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doc_第1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doc_第2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doc_第3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doc_第4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 观音堂镇中心小学 杨锦梅2010年12月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 观音堂镇中心小学 杨锦梅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如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很有乐趣。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会学数学,得到有用数学的必经之路。数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下面我就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谈几点看法: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用生活情境去激发兴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 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98=100-98+176=178元。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并且不喜欢这门课。即使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也并非真正喜欢数学。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始各种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每一个数学问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一旦把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与其说是在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兴趣大大增强。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超越固定教材增强数学意识,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奥妙。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课本,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目前,我们的教材题材老化,数据过时,人为地编造情境,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善于调整、改编教材,吸收并引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例如,教学“三至五位数笔算加法”时,可以不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天气越来越热了,小猴家里要添置一些防暑降温的家用电器,我们陪它一起到家电商城去看一看好吗?(出示商品图)一台空调:3200元;一台冰箱:2200元;一台洗衣机:820元;一台电扇:102元。请你为小猴选购两件商品,要求一共要花多少钱?算式是怎样的?因为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做题时兴趣盎然,同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的意识。其次,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教师要尽量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学了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分析本班的单元考情况,分别算出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学习了面积的计算,可以用米尺测出所需的数据,然后计算出教室要粉刷的面积;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当一天家,到市场去买菜,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绝对不能把教师和学生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硬背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知识找到生活的原型。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励学生不间断进取,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数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良好的数感,形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从社会对未来新人的要求看,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数学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丰富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思维天地,越是生活化的数学素材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解答,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还原生活本质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 。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汇报,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问学生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生活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四、回归生活凸显数学魅力,联系实际促进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提炼,也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入手,展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因此,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数学也因此变得富有魅力。课堂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向的信息传递,而且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学生既能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能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这样的情境能够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2、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布鲁纳认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习“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在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适时创设与前面已学过知识联系的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不断扩大、充实知识结构。要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前后联系的经验,促进其主动建构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3、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对有些数学概念、性质,教材往往以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引导他们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之中,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同时,重视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五、在实践中运用数学,在课堂上彰显高效。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学生也应用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弗来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