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六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1、 一词多义1、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2、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 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5、 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6、 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2、 古今异义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 ,今义: )2、乃记之而去(古义: ,今义: )3、崔氏二小生(古义: ,今义: )4、闻水声(古义: ,今义: )5、不可久居(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 )5、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 )6、心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 )9、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四、重点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练习1、本文是一篇 (体裁),选自于 ,作者 ,字 。他与 同是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2、 结构:发现小谭 潭中气氛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4、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5、对比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甲文和乙文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怎么理解? 岳阳楼记1、 一词多义1、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2、 居: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 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初极狭,才通人4、 旷:则有心旷神怡 土地平旷,居舍俨然5、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 一: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8、 开:连月不开 旁开小窗 开我东阁门9、 为:或异二者之为 全石以为底2、 通假字1、百废具兴( 通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三、古今异义1、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 ,今义: )2、增其旧制(古义: ,今义: )3、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 ,今义: )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 ,今义: )5、浊浪排空(古义: ,今义: )6、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今义: )7、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7、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 )2、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 )3、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作状语, )4、或异二者之为( ,动词作名词,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 )四、重点句子(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5)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 练习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宋朝 家、 家。与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另外两座是 、 。2、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3、 本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4、 文章结尾“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1、 一词多义1、 而:泉香而酒冽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不知人之乐 已而夕阳在山2、 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3、 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4、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 秀:蔚然而神秀者,琅琊也 佳木秀而繁阴2、 词类活用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 )2、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 )4、太守宴也( ,名词作动词, )5、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 )6、杂然而前陈者( ,名词作状语, )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 古今异义1、野芳发而幽香(古义: 今义: )2、晦明变化者(古义: 今义: )3、负者歌于途(古义: 今义: )4、射者中(古义: 今义: )5、山间之四时也(古义: 今义: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 今义: )7、醒能述以文者(古义: 今义: )8、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 今义: )四、文章成语1、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 :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也称: )3、 :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4、 :来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5、 : 野味和野菜。6、 :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7、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8、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五、重点句子(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 练习1、本文作者 ,他是 代的 家。字 ,自号 ,晚年又号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1个字)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对比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4、 “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满井游记1、 一词多义1、 时:冻风时作 春和景明之时2、 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故为之文以志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 得:欲出不得 悠然自得 得道多助4、 乍:波色乍明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 通假字恶能无纪( 通 , )3、 古今异义1、柔梢披风(古义: ,今义: ) 2、土膏微润(古义: ,今义: ) 3、恶能无纪(古义: ,今义: )4、夫不能以游堕事(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1)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活用的词: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用作动词,词义: )(2) 鳞浪层层( ,名词作动词, )作则飞沙走砾 ( ,动词的使动用法, )4、 重点句子(1)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5、 练习1、 满井游记作者 , 代文学家。2、 本文画龙点睛之笔的一句是 3、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的一句是 4、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五首1、 一词多义1、 安:安得广夏千万间 多歧路,今安在 风雨不动安如山2、 得:安得广夏千万间 将军角弓不得控二、通假字1、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 , )2、玉盘珍羞直万钱( 通 ,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通 , )三、古今异义1、高者挂罥长林梢(古义: ,今义: )2、忍能对面为盗贼(古义: ,今义: )3、将军角弓不得控(古义: ,今义: )4、结庐在人境(古义: ,今义: )5、心远地自偏(古义: ,今义: )6、轮台东门送君去(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1、中军置酒饮归客( ,名词作状语, )2、中军置酒饮归客( ,动词的使动用法, )3、去时雪满天山路( ,形容词作动词, )4、风雨不动安如山( ,名词作动词,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形容词作名词, )6、散入珠帘湿罗幕( ,形容词作动词, )7、秋天漠漠向昏黑( ,形容词作动词, )五、练习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诗眼是 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为什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行路难(其一)品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妙处。本联巧用比喻手法,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喻仕途的艰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抑郁状况。“黄河”与“太行”在诗歌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了: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从破屋到广夏,而且风雨不动,安稳如山,这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突然飞跃。杜甫抛开自己的种种寒冻悲愁,为解除广大“寒士”的痛苦而呼号,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博大宽广的胸襟,是多么可贵啊!今天,人们仍然用这些诗句来抒发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为大众谋利益而至死不悔的高尚情怀。(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给萧条寒冷的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