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4页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谈谈他的作用及几种模式。一、网络环境对阅读教学的作用1、 网络资源,可以促使知识建构教师将课文阅读欣赏的要求、作者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象资料、声音资料、课文朗读等大量的学习资源都做在网站上,并且做成超链接的方式,可供学生随意阅读、浏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需要学习群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可将课文中某重点段落的内容与电脑里课外的相关资料穿插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小组学习后,各组推派代表上讲台将学习成果再现在大屏幕上,并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这个环节能将各小组学习的成果汇总深化,使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2、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的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创设情境与传统课件的创设情境不同,主要是教师在网络上设计了一个教学网站,在网站中针对课文内容和要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创设了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多个不同意境的情境。上课时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浏览,以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己上网搜索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筛选后带到学校,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这些材料。教师利用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对学习内容的学习。例如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师可出示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各地的特色民居的图片。学生看到电脑上显示的美丽画面时,被的特色民居美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轻声赞叹。一幅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产生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再如教学卖火柴的女孩时,通过上网查阅,学生知道了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了了解这个人物的欲望,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运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外阅读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通过上网,使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一个阅读专题,让学生围绕阅读专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这种阅读过程需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如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古代有名诗人的资料,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组员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专题,如“李白专题”、“杜甫专题”、“白居易专题”等等,并进行分工。组员围绕本组的研究专题,按照分工去深入阅读相关资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整理出来,小组形成综合汇报材料。最后让每组的代表上讲台,把本组的学习成果用不同的方式介绍给同学们。这个阅读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他们不仅对古诗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培养了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将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也均有很大提高。二、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几种模式1、专题探究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一直以来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鉴赏时,教师可以依托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胆采用专题探究式阅读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合作阅读。如在引导学生研读三国演义时,我设置了“关羽形象探究”这个专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按关羽的忠、义、勇及刚愎自用四个方面去搜集相关的材料,学生上网查寻、阅读原著、上图书馆查阅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再进行小组的研究和讨论,最后进行集中交流。集中交流时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总评价。如此通过探究关羽形象,围绕“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封金挂印”、“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走麦城”等重要情节,学生不但对关羽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整部书都有了总体的认识。在专题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够带着任务,以不同方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在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激发了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样在研读红楼梦时,我们也可以进行“贾宝玉形象探究”、“林黛玉形象探究”等专题探究式阅读,围绕“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宝玉摔玉”、“宝玉挨打”、“黛玉葬花”、“焚稿断痴情”等情节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整体把握红楼梦。此外还可以开展“静品三国”、“红楼心语”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走近名著,课内外相结合,加强语文素养。2、主题筛选式阅读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囿于教室的框架,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展到因特网宽广无限的空间,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面对因特网浩瀚无边的信息资源,主题筛选式阅读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读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程中,因为选修篇目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较多,我定下了“走近李杜”的主题,让学生上网筛选阅读两大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理想、生平事迹、时人后人评价及创作的作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打破模块划分,让学生自主鉴赏课内有关两大诗人的所有作品,把握他们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品味豪放飘逸和沉郁顿挫的文风,同时学生在筛选查阅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诗风,不断提升文学品位。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时,我们也可以定下“解读孔子”、“畅谈孟子”等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上网筛选阅读相关资料、作品,深入了解一代圣人的思想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在主题筛选式阅读过程中,学生源于对主题的兴趣和好奇,激发起探索的欲望,在教师的协作与引导下,学生由先前的以听讲、记忆为主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充分表现自我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自己发现的优秀网站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把从网络上获得的新信息又传播给伙伴,共同学习、讨论、思考,使他们思维相撞,知识融汇,互相激励,彼此促进。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改变了上网只知道玩游戏、聊天的习惯,更多的是用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3、情景再现式阅读苏联赞可夫在教学法研究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思想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景再现式阅读法正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影音教学系统,让学生从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调动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品味意境,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可先创设情景,让学生回顾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在简介作家及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然后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诵,随着变幻的画面,优美的朗诵,学生沉浸在江、月、花交融在一起的美好意境当中,也感悟到宇宙、人生的哲理,体验游子思妇相思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在欣赏一剪梅、虞美人等作品,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置身诗境,得到审美享受。在名著阅读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大致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播放影片,让学生带着任务用心去欣赏。如在播放影片巴黎圣母院前,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布置学生相关的问题,如伽西莫多身上的人性美是如何体现的、简述爱斯美拉达一个善良的举动、举两个书中人物进行“美丑对比”等,欣赏后学生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如此,通过情景再现式阅读,学生学会用心欣赏,置身其中,在被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激发了阅读名著的兴趣。4、比较拓展式阅读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网络具有浩瀚的资源库,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结构,打破了教材的限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利用网络优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拓展式阅读。在祭十二郎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在写法上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吊周瑜、袁枚的祭妹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课内外比较阅读把握该文不拘格式、以情胜人的艺术特色;在情感表达上与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进行比较阅读,如此形成教学的系列化,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握如何通过生活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深层的情感。同样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也可以进行同一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李白与杜甫、苏轼与柳永;同一诗人前后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李清照、李煜前后期的作品;表达同一主题不用作品的写法进行比较阅读,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的归隐诗等。在网络大环境下,采取比较拓展式阅读,学生更容易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援证推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5、自由辩论式阅读自由辩论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辩论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透过申论、质询、资料搜集与辩论稿撰写等训练,达到思辩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项羽之死阅读教学中,对“项羽该不该自刎乌江”这一论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准备材料过程中,我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西楚霸王、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还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课堂上充分展示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交流、对话中提升了人文素养。通过辩论,学生对项羽有了更高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性格与命运为题写一篇作文,达到读与写的和谐统一。6、作品展示式阅读网络为学生作品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的阅读札记、随想等当作范文制成课件,和学生一起阅读点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在修改和完善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搬到屏幕上,大大激发了自身阅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主动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假期利用互联网BBS的方式指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