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崤函(xio)棘矜(jn)锋镝(d)巫医乐师(w)B.鸡豚(tn)狗彘(zh)驽马(n)涂有饿莩(pio)C.数罟(sh)跬步(ku)膏腴(y)瓮牖绳枢(yu)D.墨翟(d)蛇鳝(shn)孝悌(d)度长絜大(xi)解析A项,“矜”应读“qn”;C项,“数”应读“c”;D项,“悌”应读“t”。答案B2.选出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组()A.劝学(劝勉)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博学(广泛)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闻者彰(清楚)蒙故业(继承)秦人开关延敌(推延,推迟)奋六世之余烈(功业)C.河内凶(荒年)请以战喻(比喻)兵刃既接(已经)王无罪岁(时间)D.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复(风尚)圣人无常师(固定)六艺经传(经典)解析B项,延,“迎,请”之意;C项,岁,“年成”的意思;D项,“传”在这里意为“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B项都是转折连词。A项,介词,按/连词,来,表目的;C项,代词,那里的/语气词,表揣测,大概;D项,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B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申之以孝悌之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譸使之然也C.非我也,兵也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B项,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C项,均为判断句;D项,定语后置/判断句。答案C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吞二周而亡诸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天下云集响应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名词用为动词。答案D二、阅读理解(33分)(一)导学号5059005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12分,每小题3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读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传记解析A项,“师道”,从师的风尚;B项,“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D项,“经传”,经文和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解析C项,介词,被/介词,向。答案C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B.C.D.解析此题问的是“择师原则”,句说的是老师的职责,句说的是不从师的害处,句说的是古人从师的风尚,句说的是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理由。只有两句是论述择师原则的。答案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解析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答案C(二)导学号5059005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富弼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何也?”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幸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弼又曰:“雁门者,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虽然,吾祖宗故地,当见还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地,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既退,刘六符曰:“吾主耻受金币,坚欲十县,何如?”弼曰:“本朝皇帝言:为祖宗守国,岂敢妄以土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租赋耳。朕不忍多杀两朝赤子,故屈地增币以代之。若必欲得地,是志在败盟,假此为辞耳。”明日契丹主召弼同猎,引弼马自近,谓曰:“得地则欢好可久。”弼曰:“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猎罢,六符曰:“吾主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感悟,今唯结姻可议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嫁,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弼还报,帝许增币。契丹主曰:“南朝既增我币,辞当曰献。”弼曰:“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于弟乎?”契丹主曰:“然则为纳。”弼亦不可。契丹主曰:“南朝既以厚币遗我,是惧我矣,于二字何有?若我拥兵而南,得无悔乎?”弼曰:“本朝兼爱南北,故不惮更成,何名为惧?或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之所知也!”契丹主知不可夺,自遣人来议,帝用晏殊议,竟以“纳”字与之。(选自智囊,有删改)注提封:疆界以内的领土。刘六符:时为契丹翰林学士。献:藩臣贡物,曰献。纳:意同贡献,亦附属国贡物之辞。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B.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C.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D.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且”“则”“故”等词语,都是断句的重要标志。“且北朝与中国通好”与后面“则人主专其利”构成假设关系,中间应断开。“故”表示结论,其前可以断开。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的“城隍”,指的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而建的庙宇。B.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C.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D.赤子,百姓的代称。解析A项,文中的“城隍”,指城墙和护城河。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契丹趁西夏人侵犯宋朝边境时要求宋朝归还关南的土地。宋朝派使者富弼出使契丹,富弼展示了其超人的胆识和外交能力。B.契丹主指责宋朝违约,以战争相威胁,富弼据理力争,指出宋朝封疆万里、精兵百万,若契丹出兵,也并无一定胜利的把握。C.契丹主在打猎的时候向富弼再提割地,而富弼以荣辱之言拒绝了他。后来双方同意以增加岁币代替割地,富弼又拒绝契丹主修改盟约用词的要求。D.面对富弼这个既善辩又态度强硬的来使,契丹主感到无奈,最终不再要求割地。富弼打消了契丹国进犯的图谋,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解析D项,“富弼打消了契丹国进犯的图谋,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契丹同意以增加岁币代替割地。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北朝所欲,不过租赋耳。朕不忍多杀两朝赤子,故屈地增币以代之。(3分)(2)或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之所知也!(3分)解析第(1)句,欲,想得到的东西;故,所以;屈,委屈;代,代替。第(2)句,或,如果;至于,到了结局;曲直,道理的正确与错误。参考答案(1)北朝所希望得到的,无非是土地所产生的租赋税收。朕不忍心两国的无辜百姓因为战争而丧命,因此增加每年的岁币来代替割地。(2)如果真是到了不得已的地步,非得两国交战不可,就会以理之曲直来决出胜负,那么结果就不是充当和平使者的我所能预知的了!参考译文契丹趁着西夏人侵犯宋朝边境的时候,派遣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归还关南的土地。富弼奉命出使契丹,前往见到契丹主说:“两国连续修好已经有40年了,现在突然要求割地,为什么呢?”契丹主说:“南朝违背了盟约,派兵防守雁门关,增辟水塘,整修城墙和护城河,征调民兵,将要干什么呢?本王的臣子们都要求本王出兵南下。我说不如先派使者要求割地,如果南朝不答应,再出兵也不迟。”富弼说:“北朝难道忘了真宗皇帝的恩德吗?当年澶渊之役,如果当时真宗皇帝采纳了将军们的意见,北朝士兵没有能够逃脱的。再说北朝和中原修好,君王可以独自享有所有的好处,而臣下没有丝毫的利益。如果用兵,胜利了功劳归大臣所有,失败了君王却要承担战争中所有的责任。因此劝君王用兵的臣子,都是为自身利益谋划。现在中原疆域辽阔,精兵百万,北朝想要出兵,能保证一定会取得胜利吗?就算侥幸获胜,阵亡的士兵、损失的战马,这责任是由群臣来承担,还是由君王您来承担呢?如果两国不断修好,岁币都归君王所有,您的大臣能分到什么好处呢?”契丹主终于明白过来,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富弼又说:“防守雁门关是为了防备西夏元昊。水塘是由何承矩开始兴建,这些事在两国订盟之前就已经有了。修城墙和护城河是因为城墙过于老旧,而征调民兵也是为了递补军中的遗缺,并没有违背盟约。”契丹主说:“虽然如此,但关南是我祖先的土地,也应当被归还。”富弼说:“后晋以卢龙地贿赂契丹,周世宗又从契丹人手中夺回来,这些都是前朝的事了。如果各自索要旧地,北朝能得到什么好处吗?”富弼告辞退下,刘六符对富弼说:“我王对每年接受南朝的金币觉得耻辱,坚持想要南朝割地,你认为如何呢?”富弼说:“本朝皇帝曾经说:要为祖先固守国土,怎么敢随便将土地割让给别人?北朝所希望得到的,无非是土地所产生的租赋税收。朕不忍心两国的无辜百姓因为战争而丧命,因此增加每年的岁币来代替割地。如果北朝坚持想要土地,那就是有心撕毁盟约,以割地为借口罢了。”第二天契丹主邀请富弼一起打猎,其间将富弼叫到近前,说:“如果契丹得到土地,那么两国的友谊可以保持长久。”富弼说:“既然北朝会以得到土地为荣耀,那么南朝一定会以失去土地为屈辱。大宋、契丹是兄弟之邦,怎么能做令一个觉得光荣,一个觉得屈辱的事呢?”狩猎结束以后,刘六符对富弼说:“我王听到先生所谈有关荣辱之事后,很有感悟,如今只有两国结为姻亲才可商议。”富弼说:“婚姻容易产生猜疑、不满。再说本朝长公主出嫁的时候,陪嫁的嫁妆不过十万缗,哪里比得上年年获赠岁币那样无穷的利益呢?”富弼回去报告,皇帝答应增加岁币。契丹主说:“南朝既然答应增加岁币,盟约上也就应该写成献岁银了。”富弼说:“南朝是兄长,哪有兄长献东西给弟弟的道理呢?”契丹主说:“这样就称之为纳。”富弼还是不认可。契丹主说:“南朝既然答应每年给本王丰厚的岁币,是害怕本王,和两个字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率领军队南下,南朝难道就不后悔吗?”富弼说:“南朝兼爱两国人民的生命,因此希望两国能够和平,这哪里是害怕呢?如果真是到了不得已的地步,非得两国交战不可,就会以理之曲直来决出胜负,那么结果就不是充当和平使者的我所能预知的了!”契丹主知道没有办法说服富弼,就私下派遣使者到南朝商议,结果皇帝采纳晏殊的意见,竟然同意用“纳”字。(三)导学号50590054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9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5分)参考答案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1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4分)参考答案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6.以寡人之于国也所表现的“爱民”思想为话题,仿照示例中的句式特点续写句子,填在横线处。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注意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要引用准确,能够体现“爱民”的思想。参考答案孟子奔走天下,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7.右面是山东省食安办发布的“食安山东”形象标识,请说明标识中间白色主体部分的构图特征及寓意。要求:文字简洁、连贯,不超过80字。解析抓住“说明标识中间白色主体部分的构图特征及寓意”,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食”字被拆分成“山”(或“人”)“良”,加以具体说明即可。参考答案标识中间的白色部分以汉字“山”“人”“良”等三部分组成“食”字。“山”字代表山东;汉字“人”和“良”字构成“食”字,体现了人良为食,以及用良心做食品才安全的内涵。18.导学号50590055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出他有关读书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字)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文化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解析首先对语段进行大致的分层,找到各层的关键词语,如“读书”“文化底蕴”“网络阅读”“独立思考”等,然后进行归纳概括。答案示例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四、作文(40分)19.海伦凯勒是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里,对那些拥有视力而不加珍惜的人深表惋惜。“珍惜拥有”,是一种人生觉悟。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指导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懈怠中虚度光阴。光明对于正常的人来说是非常平凡的小事,但对于盲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奢求。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可惜,珍惜拥有的,就是珍惜当下。写作时,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总结全文。例文珍惜拥有幼时就听过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玉米丢了桃子,摘了西瓜又丢了玉米,结果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着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