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2.doc_第1页
七年级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2.doc_第2页
七年级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第十一课邓稼先复习重点:1.文体(人物传记)。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重点背诵: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5、“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复习重点: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5.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重点背诵: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3、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4、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5、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7、“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第十六课社戏复习重点: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6.中心。重点背诵: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瘦瘠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来写山?4.课文第22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5.课文第23段“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能否改成“游”好不好,为什么?第十七课安塞腰鼓复习重点:1.了解课文。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重点背诵:一、1、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2、作者写安塞腰鼓主要是为了赞颂些什么?二、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第二十六课猫复习重点:1.作者写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只猫,他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2.周家丫头代表哪一类人,家人对此持什么态度?3.不知名的夺小猫的人代表哪一类人?对此“我”持什么态度?说明什么?4.对第三只猫的结局“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5.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6.为什么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7.最后一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8. 读完本文之后你的感受和启示是什么?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复习重点:1.文体(小说)。2.品味详细描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的有关动词。3.斑羚飞渡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4.景物“彩虹”描写的作用:5.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6、如何看待文中“人”的角色: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7.掌握景物、神态、动作、侧面描写。重点背诵:1“彩虹”三次出现各起什么作用? 2镰刀头羊具有怎样的形象?3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4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