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1页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2页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3页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4页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分析作者:沈大平 性别:男 职称:中学一级 学历:本科 电话邮箱: 邮编:231600单位:合肥市第七十八中学 通讯地址:合肥市第七十八中学【摘要】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受到了教师的空前重视,但在广泛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出现了很多偏差,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用。就如何检验课堂上拓展延伸的有效性的问题,本文从立足学生、立足文本、围绕教学目标、适时适量四个方面作论述。【关键词】拓展延伸 有效性 教学目标 适时适量2011年11月26日,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在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四十六中学隆重召开,我听了初中的三节展示课,三节课都有浓厚的语文味,听后收获颇丰。但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教授在点评环节当中指出三节课的共同遗憾就是没有课后的拓展延伸,对这样的评价我并不赞同,也正因为此引发我对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话题的一系列思考:每堂课都必须要有拓展延伸吗?必要性与有效性如何衡量?拓展延伸的方法手段、形式原则有哪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课文的拓展延伸成为授课教师比较钟爱的一个环节,尤其在公开课上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以此来给自己的课堂增添亮点,更有甚者觉得一堂课没有拓展延伸就体现不了课堂的深度,反映不了教师的水平。对拓展延伸的重要性认识有加,但是对其必要性认识有误,就有可能导致课堂拓展延伸的无效性。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拓展?教师基于学情,立足文本,以丰富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发展思维能力为目标而进行适时、适量迁移延伸的教学手段就是有效的拓展延伸。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听课感悟,他人的教学案例来对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作几点尝试性分析。一、围绕教学目标,为解决教学重难点而进行的拓展延伸才是有效的。 教师首先要明白拓展延伸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拓展延伸就是围绕教学目标,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偏离了这条服务宗旨的拓展延伸,它的有效性就降低,严重的偏离会导致课堂中心的偏移,课堂教学任务的流失。很多教师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很自然地想到戴望舒的另一篇更为大家所知的诗歌雨巷,因而课堂的最后就有了阅读雨巷的拓展延伸活动,有的教师的拓展问题设置为“谈谈雨巷的思想情感”。而这样的拓展延伸就是画蛇添足,无效的拓展。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诗歌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在品读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爱国情怀这几点上,通过语言的赏读,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课堂教学目标能够落实,教师又何必舍易求难让学生去理解雨巷的思想情感呢?何况雨巷一诗语言朦胧,较难理解,思想情感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学生最容易领悟到的思想情感可能是关于爱情,而爱情的主题与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中沉重的爱国之情有何关联呢?所以这样的拓展是与教学目标脱节的,我觉得倒不如引导学生欣赏雨巷的语言风格,感悟朦胧诗派语言的象征性特点,这样更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曾看到过一个拓展延伸的例子:在教学荷花淀时,先是多媒体播放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猫鼠大战的情节,再让学生将他们与荷花淀中的战争场面进行对比。同是表现战争,但有的残酷,有的令人发笑,而有的则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样的拓展,真是独具匠心,学生第一次接触荷花淀这种风格的战争描写,很难把握,然而在影片的鲜明对比之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本文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描写战争的风格,教学的难点借助媒介通过巧妙的拓展迎刃而解。任何一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本课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开展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保持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应。因此,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应该符合最有助于实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原则。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会成为无的之矢。二、立足学生,适合学情的拓展延伸才是有效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既然是服务就要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应该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情感需求、价值取向等。如果忽视这些而以教师自我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那就只会造成师生两条平行线,永远平行,无法相交。作为语文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拓展延伸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充分“备”学生,拓展就变得“目中无人”,课堂教学就会走向歧途,造成无效课堂。笔者曾经于2005年上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观舞记,在课堂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我设置让学生欣赏当年春晚节目千手观音舞蹈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所学的描写技巧,用文字来描述这种艺术及观后感受。学生观看很专注,可以看出学生确实被这美妙的艺术吸引了,但是观后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也就一两句公式化的描述,课堂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结束了。之前教过绝唱这篇课文,作者对白妞的演唱描写出神入化,在拓展延伸部分中我让学生听一首乐曲,然后模仿课文手法用文字描述听后感受,学生回答踊跃,用生动的文字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听觉艺术。前后两次类似的拓展,为什么收效截然不同呢?除了学生群体的差异之外,我想原因可能是在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忽视,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为主的艺术,听觉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学生闭眼听音乐,内心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当睁眼看视频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视觉信息,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加上学生缺少像冰心那样对舞蹈艺术的深刻体验,对千手观音的欣赏也只能停留在心中有数而无法言及的地步。课后的反思让我明白了,设置这个拓展任务的出发点,我是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出彩,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领悟能力,这种拓展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无真正的实效。教师要充分考虑拓展对多少学生是有意义的,要考虑到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几个学生有价值和效率,那么这样的拓展也应该是不成功的,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设置的拓展延伸问题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识水平,基于此,教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让自己精心设置的拓展延伸内容成为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的苹果,而不是天空的星星只有仰望的份儿。三、立足文本,富有语文本体特色的拓展延伸才是有效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载体,那么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尊重教材,以课本为蓝本,以课文为依据,所有的拓展延伸都必须尊重教材,从文本出发。笔者在五柳先生传的公开课教学中借鉴了别人的创新设计,设计了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五柳先生和学生仿照课文写自传两个拓展延伸环节,课新颖有深度,但是课后的评价并不好。一方面这两个环节占用了课堂较多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反映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对文言文字、词、句一带而过,语言、思想的品读如蜻蜓点水,忽略了朗读、诵读。注重拓展,结果把文言文的教学拓展成了现代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拓展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拓展有没有牢固树立一个文本意识。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春酒、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有这样的拓展延伸:请你说说你家乡的独具特色的风俗,大家一起分享。这样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家乡的风俗而理解自己家乡的风情、人情,设计目的没有问题,可是我们很多教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出问题了,学生大谈特谈家乡好吃的,好玩的,课堂气氛浓,教师认真倾听没作任何干涉与引导,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历史与社会课堂,忽视了对家乡独特风土人情的品味,缺少了“语文味”。这样的课没有语文应该有的特质。语文课堂,不管教师怎么进行文本的拓展,我们都要关注他有没有立足于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来判断,这个价值又是什么呢?就是语文课文中隐含的重要语文学习价值,即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在拓展时不能偏离的,不能丢弃的。为了抓住文本特点,体现语文特色,我们的拓展延伸要更多地从语言、思想、写法的维度去展开,沿着思维的广度、深度去挖掘,这里的思维,必须是“语文的”思维。笔者在教学李清照武陵春一词,当学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要求学生联想古诗词中有关“愁”的语句,揣摩古人是如何描写愁绪,自己再写几个关于“愁”的句子。学生很快想到了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语句。并能学会用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描摹抽象的愁绪,写出了愁之重,愁之深,愁之浓,愁之多。我觉得这样的拓展延伸是语言思维的延伸,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行之有效的拓展延伸。四、适时适量的拓展延伸才是有效的。所谓适时,就是指课堂拓展的时机掌握要适宜。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教师的启发要强调时机,同样在拓展延伸时教师也要把握好时机。在学生较难理解作者思想时,穿插作者背景;在学生领悟情感之后,通过拓展来让情感升华;在学生困惑的时候拓展,更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在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展示课上,上海的李百艳老师教学散步一文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突然提到另外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在读课文最后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老师范读时把“背”字读成第四声,学生在朗读时读成第一声,这两种读法到底哪个正确?这是课堂临时生成的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突然性的问题面前,李老师并没有惊慌更没有回避,而是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临时生成了一个拓展延伸环节,暂停原先的教学环节而让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两种读法各执己见,且能从“背”字作名词、动词的词性角度去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拓展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源自文本理解,调动学生思维,开展得及时而有效,给课堂增添了亮色,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这种生成性的拓展延伸是适时的,而且比预设的拓展更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拓展内容可能会因文本学习的具体情况而无需进行,抑或预设的拓展环节需要临时调整,因此,拓展应在课堂的学生主体与文本载体两者碰撞的过程中寻找最佳时机。只有选择在最佳时机进行及时合理的拓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适量,也就是要适度。拓展延伸环节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要适当,内容要有所取舍,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取舍,依据文本,围绕教学目标来取舍。一忌“杂”,因为没有突出重点;二忌“多”,因为喧宾夺主。有些教师上课时恨不得把与课文有关的影片,音乐,歌曲,诗歌,图片统统用上,这样繁杂的拓展正应了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这样的拓展往往淹没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与语文教学规律背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