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三学月考试卷子.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三学月考试卷子.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三学月考试卷子.doc_第3页
七年级下册三学月考试卷子.doc_第4页
七年级下册三学月考试卷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密 封 线 2009年春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崔巍(wi)作践(zu)沮丧(j)哀悼(do) B、砭骨(bin)羸弱(li)弥补(n)不朽(xi) C、阴霾(mi)匍匐(f)告罄(qng)战栗(l) D、无垠(yn)毋宁(w)俄勒冈(gng)拽(zhui)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姗姗来迟不可思意养精蓄锐刚毅不屈 B、语无伦次踉踉跄跄海市蜃楼锲而不舍 C、郑重其是不毛之地斩钉接铁迫不及待 D、知足安命聊以自慰议口同声齐心协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B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5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的形成。(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我的理解:6仿写句子(3分)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人们爱_,_,_。7、结合语境,回答问题。(4分)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啦?”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 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 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8、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一条有关“成功”、“幸福”、“勤奋”方面的名言警句。(3分)成功天才勤奋9.默写古诗文。(10分)(1)李杜诗篇万口传,_ 。 。_ , 各领风骚数百年。(2)此夜曲中闻折柳, 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 。(4) _ ,双袖龙钟泪不干。(5) _ ,崔九堂前几度闻 。 (6) _ ,明月来相照。(7)鸟向檐上飞 ,_ (8)黄梅时节家家雨,_ 。(9)_, 思君不见下渝州。 10.综合性学习。(分)(1)你最钦佩的一个名人是_(2)请写出你钦佩这个名人的理由-二 文言文阅读。(18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哭,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1选段出自 _ ,作者是 _ ,字铁崖,_朝人,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等。(3分)12.解释出加点词的含义。(4分)虽人有百手 虽: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奋袖出臂 奋:几欲先走 几: 13“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和下列哪组词中意义一样?( ) 2分A莫名其妙 B 名声在外 C名不副实14.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2分)15.听众的表现如何?本段对听众的神色、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6.翻译: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分)三 现代文阅读 (39) (一)(21分)(一)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二)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三)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四)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五)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7、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3分) 18、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3分) 19、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3分) 20、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3分) 21、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3分) 22、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3分) 23、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3分) (二 )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1分)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梓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予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赠予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是,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信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旨意,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夕晖来去匆匆,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终于读懂老人的心,源于新年的一张贺卡,很普通。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儿“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且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是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静静地绽放感激的笑脸。24选文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2分)25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黄金屋”指的什么?(2分)(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儿“试金石”, “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2分)26选文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 分)27选段中“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伏笔?( 3 分)28联系选文主旨,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