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 流感 诊疗与防控,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彭 建 五 20091029,讲课内容,一、概况 二、防控策略 三、诊疗方案 四、防控措施,一、概况,几种呼吸道疾病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 发生在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感染的总称 普通感冒(感冒,伤风) 多由病毒引起,主要为鼻咽部卡他症状 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多有发热,全身症状重,可出现肺炎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在所有传染病中给人类造成灾难最为严重的、人类至今还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潜伏期短,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现,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常引起暴发、流行,一、概况,一、概况,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扩散蔓延,由此拉开甲流世界性大流行的帷幕 2009年 4月27日WHO 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4级, 4月29日提高至5级,6月11日提高至最高的第6级 截至2009年10月5日,全球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甲流确诊病例数超过343298例,死亡病例4108例 2009年 10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进入甲流全国紧急状态。据初步统计美国甲流患者已达数百万,并出现了上千例死亡病例,一、概况,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通报:我国内地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2009年10月28日卫生部通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42009例甲流确诊病例,已治愈30854例。重症病例累计66例,已治愈22例,死亡4例,一、概况,2009年5月26日湖南省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截止2009年10月18日,全省14个市州累计报告995例甲流确诊病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 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市州为 长沙(209例)、常德(129例)、娄底(86例)、张家界市(79例)、郴州(79例),一、概况,2009年9月14日我市确诊首例甲流病例 截止2009年10月28日,全市5个县市区累计报告129例甲流确诊病例,无重症与死亡病例 全市129例确诊病例地区分布 娄星区65例、涟源市33例、新化县24例、冷水江市4例、双峰县3例 全市129例确诊病例人群分布 大、中、小学学生高达125例,教师2例,分别在30所学校暴发(聚集性)疫情中被确诊 1例为医务人员,1例为社区居民,一、概况,WHO专家估计,甲流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人口可能感染 随着秋冬季来临,我国甲流聚集性疫情暴发急剧增多,确诊病例迅速增加,疫情正从东部向西部,从南方向北方,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蔓延,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重症病例、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连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 我国甲流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二、防控策略,甲型H1N1流感疫情初期,我国内地报告病例多为输入性病例,当时制定的防控策略为内防扩散与外堵输入相结合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我国防控策略与技术措施也随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2009年4月以来卫生部先后印发了指导甲流防控工作的2个公告和14个工作方案或技术指南(不包括通知和文件),其中有5个工作方案或技术指南已被多次修改更新,二、防控策略,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9号公告,对甲型H1N1流感的管理进行了调整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监测传染病管理,二、防控策略,目前我国的防控策略调整为 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 重点是 加强重症病例的发现和救治 加强疫情的监测 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二、防控策略,总体来讲 1、医疗救治 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减低疫情带来的危害 做好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治工作 2、疫情防控 重点加强流感疫情的监测 加强疫苗的接种 防止聚集性疫情的暴发,尤其要防止学校聚集性疫情的暴发,二、防控策略,现有国内外资料显示,甲流虽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但传播性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致病性较为温和,绝大多数甲流患者为轻症病例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其客观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将发展至危重阶段,且有一定的病死率,甲流也不例外。尤其对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其危害性更大 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一旦出现重症病例,按照集中病人、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积极救治,甲流仍然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二、防控策略,国务院10月28日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要继续按照依法、科学、有序的工作原则,坚持和完善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控措施,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坚持属地管理,落实部门责任,完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范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 2、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积极有序做好疫苗接种 3、突出抓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 4、根据分级分类救治原则,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5、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和工作方案 6、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舆论,提高全社会的防控意识。及时、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三、诊疗方案,1、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4月29日印发,2009年5月8日废止 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卫生部卫发明电200972号,2009年5月8日印发, 2009年7月10日废止 3、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卫生部2009年7月10日印发, 2009年10月12日废止 4、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卫生部卫发明电2009188号,2009年10月12日印发,三、诊疗方案-病原学,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 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 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三、诊疗方案-病原学,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 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N9),三、诊疗方案-病原学,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出现明显变异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甲型H1N1流感与其它流感比较,三、诊疗方案-流行病学,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甲型H1N1流感病人 病人的传染期是自出现症状前1 天,至发病后7 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三、诊疗方案-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即通过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吸入病人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甲流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然后触摸自己的鼻子、嘴或眼睛亦可能引起感染 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三、诊疗方案-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甲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 患者讲话或咳嗽时,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未发现经空气(气溶胶)传播病毒的证据 调查结果增强了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 人们可通过改变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 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在2米外的防飞沫的“安全距离” 勤洗手、换洗衣服 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 患者第一时间主动报告、戴口罩,自觉休息、隔离,三、诊疗方案-流行病学,3、易感人群 甲型H1N1 流感病毒是一新的病毒,目前认为,所有人群均对甲 流无免疫力,即人群普遍易感,三、诊疗方案-流行病学,4、高危人群 甲流高危人群是指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人群。包括 妊娠期妇女 伴有基础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肥胖者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 65岁的老年人 务必高度重视有流感样症状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三、诊疗方案-临床表现,1、潜伏期 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潜伏期末(发病前1天)即具有传染性 2、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喉痛、头痛、全身酸痛、发冷和疲劳等,部分病例出现腹泻或呕吐。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体征主要有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而死亡 可诱发原有的基础疾病加重 甲型H1N1 流感与普通季节性流感从症状上难以区别,即不具有特征性表现,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患甲型H1N1 流感,三、诊疗方案-几个定义,1、流感样病例 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 发热(体温37.5),和/或咳嗽、咽痛、鼻塞、流涕4种呼吸道症状之一者,三、诊疗方案-几个定义,3、暴发 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疫情 4、甲型H1N1流感暴发 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 5、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或确诊病例,三、诊疗方案-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 我市流感监测国家级网络实验室目前开展的项目是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以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三、诊疗方案-诊断,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 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3、确诊病例,三、诊疗方案-诊断,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 (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流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流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流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三、诊疗方案-诊断,2、临床诊断病例 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 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或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3、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三、诊疗方案-重症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1、持续高热3天 2、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3、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4、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5、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 7、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 8、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三、诊疗方案-危重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1、呼吸衰竭 2、感染中毒性休克 3、多脏器功能不全 4、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三、诊疗方案-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当前医院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甲流重症与危重病例的早期识别与医疗救治 早期发现重症与危重病例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必须及早进行甲流病原学检测和其他必要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处置重症与危重病例的能力 切实做好甲流重症与危重病例医疗救治技术准备工作,三、诊疗方案-病例诊断权限,1、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断 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断由经治医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常规,结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作出 2、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判定 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判定由省卫生厅组织省级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进行,三、诊疗方案-临床分类处理原则,1、疑似病例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 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2、临床诊断病例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 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3、确诊病例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 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三、诊疗方案-住院原则,1、优先收治重症与危重病例入院 对危重病例,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及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重症医学科(ICU)治疗 2、不具备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 及时将病例转运到具备条件的医院 病情不适宜转诊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就地救治 3、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 如实施居家隔离治疗,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须及时安排住院诊治 4、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卫生部对分类救治的要求,1、对甲流轻症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 对符合标准的轻症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措施 居家治疗由定点医院经治医师结合相关诊疗方案和患者具体病情确定,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 对居家治疗患者应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专人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2、需住院治疗的甲流病例要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 3、甲流重症病例要在定点三级医院集中收治,三、诊疗方案-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 2、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流病例,在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卫生部2009年10月要求各地重点加强重症病例发现与救治工作,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卫生部制定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以卫生部令第41号,于2005年2月28日发布、施行 1、基本要求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 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四、防控措施预检分诊制度,2、基本做法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在接到卫生部、省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四、防控措施预检分诊制度,3、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医疗机构的分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医疗机构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4、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职责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查处,四、防控措施预检分诊制度,四、防控措施疫情报告,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疾控、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符合甲型H1N1 流感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填报甲流病例传染病报告卡时,要根据甲流诊疗方案的标准,在病例分类中选择轻症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同时填写病例是否住院 对门急诊和住院病例中符合疑似甲流重症病例及危重病例标准的病人应及早采样检测,并进行网络直报;如检测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阳性的,应订正为确诊病例 在确诊甲流病例出院或死亡24小时内,收治病例的医院应完成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调查表, 并录入到“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四、防控措施暴发疫情发现与报告,1周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同一人群聚集性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工地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聚集性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农村地区也可先向当地乡镇卫生院报告,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加强对医务人员甲流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流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环境布局符合隔离要求 根据甲流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隔离原则 1、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 患者活动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流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3、对患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4、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设置隔离病区,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 发热门(急)诊必须采取的隔离措施 (1)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 (3)有备用诊室 (4)设隔离卫生间 (5)设独立挂号、就诊、药房等部门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隔离留观室必须采取的隔离措施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3)患者病情允许时,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甲流患者定点医院的隔离措施 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分别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患者戴外科口罩,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病房内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甲流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流留观室、甲流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流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医务人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流疫苗 3、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4、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甲流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5、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四、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技术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流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空气消毒 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医疗器械、污染用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毒 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常规处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诊疗甲流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四、防控措施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1、居家隔离治疗指征 甲流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2、甲流轻症患者是否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由医院经治医师按照有关规定,结合甲流相关诊疗方案和患者具体病情确定,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四、防控措施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3、居家治疗处理原则 (1)基层医师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 (2)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次) (3)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持续高热;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4)对症治疗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的应用 (6)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四、防控措施健康教育,甲流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是甲流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疫苗接种 如出现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诊 轻症居家隔离患者应在家中单间隔离,加强开窗通风,不宜外出,尽量减少与高危人群的接触;离开隔离房间时应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洗手及其他个人卫生措施,多饮水,注意休息,并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居家隔离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高热不退、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急性传染病对人类的挑战!,谢谢,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 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部审计的重要性与目的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装修协议
- 微生物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实务中的定量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影响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实践总结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常见知识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倍增记忆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的新变化分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与流行病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MDK5软件入门
- 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 工程项目监理常用台账记录表格(最新整理)
- Purchase Order模板参考模板
- 质量保证体系调查表
- 双胎妊娠指南ppt课件
-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 Unit 4 Globalization(课堂PPT)
- SMC压力开关-ISE30中文说明书
- 内部控制制度各项业务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