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例文用法.doc_第1页
文言文虚词例文用法.doc_第2页
文言文虚词例文用法.doc_第3页
文言文虚词例文用法.doc_第4页
文言文虚词例文用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文言虚词例文用法解读1、之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2其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答案:1、 代词,可译为他2、 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 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 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 代词,可译为其中9、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3、以“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答案:1、 名词,可译为原因 2、 动词,可译为认为3、 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4、 介词,可译为把5、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6、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可译为因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4、者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答案:1、 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 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 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5、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5、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答案:1、 连词,并列关系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6、则“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答案:1、 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3、 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 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5、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 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7、且“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答案:1、 副词,可译为暂且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3、 副词,可译为将要4、 连词,可译为并列5、 连词,可译为尚且8、因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答案:1、 介词,可译为根据2、 动词,可译为沿袭3、 名词,可译为原因4、 介词,可译为趁着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6、 介词,可译为凭借7、 介词,可译为经由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 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9、与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答案:1、 动词,可译为赞许2、 动词,可译为给予3、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 介词,可译为和5、 动词,可译为对付6、 动词,可译为参与7、 动词,可译为结交8、 动词,可译为帮助9、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10、于“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答案:1、 助词,动词词头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 介词,可译为到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9、 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 11、也“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答案:1、 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 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 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4、 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 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12、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13、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答案: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 代词,可译为他们14、所“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答案: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15、为“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答案:1、 介词,可译为因为2、 动词,可译为是3、 介词,可译为对、向4、 介词,可译为被5、 动词,可译为作为6、 动词,可译为做7、 介词,可译为为了8、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9、 介词,可译为替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16、若“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案: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 代词,可译为你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17、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18、何“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答案: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 副词,可译为多么 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 可译为凭什么 8、 可译为怎么样19、然太祖至赤壁,欲平孙、刘。刘备闻之,大戚,汪1然出涕曰:“何以拒之?”孔明对曰:“主公以仁义行天下,2然而不胜者,未之有也。待吾说东吴共拒操贼,主公以为何如?”备曰:“3然。”于是至柴桑,面见孙权。孙权曰:“汝所言即是,4然刘豫州新败,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吾主虽败,实力尚存,且吾主乃汉室之胄,视操若鸡犬5然,安能惧操?其势必取胜,此乃英雄气概使之6然也。”权曰:“先生之言是也。7然则吾两家将何策以应之?”答案:1、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相当于口语中的“地”2、 承上逆转,可译为如此(这样),可是3、 应答词,可译为是的4、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5、 名词或词组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相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6、 代词,可译为这样、如此7、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强化常见,兼顾特殊 ,回归课本一 分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进而断定其意义和用法1 苏回为郎,二人劫之。赵广汉办案2 其母就与之诀。范滂别母3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范滂别母4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冯唐论将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6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7 曾子之妻之市二 分清虚实虚实兼类词:以、之、与、为、因、所、则分清虚实练习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当朝 五人墓碑记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屈原列传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五柳先生传2、蒙故业,因遗策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三 分清古今1、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三国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其母就与之诀。范滂别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四 联系语境分析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端口技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助不同的语气。代词,指代内容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02年全国卷)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五 文言虚词的翻译苟政猛于虎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儿寒乎?欲食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多个语气词连用,重点放在最后一个上,翻译时不要同等对待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吾罪也乎哉!左传崔杼弑齐庄公友也者,友其德也六 掌握固定格式表疑问或反问语气不亦乎?何为?如何?奈何?若何?孰与 ?与孰?表示婉商、推测语气得无乎(耶)?无乃乎?其它无以 无从 无所有以 有从 有所之谓也 其之谓(乎)? 所以 一何 然则 以是一 分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 进而断定其意义和用法二 分清虚实三 分清古今四 联系语境分析五 文言虚词的翻译六 掌握固定格式1、之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2、其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予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争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3、以“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效“挟泰山以超北海”之豪,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4、者李白者,诗仙也。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5、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6、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7、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委政非人。则李唐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8、因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非常人可比。9、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10、于“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于四方。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 不亦乐乎?11、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汝之言,金玉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12、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如此好乐?若恢恢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13、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14、所“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15、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6、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17、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18、何“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19、然太祖至赤壁,欲平孙、刘。刘备闻之,大戚,汪然出涕曰:“何以拒之?”诸葛亮对曰:“主公以仁义行天下,然而不胜者,未之有也。待吾说东吴共拒曹操,主公以为何如?”备曰:“然”。于是至柴桑,面见孙权。孙权曰:“汝所言即是,然刘豫州新败,安能抗此难乎?”诸葛亮云:“吾主虽败,实力尚存,且吾主乃汉室之胄,视操若鸡犬然,安能惧操?其势必取胜,此乃英雄气概使之然也。”权曰:“先生之言是也。然则吾两家将何策以应之?”文言文常用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而r名词。鳞属颊侧下垂的毛。代词。1、你。例:余知无罪也。2、你的。例: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例:妇拍呜之。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先度其足置之其坐。3、表示进层关系。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例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5、表示修饰关系。例:久不去。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面”。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助词。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着”、“地”。例:佣者笑应曰“”|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语气。相当于“耳”。例:今之从政者殆! nng名词。才能。通“能”。例:德合一君,征一国。二、何h代词。表示疑问。1、什么。例:大王来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至?代词。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如?|此为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副词。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例: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苦!3、多么。例:开国茫然! h动词。担,负。通“荷”。例:蓑笠。 三、乎h助词。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例:吾射不亦精?|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例:或能免?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书。5、表示性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旦余济江湘。 四、乃ni代词。1、相当于“你”。例:今欲发(发兵)之,肯从我乎?2、相当于“你的”。尔其无忘父之志!3、相当于“他(们)的”。例:备器械,持糗粮。4、相当于“如此”。例:子无称。动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公子扶苏。副词。尚且。例:厥子弗肯堂,矧肯构(其子尚且不肯奠定房基,何况建造房屋呢?)?副词。竟,却。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彼能是,而我不能是。副词。仅,只。例:天下胜者众矣,有二十八骑。副词。于是,这才。例:陈涉自立为王|断其喉,尽其肉,去。副词。宁,岂。例:或主强直,难不生?连词。而。例:大夫不拜,饮实爵。连词即若。例:非独政能也,其姊亦烈女也。连词。如果。例:所愿,则学孔子也。助词。作语助。例:文武。 五、其q代词。1、相当于“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例: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足而置之坐|断喉,尽肉,乃去。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名词。姓。 j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j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六、且qi副词。尚且。例: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祸不测,敢望报乎?副词。暂且,姑且。例: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副词。将近,将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以为噬己也,甚恐。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又。例:河水清直猗。2、又,又。例:先生喜愕,舍狼而前。3、一面,一面。例: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连词。表示进层关系。1、而且。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已久疲。2、并且。例: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3、况且。例:壮士不死即已。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抑或,还是。例:岂吾相不当侯邪?因命也。助词。发语词。例:顺性情,好利而欲得。名词。姓。 c动词。往。例:士曰既(已)。j形容词。多。例:笾豆有(食具笾豆多又多)。助词。发语词。例:狂童之狂也。 七、然rn燃烧。例:火未及,因谓之安。引申为兴起。例:其势尽,又复。代词。如此,这样。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也。形容词。是,对。表示同意。例:吴广以为。副词。唯,诺。表示应对。例:曰:“,有是言也。”动词。认为是对的。例:(朔心)之|成之。连词。然而,但是。例: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畏(朔心),莫敢违。副词。乃。例: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虎见之,庞大物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1、与“如”、“若”连用,表示比拟。例:如见其肺肝|其视杀人若艾(y)草菅。2、表示决定,相当于“焉”。例:寡人愿有言。名词。姓。 八、若ru动词。顺从。例:醒桓公退,再拜,请此言。动词。选择。例: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动词。奈。例:其先王与百姓何?动词。及。1、比得上。例:曾不孀妻弱子。2、至于。例:病未死。副词。乃,才。例:必有忍也,能有济也。动词。似,像。例:彼与彼年相也。连词。如果,假如。例: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连词。或者。例:以万人一郡降者,封万户。连词。和,与。例:愿取吴王将军头以报父仇。代词。你,你们,你的。例:入前为寿|皆罢去归矣|更役,复赋。代词。此。例:以说论之。助词。作语助,无义。例:有古训。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例:桑之未落,其叶沃。名词。海神名。即海若。例:望洋向而叹。名词。香草名。即“杜若”。例:沐兰泽,含芳。名词。姓。若熬复姓。 九、所su名词。处所,地方。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乐土乐土,爰得我!引申为恰当的位置。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代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相当于“的人、事、物、地方”。例:财物无取,妇女无幸|凡应有,无不有|此人一一为具言闻。助词。可。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计者。助词。1、与“为”合用,表示被动。例:术怒攻布,为布破。2、作语助,无义。例:君无辱大礼。连词。假如。多用于誓辞。例:公子曰:“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量词。不定之词,表示约数。通“许”。例:从弟子女十人。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例离宫别馆,三十六。名词。姓。 十、为wi动词。做,干。例:事在人|敢作敢。动词。制,造。例:吾从北方闻子梯,将以攻宋。动词。行。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善最乐。动词。治理。例:是故川者决之使导。动词。救治。例:疾不可也。名词。作用,作为。例:昔人云:“将以有也。”动词。担任。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动词。置。例:越海收东莱诸县,营州刺史。动词。立。例:求后于鲁。动词。当作,作为。例: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此可以援而不可图也。动词。变成,成为。例:冰,水之,而寒于水。动词。属。例:不战而已秦矣。动词。唱。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动词。奏。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动词。写作。例:唐僧贯休诺矩罗赞。动词。是。例:我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算作,算是。例:若止印三二本,未简易。动词。以为。例:孰汝多知乎?动词。叫做。例:北冥有鱼,其名鲲。动词。使。例:今君疾病,诸侯忧。(21) 动词。用。例:在我而已,在国何?(22)动词。有。例:夷子怃然间。(23)介词。被。例:若属皆且所虏|适虞人逐。(24)连词。如,若。例:不能听,勿使出境。(25)连词。则。例:同于己是之,异于己非之。(26)助词。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夫子何命(指教)焉?|何辞?(27)副词。将。例: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28)动词。装作。通“伪”。例:夫子弗闻也。(29)名词。姓。 wi介词。因为。例:天行有常,不尧存,不桀亡。介词。为了。例: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介词。助。例:吕氏者右袒,刘氏者左袒!介词。给,替。例:庖丁文惠君解牛|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介词。与,对。例:不足外人道也|之奈何?十一、焉yn代词。表指代。相当于“之”。例:容貌甚伟,时人异。代词。表疑问。1、相当于“哪里”。例:且之土石?2、相当于“怎么”。例:非再至,知其奇若此?3、相当于“什么”。例:面目美好者,故必知(智)哉?兼词。兼有介词“于”与代词“之”、“是”的用途。相当于“在这里”、“在那里”。例:积土成山,风雨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介词。相当于“于”。例:衣大国,灭之将亡。连词。乃,则。例:坛(土单)有祷,祭之。|若赴水火,入焦没耳。助词。1、宾语倒置时助语气。相当于“是”。例:我周之东迁,晋、郑依。2、表停顿。相当于“啊”。例: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地”。例: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乃出图书,空囊,徐徐蚀狼其中。4、助语意。相当于“也” 、“乎”。民之服,不亦宜乎!于是河伯欣然自喜。5、表决定。相当于“矣”。例:六艺从此缺。6、表肯定。相当于“呢”。例:寒暑易节,始一反。7、表疑问。相当于“乎”。例:既富矣,又何加?8、表感叹。例:虽无石棺,又何戚! 也y助词。句末语气助词。1、表判断。例: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2、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例:若为佣耕,何宝贵?3、表感叹。相当于“呀”。例:虎见之,庞然大物!4、表祈使。相当于“啊”。例:毋从俱死!5、表已然。相当于“了”。例: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助词。句中语助词。1、表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2、表连举。例:天地之道:博,厚,高,明,悠,久。3、作衬字,无义。例:俺父亲啊,待明朝早晨拜辞禁门。副词。亦,同样。例: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合休。名词。姓。十二、以y 动词。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动词。以为,认为。例:皆美于徐公。介词。拿,用,把。例:刀劈狼首|钱复其口。介词。凭,靠。例:何战?|我酌油知之。介词。依,按。例:余船次俱进。介词。在,于。例: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岂可一切拘定月哉?介词。由于。例: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缘故。例:何其久也?必有也。连词。因为。例: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介词。论。例:贤(以贤论),则去疾不足,顺(以顺论),则公子坚长。介词。表时间、地点的界限。例:从是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指从此往十五都予赵。连词。藉以,以便。例:赵亦盛设兵待秦|还军霸上,待大王来。动词。行事。例:视其所。动词。如,及。例:虽乘奔御风不疾也。代词。此。例:妾惟一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副词。太,甚。例:三月无君则吊,不急乎?连词。以及。例: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连词。而。例: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副词。已经。通“已”。例:固怪之矣|今两侯出。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可|得|能|足。 十三、矣y助词。句末语助词。1、表已然。相当于“了”。例:使人索扁鹊,已逃秦。2、表将然。相当于“了”。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3、表必然。相当于“了”。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4、表命令或祈使。相当于“吧”。例: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5、表肯定。相当于“啦”。例:齐人三鼓。刿曰:“可。”6、表感叹。相当于“啦”。例:师道之不传也久!7、表疑问。相当于“呢”。例:邪面诅之,将何益?8、表限止。相当于“耳”。例:齐者,我仇国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国弊力不足。助词。句中语助词。1、表停顿,以起下文。例:尽美,未尽善也。2、表感叹。例:甚,汝之不惠。3、冠于其他助词,以加重感叹语气。例:命夫!|庶哉! 十四、因yn介词依靠,凭借。例:高祖之以成帝业|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介词。依照,根据。例: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介词。趁着,随着。例:利乘便,宰割天下。动词。沿袭。例:蒙故业,遗策。名词。原因。例:无而至前也。连词。因此,于是。例虎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跳踉大(口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介词。通过,经由。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由于。例: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连词。因为。例: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动词。犹,如。例:夫雀其小者也,黄鹄是以(已)。名词。姓。 十五、于y介词。在。查所在。例:尝射家圃|战长勺。介词。到。介所趋。例:积今六十岁矣|其剑自舟中坠水。介词。给。例:然后解而送之宫。介词。对,对于。介所向。例: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向。介所向。例:事急矣,请奉命求救孙将军。介词。自,从。介所从。例:子墨子闻之,起鲁|青,取之蓝。介词。过。介所比。例:冰,水为之,而寒水|师不必贤弟子|苛政猛虎也。介词。由,被。在被动句中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人|臣恐见欺王而负赵。介词。以。介所因。例:慈,战则胜,以守则固。介词。为。介所为。例:齐使管仲平戎周。介词。由于。介所由。例:贪生不足,不足生不农|业精勤,荒嬉。介词。根据,按照。介所依。例: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介词。关于。介所及。例:然自计平昔,方外养生之说,曾无所闻。介词。与,同。例: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东。y动词。往。例:生问:“何时归?”(于归:出嫁)。连词。与。例:告女(汝)德之说罚之行。助词。乎。例:然则先王圣?助词。作语助,无义。例:黄鸟飞。象声词。象声。例:前者唱,而随者唱喁。名词。姓。x叹词。表惊讶、感叹。通“吁”。例:嗟麟兮。 十六、与y名词。党与,朋友。例:群臣连成朋,非毁宗室。|其应者,必其人之也。形容词。结盟的。例:我能为国,战必胜,攻必克。动词。例:桓公知天下诸侯多己也。动词。结交,交好。例:赢而布助五国也。动词。赞成,例: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动词。援助。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动词。对付。例:胡虏易耳。动词。当,敌。例: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取军上驷彼中驷,取军中驷彼下驷。动词。等待。例:日月逝矣,岁不我。动词。如,比得上。例: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项王?动词。推举。例:选贤能,讲信修睦。动词。谓,语。例:斗酒勿薄。|凭君向游人道。动词。发,扬。例:悬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