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课第二节完整考纲整理.琛哥哥.ppt_第1页
哲学第二课第二节完整考纲整理.琛哥哥.ppt_第2页
哲学第二课第二节完整考纲整理.琛哥哥.ppt_第3页
哲学第二课第二节完整考纲整理.琛哥哥.ppt_第4页
哲学第二课第二节完整考纲整理.琛哥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1、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主体)能动的改造(性质)客观世界(对象)的一切活动。,(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工具;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物质的) 特征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特征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 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阶级斗争、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科学实验 探索性、创造性的(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4)认识的含义: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6)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获得知识的途径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和他人认为直接经验。 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7)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才能真正深刻的理解书本知识。 (2)才能对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验证。 (3)才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1、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2、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寻求真知要经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 定义: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自己的器官同外界打交道,使事物的外部状态和特征等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由此形成认识。 三种形式:感觉(对客观事物表面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关于事物的整体映象)表象(这些记忆下来的知觉形象) 特点:生动、丰富、直接、具体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 感性认识只反映了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还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定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三种形式:概念(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判断(性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判断)推理(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判断) 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从而也更可靠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经验论 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唯理论,(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基础,升华,生动、丰富、直接、具体,间接、抽象,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区别,联系,2、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一是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 二是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途径)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筛选(去粗取精)鉴别(去伪存真)综合思考(由此及彼)发现内在联系(由表及里) (5)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6)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 实践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4)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2、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