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 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周王朝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A)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2、炎黄传说(A)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皇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地区(A)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C2070)。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到“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2、二里头遗址(A)从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1、 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历史因有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2、 方国联盟(A)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商朝的兴衰,以四周方国的相背为晴雨表。3、 商朝青铜器与甲骨文(A)商朝处于青铜时代。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也是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合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真实的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 封建建国与礼乐文化1、西周的建立(A)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打败商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A)周朝建立后,为了对心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经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3、礼乐制度(A)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后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乐:周公创作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和乐相辅相成。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 社会大变革(B)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政治上,征战不断,正经历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从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到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的转变;经济上,以铁质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B)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以“礼”和“仁”为核心孟子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性恶论法家韩非子法治,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理论,“法、术、势”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战国七雄(A) 齐、楚、秦、燕、赵、韩、魏,史称“战国七雄”。2、 商鞅变法(A)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秦国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3、秦帝国的建立(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帝国。4、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最高官制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任命。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和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焚书坑儒。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1、秦短命而亡的原因(B)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多的徭役:筑长城、修驰道、造阿房宫、修建骊山墓等;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秦二世昏庸残暴,社会矛盾激化。2、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3、西汉的建立(A)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第三单元 从西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汉承秦制(A)西汉建立后,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肩舒缓;西汉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2、“文景之治”(A)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为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一派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第9课 汉武帝时代1、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A)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一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汉武帝还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推恩令”,消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武帝执政原则可概括为“儒表法里”。3、西域疆域的拓展(A)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决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连为一体。第10课 东汉的兴衰1、 刘秀建立东汉(A)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东汉”。(光武中兴)2、 豪强地主(A)东汉后期,皇权日趋衰落,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第11课 割据与分裂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建业(南京),史称“孙吴”。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1、 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西晋统一后,随即又陷入分裂。匈奴、鲜卑、氐、羯、羌5个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南方的东晋持半壁江山。历史进入到南北朝时期。2、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B)原因: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内容:地方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迁都洛阳;通用汉语、汉服;改汉姓;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以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作用: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1、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581年,杨坚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都长安。2、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规定,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它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职权。3、科举制(B)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改变:秦汉以来,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阀世族凭借显赫的声望把持选举大权。隋唐采用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唐朝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科举制度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A)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是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增进汉蕃两族友谊。2、“开元盛世”(A)唐朝鼎盛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其在位期间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史称“开元盛世”,但从唐玄宗晚年期,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A)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丝绸之路臻于全盛。2、遣唐使(A)日本和唐朝的交流得益于遣唐使。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A 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但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一是不完全的。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文官体制B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A 宋朝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A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夏辽议和。 两次宋辽之战,宋夏之战。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议和 A 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1127年,金攻入宋都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1127),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无奈宋高宗执意求和,将岳飞等诸将用急诏召回朝廷。次年(1128),宋金达成“绍兴和议”。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 A 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证券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成为榷场。榷场由官府管理,贸易方式和交易的商品种类都由官府控制。 虽然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时间A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9年,南宋灭亡。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A 至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 出现了独立的私人作坊,称为“机户”。 (2)海上丝绸之路 A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货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这条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A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获得成功。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A 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沈括与梦溪笔谈 A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该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在科技上的创造,书中的描述和分析准确而富于科学性,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元朝对辽阔疆域统治的措施 B 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又称“都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有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2)宣政院与澎湖巡检司 A元朝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1)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A 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 (2)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B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 朱元璋在位后期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收益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3)厂卫机构 A朱元璋在位期间,为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并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以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继任的明朝皇帝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合称厂卫。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直接职掌侦察、缉捕、审判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厂卫制度标志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后金对明朝的威胁 A 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宦官专权。群臣因门户之见形成激烈党争。 1616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2)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的时间 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3)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 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最终建立对全国的统治。第25课 康乾盛世(上)(1)军机处的设立 B 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性机构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乾隆帝是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B 康熙时,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蒙古准噶尔地区,平定叛乱。 乾隆出兵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商场自助餐厅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搬家服务合同:标的、服务细节与责任分配
- 2024年新建住宅内部施工协议
- 2024年摄影拍摄临时场地协议
- 2024年临沂建筑模板租赁合同
- 2024年教育培训合同服务质量标准
- 2024年文化娱乐居间服务协议
- 2024年技术开发合同技术目标与研发周期
- 2024年数据共享与保护协议违约金计算
- DB4117T 277-2020 春季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课件
- 消防工程施工验收单样板
- 中央空调人员培训内容表
- 发现生活中的美-完整版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遭遇陌生人》教案
- CAMDS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
-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六上期中数学试卷
- (最新版)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 PSA提氢装置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