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doc_第1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doc_第2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doc_第3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请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和意义。(1)乐琴书以消忧(2)或棹孤舟(3)而后乃今将图南(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名词作状语(1)园日涉以成趣(2)则刘病日笃(3)朝济而夕设版焉(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名词使动用法(1)眄庭柯以怡颜(2)屈贾谊于长沙(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4、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1)乐琴书以消忧(2)襟三江而带五湖(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此亡秦之续耳(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动词的使动用法(1)臣具以表闻(2)窜梁鸿于海曲(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鸿门宴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1)携幼入室(2)夙遭闵凶(3)猥以微贱(4)共其乏困2、形容词作动词(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3)火尚足以明也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 4、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1)悦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 (2)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兮辞 ) (4)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二、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 觉今是而昨非 2、悦亲戚之情话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野马也,尘埃也5、腹犹果然 6、众人匹之4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四种句式.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就可以掌握了。 一、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指出下面倒装句的句式,并作出总结。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 总结:否定句中 积累:否定词为“不、未、无、莫、毋、弗”等,常见代词有“之”、“余”、“吾”、“己”、“尔”、“自”等。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客何为者?(鸿门宴)童子何知?(滕王阁序)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 总结:疑问句中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成语:唯利是图(唯图利)惟命是从。(惟从命)总结: 宾语前置句小结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 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则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如“寒于水”。这样的介词常用的有“于”“以”“乎”等。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形式如下: 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二、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在不生草木的地带北部,有个很深的黑色的海,是天池。2、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锐利,战斗不擅长,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豫州是王室的后代”。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于余学。(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既自以心为形役 (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4、用介词“被”表被动。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解析:“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解析:“见”“被”表被动,译文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句意表被动。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怀帝阍而不见(王勃滕王阁序)解析: “见”召见,在这里是被动的含义。即被召见。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攻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他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蒙后省。 A、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沛公对张良说:您估计我到了军中,您才进去”。 对话省。 A、(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称谓)(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内容) 译文:攀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非常紧急。” 2、省略谓语 承上文省。 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 蒙下文省。 A、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译文:杀人惟恐杀不完,处罚人惟恐用不尽酷刑。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的多是代词“之”字。 动词宾语省略。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