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doc_第1页
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doc_第2页
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doc_第3页
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doc_第4页
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与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李昌集一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0-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72岁。殷人苗裔,先祖孔父嘉,曾祖父伯夏,祖父防叔,父叔梁纥。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仓库管理)、“乘田”(畜牧管理)等,后得鲁国季氏赏识,作了司寇(管理刑法),成为“大夫”。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辞职。开始收徒教学,游说各国,得不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献整理。孔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整理的孔子的言论。孔子的学问在当时就很有名,在战国时期就被称为“圣人”。他的学学有72人最有名,如子路、冉有、子贡、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弟子也收徒教学,学生中叶出了不少名人,分为“八派”。论语在历代都受到极大的尊重。在汉代列入儒家经典,立于学官。从少儿开始就要读论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官方规定的统治思想,隋唐科举的“明经科”,论语是考试的书目之一。宋元以后,论语几乎是科举的必考之书。可以说所有的读书人都要读论语。近代以来,西方对儒家学说也很重视。西方一些思想家(如卢梭)、文学家(如歌德)十分推崇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人文思想,一些海外华裔学者推出“新儒学”,认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必须吸收儒学的精华。(一)孔子提倡的人生价值观1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克己复礼,仁也。”“不学礼,无以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之诸?”“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孟子“孟子答齐宣王寡人有疾”:齐宣王“三疾”: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孟子曰:好勇而与民安天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言阙殆,慎言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2掌握知识和善于思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相信自己和从实际出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巧言令色,鲜矣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耕,字子牛,言多而躁,问仁于孔子。”) “子曰:君子耻其言过其行。”“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二)孔子的提倡的人格品质 1关爱“仁者,爱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中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诚信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则无友不如己者。”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明智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5宽恕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二庄子庄子(公元前369-286),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一说为今河南商丘)。生平不详,曾做过“漆园吏”。(一)庄子的提倡的人生价值观 1人生的价值就在生命本身 2“弃圣绝智” 3快乐:人生的终极意义(二)庄子提倡的人生态度 1“天道”与“顺其自然” 2“无为”而“无不为” 3绝名利 4等是非三儒、道思想的对立与“互补”及其当代意义(一)“社会的人”与“个体的人”:儒、道人格观念不同的出发点 1人的社会属性与个体属性的矛盾和统一:从古至今的永恒话题 2儒、道不同的两种人生“天命”观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而顺天命),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庄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儒、道人文思想的共同指归 1“克己复礼”与“忠恕”之道:儒家的达成“和谐”之路 2“复初归元”与“宁静志远”:道家的求得“和谐”之法 3“知天”与“立命”、 “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