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发展概况.doc_第1页
中医学发展概况.doc_第2页
中医学发展概况.doc_第3页
中医学发展概况.doc_第4页
中医学发展概况.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发展概况: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大经典的学术成就:1、皇帝内经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2、难经 秦越人所著3、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4、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 著名的临正医学专著其它医学著作: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脉经 王叔和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新修本草 唐代 苏敬 我国第一步国家药典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我国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辩证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辨识疾病的症候。阴阳对自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的对立制约2、 阴阳的互根互用3、 阴阳的消长平衡4、 阴阳的相互转化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相生指五行之间相互促进、助长和资生的关系。相克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相生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相克次序: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相乘次序: 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相侮次序: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藏象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制体外部的表现和征象。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阐述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阐述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 脏腑内内脏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三类:1、五脏:心、肺、脾、肝、肾 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传化水谷3、奇恒之腑:脑、髓、胃、脉、胆、好胞五脏生理功能:心主血脉 主神志 肺1、主气、司呼吸 2、朝百脉,助心行血 3、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脾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肝1、主疏泄 2、主藏血 肾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 主水,肾主水 3、主纳气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心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于舌 肺在志为悲(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脾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肝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肾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和二阴何谓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答: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种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何谓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答: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肾中的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的清气 三者结合而成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气的分类: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宗气:又名“大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肺、脾、肾三脏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水液代谢中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志在脾”之说。气与血的关系: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血能生气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经路。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奇经八脉 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其中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能宗任一身阴经。故称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腰背正中,能总督一身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冲脉并足少阴挟脐而上,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之海”亦称“血海”。经络的生理功能: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 传导感应 协调平衡六淫风、寒、署、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邪的性质和治病特点:1、风为百病之长,善合它邪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3、风性善行而数变 4、风性主动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署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属为阳邪,其性炎热 2、署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3、署多挟湿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揭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黏滞 3、湿性重浊,趋下燥邪的性质和治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火邪的性质和治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主风动血 4、火易致肿肠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疠气、异气、疫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疠气的致病特点:1、起病急骤,传染性强 2、病情笃重,症状相似 3、疫气不同,发病各异 4、传染途径,可以预防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损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胃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劳逸指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而言。过劳包括哪三个方面: 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老过度痰饮痰和饮都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将较稠浊的称为“痰”,质清稀的叫做“饮”,合称为“痰饮”。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2、影响水液代谢 3、易于蒙蔽心神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5、多见滑腻舌苔 瘀血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 肿块 出血 紫绀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望神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即所谓的“精神”“神气”;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隶属于广义神的范畴。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以下五种: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望色:正常面色应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即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 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赤色 主热证 黄色 主虚证,湿证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 主肾虚证,寒证,水饮证,血瘀证望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淡红润泽,不胖不瘦,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简称“淡红舌、薄白苔”。病色: 淡白舌 主虚证,寒证 红舌 主热证 降舌 其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紫舌 主热证、寒证、血瘀证望舌苔常见的苔色有白、黄、灰、黑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主里热或里寒之重证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盛衰 2、辨别病位深浅 3、区别病邪性质 4、推断病势进退 5、测知病情预后问寒热:1、严寒发热 多见于外感表证 2、但寒不热 多属里寒证 3、但热不寒 多属里热证 4、寒热往来 属半表里证,为邪正分争自汗病人日间经常汗出,活动后更甚者为自汗,常伴有气短、乏力、神疲等症,多属气虚、阳虚证。疼痛的性质: 1、胀痛 胀痛是气滞疼痛的特点 2、刺痛 刺痛是瘀血疼痛的特点 3、隐痛 隐痛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寸口脉的分部: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它们分侯的脏腑是:左寸侯心,左关侯肝、胆,左尺侯肾;右寸侯肺,右关侯脾、胃,右尺侯命门正常脉象应具备的特点:有胃、有神、有根常见的16种脉的脉象及其主病分述:1、浮脉 主病:表证,亦主虚证2、沉脉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3、迟脉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证,无力为虚寒证4、数脉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5、虚脉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6、实脉 主病:实证。7、滑脉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8、涩脉 主病:精亏血少,气滞血瘀9、洪脉 主病:阳热亢盛10、细脉 主病:诸虚劳损,也主湿证11、濡脉 主病:诸虚证,又主湿证12、弦脉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13、缓脉 主病:湿证,也主脾胃虚弱14、代脉 主病:脏气衰微,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15、结脉 主病:阴盛气结,痰滞血瘀16、促脉 主病: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中辩证纲领。 寒证、热证鉴别表证型寒热口渴面色四肢二便舌象脉象寒证恶寒喜热不渴苍白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滑迟或紧热证恶热喜冷渴喜冷饮红赤灼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数预防是指预先采取一定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正治是逆疾病的征象而治,故又称“逆治”。反治是顺从疾病的征象而治,故又称“从治”。正治,是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即疾病表现出来的现象,辨明疾病本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等逆其征象而治的一种法则。反治法用于临床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几种具体不同的治法。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中药物的药性有:寒、热、温、凉四种,故称四性。也称四气中药物的药味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故称五味。十八反:歌诀:本草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