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补体系统 (5).ppt_第1页
课件:补体系统 (5).ppt_第2页
课件:补体系统 (5).ppt_第3页
课件:补体系统 (5).ppt_第4页
课件:补体系统 (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受体及其作用 第五节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掌握内容,1、补体的概念和理化性质 2、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3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是由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可溶性蛋白和表达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膜蛋白所组成。,第一节 概述,一、补体的概念: 二、补体的发现: 三、补体系统的组成: 四、补体系统的命名: 五、补体的理化特性、合成及代谢:,Jules Bordet(1870-1961),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激活特点:级联反应(cascade) 一、经典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 二、MBL途径:是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 三、旁路途径: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 四、共同末端通路: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溶解靶细胞。,活化,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为什么要调控? 1、防止补体过度消耗 2、避免过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 3、使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受损伤,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例如: C2b、 C4b、C3b、C5b、C3转化酶、C5转化酶等均易衰变。,一、补体的自身调控,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一)经典途径的调节: C1抑制物、C4bp、CR1、I因子、MCP、DAF (二)旁路途径的调节: H因子、I因子、CR1、DAF、MCP、P因子 (三)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HRF、CD59、S蛋白,正性调节因子,1. C1抑制物(C1 inhibitor,C1INH),作用方式:与C1不可逆结合,使C1失活; 也能与活化的MASP-1/MASP-2结合,使之失活。 效应:抑制经典途径启动。,一、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C1-INH,遗传性C1INH缺陷:,C1INHC1C4、C2裂解C2a C2a(补体激肽)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患者出现皮肤、粘膜水肿。此病称遗传性血管性水肿。,2. C4结合蛋白 (C4 binding protein,C4bp),效应:抑制经典途径、MBL途径C3转化酶。,作用方式: 辅助I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4b 竞争性抑制C4b与C2的结合 从C4b2b中解离置换C2b,3. H因子,作用方式: 辅助I因子裂解液相中的C3b 竞争性抑制C3b与B因子的结合 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效应:抑制旁路途经C3转化酶。,4. I因子(C3b灭活因子),效应:抑制经典和旁路途径C3转化酶形成。,作用方式:裂解C3b、C4b。,作用方式: 干扰C5b67与细胞膜结合。,效应:抑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5. S蛋白,二、膜结合调节蛋白的作用,此类蛋白在机体大多数正常细胞表面 均有高水平表达,是保护正常细胞不被补 体溶解破坏的重要机制。,1. 膜辅助因子蛋白(CD46) (membrane cofactor 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