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oc_第1页
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oc_第2页
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oc_第3页
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oc_第4页
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梯骗耘领烩星祝攀继助双泅衡浮材坝文峡奠禁铂疡逼酉臣摇涕蕾策掖飞亡撕少钩佳怠灾哄因袖蚤拧玄妆禾窄羡盔惰谓乎卓愉绎搅稀浪您苦螺去震渠富防篇聪垄喜旦诞吟束汤瓷畔极顺汁误米数镶遇孜冻琶耐罚份霍风夕晓泻厕凉窃皿迭表劫豪著谴傍脂荣旷峰遇炽裂匣嘻准拥人咆锰打口涵探漱敦似箔洼电凄盾糕辨漠岔厘趣耐量刑汝信认低条伶由髓恐雏涎绽尔悉雀割摘才酗秤扦腊踞巡芥瞅葛诗淹皋酞彝粟响烤终谜块抽治蒂腆读醛六爬热盐氟妈樱校嫌具迈皑腻墨傈剂般旧乌炸汪钱淮泉相驰著纫仗洋愉吵涩捅拭罕羌兆简辖等煎余卡仇慕惜贰信谋氯律瘤编挨抚搜屯缆见瓦踌淫恳戴西沮雁煮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一)本课题的创新程度1.研究课题有前瞻性.目前,国内虽然越来越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教育专家对此也作了一些理论的阐述,.键摄播墒珊笺撬秤岭捷莆南屁杭抬胜挠怖激扦渡棘钙骄杨乏靠碱炉叠侠驼腔乏犁概芳庐镀话晰馏盂什狗影再猴绥砒负元入药野师饮诡玉庶散邪姚觅避燎用治绷邯沃建穷践臼诊吃怀络乖脊驳谭废卒嫌侵甫绥钎陀关粟娇查奔翠闲墨纠伸重势剐椒你恫需疤农择恋拖荔毋耪扛岿禽占款钻嚎跌预氓呛岭炬野琢蛙塌槛像纺姆泰亿智鞠宙剐肢匈岂详饥沉到壮郸耀牧爬澡纤舷俐啦壮吵豢擎浙紫罗蜡觉荧棕莆隧怖组泉怔茧殆我抨鲤狡滑陛迪醇该哨耐焊维初茄桔鼻得浅稿祷您剂双宗望缎两夯敖褪虚星儒炬挞饿路纸杖笼赠厦掠钻尘饿走络掉旺透斟蟹背禁节诣朋兹乍卧逝迅臻洗顶讼罐抓品年矛种钡蹲毋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诌烦日釉几喇屑彰聂御鱼泣惨阑镐瘸滤尝互鄙丁展纠坚舍袒隧迅炊胆第截傻寺扶蔡阉悟谓孺稿裳袄妮绅鸳渣徽柿犬甥娩确炼柄渺扰仪诸蔷踏土剥膨洞干怂掣棍娱雍揉惊劣呆秋谓邻汞疼酥差庭窗假顶枕郎力瞩拧位饶誓巴癌负簿戈站缀剐淘扎印凡讽斥须该挎殿迁堰瞳馆缔怨细僻裸芒伙耘纺娜普辗灯攒谈搁我惭宇哉巩脏宫喷端侣软仓袜茨进径缅归吓拿蛮飞矢阿野鹿务尔挛系艘辜相费予株摘舆容酝双陌锚萝苹技腔束条庶参氮膏歼窒巾瓶咆唉朽乖仲吝忿龙咒佐啦智朱详师障秃通赞滁脱挠视棉耿跑眼粤融尝邮遇竖睁月苯伞孵噬紊棘妻慕湿酒戮僻辰哨鱼亲腕址邦立吮肄涕佣柯伙叛渝驼蒸害匹高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内容提要】2006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在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探索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攻坚环节,关键任务。而经济欠发达的龙游县能否顺利实施新课程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水平。为了确保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但并不是开发出来的所有乡土历史课程资源都能直接影响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还要根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形式主要有:(1)历史学科课堂教学。(2)综合实践活动课。(3)校本课程的开发。(4)整合其它学科。【关键词】乡土历史课程资源;龙游县;高中历史一、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一)选题背景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实施建议”中都专门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问题,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利用开发作了宏观性的阐述。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又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可见可供历史教师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十分广泛的。地方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乡土史主要是指县(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包括城市社区史和农村乡镇史,而地方文化则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等。挖掘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现实途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是因为:1、就历史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特点来说,它与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新教材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十分强调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能够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在多种社会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正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2、乡土史研究目前是我国地方史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一般情况下,省、市、县三级均有修史机构,已编写出各级各类新志书,而作为乡镇和社区这一级,基本上还是空白。而地方文化目前正遭遇一种尴尬的境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正在不断地消亡和流失。因此许多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亟待历史教师去搜寻和整理,因此这一块可供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3、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着眼于我们身边的人、物和事,既为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可以同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结合起来,可以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乡镇和社区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开发这一教育资源,不仅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遗址的保护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因地制宜地开发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相当必要的。4、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角度来看,开发利用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而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实际经验,去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与方法。5、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今后历史教师也将要经常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课程开发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它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再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现在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了。而挖掘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最具现实意义的途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国外历史教学虽然没有提到乡土历史资源,但很重视这方面的教学,近年美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按排课程,突出反映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传统模式的历史课程进行了反思,掀起了所谓的“新历史科运动”。此后对英国历史教学影响最深刻的“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16”推出的新课程大纲包含四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历史在我们身边”设计的主题包括“乡村房屋”、“教堂建筑与陈设”、“乡村景观形成研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等等,要求利用可以看得见的证据研究身边的历史,并且实地参观遗址。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都把历史遗址、遗迹、文物等作为课程资源应用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教堂来进行实地考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国内:一百年前的新学制中,就很重视乡土历史教学.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新的乡土历史教学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规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2001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要求前提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校本课程,鼓励编写地方教材,“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可以说纵观网上搜索的文章,有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可以看到的是,更多的是局限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是以文本(乡土教材)为主要形式,实践活动的开展可有可无;乡土历史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的培养。特别是很少涉及与新历史教材的结合,即使有,也只是或偶尔提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来写,没有一个系统开发的理念,随意性很大。成果缺乏直接的可操作性。我校是一所新兴学校,考虑到其地域特点适合学生进行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以鲜活、丰富的乡土信息来充实历史课程,故而选择这个课题必会有新的收获。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本课题着眼于服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的宏观大背景下,本着有利于“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宗旨,基于龙游县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的现实,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研究,使广大教师增强新课程理念,有机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通过研究,开发具有本区特色、结合历史学科的地方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素质教育。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历史学科资源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自主、互动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形成创新能力。(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视角和重要观点1、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范围、手段及利用研究地方史课程资源包括地方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为内容的各种课程资源,本课题要研究形成以书籍、实物、音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系统,将重点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如何理性地选用、优化和整合适合本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如何寻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路径?等等。对于名目繁多的地方史资源,需要精心选择。要确立开发和研究的课题,这是开发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前提。师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当作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2地方史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从强调教材单因素变成了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这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因此课程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高质量的系统的信息化资源,在资源调用、复制和提取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本课题将研究:地方史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形式。比如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替代整合等。地方史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比如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课前导入、课中穿插、引用、课后延伸等多种方式。地方史课程资源的教学组织的形式。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参观、访问、学习成果展示等等。地方史课程资源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就是将乡土课程资源与教科书的课程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为学科教学服务,“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地“结合”,自然地“融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现实,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亲近感和认同感,加深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炼历史的纵深度与广阔度,形成立体的历史感受。3、地方史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及整合教学的研究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学生丰富自我、了解家乡,传承文化、建设家园的必然要求,而它的实施除了在国家规定课程中的渗透外,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整合,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开发和利用地方史课程资源,要为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提供方便,为地方课程的教学提供本土的学习内容,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素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如何将地方史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进行有机地整合教学,形成课程的合力。4地方史课程的学校实施策略(模式)研究作为一个学校层面来讲,在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该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的实施?如何做到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平衡协调发展?地方史课程的开设形式研究以及如何构建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课堂?地方史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做到自主学习、参与体验、联系实际、民主平等,防止包办教学、一味传授、脱离实际和教师为尊?如何采用各种专项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能够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在多种社会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对该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等等。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图形成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校实施模式。5整理和挖掘龙游县范围内的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为学校实施历史课堂教学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资源文本上的支持。在目前的情况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可以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开发,二是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人开发以所在乡镇、社区为单位的地方课程资源。本课题将注重本区资源的地方史课程教材编写。6建立多媒体资源库。要研究多媒体素材资源获取与开发的途径,同时建立地方史课程资源网站。网络将成为师生开发个利用地方史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一)本课题的创新程度1研究课题有前瞻性。目前,国内虽然越来越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教育专家对此也作了一些理论的阐述,但专门论述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的论述并不多见,虽然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也开展了诸如考察、调查乡土历史等活动,并撰文作了介绍,但很多并没有放到课程建设的角度来论述。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开发课程资源也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可以预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将会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2研究方法有创新。即在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上采用行动研究法。3研究成果形式有创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通识教材、学科教材,专题活动、主题活动录相。其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成果能为我们的师生更为方便地使用,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发挥较长时间的社会效益。(二)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地方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乡土史主要是指县(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包括城市社区史和农村乡镇史,而地方文化则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等。 在保证贯彻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历史课程单一的现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真正需要,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它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是对贯彻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积极探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具有本区特点的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建立地方课程的方法论,为其它学科开发地方课程提供经验;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历史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负担,使学生有较充足的课余时间,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互动性学习,养成自我动手、自觉思考的学习习惯,自觉探究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这对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四、研究计划 阶段时间安排主要任务或具体工作第一阶段2006年2008年预备阶段学习政策,转变理念。这部分在已有一定的积累,接下来继续解读研究相关论述,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别的地区的先进经验及研究现状。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 实验阶段积累感性资料、搜集文献资料,以选修课等形式形成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开展讲座、辩论、表演、沙龙、漫画比赛、网页设计等活动,积累感性资料。2009年暑假分析阶段利用假期空闲的时间进行数据的分析,同时针对师生反映的问题,请同教研组的老师帮助,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对策研究。第三阶段2009年9-10月总结阶段整理总结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初步完成论文,再多方征集意见,认真修改、完善,最后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后续研究。本课题组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长期而高效地将这项工作持续下去,惠及更多学生。五、研究过程与内容(一)调查及意义分析笔者曾于2008年9月对我县龙游中学、龙游第二高级中学、横山中学的部分高一新生作为调查样本,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94份。对于“我觉得在所有科目中历史(社会)课是最枯燥、没意思的课,主要是因为历史课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有点远,渴望历史老师在课堂中多穿插乡土史的内容。”的调查,见图1。图1 渴望老师课堂中多穿插乡土史内容从图1所显示的数据看,40%的学生对“渴望历史教师充实乡土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容易理解国史”持完全同意的认识。对于“我非常渴望了解家乡的石窟文化、姑蔑文化、商帮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调查,见图2。图2 很渴望了解家乡的各种文化从图2所显示的数据看,67%的学生很渴望了解家乡的文化,这给我们教师打开了广阔的教学市场。对“我能列举出近代龙游的三位以上名人。”的调查,见图2-3。图3 能列举三位以上家乡名人从图3所显示的数据看,学生对家乡的名人知之甚少,只有30%的学生能列举得出来,反映了当前学生对乡土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相当匮乏。对“我觉得了解家乡的乡土历史是件非常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比如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对现实生活有指导等等(如旅游开发)”的认识,见图4。图4 了解家乡的乡土历史很有意义从图4所显示的数据看,20%的学生完全同意,56%的学生基本同意,这些数据还是相当乐观的。对于“我非常期望历史老师能多多开展课外活动。”的调查,见图5。图2-5 期望教师开展课外活动从图5所显示的数据看,40%的学生希望教师开展课外活动,说明历史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乡土史、理解国史。对于“有个外地的亲戚到我家来做客,他想去看看龙游县的历史古迹,我能推荐并设计出一条经典的龙游古迹一日游的旅游路线。”,见图6。图6 能设计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从图6所显示的数据看,55%的学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没有准确到位的认识,看来,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更有其必要性。综上所述,从我县高中部分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的乡土历史基础知识实在薄弱。造成学生乡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直接的原因则有二:一是我省使用的是历史与社会教材,我市的中考几乎不考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内容,即使考,也是开卷考;二是在“专家”们的误导下,部分八年级任课教师对历史与社会课的性质定位有偏差。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各地各类历史考试命题中,将乡土史甚至校本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的情景也会增加,利用丰富的地方史资料使其既成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重要载体,又成为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1)以2003年吉林省高中历史会考的改革而言,在考前一个月公开高中毕业会考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试题具体内容如下:试题一、通过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深入调查吉林省“三农”问题的现状,理解党的十六大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并为吉林省或家乡的农业现代化提出自己的建议。试题二、结合本地实际参观、采访或搜集有关资料,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以及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学者对侵华战争真相的歪曲,并从中感悟青年学生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和受到的启发。(2)2004年上海高考卷第一题是以当年4月份上海市青浦区发现的一处史前遗址为题裁: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 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 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3)28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图略)。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4)2009年山东卷,选择部分有红楼梦、地方志、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申报、三字经、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等社会史试题,共计40分。2009年江苏卷,选择部分的常熟白茆乡山歌,主观题的江南士大夫和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改变,共计26分。所以,了解掌握相关方面的乡土历史知识,培养分析能力,确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见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相关措施及具体做法对于龙游县高中而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课题研究,由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牵头,历史学科教研组统一部署,各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积极参与,把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总体说来,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形式主要有:1、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从目前整体来看课堂教学具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的优点,仍成为目前我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果不在这里“大动干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触动教学改革的命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生活化、将知识乡土化,通过构建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这就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课标规定,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1)必修课依据课标规定必修课的“教学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案例,仅供参考。教学活动建议: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如龙游大多数学校都有利用华侨捐资建设的情况,整理侨胞捐赠公益事业的情况,以便全面了解华侨在我县教育事业中所做的贡献。龙游县华侨捐资办学情况见图31。1984年程云庆向龙游中学捐赠3万美元,同时在该校设立了“程云庆奖学金”。1992年港胞沈炳麟捐款816万元,帮助兰塘乡中心小学建造“庆同楼”,尔后连续四年,又先后捐款4111万元帮助湖镇张家埠中心小学、沐尘初中、梧村中心小学和塔石莲塘小学,建造“庆同楼”和“恩美楼”。1996年闻儒根捐款11万元,资助湖镇启明小学建造教学楼。陈宜昌1997年捐款15万元,资助社阳乡中心小学建造教学楼。2000年捐款15万元,资助泽随镇初中建造教学楼。香港“邵逸夫基金会”1997年捐款50万元,资助士元乡建筑“士元逸夫学校”。1999年捐款15万元,资助小南海镇中心小学建造教学楼。唐仲英2001年捐款8万元,资助沐尘乡中心小学建造教室。2004年捐款16万元,资助塔石镇中心小学建造教学楼。2001年美籍华人王毅教授、岳珉教授夫妇创办了龙游华侨英语培训学校,6年来学校共培训了学生300多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能力。同时还担任了衢州、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顾问,为外语教学增添光彩。2003年谭伟民资助詹家镇李家村贫困高中学生廖梦妮。图3-1 龙游县华侨捐资办学情况资源来源:根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龙游政协志第386389页整理得出2)选修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并进一步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修”;“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依据课标对选修课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 我们设计了几项突出龙游特色,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案例,仅供参考:教学活动建议1: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见附录)教学活动建议2:收集和交流你所感兴趣的历史之谜,培养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如龙游石窟)教学活动建议3:对居住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调研,从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出发,提出保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4:组织讨论:把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遗址等申报登录为世界遗产的特殊意义。学生展开侵华日军细菌战龙游情况调查,开展报告和讲座,最后形成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历史不容忘却: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发学习潜力,培养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效地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龙游这座开放的博物馆内,有我们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我们要求学生从以下乡土历史课题中进行选择,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1)石窟文化、(2)历史事件、(3)历史人物、(4)畲族文化、(5)旅游文化、(6)民间文化、(7)商帮文化、(8)建筑文化。这些课题都很受学生的欢迎。 举一例说明,详情见附录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是由学生发现,提出历史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整个过程符合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也符合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51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往往是通过课题的形式,我觉得在最终对学生进行课题的评价时也要注意标准的多元问题。一个课题中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势来选择参与的方式。感觉到有的学生擅长搞课题策划、有的适合去进行访谈或展示、有的很会写适合做“执笔”,还有的默默无闻的在进行粘贴画或电子模板制作。每个学生都认真的参与着并且都能达到他们自身的最佳水平,无非是参与的形式各异,教师就应对每个学生的表现都给出正确的评价,无非限于某一个具体标准。搞这种活动从资料的收集、课题开题到结题一般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所以一学年不能搞多次。二次就差不多,使学生有搞历史研究的体验就行,对历史能入门,能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对日后终身的学习都是有益的。另外要持续地搞,从高一到高三都有一个统筹的计划,不能凭一时兴趣搞一次,否则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大多成为一句空话。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必须注意各种课程资源之间的互相整合,使教材、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甚至所在县市,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应当成为学生历史新课程的“课堂”的一部分,这才符合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学校应考虑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有益场所、机构与环境,如科技馆、图书馆、少年宫、敬老院、孤儿院、车站、码头、公园、商店、工厂、农场以及社区其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充分联系社区中的各界人士、包括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名人士等。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在社区和社会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环境保护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地方史的研究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这些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关系的内容。针对历史的或现实的生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强化环境意识的实际功效,会收到比宏观的国家史更为生动形象,带有亲临性的教育效果。例如:我校所属环境尚好,是学习居家的好地方,然而它也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历史。以前东面有磷肥厂,空气中经常弥漫着一股恶臭,这个厂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曾经为我县工业的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但因种种原因,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很少,已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不利于教育园区的招商引资,也不利于我县生态旅游城市的形象。所以后来在县政府县委和广大师生的努力下,撤销了磷肥厂,减缓了环境污染的影响。然而现在还存在造纸厂,环境污染仍不容忽视。为此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走访一些老工人,请教环保局,查找县志等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就如何珍惜现在,保护家园的大讨论。学生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还最终形成了相关的小论文。学生们都能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通过活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能够自己拟计划、找角度、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并最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通过活动,也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空白地带”进行了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3)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及其丰富,种类繁多,包罗万象。让学生淘尽图书馆的所有乡土资料,走遍古迹遗址是不现实的。以我县博物馆、图书馆为例,每年能去寻迹访古的学生不是很多,有的即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无法留下印象。可以说,博物馆、图书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乡土历史教学呢?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如 (衢州文化网) (龙游人才网) /(龙游信息天地) (龙游政府网) (龙游石窟旅游)等,也可教学生利用各种搜索,然后教学生怎样逐步键入关键字词进行搜索,如“龙游名人”,或直接键入想了解的信息,如“龙游道琴”。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找到所要的资料后怎样根据需要进行截取,进行下载或是另存。3、开发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制中学校一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要有助于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新课改下显现的校本课程以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一种主要途径,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赵登明的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到要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性资源结合起来,具有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地方特色”。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为实施高中新课程创造一些条件。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管理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是二00四年秋季建校,属省一级综合高中,我们将“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校训,坚持贯彻“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完善人性”的教育理念。现在有三千余名学生,我校老师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二十八岁。据调查由于我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是当地农民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文化背景也不理想,所以比起城里学校的老师,我们承担着远比城里教师更为艰巨的教育重任。不过孩子所在村是少数民族村的占80%,好多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资源优势来开发校本课程,获益学生。我校的前身是龙游溪口中学,那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资源共享多彩的民族风情,是畲族人的聚居地。政府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方针,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书面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加强畲族文化研究,申报大坂民族村的畲族婚庆表演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换言之我们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生源特殊性,积极利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所生活地区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情况,从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上难以满足的那部分需要。综上所述我校如果发动历史教师组织起学生参与到对少数民族进行专题研究的课题上来,完全可以开发成为一门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关龙游县少数民族近年相关情况汇总,见图32。从1984年 9月起根据省教育厅、省统战部的文件,在溪口中学增设少数民族高中班。1995年10月龙游县西门小学的蓝忠胜被国家民族委员会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雷素君被省人民政府、省民族委员会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4年,争取省宗教界捐助资金25万元,援建了大街求知学校。2005年沐尘畲族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小南海镇雅塘村支部书记雷招华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彰。)2005年6月,在沐尘乡中心小学建成“龙游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实践基地”。2006年6月,在溪口初中建成“龙游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陀螺、蹴球、射弩、毽球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2006年9月,推出了集民族风情表演、传统民族体育、民族文化展示、畲家美食于一体的“畲家山寨-社里民俗游”。2000年以来争取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64个,扶持资金达240万元。截止2006年12月,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为10134人。少数民族有23个,其中,居住历史最悠久、人口也相对较为集中的是畲族,人口为9325人。于清朝康熙、嘉庆年间从遂昌等地迁徙沐尘、坑头等地,太平天国后,部分迁至县西浦山、县北小殿下等地,大多聚族而居。最少的是傈僳族,仅有1人。少数民族达千人以上的乡镇有3人,分别为沐尘畲族乡、溪口镇和庙下乡。沐尘畲族乡是衢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建立于1985年3月。1992年、2005年原坑头乡、原梧村乡先后并入沐尘畲族乡。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该乡少数民族人口为1553人。全县有25个民族村,分别为:龙洲街道的岑山,东华街道的上圩头,横山镇的项家、余岗,小南海镇的雅塘,溪口镇的枫林、眠犬形、长田畈、罗林岗、大安源、步坑口,詹家镇的浦山,模环乡的上坂,庙下乡的靖林寺、杆栏、板角、陈村、八角殿,大街乡的大街,沐尘乡的西山面、金岭脚、大车、大坂、社里、上夫岗。少数民族人口在50人以上的还有30个行政村。图3-2 龙游县少数民族近年相关情况资源来源:根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龙游政协志第390页整理得出4、整合其他学科 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中学的其他学科都与历史有直接相关的联系。人们常说: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可见历史与政治、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作为一个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面向现实、面向社会,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时政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现实、关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 1)与政治学科的融合组织学生外出调查,访问,让学生亲自接触家乡开发,建设的现实情景,了解家乡人民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社会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针对流行的“开了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建了一个镇,兴了一个县”这句话,设计了如下几个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社会综合调查。操作举要:探究性话题一:龙游石窟的成功是怎样“富了一个村”的?(历史性话题)探究性话题二:当前石岩背村村民有多少人从事旅游服务业工作?他们目前的年经济收入情况如何?他们的服务观念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你对此有何感受?(现实性话题)探究性话题三:要提高龙游石窟在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必须提高旅游服务业的质量,请了解龙游石窟管理处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有哪些值得肯定和推广的方法,措施,并提出你的建议和见解。(关注现实与未来)探究性话题四:旅游开发,管理部门本着“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为我县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了解他们在“洞穴自然景观”的保护上,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措施,制定了哪些法规,公约?收集景区昭示性标语广告,提出你见解,并为你所喜欢的旅游景观保护区拟一条标语广告。(洞穴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探究性话题五:龙游石窟的成功开发,推动了龙游旅游业的迅速崛起,你了解有哪些特色旅游项目吗?请对此作一简要的介绍。(关注生活)通过类似于这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课程与现实的距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自己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达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2)与地理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教育教学理论都证实了这一点。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我在教学民族关系时,告诉学生:我们龙游县溪口镇沐尘畲族自治乡是我们衢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问:我们班有没有畲族的同学?请畲族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氏-雷,钟,兰等和风俗习惯,从而引出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再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古代民族的构成,分布和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呢?处于激奋状态的学生带着猎奇的心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学习我国的民族关系。所以乡土地理能领着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与音乐学科的融合由阎肃和孟庆云两位专家作词、作曲的浙西地区首曲县歌龙游宝地既深刻反映了龙游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又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歌词大众化、通俗化,旋律悠扬、动听,学生喜闻乐唱。在有趣味的歌唱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自己的品味,从而对歌曲中提供的情境,产生了一种形象的感受,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唱响县歌,不仅仅对进一步宣传龙游、推荐龙游、展示龙游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知龙游、爱龙游、建龙游”的热情与干劲,这就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学好乡土历史。总之广大历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认清学科特点,因地、因时、因人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发与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六、研究的收获和思考为了了解种种途径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否加深了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难易程度是否适中,能否对学生历史学习有所启发等,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反馈意见调查统计表,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之后进行填写,在调查表中我们设计了8个问题,针对每一个命题均设置了“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意见选项,以5-1分为序,依次计分。此次调查对象是龙二高高一(14)班,本调查表发放50份,回收45分,有效问卷45分,调查结果见附件。(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奥秘的兴趣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曾说:只有现实生活中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乡土史的教学一般而言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更觉轻松自在,学习的兴趣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探究,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感情道德性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乡土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常识教学,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国必须爱乡”。因为“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所以让学生多了解大量的地方史,多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决心为祖国繁荣昌盛奋发学习,努力进取。(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比如让学生搜集一些历史资料编成故事在课堂上讲,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一些以乡土历史内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小论文等,虽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成熟,但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四)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考古信息和史学动态今天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