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论文_第1页
营养学论文_第2页
营养学论文_第3页
营养学论文_第4页
营养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分析班级:粮工1102班 学号:110107611 姓名:王栋 完成日期:2013.12.28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中的品种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加了,吃得也比以前精细多了。那么就意味着人们“会吃”了吗?吃得营养健康吗?实则不然。一个国家居民的营养状况是国民素质的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重要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对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一、近10年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根据2002年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调查”。据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1.1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的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类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1.2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到达3309g,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1.3儿童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1.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近10 年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政府、专业机构及有关企业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民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和组织实施的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对促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食品、卫生、科技等食物生产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每日热能、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已基本得到满足;反映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城镇为44.5%,农村为53.4%。小康目标的恩格尔系数是40%50%,城镇已达到小康目标,农村也接近小康目标。2.1 颁布改善食物营养的国家计划和行动纲要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 2010年),对于我国食物生产和营养改善起着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2.2 开展各种方式的营养干预行动 在坚持施行食盐加碘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委先后启动了大豆行动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行动以及学生营养午餐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国食物营养事业的发展。中国营养学会在广泛收集近年营养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于2000年10月作为专著出版发行。受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特点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大力推广合理饮食促进健康的科学理念。2.3 食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保持了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从1990年至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不到3000 亿元增加到1 万亿元以上,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制造业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为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4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为了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10年,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全民营养状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管理、教育、营养知识普及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在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其一是某些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妨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其二是营养过剩引起现代社会慢性病的急剧增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3.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3.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3.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一)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二)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三)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最近10 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政府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3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制订有关营养法规可以对全国的营养改善工作起到统管作用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食物生产方面的经济政策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特点以及全民合理食物结构的中长期规划,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丰富人民的食物资源,调节食物生产比例,以求均衡发展。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营养教育是改善儿童青少年以至全民营养状况的重点措施。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儿童青少年良好饮食行为,居民的平衡膳食都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应当由权威部门负责编写、出版系统的营养科普书籍,作为全国开展营养教育的范本。五、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并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讲求膳食平衡和营养科学,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实用经验,改革、调整我国食物结构和消费习惯,营养科学界推荐了我国人民膳食指南。5.1食物要多样 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我国膳食的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5.2饥饱要适当 要饮食适度,饥饱适当,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5.3油脂要适量 油脂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膳食总量30%为限,要避免吃太多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油脂,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5.4粗细要搭配 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要提倡多吃一些粗米、面和杂粮,少吃精米、白面。5.5食盐要限量 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5.6甜食要少吃 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龋齿。食糖是纯能量食物,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5.7饮酒要节制 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孕妇儿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严重酗酒。5.8三餐要合理 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提倡少吃零食。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制度,适当调整。要提倡吃好早餐。总结: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正经受着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两类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可喜的是由于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以后,人们拥有的蔬菜量大增,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4018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比较稳定。据报道,世界人均占有蔬菜量为105kg,我国311kg。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此外,我国对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极为重视,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的计划。现已从食品强化着手进行工作,例如:在贵州进行了用铁强化酱油防治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万人实验,并且取得了半年后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