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doc_第1页
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doc_第2页
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doc_第3页
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doc_第4页
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来防治北方地区淡水鱼疾病的蔓延一、水质引起的疾病水产养殖关键技术三个字“水、种、饵”。重点是水质、水源。俗话说养好一池鱼,先养好一池水。水产养殖中水质非常重要,水是鱼类生活、生存的环境。我们进行水产养殖必须重视鱼类生存环境-水体。由于水质而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 泛塘(翻坑)所谓“泛塘”,就是鱼浮在水面,接着便大量死亡。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太低引起。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水中如果没有充足的溶氧,鱼类就不能生活。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鱼类对于溶氧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每年夏、秋两季,鱼池容易“泛塘”。预防泛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建池。以东西向为宜,这样可增加鱼塘光照时间。鱼塘要远离高大建筑物,周围不种植高秆植物,以保证空气畅通无阻,并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体无污染。 (2)合理使用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使水体上下形成对流,混合水中氧气,并在水体严重缺氧时少量增氧。因此根据这个原理,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阴天早晨开机2-3小时,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机至转天天晴为止,另外根据鱼类浮头情况,提早开机(鱼类暗浮头时开机)。根据养殖鱼类放养密度增氧机配备标准,以0.3-0.6千瓦/亩的功率配备增氧机,也就是10亩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2台。(3)勤观察,勤巡塘。每天早、中、晚都要查看,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如发现鱼群摄食量骤减或骤增,说明水质出现问题。 (4)预防水质恶化和池水老化。巡塘时如在鱼池的下风处闻到一股腥臭气味,或池塘下风处有大量死藻飘浮,像一个大锅盖覆盖在水面,遮挡光照和妨碍浮游植物正常造氧,形成局部缺氧,就要及时换水。此外,经常加注新水,在保证池水一定肥度的同时,做到鲜、活、嫩、爽。透明度在15cm-25cm为宜,必要时还要换水,确保水质清新鱼儿正常生长。(5)减少池底腐质碎屑耗氧。已使用多年的老化池,冬季或春季干塘时应把大量的淤泥清除。 (6)巧施肥、施好肥。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高温期间尽量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料,无机肥料要少施、勤施。根据池水透明度和鱼类的摄食情况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7)适当控制密度。投喂养殖鱼苗要适中,放养密度不要过大。(8)pH值要适当。当pH值过高或过低(池水过碱或过酸)会抑制浮游植物正常生长,同时鱼儿满塘乱转。从而造成池水氧气不足而泛塘。 (9)鱼浮头是泛塘的预兆。出现鱼浮头时,如不及时抢救,便会造成大量死鱼。这时应开动所有的增氧机械(抽水机、增氧机等)增氧,最主要的是开动抽水机,加注大量新水,使抽水口处形成富氧区。随着抽水处富氧区扩大,增氧机高氧区的持续,池水深氧便会增加。浮头的前兆养殖鱼类突然不吃食或养殖鱼类突然食量大增。白天或晚上雷阵雨天气。晚上大雾天气。晚上大风天气。上半夜闷热,下半夜突然起凉风天气。节气交替日,尤其是大暑、立秋、处暑。以上情况或天气都是浮头多发日,应特别特别注意!养殖鱼类突然不吃食或养殖鱼类突然食量大增。 2.硫化氢中毒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鱼在白天也出现类似浮头的症状,但增氧机开启后,“浮头”并不见缓解,而且鱼也不向增氧机靠近,而是四处散去。有时连开几天增氧机,情况也不见好转。这种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且死去的多为鲤鱼、鲫鱼等底层鱼类。与此同时,在池边下风处很远就可以闻见一股刺鼻臭鸡蛋的气味,水质检测硫化氢含量超标,PH偏低,有时低于7。这就是池鱼的硫化氢中毒现象。 硫化氢产生主要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丰富的有机质。二是缺氧环境。三是低PH值。 池塘中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就是池塘底部,包括底泥及接近底泥的底层水。池塘底部阳光照射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空气中的氧一般情况下又难以溶入,加上有机物分解耗氧,使得这一区域溶氧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养殖过程大量的残饵和粪便进入池塘底部,加剧了缺氧状况,使PH值降低。这样一来,硫化氢就很容易产生了。 鱼类对硫化氢非常敏感,池塘底部硫化氢一旦过量,池鱼就会浮上水面,症状类似浮头。这时候开增氧机会把底部的硫化氢搅上来,鱼自然不会到增氧机附近去了。鲤鱼、鲫鱼是底栖性鱼类,最早受到硫化氢的毒害,也就可能最先死。A.定期加注新水、定期施用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B.彻底清塘。正确的清塘方法应该包括池底淤泥的清除,底质淤泥是池塘产生硫化氢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一定要利用池塘空闲期进行清淤,然后用生石灰200-300公斤/亩消毒。 c.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可以使池塘底部产生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及时散发到空气中去,从而减小了它们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d.当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可采取抽出底层水,加入含氧丰富的新水的办法来缓解,另外,使用铁红等铁剂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应该指出的是,在硫化氢造成池鱼死亡之前,它已经影响了鱼类的生长。所以,以防为主仍然是最根本的原则。3.氨中毒近年来以颗粒饲料喂养吞食性鱼类,鲤鱼、草鱼、鳊鱼、白鲳、鲫鱼等,因投食量大,排泄物及残食增多,蛋白质经分解生成的含氮物质随之增多。过多的氮元素在鱼池中,常有60以总铵(NH4+、NH3)形式存在,相当部分以非离子态氨(NH3)形式存在。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毒性,稍有不慎,池鱼就会发生氨氮中毒。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大量死鱼,导致经济严重受损。为此饲养者应当掌握池鱼氨氮中毒有关知识,以保生产安全。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常可幸存。如池鱼混养鳙、鲢、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故。中毒先兆:水体浑浊,过肥。透明度低并有蓝褐色油膜覆盖。常见气泡从池底往上冒,并能在池边嗅到腥臭气味。池鱼食欲下降,抢食强度减弱。来时三三两两,去时不忙不慌。鳃丝黑紫肿胀,血色暗红不鲜。零星死鱼常有,但死因难寻。溜边漫游。不随早、中、晚时间变化。水质检测游离氨严重超标。抢救方法:1.及时加注新水,释稀原池氨氮浓度,防止中毒加深。2.泼洒食盐,干扰与阻止氨氮及硝酸态氮继续入侵鱼体血液。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15公斤。3.撒洒沸石粉,吸附池中部分毒氨和其他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4.开增氧机,水泵等增养设施。5.池鱼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毒剂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4.气泡病,气泡病以前认为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成鱼很少见。实际这种说法是错的。事实证明,不论是鱼苗、成鱼都有气泡病发生。气泡病不仅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同时也会发生在北方冬季。 气泡病由四种原因引起:第一、是鱼池中施了过多的未发酵腐熟的肥料。因为未发酵的肥料在池底积压多了,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许多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小气泡,徐徐冒出水面,鱼苗误将这些小气泡当作食物吞入,积聚多了,慢慢地变成了大气泡,充积在肠内,从而增大鱼的浮力,使病鱼上浮,失去平衡能力,即行死亡。成鱼尤其是鲂鱼成鱼尾柄、鳍条也会大量积累气泡。第二、是由于池水中的氮气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所引起。据报道,1升水中含氮量达到18.6-19.73毫克,便可使鱼发生气泡病。第三、是水中的氧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所引起。池塘内的水生藻类过多,在强阳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大量的氧气于水中,使水中的氧气过饱和,在鱼的体表、鳍上、鳃上形成许多气泡,也可使鱼的浮力增加,失去正常的游动能力而死亡。第四、北方冬季越冬池塘水质过肥,造成溶氧长期过饱和状态。气泡病的防治方法:(1)禁止在鱼苗池中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2)清除鱼池中的水草和杂物,控制水质的肥度,保持水质肥、爽、活;(3)往病鱼也中冲注新水,可防止病情恶化,加入新水后,病情轻的鱼可以排出气泡,恢复正常。(4)北方越冬池塘肥度适中(5)发生气泡病池塘适量泼洒食盐和消毒剂。二、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1.细菌性烂鳃病症状 :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群众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流行情况 本病为淡水鱼养殖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近年来,名优鱼养殖中,如鳗鲡、鳜鱼、淡水白鲳、加州鲈、斑点叉尾鮰等多有因烂鳃病而引起大批死亡的病例。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传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等并发。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防治方法:(1)五倍子磨碎,用开水浸泡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2-4ppm,防治效果良好。(2)大黄,鱼种下塘前用1%大黄煎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可有效预防该病;全池泼洒大黄,使池水浓度为2.5-4ppm,大黄使用前可按每公斤大黄用20公斤0.3%氨水浸泡12-24小时。(3)投喂20%氟苯尼考药饵,每吨饲料添加1-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2.细菌性肠炎病鱼类肠炎病是导致水产养殖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鱼类肠炎病的病原菌为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细胞菌。主要症状是肛门红肿,肠道中有黄色粘液,食量降低或拒食。肠炎前期肛门并不红肿,肠道内有气泡。流行情况: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吃食鱼类。 防治方法:(1)不投喂变质饲料。(2)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原则。(3)投喂恩诺沙星药饵,每吨饲料添加氟哌酸原粉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3.鱼苗白头白嘴病鱼苗白头白嘴病是由粘细菌侵染而引起。病鱼从吻端到眼球的一段皮肤失去正常颜色,变成乳白色,在池边水面观察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唇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病鱼体瘦,色较黑,有气无力地浮游在下风近岸水面,对人、声音等反应极迟钝,不久即死亡。该病是危害夏花鱼种的严重病害之一,尤其是对草鱼危害极大。防治措施:(1)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200-300公斤消毒。(2)培育过程保持水质清洁,不施未经充分发酵的粪肥。(3)培育过程中,注意做好“四消”(即池塘、鱼体、饲料和食场、工具的消毒)工作(4)合理密养,及时分池。鱼苗经20天饲养,即要分池,降低池内密度,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5)发病鱼池,泼洒0.25ppm“强氯精”,一天一次,连泼两天。(6)投喂氟苯尼考药饵,每吨饲料添加20%氟苯尼考1-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4.细菌性出血病病原细菌:出血病主要感染鲤鱼鲫鱼及花白鲢成鱼,流行季节为夏秋。病鱼症状为:鱼鳍基部、头部、尾部或体表其他部位出血或充血,严重者眼球突出。此病危害严重(尤其是鲫鱼、花白鲢),传播迅速,死亡率相当高,必须及时治疗。主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2)全池遍撒漂白精1-1.5克/立方水,严重者撒两次(隔天)。(3)全池遍撒其他氯制剂消毒药,如二氧化氯、强氯精、优氯净等。(4)投喂恩诺沙星原粉药饵,每1吨饲料添加1-2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每天投喂2-3次,连续投喂3-5天。5.竖鳞病症状: 病鱼全身或部分鳞片竖起,皮肤粗糙,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用手压鳞片时,有淡黄色液体喷出。有时腹部积水膨大,且眼突出。病鱼游泳迟缓,呼吸困难,几天后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也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入大蒜水中浸洗2030分钟,浓度是每50千克水加0.25-0.5千克捣碎的大蒜,连洗23次为一个疗程。(2)用3的苏打加2的食盐溶液混合后,浸洗病鱼1015分钟。(3)投喂恩诺沙星原粉药饵,每1吨饲料添加1-2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每天投喂2-3次,连续投喂3-5天。(4)投喂氟苯尼考药饵,每吨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1-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6.赤皮病病原,此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菌体长为,0.70.75微米,菌体宽为0.40.45微米,单个或成对排列、有运动力,极端有13根鞭毛,无芽孢,菌体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此菌好气,适宜温度为2530,在40的水温尚能生存。防治方法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牵捕、搬运、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药液给鱼种浸洗半个小时左右,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药510克。 (2)投喂恩诺沙星原粉药饵,每1吨饲料添加1-2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每天投喂2-3次,连续投喂3-5天。 (3)投喂氟苯尼考药饵,每吨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1-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 (4)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2克或五倍子24克。7.斑点叉尾鮰套肠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 预防措施:1.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水质、气候突变的时候要注意防病,改善水体环境条件,科学饲喂,尽量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等应激因子的刺激,特别是高密度会增加本病发生的机会,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并经常加注新水。2.选用无病的优良斑点叉尾鮰苗种,鱼种尽量就地培养,减少搬运,并注意下塘或进箱前进行鱼体消毒。可用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5分钟。发病鱼池或网箱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而不能到处乱扔。3.本病是在开春后(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因此要及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如免疫多糖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疹力和抗病力,或投喂病原菌敏感的药物,预防该病的发生。 主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2)全池遍撒漂白精1-1.5克/立方水,严重者撒两次(隔天)。(3)全池遍撒其他氯制剂消毒药,如二氧化氯、强氯精、优氯净等。(4)投喂氟哌酸、恩诺沙星原粉药饵,每1吨饲料添加1-2公斤,三黄粉2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每天投喂2-3次,连续投喂5-7天。8.打印病病原,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近年来,此病已发展成为主要鱼病之一,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此病在华中、华北较为流行,夏、秋两季流行最盛。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入大蒜水中浸洗2030分钟,浓度是每50千克水加0.25千克捣碎的大蒜,连洗23次为一个疗 (2)用3的苏打加2的食盐溶液混合后,浸洗病鱼1015分钟。 (3)投喂氟哌酸原粉药饵,每1吨饲料添加1-2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每天投喂2-3次,连续投喂3-5天。 (4)投喂氟苯尼考药饵,每吨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1-1.5公斤,维生素C原粉0.5公斤。三、真菌引起的疾病1.鳃霉病病原,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鲤鱼鳃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生长在鳃小片的组织,菌丝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径为7496微米,平均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的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的直径为4884微米。病症,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流行情况 现已发现鳃霉病的地区全国都有。广东鲮鱼种对此病最为敏感,发病率可达7080以上,且死亡率很高。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北方地区鲫鱼、鲤鱼、草鱼都有发现。鳃霉病的流行,除地理条件以外,池塘的水质状况是主要因素,一般都是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又脏又臭的池塘,最易暴发鳃霉病。防治方法:(1)经常保持水质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2)发病鱼池立即冲注1/2新水。 (3)每立方米水用l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4)过氧乙酸全池遍洒,浓度为0.1-0.3ppm (5)水霉净(苦参)全池遍洒。2.水毒病(肤毒病)病原体霉菌一类病菌。症状鱼的皮肤肌肉组织里繁殖生长纤细的菌丝,向外长成一簇簇棉絮状白色或淡黄色菌丝团,肉眼可见。流行情况 鲢、鳙、草、罗非鱼、鲤鱼、鲫鱼、胡子鲶等鱼常有感染。此病终年可见,以越冬期前后,水温1618。C时流行较多。 防治方法 (1)经常保持水质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2)发病鱼立即冲注1/2新水。 (3)过氧乙酸全池遍洒,浓度为0.1-0.3ppm。 (4)水霉净(苦参)全池遍洒。四、由甲壳引起的疾病1.鲺病病原体鱼鲺。 症状病鱼在水中狂游、间或跳跃于水面。鲺寄生于鱼的体表,肉眼可见。 流行情况饲养的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都可被鲺寄生尤其草鱼更常被寄生致病。鲺病一年四季可出现。2.中华鳋病病原体:中华蚤。 症状:病鱼鳃丝末端发白,挂有带着一对白色卵囊的中华蚤 流行情况:大中华蚤和鲢中华蚤,分别寄生于一龄以上的草鱼和鲢鳙鱼鳃上。411月流行。 3.锚头鳋病(针虫病)病原体:锚头蚤。 症状:病鱼身体两侧、口腔、眼球、鳍基等处寄生有锚头蚤。肉眼可见被寄生的部位四周,肌肉充血,形成小红色斑点。该虫吸食鱼血,严重者,肌肉腐烂化脓。病鱼消瘦以致死亡。 流行情况: 草鱼、鲢鱼、鳙鱼、鲮鱼、鲤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寄生。但以鲫鱼被感染为最常见。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成鱼和亲鱼被大量寄生时,也影响生长发育。锚头蚤病终年可见。甲壳累疾病防治方法(1)放鱼之前每亩用生石灰200-300公斤,彻底清塘。(2)发病池塘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硫酸亚铁(2:1)0.5-0.7ppm(3)全池遍洒溴氰菊酯类杀虫剂0.1-0.2ppm五、寄生虫引起的疾病1. 绦虫病鱼类绦虫病的防治:病鱼经常上浮,尤其在饱食后常浮于水面,病鱼腹部膨大,严重时失去平衡,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解剖后可见肠道内或腹腔中有白色带状的虫体寄生。寄生于腹腔中的为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鲢、鳙、鲫、鲤均有寄生。虫体扁宽,肥厚,似条状,大量寄生时使内脏受到挤压,受损伤最严重的是肝脏,产生严重萎缩,生长发育受阻,鱼体极度消瘦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用0.51.0mg/kg的敌百虫,或0.15mg/kg的强灭虫精全池泼洒,杀灭中间寄主(2)投喂杀虫药(左旋米唑)饵,35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3)投喂杀菌药饵3天,防治肠炎。2.指环虫病主要病原:指环虫。危害品种:草鱼、鲢鱼、鳙鱼、鲈鱼、鳜鱼、罗非鱼等。防治适期:春末、秋初。识别特征:指环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破坏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鳃瓣浮肿,呈灰白色。夏花阶段病鱼鳃盖张开,鱼体发黑。镜检有指环虫发现。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硫酸亚铁合计(2:1).5克化水全池泼洒。(2)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比例).克化水全池泼洒。(3)用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时浸洗分钟;水温时浸洗分钟;水温以上时浸洗分钟。3.三代虫病病原体:三代虫没有眼点,据此特征,容易与指环虫区分开来。三代虫有胎生生殖,在每一个成虫的身体中部,可见到1个椭圆形的胎儿(第二代),而在胎儿体内,又开始孕育着下一代(第三代)的胚胎,故称之为“三代虫”。三代虫繁殖的最适宜水温为20左右,因而45月为其繁殖最盛的季节,也是此病最流行的季节。症状:三代虫在成鱼、鱼种和鱼苗体上都可寄生,而对鱼苗和鱼种危害最大。较大的鱼体上虽有三代虫寄生,但症状往往不明显,危害也较小。患三代虫病的幼鱼,鱼体开始褪色而变得苍白无光泽,体表粘液增多;鱼鳍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渐裂开;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侧游于水底,企图摆脱寄生虫的骚扰,继而食欲不振,游泳迟缓,逐渐消瘦,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鱼鳃上寄生三代虫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窒息死亡。治疗方法:与指环虫病的治疗方法相同。目前为止,治疗此类吸虫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首推甲醛(20-25PPM全池遍洒)。4.车轮虫病主要病原:车轮虫。危害品种:各种淡水鱼。防治适期:终年发生,月多见。识别特征:鱼体组织分泌大量黏液,鳃组织腐烂,病鱼体色发黑。镜鉴有大量车轮虫寄生。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化水全池泼洒。(2)病鱼可用食盐溶液浸洗分钟以上,或用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分钟,每隔天使用一次。5.毛细线虫病病原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的肠中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线状,肉眼可见。卵生,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沉入水底,或附在水草及碎屑上,被鱼吞食后感染。病症虫体以头部钻入宿主肠壁的粘膜层内,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发炎,严重时可致死亡。少量寄生,不显症状,感染4条以上虫体,鱼体即消瘦,体色变黑,离群独游,长度1766厘米的草、青鱼种,平均感染强度达75条时, 能引起大量死亡。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种,鲢、鳙、鲮鱼也有感染。防治方法 (1)用0.51.0mg/kg的敌百虫,或0.15mg/kg的强灭虫精全池泼洒,杀灭中间寄主。 (2)投喂杀虫药(左旋米唑)饵,35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 (3)投喂杀菌药饵3天,防治肠炎。6. 嗜子宫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又叫红线虫病,是由鲤嗜子宫线虫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虫体长10-13.5厘米,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雌虫寄生在鱼的腹腔和鳔中,个体很小,乳白色。幼虫寄生在剑水蚤体内,鲤鱼吞食阳性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而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鱼迁移到鳞下寄生。雌虫在鳞片下吸取鱼的营养,发育长大,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胀大,鳞外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脱落,周围组织又由于虫体活动损伤,引起肌肉发炎,继续感染水霉和细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东北地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大鲤鱼。防治方法 (1)用0.51.0mg/kg的敌百虫,或0.15mg/kg的强灭虫精全池泼洒,杀灭中间寄主 (2)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剑水蚤等。 六、营养性疾病1.脂肪肝病 :养鱼过程中,如果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饲料主要成份不足或过多,饲料的主料配方与养殖对象的营养标准匹配不合适,某些维生素不足或饲料中油脂添加过多,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均可出现“鱼类脂肪肝病”。患鱼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等现象,不易被察觉,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养鱼效益,应及时预. 当发现鱼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饵料报酬低等变化时,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脂肪肝。对患脂肪肝的病鱼解剖可见:肝、脾、胰、肠等器官被脂肪粘连在一起;肝表层有脂肪层覆盖,肝组织严重充血、淤血,肝色异常,由粉红色.变成黄褐色;胆囊异常,个体较正常大一倍左右;严重者肠管表面也有明显的脂肪覆盖。药物、毒物引起的脂肪肝,如不能有效防治可向肝血肿、肝腹水、肝硬化等方面转化。预防:(1)配合饲料中添加足量的氯化胆碱、肌醇及B族维生素。 (2)控制配合饲料中能量饲料及蛋白饲料的添加量,适量添加纤维饲料。 (3)不滥用药,不提倡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长期使用。 (4)控制脂肪肝发生,关键是大幅度调整饵料配方,克服氨基酸不平衡的弊端。脂肪添加量一般控制在3-5 。 (5)选用优质预混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此外,还要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体理化因子指标正常;要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改良水质,如选用沸石粉全池泼洒,以吸附水中毒素,减少毒素对鱼肝脏的影响。2.瘦瘠病症状:背鳍两侧肌肉很少,瘦的向刀一样。发病原因:饲料供应不足;饲料变质,主要是脂肪氧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等。防治方法 (1)为养殖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 (2)选用好的饲料,避免投喂变质饲料。 (3)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尤其是E的充足。七、鱼病的防治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鱼类养殖生产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养殖生产的效益。防重于治是养殖生产的重要方针。由于鱼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情况难以观察,鱼病一旦流行,治疗和诊断都比较困难。特别是由于鱼个体较小,又是群体饲养,不可能普遍采取注射等疗效较快的措施加以治疗;再加上鱼发病后病情较重时,一般都没有食欲,因而无法通过内服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有特效药物也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药饵治疗也只能挽救病情较轻或对没发病的鱼进行预防。另外,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对水面较大的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发生鱼病,从经济角度等方面考虑,还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要防止鱼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对鱼病的预防采取措施时,不但要注意消灭传染病的来源,尽可能切断侵袭和传染的途径,而且应注意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1. 建造符合防病要求的渔场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在建设养鱼场前,首先应对水源进行详细的调查。鱼病发生具有必需的外部条件,而水是鱼类不可缺少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水源是鱼正常生长和减少鱼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源及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受自然因素及人工污染的影响,水的理化特性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比较科学地建好进、排水系统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应使每个鱼池有单独的进排水口。也就是保证每个鱼池能独立地从进水渠道注入所需的水,同时又能独立地将需要排出的水排放到排水渠中去。这样可以避免鱼池水的相互串流,一个鱼池的鱼得病,病原体随着水流很快流入其它鱼池,造成鱼病蔓延流行。2. 鱼体消毒 在养殖水体中,即使表面看来健康的鱼,亦难免带有一些病原体。因此,当从外地运回鱼时、鱼苗鱼种分塘转池时或向大水面投放鱼种时,特别是从外地运来的鱼种,必须经过一次消毒,避免或减少病原传播引起流行病发生的机会。同时通过长途运输,鱼体往往或多或少造成机械损伤,通过鱼体消毒,可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对鱼体进行消毒,最好能结合进行一次鱼体检查,根据病原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效果更好。鱼体消毒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浸洗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水溶液中,经过较短时间(一般5-20分钟,主要视其温度和溶氧状况)浸洗,将鱼体上的病原体杀灭。浸洗时,可在木桶、塑料桶、帆布桶等溶器内进行。常用消毒药物有:漂白粉,浸洗浓度为10ppm;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浓度为漂白粉10ppm加硫酸铜8ppm;高锰酸钾20ppm;敌百虫(晶体敌百虫,含量90)10ppm;食盐水(浓度为3-4)浸洗。这些药物对鱼体皮肤、鳃上的细菌和某些寄生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一般来说,浸洗时间较长,对病原体的杀灭较彻底,效果好,但应注意使用不同药物浸洗时间长短不同,浸洗时间长短还受当时水温高低、鱼的大小、体质强弱等情况决定,因此应细心注意鱼的活动情况,有时虽然浸洗时间未到,但鱼出现异常、严重缺氧等,应立即停止浸洗。全池遍洒法: 这种方法是向鱼池泼洒低浓度的药物,经较长时间浸泡,对鱼没有不良影响又能杀灭病原体的方法。如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1ppm;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达到0.7ppm浓度。对细菌性鱼病的防治和杀灭纤毛虫类寄生虫有效。 这种方法适合于鱼种外运、转池或大水面投放前在鱼池内进行消毒,好处是节省劳力,操作方便,也较安全。但必须准确测量鱼池水体体积,防止用药量大造成药物中毒。饵料消毒 植物性饵料如水草、先放在6ppm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后再投喂;陆生植物可不必消毒,为了防止农药等污染,可将其放入水中浸泡数小时后再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选取鲜、活的洗净后再投喂。施用粪肥时,必须先发酵,然后每1000公斤粪肥加入200-500克漂白粉消毒。食场消毒 食场附近,由于鱼经常集中于此活动,加上投饵等常有残饵碎渣及有机物碎屑经日积月累大量沉积,一方面腐败水体,另一方面又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鱼病。对食场进行消毒,使食场及其周围形成一个药物区,还可在鱼到食场游动时起到药浴的作用。方法 :在鱼病的流行季节,每个食场用漂白粉250克,溶解于20-30公斤水中,然后均匀地泼洒到食场区域。此外,也可采用挂袋法或挂篓法进行食场消毒。挂篓法主要针对细菌性疾病,在食场周围挂竹篓3-4只,篓口露出水面3-5厘米,竹篓里放一块石头作为沉子,每个竹篓每天放漂白粉100克,连续2-3天。如果是寄生虫多,则改用布袋装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晶体敌百虫、硫酸亚铁合剂。常在鱼病的流行季节对食场进行消毒和鱼病预防,对鱼病防治有很好的作用。工具消毒 养鱼用的工具常常是鱼病传播的媒介,特别是在发病鱼池使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处理就在其他鱼池使用,常将病原体带入其他鱼池,有爆发鱼病的危险。因此,在发病鱼池使用过的网具、鱼筛、木桶等,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小型工具消毒可用10ppm硫酸铜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多数鱼病常在410月这段时间流行。因此掌握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疾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的发生前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体外鱼病的药物预防:体外鱼病的预防,主要采用全池遍洒法。预防体表细菌性疾病,常用漂白粉,使池水成1ppm的浓度,每隔15天左右泼洒一次。可预防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等;也可用生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