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1页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2页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3页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4页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以陈家祠的原貌恢复为例关慧敏 201231162007 12公管20班摘 要陈家祠是岭南建筑中的代表,本文简略介绍陈家祠的历史,从陈家祠遭受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的事实分析陈家祠需要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列出近100年来社会各界对陈家祠的复原修缮所作出的努力。因为陈家祠是广州古建筑中保存最好的其中之一,所以本文着重研究在保护过程中的闪光点,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关键词:陈家祠 复原修缮引言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当中,不少的古建筑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有的甚至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为了使古建筑能更好地传承文化意蕴和人文风情,不少地方的古建筑都会制定一套相关的保护体系。但是,盲目保护以至于古建筑的现貌与原貌完全不符的现象也有发生,这种做法对于古建筑来说是比自然灾害更大的破坏。位于广州荔湾区的陈家祠在一百余年间遭受了三次较大的破坏,从相关的资料来看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但是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复原修缮和长期的维护,陈家祠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岭南气息,吸引着中外众多游客。陈家祠的原貌恢复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下面将以陈家祠为例,浅谈如何对古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1、 陈家祠简介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石雕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多种工艺技术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陈家祠的大事纪年详见附录一。2、 陈家祠遭破坏史实表1 陈家祠造破坏史实时间破坏事实破坏程度1950年1957年12月广州市政府在陈氏书院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不少物品已被盗卖,窗破墙危,地面下陷,瓦面破损,厅堂、厢房、廊庑里的隔扇全部被毁坏,相当一部分屏门也很残旧。屋脊上陶塑、灰塑纹饰几乎全部被毁,仅剩一小部分的纹饰也难以辨认;墀头上的砖雕损毁也十分严重;大门上的彩绘门神,早已模糊不清。1966年9月广州市新华印刷厂以印刷毛主席语录为由,迁入陈家祠内,以主体建筑作为生产车间。违反古建筑使用的规定,在各个厅堂和庭院中乱拆、乱建,加上机器震动,造成建筑地基下沉,建筑倾斜,白蚁侵蚀了主体建筑的木构部分;所有地面严重损毁,全部改成水泥地板,又将天井的花岗石块撬起,改铺水泥地面致使地面下陷,有的地方下陷达15厘米之多;东厢的砖墙、屏门全部被拆,大门前部分石雕被拆除,使首进厅堂的外墙出现裂缝,南面墙地基下沉,墙体出现裂缝;拆除廊庑的墙体和窗户,在首进厅堂的外墙开窗户;个别建筑栏杆断裂;机器油、生产用的印刷油墨给整座建筑造成极大的破坏,污染了四周墙壁、花岗石柱础等;墙壁被凿成千疮百孔;工厂在挖防空洞时,毁坏了祠堂门前的丹墀、砖雕、灰塑,正脊被严重破坏,特别是首进立面外墙的大型砖雕,剥落严重;所有的石雕栏杆、檐下石制承重构件用水泥和砖块封死砌实。1967年1975年广州市电影机械厂(现广州理光复印机厂的前身)又陆续占用了陈家祠的后院和东院,兴建厂房。1970年广州市第32中学又占用了陈家祠前院的一部分地方,在占用地方内建了教学楼。捣毁了原有的花岗石旗杆夹。3、 陈家祠亟需保护的重要性(一) 民间工艺的宝库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梁架雕镂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陈氏书院建筑结构为传统中国式结构,结合了西方的手工艺制法,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二) 社会学的意义 陈家祠是集祠堂、书院、会馆三种性质于一体的建筑,其中这三者不同性质的融合体现了一个“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层伦理关系。祠堂原本是家庭宗族观念在建筑形式的表现,书院是学习传承国家意识形态的场所,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它是取得在国家伦理关系中高等地位的晋身之阶。会馆是市民社会维护行业利益、联系同乡情谊的产物,具有区别于国家政权同意管理进而行业自治的功能。此三种性质的事物一起,一方面表现了当时广州的国家政权伦理关系式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同时也表现出在近代广州这三层伦理关系有机分化不充分,折射了当时局势的混乱。所以说陈家祠对于明清时期广州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4、 曾落实的保护方案表2 陈家祠的保护方案时间保护措施1958年1962年在修缮之前,广泛听取胡根天、黄文宽、容庚、商承祚、郑祖良、金泽光等文物、建筑、美术、园林方面专家的意见,又积极寻访当年参与建筑的工匠的后代,请陈姓老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回忆陈氏书院的历史原貌,从建筑布局、形式、各种装饰、色彩等方面入手,逐一进行研究。在复原修缮过程中,始终以“恢复旧观”为原则,对于已经残损或模糊不清的纹饰,若暂时找不到修缮根据,就采取不加不减、宁缺勿滥的原则,以免破坏原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对于复原难度较高、技术还未过关的一部分陶塑瓦脊、巨制木雕、东廊壁画等,则暂缓施工;有危险的地方就采取保固措施以确保安全。1980年1982年12月广东民间工艺馆成立修缮复原陈家祠的筹备小组,并进驻陈家祠,着手开展陈家祠接收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达到早日修缮复原陈家祠的目的,一开始就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农村寻找民间工匠艺人,物色老工人、老技术人员作为修缮工程的现场指导和施工监督陈家祠第二次大规模修缮复原工程正式展开。主要项目有:(1)拆除乱建的违章建筑,清除所有的余泥;(2)翻修、重修铺砌屋面;(3)维修、加固全部梁架和木构件部分;(4)重新油漆全部梁柱和梁架;(5)重新铺砌室内的地砖;(6)复原修补被损坏的墙面;(7)复原聚贤堂正脊上被台风摧毁的陶塑瓦脊;(8)修复损坏的灰塑纹饰;(9)修复损坏的砖雕和断裂的石雕;(10)修整残破的屏门和隔扇;(11)重新铺砌前院的路面;(12)重新整理下水道等排水系统及其设施。2008年分两期对陈家祠进行整体修葺,完成状元旗杆夹的复原。2009年广州市政府征集了6个改造方案,在网上进行大规模的投票活动。 2013年8月水塘修复项目已于上半年正式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工程所需的410万元资金也已到位,争取今年内动工,并于明年上半年建成开放。每5年对陈家祠灰塑进行“例牌保养”。5、 陈家祠保护措施的优点(1) 以“回复旧观”为本 在两次较大的复原修缮当中,市政府始终以旧貌为标准,聘请当年工艺者或其后代协助修缮工作,取回在文物局存放的陈家祠结构照片以及细节部件的放大图。对于已经残损或模糊不清的纹饰,若暂时找不到修缮根据,就采取不加不减、宁缺勿滥的原则,以免破坏原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对于复原难度较高、技术还未过关的一部分陶塑瓦脊、巨制木雕、东廊壁画等,则暂缓施工;有危险的地方就采取保固措施以确保安全。陈家祠原来的砖瓦木石均属加工订造,质料优良,规格特大,难以复制。为了恢复旧观,决定以旧补旧,决不新造。为此,不惜远访市外各县、镇,征集原物规格的旧材料,如地板阶砖和砌墙青砖,当时已不制造,市内全无,经过调查,采用以物换物或出资收购等方式,终于从东莞、龙江等地找到一批旧材料,使地面与危墙虽经加工,却无新造之感。而大部分的隔扇、窗户、蚀花玻璃都是从南海、顺德、东莞等地及广州一些被拆除的旧民居中征集和收购而来。(2) 成立修缮复原小组 广东民间工艺馆成立修缮复原陈家祠的筹备小组,专门负责陈家祠修缮中的任何问题,这就使得修缮工作始终有负责主体,责任清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3) 陈家祠保护技术领先全国 古建筑的外立面长年受到风雨的腐蚀,每年都有大批文物因为得不到及时的修缮,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广州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承担这一科研课题的研发,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对陈家祠外墙的防水、防污和防腐蚀作用保护”立项进行科研试验。 这项试验工程是将白云公司自主开发的有机硅材料覆盖于陈家祠外墙的青砖碧瓦上。专家组在陈家祠实地察看、试验后认为试验项目使用后不改变外观,取得可喜的成绩。6、 从陈家祠看广州古建筑的保护 在古建筑的保护当中,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保护材料落后、复原难度大这三大问题,陈家祠经历这么严重的损坏至今仍发挥着历史的光芒,其中有许多地方可以用于相似情况的保护上。(一)多渠道获取保护资金,开源节流陈家祠的修葺除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还得到了海外华人的鼎力支持,从海外吸取了不少维修经费。同时,国内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也筹集到一定的资金。但是古建筑的维护不能单是依靠外界捐赠,可以采取经济手段。在仔细分析项目风险及预测获益后,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市场投资,以此获得足够的运行资金。另外,在开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流,在这部分上政府可以让市场上的物业公司对其进行竞标,选取最优的管理方案。(2) 研发新型保护材料陈家祠的雕塑尤其是灰塑能复原得如此完好,很大功劳是新型的保护材料。如今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适应各种需求研发新型产品已不是什么难事。相关部门可与高校保持一定的联系,研发能满足保护需要的材料,使广州古建筑能在更悠久的历史中存留。(3) 始终坚持以原貌为准在陈家祠的两次大规模的复原修缮中,最突出的就是“复原旧貌”的准则。即使在材料上的选择,也始终坚持这一准则,使得陈家祠焕然一新而没有新造之感。古建筑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宁缺毋滥,就如圆明园是不可复制一样。保持原样,守住的不仅仅是有历史感的建筑,还是水土人情、文化意蕴的一种传承,这些是不可复制的。7、 结语 陈家祠的成功复原是广州市古建筑保护最好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相关部门应仔细研究其保护历程,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