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版本号:第2版发布日期: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实施日期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康达新材(2011)第063号 签发: 陆企亭关于颁布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各有关部门:为保障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高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方针,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修订了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第2版)。现正式颁布此预案,各部门需认真学习,并真正落实到实处。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14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写小组名单组长:陆企亭 组员:张立岗、陶如松、郭晓莺、韩文彬、王秋龙、邬铭、章晓松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构成表编号类别页数备注1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522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26(1)火灾事故应急预案(2)锅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8(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2)锅炉安全事故现场处置(3)触电事故现场处置 (4)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版本号:第2版发布日期: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实施日期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 录1 总 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应急预案体系21.5应急工作原则32 危险性分析42.1 单位概况42.1.1 企业基本情况42.1.2 周边环境及交通状况52.1.3 厂区平面布置52.1.4 生产工艺流程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92.2.1 物质危险、危害性分类92.2.2 生产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52.2.3 储存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52.2.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52.2.5 主要危险源确定173 组织结构及职责183.1 应急组织体系183.2 指挥机构人员职责193.3 应急小组职责214 预防与预警224.1 危险源监控224.1.1 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224.1.2 预防措施224.2 预警行动244.2.1 预警的方式244.2.2 预警的方法244.3 信息报告与处置24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244.3.2 信息上报244.3.3 信息传递255 应急响应265.1 响应分级265.2 响应程序265.3 应急结束295.3.1应急终止条件295.3.2事故终止程序29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296 信息发布297 后期处置307.1 现场保护307.2 现场洗消307.3 善后处置307.4 保险307.5 工作总结与评估317.6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修订328 保障措施338.1内部应急保障338.1.1通信与信息保障338.1.2 应急队伍保障338.1.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38.1.4 经费保障338.1.5 其他保障348.2 外部救援保障349 培训与演练369.1 培训内容369.1.1 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内容369.1.2 对员工的培训369.1.3 对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培训。369.2 培训方式379.3 培训要求379.4 演练379.4.1 演练准备379.4.2 演练范围3710 奖惩3910.1奖励3910.2责任追究3911 附 则4011.1术语和定义4011.2应急预案备案4011.3维护和更新4011.4制定与解释4111.5应急预案实施4112 附 件42附件一 应急指挥机构和救援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42附件二 有关单位和政府部门联系电话43附件三 应急及消防器材配置清单43附件四 厂区周边及平面布置图45附件五 生产车间及仓库消防设施分布、人员疏散图47附件六 综合办公楼消防设施分布、人员疏散图491 总 则1.1编制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处理,本着“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制定本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有效、妥善、及时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事故蔓延的条件,防止连锁事故发生; 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2号令)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0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YZ0102-2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 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上海市第13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上海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沪安监管监二(2010)180号1.3适用范围本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适用于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浦东新区庆达路655号公司总部(以下简称:公司总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工作。1.4应急预案体系公司总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各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三部分组成。公司总部综合应急预案由本公司质保安全部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经本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核,主管副总经理加签,由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公司总部专项应急预案由本公司质保安全部负责编制和修订,由单位管理者代表审核,由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公司总部现场处置方案由本公司生产部负责编制和修订,由单位管理者代表审核,由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应急指挥部和救援专业队伍组成。一旦发生事故,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职能人员应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1.5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市、区安监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2 危险性分析2.1 单位概况2.1.1 企业基本情况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庆达路655号,公司法定代表人:陆企亭;注册资金:7500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本公司是以精细化工产品结构胶粘剂及其应用为主业的专业公司,主要产品系列有: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环氧系胶粘剂、聚氨酯系胶粘剂、溶剂胶系列胶粘剂等。本公司现在上海有2个生产场所,其中浦东新区庆达路655号公司总部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聚氨酯胶、厌氧胶、风叶胶、环氧胶等;奉贤区星火开发区雷州路169号奉贤分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丙烯酸酯胶粘剂、氯丁酚醛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和厌氧胶的单体(提供给总部生产用)。公司总部厂区地块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5505m2,东西间长度270m,南北宽度约在57m,布置了1个生产车间和1个仓库,生产的产品和大部分原材料均不属于危化品。公司总部已按国家相关规定在各车间、仓库配置了各种消防设施、设备,并委派专人负责维护和保管。公司特种设备均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特种作业人员能持有效证件上岗。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均已通过了相关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公司配置有较为齐备的报警、消防设备设施,在生产车间、库房配了相应的推车式、手提式灭火机,厂区设有消防泵房及室内、外消火栓等。公司总部的主要产品、原材料、产量等内容见表2-1。表2-1 浦东新区公司总部产品、原料一览表1项目名称年产(用)量t/a储存量(t)储存场所产品聚氨酯胶粘剂210.3厂内仓库原材料聚酯多元醇31厂内仓库聚醚多元醇151厂内仓库MDI-5033厂内仓库2产品厌氧胶胶粘剂11210奉贤仓库原材料厌氧胶单体13厂内仓库环氧树脂4040厂内仓库甲基丙烯酸140.4厂内仓库3产品风叶胶4000外借仓库原材料环氧树脂200040厂内仓库环氧稀释剂3005厂内仓库填料100035厂内仓库胺类固化剂70030厂内仓库2.1.2 周边环境及交通状况公司总部厂区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5505,东西间长约270m,南北宽度约57m。该厂区南面为建丰机械厂;东面为海马研发中心;北面为永达路,路对面为物流中心;西面为庆达路,路对面为马夸特开关有限公司。周围500m内无居民住宅和任何娱乐及购物等人口密集场所。浦东新区庆达路655号公司总部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见附件四。2.1.3 厂区平面布置公司总部厂区内主要建筑物自西向东依次布置有:办公楼、胶粘剂生产车间、原材料及产品库。另外在厂区南边自西向东布置有配电房、机修间、锅炉房、埋地储罐(0#柴油)、泵房。生产车间的东、西、南三边为厂内道路,仓库西、南面为厂内道路。公司总部总平面布置见附件四。公司总部生产车间及仓库消防设施分布、人员疏散路线见附件五。2.1.4 生产工艺流程公司总部内各产品的工艺流程见图2-1至图2-8。1风叶胶工艺流程投入釜中搅拌搅拌混合合格风叶胶主剂含尘废气废胶取样检验环氧树脂、环氧稀释剂再加入填料(碳酸钙、改性二氧化硅、颜料)图2-1 风叶胶主剂生产工艺流程胺类固化剂、促进剂投入釜中搅拌取样检验再加入填料(碳酸钙、改性二氧化硅、颜料)搅拌混合合格风叶胶固化剂)含尘废气废胶图2-2风叶胶固化剂生产工艺流程2环氧胶工艺流程环氧树脂、环氧稀释剂投入釜中搅拌再加入填料(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颜料)取样检验搅拌混合合格环氧胶A组份含尘废气废胶图2-3 环氧胶A组分生产工艺流程胺类固化剂、促进剂投入釜中搅拌取样检验再加入填料(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颜料)搅拌混合合格环氧胶B组份)含尘废气废胶图2-4环氧胶B组分生产工艺流程3丁基胶生产工艺流程加入石油树脂、松香树脂、流平剂、填料在捏合机中加入橡胶,捏合加入热塑性树脂、抗氧剂合格丁基胶抽真空取样检验废胶图2-5丁基胶生产工艺流程4厌氧胶生产工艺流程加入引发剂、促进剂等搅拌取样检验合格厌氧胶废胶厌氧胶单体 图2-6厌氧胶生产工艺流程5聚氨酯胶生产工艺流程在釜中加入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冷却至常温合格聚氨酯胶A组份加入MDI-50,80搅拌24小时取样检验废胶115搅拌并抽真空2小时图2-7 聚氨酯胶A组分生产工艺流程115搅拌抽真空2小时在釜中加入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扩链剂冷却至常温合格聚氨酯胶B组份加入助剂,搅拌取样检验废胶图2-8 聚氨酯胶B组分生产工艺流程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物质危险、危害性分类公司总部生产所用的原料中只有甲基丙烯酸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按照备料量在生产前1天从奉贤分公司运输到浦东新区庆达路655号公司总部生产车间。另外设备清洗过程中少量使用溶剂乙醇、丙酮、汽油,均属于第3.1类低闪点或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见表2-2。公司总部所用的原料大部分为非危险化学品,当然这些非危化品也具有可燃性和一定的毒性,遇明火、高热会发生火灾,也可能放出毒性气体导致人员中毒。另外还有部分原料具有腐蚀性。 表2-2(1) 甲基丙烯酸(抑制了的)的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英文名:methacrylic acid分子式:C4H6O 分子量:86.09CAS号:79-41-4RTECS号: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类别组:BT2危险货物编号:81618UN编号:2531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或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聚合物制备。熔点():15沸点():161相对密度(水=1):1.0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1.33(60.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燃爆性及消防爆燃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闪点():68爆炸极限%(V/V):无资料引燃温度():400禁配物:强氧化剂、胺类、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1600 mg/kg(小鼠经口);500 mg/kg(兔经皮);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部改变。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致灼伤。眼接触可致灼伤,造成永久性损害。慢性影响:可能引起肺、肝、肾损害。对皮肤有致敏性,致敏后,即使接触极低水平的本品,也能引起皮肤刺痒和皮疹。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中国PC-TWA(mg/m3)70,PC-STEL:超标倍数2.0;前苏联MAC(mg/m3):5;美国TLV-TWA:ACGIH 20ppm,70mg/m3;TLV-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是液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运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胺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表2-2(2)乙醇的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乙醇;酒精英文名:ethyl alcohol; ethanol分子式:C2H6O分子量:46.07CAS编号:64-17-5RTECS号:KQ630000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分级分组:AT2危险货物编号:32061UN编号:1170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熔点():-114.1 沸点():78.3饱和蒸气压(KPa):5.33(19)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燃烧热(KJ/mol):1365.5折射率:1.366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燃爆性及消防燃爆危险:易燃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极限(V%):3.3-19.0最大爆炸压力 (MPa) :0.735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 7060mg/kg (兔经口) 7430mg/kg (兔经皮) LC50 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 188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封,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暴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表2-2(3)丙酮的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丙酮,阿西通英文名:acetone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CAS号:67-64-1RTECS号:AL315000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类别组:AT1危险货物编号:31025UN编号:1090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辅材料和低沸点溶剂。熔点():-94.6沸点():56.5相对密度(水=1):0.8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燃烧热(kJ/mol):1788.7临界温度():235.5临界压力(MPa):4.72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燃爆性与消防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闪点():-20爆炸上限%(V/V):13.0爆炸下限%(V/V):2.5引燃温度():465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5800 mg/kg(大鼠经口);20000 mg/kg(兔经皮);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丙酮:中国PC-TWA(mg/m3):300,PC-STEL(mg/m3):450;前苏联MAC(mg/m3):200;美国TLV-TWA:OSHA 1000ppm,2380mg/m3; ACGIH 750ppm,1780mg/m3;TLV-STEL:ACGIH 1000ppm,238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泄漏 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表2-2(4)汽油的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标识中文名:化学品中文名称:汽油 英文名:Gasoline,Petrol 分子式:混合物分子量:混合物CAS号:8006-61-9RTECS号: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类别组:AT1危险货物编号:31001UN编号:1203理化性质主要成分: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 具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 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 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熔点():-60沸点():40200相对密度(水=1):0.70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5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燃爆性与消防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闪点():-50引燃温度():415530爆炸级限%(V/V):1.3-6燃烧热(kJ/mol):无资料禁配物:强氧化剂。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67000 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汽油);LC50: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120号溶剂汽油)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300溶剂汽油,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 300ppm,890mg/m3,TLVWN:ACGIH 500ppm,148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泄漏 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2.2 生产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公司总部厂区内布置了1个生产车间,主要有风叶胶、环氧胶、聚氨酯胶和厌氧胶生产装置。配套布置了锅炉房,内设2只1T/H燃油锅炉和1m3的油箱,锅炉房外面有一个4m3埋地柴油罐。根据生产场所所用的物质及生产工艺过程,确定该厂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表2-3。表2-3公司总部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一览表作业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次要危险有害因素生产车间火灾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灼烫、噪声与振动锅炉房火灾、锅炉爆炸灼烫、高温、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噪声与振动2.2.3 储存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公司总部厂区布置有1个非危险品仓库和埋地柴油罐。各储存场所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见表2-4。表2-4公司总部储存场所危险、有害因素一览表储存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次要危险有害因素非危险品库火灾中毒、灼烫、触电、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埋地柴油罐火灾中毒、触电、爆炸2.2.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火灾爆炸(1)易燃物品泄漏,遇明火发生火灾。(2)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在易燃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3)输油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4)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5)锅炉安全事故:设备严重故障、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可能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严重结垢、严重腐蚀、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锅炉爆破事故。锅炉系统的其他承压部件如承压锅炉区及降水管、承压过热器、承压汽包也存在发生爆破事故的危险。锅炉房及其柴油罐的主要安全事故类型:火灾、锅炉爆炸。(6)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2触电(1)雷电伤害(2)漏电伤害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操作使用维修不当,都可能伤及手脚头发等部位。4起重伤害本企业起重设备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5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在正常生产巡查和设备维修时,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和高空坠物伤人事故。6车辆伤害7灼烫(1)高温蒸汽等高温物质,如在事故状态下与人体接触或在高温热源旁长时间工作,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灼伤的危险,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2)高温蒸汽泄漏喷出或操作人员触及高温设备表面,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烫伤的危险。8台风、汛情的危害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2.2.5 主要危险源确定公司总部存在危险源主要有:生产车间、非危险品仓库和埋地柴油罐、 特种设备(锅炉、叉车)、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有电工作业、登高作业、锅炉作业和水质化验、厂内机械车辆驾驶)。公司总部存在有火灾、锅炉爆炸、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灼烫、高处坠落等危险因素,以及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其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锅炉爆炸和容器爆炸。根据公司总部生产、使用、储存物品的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点,确定下列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公司总部的生产车间、非危险品仓库、锅炉房以及埋地柴油储罐。3 组织结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 1领导机构。公司总部的应急指挥部是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领导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公司有关领导按照业务分工和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中担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公司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在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地带设立临时现场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调度,总经理不在时,副总经理或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指挥,事故应急处理期间,全公司范围内一切救援力量与物资必须服从调派。2办事机构。公司总部的应急管理办公室(质保安全部)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归口管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履行值守应急职责,综合协调信息发布、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3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部的应急组织体系为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消防保卫组、医疗救护组、抢修救灾组、技术指导组、疏散警戒组、物质供应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见图3-1。 总指挥: 陆企亭 副总指挥:张立岗应急办主任:陶如松消防保卫组:王秋龙医疗救护组:金 艳抢修救灾组:李卫平技术指导组:姚其胜疏散警戒组:邬 铭物质供应组:章晓松图3-1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3.2 指挥机构人员职责1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1)对应急救援全面负责。(2)组织制订应急预案。(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是应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指挥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4)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2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 (1)具体对应急救援工作全面负责。(2)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不在时,为应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3)保持与事故现场指挥的直接联络。3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 (1)协助总指挥应急救援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2)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3)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统计相关数据。(4)负责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安排。4应急管理办公室:(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小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6)负责员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及应急救援演练。(7)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5应急救援人员(1)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积极参加应急预案的演练。(2)接受应急救援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3)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如能处理的可自行处理,不能处理的,迅速报告有关领导。(4)发现事故,迅速报告。如发现事故较大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且迅速报告,从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5)发生重大事故时,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积极投身到事故的抢救工作中,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6)事故处理后,积极投身检修、恢复工作中,争取早日恢复生产。3.3 应急小组职责公司所有部门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公司总部成立六个专业救援小组。1消防保卫组:负责灭火、抢险、重要和危险物资的转移。2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者的救护和从事故现场出来的人员的检查洗消,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3抢修救灾组:负责设备的维修堵漏及现场泄露物质的处理。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保护,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4技术指导组: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抢修封堵方案。5疏散警戒组:负责非救援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的疏散工作。负责现场的治安、交通的管理。6物质供应组:负责急救物资的供应;负责照明和通讯的畅通;负责应急现场的通讯联络;负责应急现场的灭火器材的后援输送等物质保证。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4.1.1 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3全厂每年一次防雷防静电检测。3锅炉、叉车按规定定期检测。4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5火灾报警器与计算机联网并定期校正。6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象头监控。7全厂和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8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9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10做好交接班记录。4.1.2 预防措施1化学物品泄漏的预防措施(1)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5)企业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6)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