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_第1页
课件: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_第2页
课件: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_第3页
课件: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_第4页
课件: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复苏的历史最早记载于圣经 20世纪初有人首次开胸挤压心脏,使猝死病人获救 出现胸外按压,直、交流电除颤,口对口呼吸 1960年有人用胸外按压、口对口呼吸、体外除颤,使心跳骤停抢救成功,产生了现代复苏术,复苏历史回顾,复苏会议历史回顾,美国心脏病协会先后召开了五次会议四次制订了CPR标准和指南 1966年 第一次会议 1973年 第二次会议 1979年 第三次会议 训练 考试 1983年 儿童生命支持 1985年 第四次全美CPR、 ECC、BLS、ACLS. 1992年 第五次会议,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1989年制定了心肺复苏操作训练规范 1994年再版,改名为心肺复苏普及培训教程,复苏会议历史回顾,1992年 第五次会议 邀请欧洲复苏学会成立ILCOR 2000年 AHA、ILCOR共同制定CPR和ECC国际指南 2005年 CPR和ECC问题256个专题讨论,提出科学治疗推荐方案 发布了新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复苏会议历史回顾,复苏的概念,复苏的含义是指病人心跳停止,发生临床死亡之后至最终生物学死亡之前,进行正确迅速有效抢救,给病人提供可能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和机遇,复苏的目的和目标,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恢复神经系统智能,复苏成功的关键,早期识别求救 早期心肺复苏(CPR) 早期除颤 早期进一步生命支持,生存链的急救概念,脑组织各部分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时间,心脏骤停患者采取CPR及ACLS 措施的及时性与生存率的关系,时间就是生命,循环骤停后 4-6分即发生严重损害 骤停10分后,脑组织基本死亡 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基 本 生 命 支 持,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呼吸骤停 溺水 卒中 气道阻塞 、吸入烟雾、会厌炎、窒息 药物过量 电击伤 创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跳骤停 冠心病 急性心梗 风心病 心肌病 先心病 心律失常 酸中毒 低血钾 高血钾 急性焦虑状态,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 各种原因造成呼吸骤停和心跳骤停 禁忌症 胸壁开放性损伤 肋骨骨折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如癌症晚期,复苏的基本步骤,气道开放(A) 人工通气(B) 胸外按压(C) 电除颤 (D),评 价 病 人,判 断 意识状态(突然意识丧失) 脉搏搏动消失(大动脉) 呼吸停止(临终前呼吸应按心脏停搏处理) 临终前呼吸的识别,气 道 开 放,抬头仰颌法,气 道 开 放,托颌法,2000建议用手指清除口腔异物,有手指受伤报道 2005如可见到液体、固体物阻塞无意识患者的气道,可采用手指清除法,清除口腔异物,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者面向病人足部先做一次深吸气, 捏住患者鼻子, 用自己的口唇将患者的口唇严密封住 匀速 缓慢吹气时间2s以上(可默读1001、1002) 观察胸部是否抬起,人 工 通 气,特殊情况 口对鼻吹气 牙关紧闭 口腔外伤 口对气管插管吹气,人 工 通 气,面罩通气 无氧源的球囊通气 潮气量10ml/kg(700-1000ml) 或成人球囊2/3体积被挤压陷,时间2s以上 携氧源的球囊通气 潮气量6-7ml/kg(400-600ml) 或成人球囊1/2体积被挤压陷,时间达1-2s以上,人 工 通 气,胸 外 心脏 按 压,机理 胸外按压迫使血液流经肺脏 配合人工通气使氧合血供应大脑和重要器官 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有节律、连续有效CPR的胸外按压至关重要 心泵学说 胸泵学说,胸外按心脏压,有效的CPR 保障CPR的有效性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强调不间断的心脏按压 涉及两个问题 按压/通气比例 电除颤所占时间,胸 外 心 脏 按 压,姿 势 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重合,置于病人胸骨下段 两手掌根部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抢救者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平稳规则地进行按压,胸 外 心 脏 按 压,标准方法 位置:胸骨下半部,两乳头间 比例:按压/通气定为30:2 频率:心脏按压应为100次/min 按压/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 按压幅度为4-5cm,已经证明按压配合通气的CPR可以增加复苏患者的存活率 这种方法也是各种原因导致心搏骤停复苏时应选择的方法 2005更强调按压配合通气的CPR(突出有效和高质量的CPR),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仅做按压的CPR并不是适宜的方法 当急救者不愿意为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作为替代方法单行心脏按压要比无所事事好 但此法可由从未经过CPR培训者使用 医务人员不可以,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无人工通气的CPR,胸 外 心 脏 按 压,常见错误 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引起肋骨骨折 定位不当;若按压部位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 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深度不够 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电 除 颤,电除颤配合CPR 增加自主循环恢复和出院存活率应该在5min内完成除颤 早期除颤改善预后 自动除颤器,电 除 颤,2005新建议 将连续3次除颤改为1次电击 推荐使用双相波除颤器 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360J 18岁儿童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心 前 区 叩击 术,在患者确定为心搏骤停、无脉搏,却又不能立即行除颤时 心前区叩击法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急救方法,心前区叩击术,心前区叩击术,2005操作流程,患者无反应,开放气道检查生命指征,CPR 2:30直到电击或检测,需除颤给电击1次,再连续做5组2:30的CPR,2000 CPR 流程,2005 CPR 流程,复苏有效的指标,摸到大动脉搏动 病人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转红 扩大的瞳孔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神志逐渐恢复,复苏后生存质量,培 训,在初级培训后的3个月内即出现忘记 对BLS应保持重复培训,间隔3-6个月 不建议用书面考试或问卷作为CPR能力的唯一标准 ACLS训练3个月后技术开始减退 持续12-18个月,医务工作者需经常地重复学习 培训中强调口对口人工通气时感染疾病的危险,突发灾难意外事故,地 震,地 震,地 震,群 灾 之 首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的人数达260多万,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 每年平均死于地震灾害的人数为8000-10000人,而受伤人数可达死亡人数的2-3倍,地 震,灾害的分类 原生灾难:震源处产生地层断裂,断层错动、地面倾斜和变形等地震原生现象造成的灾害。其出现在震中区,破坏极大,灾害严重 直接灾难: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而直接造成的灾难。山崩、滑坡、崩塌;房屋、桥梁等人工建筑的破坏;地震波引起的水震荡,海啸、湖啸,河涌等;以及不多见的地光烧伤,地 震,灾害的分类 次生灾难:由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遭到破坏后导致的继发性灾难,如水灾、火灾、毒气污染 诱发灾难:有地震灾难引发的社会性灾难,如瘟疫、饥荒、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地 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强 地震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会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人员伤亡等灾害,地 震,灾害的特点 破坏严重 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损失巨大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几秒内被夷为平地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2级地震摧毁了东京、横滨两大城市,造成60万座建筑物被毁,14.3万人丧生,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地震引起火灾,在横滨公园就有24万人被火烧死,地 震,灾害的特点 成灾广泛 波及面广,以人的有感半径统计,5、6、7、8级地震的有感半径分别为150、220、400、 600km 强烈地震发生后,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且对人们的心灵也造成巨大创伤,短时间不能愈合 人们世代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甚至需要全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援。,地 震,灾害的特点 连锁性强 震后,次生灾害严重,如火灾,水灾、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毒气泄漏、流行病、放射性污染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直接造成10万多人死亡,震后死于瘟疫和饥荒的高达70多万人 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大地震发生,会造成供电、交通、通讯、网络,供水、供气、输油管道等瘫痪和破坏,直接影响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引发心里恐惧、经济失调、社会秩序紊乱等连锁反应,地 震,灾害的特点 直接灾害是主要的地震灾害地面破坏和房屋倒塌造成的损失约占地震灾害损失的95% 地震火灾是最严重的次生灾难。有时其损失超过直接灾害。如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严重火灾就烧了整整5天5夜,损失极其惨重。 地震诱发灾害有加重的趋势大地震后常常伴随着危机心理、经济失调、社会秩序紊乱等灾难,地 震,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全球地震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呈区带分布环太平洋、欧亚、海岭地震带 我国地处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带十分发育,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频度高 人口众多,防震意识差,建筑物抗震性能差,是世界上少数地震灾害严重国家之一,地 震,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20世纪以来,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在我国,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世界近代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在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损失54亿元,震感14个省市,地 震,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机械性外伤 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直接砸击、挤压所致的损伤,一般约占地震伤的95%98%, 受伤可为身体各个部位。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最高,骨折发病率与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伤和其他伤害 地震伤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地 震,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埋压窒息伤 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 地震中引发的地质灾害(塌方、滑坡泥石流)能将整个或部分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地 震,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完全性饥饿 指人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空隙中,长期断水断食 环境潮湿、寒冷、闷热、污浊,使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低下,濒于死亡 被救出以埋压窒息伤后神志不清、口舌爆裂、全身衰竭,往往在搬动时死亡,地 震,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烧伤 指地震诱发的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露乃至爆炸引起。由于地震火灾往往难以躲避,导致砸伤、烧伤的复合疾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精神障碍 地震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的精神刺激反应。出现惊恐、易怒、焦虑、不安、疲劳、淡漠、失眠、迟钝,地 震,地震造成伤害的类型 溺水 指地震诱发水灾引起。要创造条件实施空中或水上救护,地震淹溺者往往同时有外伤,增加了救治难度 冻伤 指地震发生在严冬时,因没有取暖保暖设施与条件而引起的冻伤,地 震,地震伤害的特点 发生突然 伤亡众多 据唐山纪念碑碑文记载: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数秒之内使24万城乡居民死于瓦砾,16万人顿成伤残,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 伤情严重、复杂 现场条件恶劣 救治难度大、要求高,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地震现场脱险 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是存在预警现象、预警时间、避震空间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幸存的希望。,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临震避险 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避震时机 地震前人们会听到地声、感到地动、有时还会见到地光 有则谚语道“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地 震,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避震时机 地震时“先颤”、“后晃”,进而可能房屋倒塌 如果颤动不明显,只感到晃动,且比较轻微说明地震距离较远或刚刚开始 一般有十几秒的“预警时间”,应及时选择避震场所,进行紧急避险,地 震,地 震,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避震原则 就近选择牢靠的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伤害的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 避震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避震抉择 室内避震: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例如,桌下、床下、坚固家具旁,内墙角、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外避震: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要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如电线杆、广告牌等)、公路、铁路、山坡、山崖、山脚、陡坡,以及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墙、雨篷等),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特殊危险环境的避震 遇到燃气泄露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转移时,要匍匐逆风而进;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露,不要向顺风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情况,审时度势,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采取灵活的应急避险对策,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困境脱险 强烈地震打破了人们往日的宁静,使人们陷入震后困境 与家人失去联系、自身受伤、被埋压、被困高层建筑内等危险环境中 面临震后火灾、毒气泄露、治安混乱等次生灾难的威胁等 人们只有沉着冷静利用自身的条件积极应对,才能保全生命,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被埋压时的对策 沉着镇定,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 防止灰尘呛闷窒息,保持正常的呼吸 尽量争取暴露出双手和头部 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喊叫和勉强行动,当听到外界有人时,方可设法发出呼救信号 如与外界失去联系,要判断自己的方位,开辟脱险捷径 短时无法脱险,应立即终止不必要的活动 寻找可利用的水和食物,扩大生存空间,改善生存环境,耐心等待救援,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防止新侵害 余震不断,生存环境恶化,等待救援需要时间,尽量改善生存环境,设法脱险 避开身体上方不稳定的悬浮物、易倒塌物品,设法支撑残垣断壁,扩大生存空间 闻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味道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随便用水、用电,不要使用明火 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眼睛,避免立即受到强光的刺激 饥饿后饮水进食要循序渐进,以免肠胃受害,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脱险撤离 从危房中撤离,到开阔的安全的地方去。不要轻易返回危房,谨防余震伤害 临走时要关闭煤气,熄灭明火,切断电源和火源 服从有关人员的指挥,防止拥挤造成伤害 尽快与家人团聚并按震前家庭计划,疏散到规定的安全的地点避震,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自救 被埋在废墟下伤势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力量,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脱险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自救的。这在历次地震灾难中都有实例 若受伤重或暂时不能脱险,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寻找可以利用的水和食物,设法延缓生命,等待外援,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互救 (时间就是生命) 唐山地震抢险救灾的实践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救活率不断下降,半小时内的救活率为95%,第1天为81%,第2天为53%,第3天36.7%,第4天为19%,第5天为7% 1983年山东荷泽地震统计,震后20min救出37.55%遇难者救活率达98.3%以上;震后1h虽然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震后2h还未救出的人员中,因窒息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58.6%以上 地震伤员被挖出的时间愈长,生还的可能性就愈小。幸免遇难或已脱险的人员要迅速抢救被埋压者,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互救(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医务人员和青壮年 先救轻后救重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先救命后救伤 安全第一,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人方法(定位) 震后救人,要根据现场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施救方法 定位:可根据建筑物倒塌特点、或家属、同事等提供的线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特别应注意废墟中的一些“安全岛” 通过喊话、敲击、地震犬、被埋压者的呼叫等搜寻被困人员 利用红外生命探测技术、测声定位技术、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等先进科学手段进行搜寻,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人方法(挖掘)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抗,若利用工具,如铲、齿扒、凿子、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力争及早去除伤员身上的重物,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人方法(挖掘) 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卤莽行事 挖掘过程中,不要造成粉尘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代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城镇地震时,凭借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是无法救出被困人员的,往往需要大型机械化的挖掘设备的参与,但要加强现场的指挥与管理,小心谨慎、避免误伤被埋压人员,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护 营救他人时首先应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伤势不重者,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行脱离险境,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 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能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 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护 黑暗、窒息、饥渴、埋压过久 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下子进食过多 要避免被救人情绪过于激动,地 震,地震现场急救 救护(受伤者) 就地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流血者及时包扎止血 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固定 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员,搬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脊柱弯曲的扭转,搬运时要用硬板担架,严禁用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伤员终生瘫痪,毒 气 泄 漏,有害气体中毒 有害物质以气态形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而致中毒 有害气体源于生产、储存、管道运输中泄露 使用不当 外窒息、内窒息,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种类 酸类 硝酸、盐酸、硫酸 氮氧化物 氯及其化合物 氯化氢、光气 硫及其化合物 硫化氢、氨、臭氧 酯类 硫酸二甲酯 醛类 甲醛,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 眼部损害表现为流泪,结膜充血,重者可有角膜溃疡等 咽痒、咳嗽 胸闷 头痛 恶心,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 中毒性肺炎 咳嗽、咳痰 胸闷 发热 气急、发绀 常伴头痛、恶心,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 中毒性肺水肿 频繁的剧烈咳嗽 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明显呼吸困难、紫绀 烦躁,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 重度中毒 常可并发休克 昏迷 气胸及纵隔气肿 继发感染及肺脓肿 累及心、肝、肾脏器的损害,毒 气 泄 漏,刺激性气体的现场处理 迅速安全脱离现场 安静保暖 彻底清洗眼、皮肤污染物 对症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合理氧疗 进一步治疗:如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毒 气 泄 漏,硫化氢中毒中毒机制 刺激性和窒息性无色气体“臭皮蛋味” 低浓度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 高浓度时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极高浓度嗅觉疲劳不觉其味 强烈的神经毒物: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使脑和肝中ATP酶活性降低 遇水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口腔和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对肺的损伤:是硫化氢直接作用,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毒 气 泄 漏,硫化氢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慢性中毒 眼症状、神经衰弱、紊乱 心肌损害 心电图假性心梗酶增高,毒 气 泄 漏,硫化氢易发中毒环节 加工含硫原油 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 有机物发酵腐败场所(制糖、造纸、制革) 咸菜、咸鱼淹制 污水管道、窖井、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垃圾堆放场、清淤 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毒 气 泄 漏,急性硫化氢中毒的现场处理 救援人员必须配带防毒面具 尽快将患者抬离现场 清除口、鼻污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加压面罩给氧 猝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毒 气 泄 漏,硫化氢中毒的预防 生产过程采取密闭和抽气 废气通过氧化钠或石灰水回收利用 含硫工业废水用石灰水处理后再排放 工作场地配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作业时先通风、监护下、戴好防毒面具才能进入 有眼疾、鼻、咽喉炎、鼓膜穿孔,神经、精神、内分泌和呼吸道患者不能从事该工作,毒 气 泄 漏,硫化氢中毒的预防 广泛宣传防中毒、防窒息常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器材 对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悬挂警示标志 开展科学施救的应急演练 作业时指定专人监护,备有通讯救援设备,毒 气 泄 漏,一氧化碳中毒常见原因 含炭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 煤气管道泄漏 矿井打眼放炮 煤矿瓦斯爆炸 家用煤气、煤炉及炭火取暖等,不注意通风,毒 气 泄 漏,一氧化碳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心率快,躁动不安,渐渐进入昏迷 重度中毒:昏迷,反射消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面色呈樱桃红色,皮肤可出现水泡或片状红肿,重症可有脑出血 其他损害: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 迟发性脑病:2-60天的假愈期,毒 气 泄 漏,一氧化碳的现场处理 进入中毒现场,首先打开门窗,使新鲜空气流通 尽快将患者抬离现场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扣 吸氧 注意保暖,毒 气 泄 漏,氯气中毒 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可容于水和碱性溶液 易容于有机溶剂 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易腐蚀而泄露 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生成光气,毒 气 泄 漏,氯气中毒机制 呼吸道吸入,作用于支气管、肺泡,形成肺水肿 直接作用于心肌及传导系统,反射性心脏骤停,电击样死亡 低浓度长期作用,黏膜坏死,肺功能下降,继发感染,毒 气 泄 漏,氯气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咽痛、呛咳,个别出现哮喘发作 中度中毒:剧烈咳嗽、咯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 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ARDS、喉头痉挛、心脏骤停、死亡,毒 气 泄 漏,氯气中毒现场处理 氯气泄露,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封锁现场,疏散转移被危害人员 迅速将受伤人员移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场所 用清水清洗口、眼、鼻等皮肤暴露部位,脱掉污染的衣袜,注意保暖 出现刺激反映的至少观察12小时 搜救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避免伤亡扩大,毒 气 泄 漏,氯气中毒的预防 生产厂设备密闭防止泄露 及时维修、维护设备 抢修泄露时戴好防毒面具 用石灰或氢氧化钠净化处理含氯废气、废水,防止污染 储存设备用前周密检查,排除隐患,灌注时接头对接牢固,防止泄露 驾驶员谨慎行车,严防交通事故,毒 气 泄 漏,氨中毒 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 极易溶于水 与空气混合具有爆炸性 对眼、咽喉、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氨,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 可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毒 气 泄 漏,氨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表现为一过性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 中度中毒:剧烈咳嗽、咯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紫绀、烦躁、昏迷、窒息、气胸、肝肾损害 氨水溅入眼内,可使角膜脱落,导致失明,毒 气 泄 漏,氨中毒的现场处理 立即将患者转移出现场 氨水溅入眼内,立即用2%硼酸液或清水彻底洗眼 喉头水肿及梗阻窒息者,及早期管切开,火 灾,火灾、烧伤 十分古老、至今新鲜的话题 烧伤总是伴随火灾而至 单独烧伤、火灾烧伤后果一样 给人们造成身体、精神创伤、钱财损失 严重者导致死亡、毁容、残疾、功能丧失 其治疗应存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火 灾,燃烧的基本条件 可燃物:气体、液体、固体 助燃剂:如空气、氯化钾、氯、高锰酸钾 着火源:明火、摩擦、撞击、化学能、电火花、静电、聚焦的日光,火 灾,常见的火灾原因 明火 暗火 自燃 可燃、易燃液体、气体的跑冒滴漏 机械摩擦发热使接触的可燃物自燃 用电不慎引起火灾 雷击造成火灾 静电引起火灾 自然灾害引起火灾 各种事故引起火灾,火 灾,灭火的基本方法 冷却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火 灾,火灾中的危险 烟气中毒、窒息 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火 灾,自救和救人要点 自身防护 低姿行走或匍匐前进 湿毛巾捂住嘴、鼻 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 用湿衣服、被褥遮盖头脸部和身体 不要乘坐电梯,火 灾,战术原则 边报警,边补救 先控制,后消灭 先救人,后救物 先重点,后一般,火 灾,战术原则 人和物,人重点; 贵重和一般,贵重物是重点 火势蔓延猛烈与其它方面 猛烈方面是重点 爆炸、毒气、倒塌危险是重点 下风、上风、侧风向,下风向重点 可燃物集中与较少,集中区是重点,烧 伤,定 义 有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接触史 出现相应的皮肤损害,烧 伤,烧伤识别( 3度4分法) 一度烧伤:伤及表皮浅层,短期痊愈出现相应的皮肤损害 浅二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泡,疼痛明显 深二度烧伤:伤及真皮层,深浅不一,可有水泡,疼痛较迟钝。介于浅二度和三度之间 三度烧伤:伤及全皮层甚至达皮下、肌肉和骨骼。无水泡,痛觉消失,烧 伤,烧 伤,烧 伤,烧伤的现场处理 迅速脱离致伤源致伤源不同采取不同方法 火焰烧伤 衣服着火,迅速脱衣服或就地打滚或水浇等 切忌喊叫或奔跑呼救,反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烧 伤,烧伤的现场处理 化学烧伤 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物迅速脱去,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 生石灰例外,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电烧伤 立即切断电源,烧 伤,烧伤的现场处理 冷疗: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或浸泡,不少于30分钟 烧伤创面的保护: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 适当镇静止痛、处理合并伤,触 电,定 义 亦称电击伤 指电流非正常通过人体 导致的损伤和死亡 电击包括 低压电(380V)电击 高压电(1000V)电击 超高压电(或雷击)电击,触 电,表 现 全身表现 痛性肌肉收缩、头痛、头晕、心悸等 严重者神志丧失,心脏呼吸骤停 局部表现 烧伤、骨折、关节脱位、电热灼伤所致的电流入口和出口灼伤 闪电损伤 心脏呼吸骤停、急性心肌损害、皮肤和血管收缩呈网状图案,触 电,触 电,触电的现场处理 关闭电挚、移离电流通路、派专人守护 斩断电线,适用于远离电挚的野外(绝缘用具) 挑开电源线,使用于远离电挚的高处垂落电源(绝缘用具) 拉开触电者,注意保护自己,用绝缘绳索、布带、干燥木棒 闪电损伤病人,置病人于干燥安全的地方,触 电,触电的现场处理 对心脏骤停者进行生命支持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行呼吸支持 吸氧 对软组织烧伤、骨折及时处理 防治急性肾衰、补液等,洪 涝 水 灾,自救和救人要点 就近往大树上攀爬 灾前多穿衣服 落水后抱树木、木板等在水中飘浮 避免水中其他损伤 落水者自救:仰卧位,口鼻露出水面。落水后屏住呼吸并捏住鼻子,避免咽进大量水。水草缠身和小腿抽筋要镇静 对落水者施救:抛给救生圈,停船营救,从背后接近落水者,并使落水者面部浮在水面上,淹 溺,不会游泳的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 反射性引起喉头痉挛,声带关闭造成呼吸道阻塞 大量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阻碍呼吸 分淡水淹溺和咸水淹溺 4-5分或6-7分内使落水者心跳、呼吸停止,淹 溺,淹溺的现场处理 清除口鼻中的水和泥沙等污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抬头仰颌法 托颌法 松解衣扣和领带 昏迷者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口外,淹 溺,淹溺的现场处理 立即倒出肺内、胃内积水方法 溺水者取俯卧位,抢救者把他 的腰部提高抖动,头下垂,使水自然流出 抢救者将大腿顶在溺水者的腹部,使头面部及胸部下垂,以手压背部使水自动流出,淹 溺,淹溺的现场处理 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长时间坚持 有外伤时对症处理,如清创、止血、包扎、固定等 进一步救治措施(医生),创 伤,创伤的固定 院前急救时,无论伤者风险大小都推荐使用颈椎固定 鼓励患者自觉限制运动,用手支撑颈部,防止转头,创 伤,压迫止血 急救时用压力止血,这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专业人员提倡用止血带,非专业人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可使用,创 伤,体表损伤的处理 推荐或应考虑对伤者伤肢实施降温处理 外行救助者对表皮创伤可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皮肤或眼睛接触腐蚀性毒物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是最合适的急救措施 推荐外行救援者对皮肤破损或损伤者使用抗生素药膏32,创 伤,骨折的诊断 受伤时的确切部位和肢体最先着力点 疼痛和功能障碍 注意内脏损伤,有无昏迷,呕吐,呼吸困难及腹痛 骨折的三大特征 畸形 异常活动 骨擦感,创 伤,骨折的处理 伤口消毒、包扎,防止感染 有效的止血 骨折脱位者现场复位 用夹板或就便器材临时固定 服用镇痛药物,防止疼痛诱发和加重休克,脊柱骨折的搬运,骨盆骨折的搬运,夹 板 固 定,创伤的现场处理,各种伤害,各种伤害,各种伤害,各种伤害,各种伤害,各种伤害,止 血,止 血,止 血,包 扎,包 扎,包 扎,包 扎,固 定,固 定,固 定,固 定,搬 运,搬 运,搬 运,搬 运,搬 运,搬 运,搬 运,异物窒息,异物窒息,异物窒息,异 物 窒 息,异物窒息,异物窒息,异物窒息,体 位,体 位,体 位,生产生活中常见急症 自救与互救,事实上现场急救更多的情况是中毒创伤和意外伤害 规范院前急救措施是指南寻求的目标 建立院前急救体系一直为指南关注,中 暑,定 义 高温中烈日暴晒 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一组临床综合征 特 征 高热 皮肤干燥 无汗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 暑,表 现 先兆中暑 头晕、口渴、疲乏、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短时间恢复 轻症中暑 体温38以上,可有虚脱表现,如经有效及时处理,常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 热射病-高热(41),无汗意识障碍 热痉挛-失水失盐、肌肉痉挛 热衰竭-周围循环不足、虚脱晕厥、常发生于老年人,中 暑,先兆和轻症中暑的救治 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 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解开衣扣,除去潮湿衣物 可用扇子或电扇等降温 补充清凉含盐饮料,中 暑,重症中暑的救治 热痉挛和热衰竭,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 除口服凉盐水外需静脉补液,数小时可恢复 热射病:预后严重,须紧急抢救,尽速降温,中 暑,重 要 提 示 除去衣物时要适当,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向病人家属交待,取得理解和配合 除去女病人衣物时要有其家属或其它女性在场 采用电扇降温时切记对准病人猛烈吹风,高 原 病,定 义 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 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高 原 病,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 未适应者在1天内上海拔2500-3000米,6-72小时即可发生 双额部疼痛、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过量饮酒时相同 也可出现口麻和甲床发绀,一般在24-48小时症状缓解,数天后消失。 少数人可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高 原 病,急性高原病 高原肺水肿 快速进入高原地区2-4天内发生,世居者短期到海拔较低地区再回原地也可发病。症状:急性高原反应加肺水肿体症 高原脑水肿最严重的高原病,大多数进入海拔3600米以上1-3天内发病。表现:剧烈头痛、精神错乱、幻听、幻视、步态不稳、木僵或昏迷,高 原 病,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血压改变 高原心脏病,高 原 病,急性高原反应的自救 不要继续登高 卧床休息 吸氧 头痛用阿司匹林 恶心用氯丙嗪 不缓解或恶化,转运至低海拔区,苯 中 毒,苯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挥发甚速,易燃易爆 生产过程或意外事件可致急性中毒(4-5g/立方米) 误服 2毫升昏迷 10-15毫升致死,苯 中 毒,机 制 急性中毒 由于苯的亲脂性 附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生物氧化 影响神经介质,麻醉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中毒主要是苯及代谢产物酚类所致造血系统损坏,苯 中 毒,轻度苯中毒表现 头痛、眩晕、耳鸣流泪、咽干、咳嗽和酒醉状 停留于该环境中,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加深,出现恶心、呕吐、嗜睡,进而意识模糊 苯蒸气刺激眼结膜可引起结膜炎的表现,苯 中 毒,重度苯中毒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昏迷 脉搏频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全身肌肉纤维颤动及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呼吸增快或缓慢,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及精神症状,苯 中 毒,救 治 吸入中毒者 迅速脱离有毒环境 脱去被污染的衣物 温肥皂水清洗皮肤 口服中毒者 0.5%活性炭洗胃或 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随后注入硫酸钠30g导泻,苯 中 毒,救 治 解度剂 葡萄糖酸100-200mg肌注或静滴或口服,每日2-3次。葡萄糖醛酸可与体内苯的代谢产物酚类等结合成分 对症及维持呼吸功能,汽 油 中 毒,汽油是一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脂肪烃和环烃类,毒性的大小取决于汽油挥发度的高低 生产性急性汽油中毒很少见 其发生可由炼油厂蒸馏设备突然出现故障 在高浓度汽油蒸气密闭工作 直接吸入液态汽油,汽 油 中 毒,机 制 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