次, 出院 人数 36.9 万人次, 分别比 2010 年增长 45.4%和 86.7%; 病床使用率 86.5%, 比 2010 年提高 21%; 病床周转次数 31.6 次, 比 2010年增加 6.2 次,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降到了 9.2 天。 (三)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全面加强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度明显加快, 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保持低水平。 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明显减缓。 全市结核病 DOTS 策略覆盖率达 100%,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 97.42%, 提前达到国家和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 霍乱、 登革热、 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 17 年保持无脊灰状态。 成功应对甲流疫情, 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7%以上,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成果。 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标准。 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治疗和社区防治康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物资储备机制不断健全, 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全市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和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和“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进展顺利。 爱国卫生运动开创新局面,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1.6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3.74%, 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通过国家复审, 全市累计建成省级卫生镇 2 个、 省 级卫生村 66 个。 (四) 卫生法制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办事制度, 理顺卫生行政许可办理程序, 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受理”。 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推行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社会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五)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配套政策, 建立健全投入补偿机制, 现有城市卫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建立健全全科医学教学培训基地, 加强城市社区全科医生、 社区护士专业培训, 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5 个(中心 22 个、 站 13个), 覆盖了中心城区 37 个街道中的 30 个街道, 覆盖率达 81%。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社区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六) 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巩固发展。“十二五” 期间, 利用中央拉动内需项目、 省级财政补助和地方财政的投入,基本完成对全市乡 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和基本医疗卫生 设备的装备; 落实财政对村医的补助政策, 全市有 430 个村卫生站得到省财政补助。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建设工作机制。 区(县)、 镇、 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镇村一体化管理不断巩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 新农合实现 100%覆盖全部村居; 2015 年, 全市参合人数达到 325 万人, 参合率 99.02%, 高于省下达的任务指标; 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 2010 年的 50 元提高到 150 元, 封顶线达到 6 万元以上,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七) 卫生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十二五” 以来, 全市卫生系统共获省科技进步奖 17 项、市科技进步奖 80 项。 XX 医院心血管内科建成省医学重点专科,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 XX 医院骨科成为省医学特色专科, XX 市卫生学校建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十二五” 期末, 全市有卫生系列高级职称 1566 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 9.68%; 硕士 (含研究生) 以上学历 582 人 (其中博士 80 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的 3.6%, 高级职称及高学历人才居 XX 首位。 (八)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以“名院、 名科、 名医” 建设为龙头, 带动全市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医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医药服务利用显著增加。 全市建成“二甲” 中医院2 个, 全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 2 个, 全省基层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 2 家。 实施 中医药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 区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科,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镇卫生院、 规范化村卫生站均能提供基本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加强对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九)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十二五” 期间, 全市居民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2015 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 76.1 岁, 比 2010 年提高 0.8 岁;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3.7/10 万; 婴儿死亡率从 2010 年的 5.37下降到2.01, 下降了 62.6%; 全市甲、 乙类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控制在 184.97/10 万, 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保持低水平。 (十) 卫生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十二五” 期间, 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卫生资源统计实现了从原来单一的医院工作统计转换为涵盖全市卫生机构各类指标的统计和各种卫生管理方面的统计, 建立了卫生机构代码数据库、 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医用设备数据库、 卫生机构基本情况数据库和医疗机构运营情况数据库等, 全市纳入数据库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 306 家。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 建立了全市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上直报信息平台, 形成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的信息网络。 (十一) 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 积极探索实践医药卫生体制和机制改革,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 力量, 吸纳各方资金, 全市先后建成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 6 家,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已初步形成。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全市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人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工作。 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 5项重大和 9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顺利。 二、“十三五” 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 “十三五”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 卫生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社会宏观环境。 同时,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期望尚有较大差距等因素, 卫生事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十三五” 时期,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加快经济转变方式为主线,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改革开放 35 年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为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因此, “十三五” 卫生事业发展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 城乡 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 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能力和水平的期盼将越来越高。 同时, 随着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城乡 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快速转型和升级, 更加追求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 因此,“十三五” 期间,居民多层次、 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将日益增长,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 特别是与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必将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卫生资源配置、 卫生服务方式转变和医疗保障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加强卫生人才、 科技、 信息等要素建设, 提升卫生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 (三)“建设幸福 XX,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的战略构想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 市委、 市政府提出努力“建设幸福 XX,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明确要求把民生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 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幸福 XX” 的重要抓手。“十三五” 期间, 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幸福 XX” 建设的新要求, 把为人 民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 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工作目标, 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医疗卫生服务所带来的健康幸福。 (四) 经济社会发展给疾病防控和卫生管理带来新挑战 工业化、 城市化、 老龄化和全球化以及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导致疾病谱发生变化, 卫生工作面临着重大传染病、 慢性疾病、精神疾病、 癌症等问题带来的多重挑战, 疾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由生态环境、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 职业安全、 饮水安全和环境问题, 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更加突出。 同时,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害以及安全事件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五) 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提高。 卫生服务利用、 居民健康水平存在城乡 和人群差异, 健康公平有待改善。 城乡 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 中心城区拥有多家三级医疗机构, 医疗资源高度集中, 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 2.1; 而非中心城区每千人口医师数仅为 0.68,一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弱。 卫生发展在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存在重治疗、 轻预防, 重外延扩张、 轻内涵发展等问题, 一定程度降低了卫生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 成为制约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 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任务更加艰巨。 三、 发展预测 (一) 构筑大 XX 城市发展格局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精心打造“一核多组团” 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形态。 根据规划,“十三五” 期间, 我市将全力加快 XX 新城的建设开发步伐,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 XX 多万平方公里的XX 新城。 同时, 按照城市组团发展的思路和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 将 XX、 XX、 XX、 XX 三区一县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全面加快各区县的城市化进程, 构筑大 XX 城市发展格局。 因此, 未来 5年, 促进城乡 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将是 XX 市卫生工作发展的重点。 (二)XX 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及产业转移 市委、 市政府提出要抢抓XX 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实施的有利契机, 努力构建与 XX 地区优势互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 在我市主动融入 XX 改革发展的进程中, 随着 XX 地区的产业向 XX 和我市转移, 我市一些新的健康影响因素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会相应增加, 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三) 人口发展 XX 市现有常住人口 XXX 万, 按过去 5 年来的增长幅度预测,每年人口增长率约为 1%, 到 2020 年全市服务人口约达到 XXX 万人。 四、“十三五”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和“建设幸福 XX,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的总体思路,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揽全局, 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为核心, 以建设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 以推动卫生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 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依靠科技和人才进步, 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 中西医并重,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 原则, 强化政府责任, 加大财政投入,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缩小城乡 医疗卫生差距,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充分发挥卫生事业在发展经济、 拉动内需、 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 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 建成覆盖城乡 居民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四位一体” 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卫生资源布局合理, 结构优化, 规模数量日趋适宜, 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 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医疗服务可及性、 服务质量、 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城乡 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 主要工作目标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 全市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6.8 岁,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6和15/10 万以下, 法定传染病(甲乙类) 总发病率控制在 200/10 万以下。 2.卫生资源适度增长结构优化。 财政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元化、 适度开放的医疗卫生体系。 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 结构更加合理, 城乡 卫生资源均衡协调发展。 到 2020 年,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 4 张、 医生 1.88 名、 注册护士 2.1 名、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数 0.68 名。 常规医疗设备性能优良, 关键技术和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初步建立起功能健全、 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市、 县、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小病不出社区” 的目标。 建设 XX 最好的医院, 强化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水平。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建立分工明确、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城乡 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健康理念和卫生发展模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大疾病的预控水平显著提高。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 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进一步改善。 4.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基本建立结构合理、 覆盖城乡 的医疗服务体系, 居民 20 分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 95%。 贯彻“中西医并重” 的方针, 加大中医药资源配置,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提升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参与度。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医疗服务费用合理透明, 为群众提供便捷、 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5.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 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国家和省基本药物, 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逐步取消,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四) 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项目 2015 年 2020 年综合健康指标 1 人均预期寿命( 岁) 76. 1 76. 8 2 婴儿死亡率( ) 2. 01 6 3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2. 16 8. 0 4 孕产妇死亡率( /10 万) 3. 7 95 19 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 70 20 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 %) 14. 5 40 21 总体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的区县比例( %) 100 100 22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 - 80 23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率( %) 38 60 爱国卫生 24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25 农村饮水水质卫生合格率 93. 74 95 62. 1 70 卫生监督 26 城乡 较大规模集中式供水现场卫生监督覆盖率( %) 100 90 医疗保障 27 城乡 居民参保率( %) 88. 3 98 28 城乡 居民人均筹资水平( 元) 29 城乡 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 %) 230 300 45-75 75 左右 五、“十三五” 卫生事业主要任务 (一)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水平。 大力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形成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光伏组件销售合同范本
- 果园分包合同书模板
- 合同编第十九条法条解读
- 2024上海市电视广播广告发布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化妆品品牌加盟合同
- 2024建筑委托合同协议
- 沈阳理工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表演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开店双方入股合同协议范文
-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 LTC流程介绍完整版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花儿寄深情-▏人教新课标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装配图画法及要求课件
- 翻译实习教学大纲
- 心力衰竭-英文版课件
- 邀请回国探亲邀请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