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教案6篇--二年级组.doc_第1页
国防教育教案6篇--二年级组.doc_第2页
国防教育教案6篇--二年级组.doc_第3页
国防教育教案6篇--二年级组.doc_第4页
国防教育教案6篇--二年级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动的画教学目标:1、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2、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3、 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继续复习巩固学过的部首。教学重点:1、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受到美的熏陶。2、 运用各种方法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巩固学过的部首。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教学难点:1、 学习“流动的画”美景之后创编小诗。2、 想象“我忽然看见”了什么,进行想象练习。一、 情景导入:1、 看到墙上房天启同学的绘画作品,老师想到一首小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还是一首谜语,谜底是(画)2、 板书:画。用“( )的画”填空。3、 引出课题:流动的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流动”二字,学生书空。4、 质疑环节: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副板书:学生的问题,有什么?为什么?)二、 学习字词:1、 打开书20页,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2、 同桌互相读书,每人读一段,谁读得好就夸夸他,谁有困难就帮帮他。3、 请两个同学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的字音是否读准了。4、 出示课文要求掌握的所有生词,学生自己读一遍,请小老师带读生词。5、 出示:山腰、弄脏(1) 纠正字音:弄nn,带拼音读词。(2) 观察这两个词,谁发现其中的秘密。(腰和脏都带月字旁)带月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人体器官)“脏”字怎么与人体器官有关系?(“脏”是多音字,当它读zn时表示内脏,如心脏、肝脏等就与人体有关了)(3) 再说几个带月字旁的字。6、 出示:变字小魔术:幅-( )+( )=( )选字填空:幅 福 富幸( ) 一( )画 ( )有7、 出示:呜 啦 哦 哪观察有什么特点?(都有口字旁)口字旁的字通常与嘴的活动有关,观察下面的字.(1)呜 读一读,这是什么声音?(火车的汽笛声)这条长长的横线是什么?(破折号)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而“呜”表示的是声音。(2)出示两组句子: 哦,妈妈,我知道啦! 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轻声读一读,这里面带口字旁的字怎样读?为什么轻轻读?表示什么语气?8、 出示所有生字,做“开火车”和“不能说”的游戏,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三、 分析课文1、 生字回到课文后你还会认识它们吗?自己读一遍课文。2、 观察课文的插图,找一找作者乘坐的小火车在哪里呢?指一指。3、 刚才同学提出了“流动的画里有什么”的问题,现在自己读第一段课文,用横线画出流动的画中有哪些景色?4、 出示描写景色的三句话。(1) 这里有几句话?省略号也表示一句完整的话,所以一共三句话。(2) 自己读读这三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话中的景色,给大家读一读。(3) 学习“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一句出示生字“纱”,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白纱”就是“白色的纱巾”,是不是“山腰上飘着白色的纱巾”?在这里“白纱”指什么?(白云)出示图片帮助理解。为什么作者不写“山腰飘着白云”,而写“山腰飘着白纱”?读一读体会一下比喻的好处。女生感情朗读这句话,读出朦朦胧胧的美感来。(4) 学习“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一句见过“汽车往来穿梭”吗?课件出示小汽车来来往往的样子,体会人们忙碌的辛勤工作的情景。老师最喜欢“满”这个字了,为什么不用“开着鲜花”而说“开满鲜花”呢?体会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景象。指名读,男生读。(5) 学习“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一句能把“好似”换一个词理解吗?(好像、仿佛)为什么把水库比喻成“明镜”?体会安宁、安静的美。5、 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6、 指三人有感情朗读。7、 全班同学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8、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现在就请你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坐上“梦幻号”旅游列车做一次旅行吧!呜火车开啦!火车离开了车站,开到了高山上,只见窗外小河(学生接读)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火车继续前行,旁边是一条高速公路,只见公路上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火车一拐弯,远远地望见一座大水库,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9、睁开眼睛,刚才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美)10、注意看课文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不能模仿课文的样子也当一回小诗人说一两句小诗。11、小结:流动的画又是一副美丽的画。12、在这幅美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哪。读第二段找一找为什么说他是个“懂事的娃娃”?(1)读读“我”的话。(2)“我”是怎样由一个“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的娃娃变成一个懂事的娃娃?出示:我忽然看见请两人接读,想象“我看到什么了”?(窗外的美景、妈妈的表情、眼神、动作等)(4) 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夸一夸他吧“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13、总结: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成为明白事理、知错能改的祖国的懂事娃娃。四、 指导写字1、 观察“扔”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左窄右宽,笔画“横折折折钩”)2、 看老师写这个字。3、 把书上的字描一描。4、 在田格本上写一个字。5、 投影展示,评价。6、 再写一个字。【板书设计】流动的画 美懂事的娃娃 爱祖国在我心间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认识“示字旁”,掌握生字的笔顺。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祖国是多么“辽阔”。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歌。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祖国是多么“辽阔”。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在我心间”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实物引入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地球仪)2.你对地球仪了解吗?当一个地球仪摆在小作者面前时,他从地球仪上找到了很多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都找到了哪些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的儿歌祖国在我心间。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怎么写“祖国”两字。“祖国”的“祖”是示字旁。(用红笔写示字旁)。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快速地翻到第22页,认真读课文,对照课文后面的认字表和生字表,把要求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会写的字用圆圈圈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在字的下面点上点,然后你自己想办法解决。2.认字比赛: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认字又快又准。3.检测学生的生字识记情况。教师着重让识记有困难的学生认读。4.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5、小组轮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提出要求:读的同学要读准确,听的同学要听仔细,看谁读得好,看谁听得认真。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读诗歌,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巡视指导,最好在一、两个小组内听完学生的讨论、汇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1)妈妈为什么夸“我”的眼睛尖?“我”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尖?(2)“我”找到的三个地方在地球仪上各是什么样子的?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我”看到祖国像一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中国的面积怎么样?中国真了不起,我们为祖国而骄傲!谁能骄傲地把这首诗读一读?教师范读。四、自主活动,拓展延伸你能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北京和你的家乡吗?(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乡)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在一张中国版图形状的白纸上粘贴上写有生字的各种水果图片,组织学生采摘,识记生字,组词。你怎么记住这个字?2.指导书写生字。这7个字,每个字是什么偏旁?每个字有几笔?这些笔画是怎样搭在一起的?笔顺是什么?自己试着写一写、说一说。你们认为哪个字最好写?说说怎样写好?3.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要规范板书,强调格式,偏旁可用红笔标出板书设计: 第一眼 中国祖国在我心间 第二眼 北京第三眼 故乡不懂就问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运用前面所学过的独立认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书写9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精神。3、通过创设情境,亲身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爱问、敢问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 导入。1、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ppt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全班一起读课题。2、学习“懂” -用 懂 组词( 懂事、懂行、)3、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不懂就问(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3、 学习生词 (读这些词语)照例、 段落、 习惯、 意思、 教室、 顿时、糊涂、 摇头晃脑、讲解、惊吓戒尺、 私塾、 (老师稍作解释) 一字不错、(积累这样的词语:一声不吭、一声不响、一言不发、 ,一成不变,一尘不染,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钱不值,一笔不动)4、自己再读一边课文5、学生质疑预设: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导语: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精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2、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老师补充介绍资料。附:资料孙中山生平简介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四、复习生字。1、 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2、 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3、 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4、 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5、 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四)写字。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懂、惯”这两个字。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3、 练习写字。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5、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2、读认字表,组词。3、写生字。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3、 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4、 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写字7个。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2、积累词语。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书、本、词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二)朗读课文。一、 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二、自读思考孙中三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们被吓呆了?为什么(出示第三段)同学们会吓呆喽?画出相关语句。汇报1:读出句子:1、第二自然段“先生(让学生读)老师带领学生理解“壮着胆子”理解意思之后朗读,老师追问孙中山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答案还在第二自然段)汇报2:读出划出的句子:1、理解鸦雀无声,根据鸦雀无声说明学生都很害怕,都在担心孙中山提出真样的问题,老师会生气的。2、结合第一自然段讲理解,学生背老师不讲意思本已形成一种定式,没有学生能够问过问题。三、为什么老师没有责备、没有用戒尺?汇报:结合地5自然段中的一字不错理解。通过以上我们讲的你觉得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好学、爱学习、不懂就问等)四、到底孙中山提出的问题老师解答了吗?1、一起读第七段2、用 一就说一句话五、板书设计: 孙中山-不懂就问-好习惯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朗读中感受日寇的残酷,体会英雄的悲壮,寄予我们的哀思。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体会二小的勇气与智慧。教学难点: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那个时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读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英雄的悲壮,寄予我们的哀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受日寇的残酷,体会英雄的悲壮,寄予我们的哀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还记得电影小兵张嘎吗?张嘎机智、勇敢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位小英雄,他的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人。他的故事编成了歌曲被传唱至今,想知道他是谁吗? 2、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关于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 同桌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当“小老师”。3、 自检识字情况。三、品读、感受1、 自由读课文,讲讲大家读懂了什么内容。2、读第一段后讲评。(1)讨论第一段:王二小牺牲了。(2)师参与:对,王二小牺牲了,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3、轮读第二到五段。(1)这四段讲王二小牺牲的原因:为掩护大部队,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敌人杀死了王二小。(2)讨论:王二小为什么不逃走?(3)师参与:王二小是个小英雄,诗中有一句话写他的勇敢,谁能马上找出来说给大家听?4、师评价、点拨:这几段写的内容不一样,该怎么读这四段。(1)第二段写敌人来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很多人,情况十分危急。(2)第三段写敌人遇到了王二小。A、这一段的王二小为什么没有躲?B、可能是王二小故意站在这儿的。(他会想什么?)(3)第四段写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读时口气应是快乐、自豪的。(4)第五段写敌人杀害了王二小。A、这一段的口气应该充满什么?(应读出悲愤、痛苦、哀伤、愤怒)B、特别注意词语:挑、摔死(恨)英勇牺牲在山间。6、指读第六、七段后评讲。(1)学生讨论这两段讲大家得到了安全,王二小却牺牲了,以及大家对王二小的深深的怀念。(2)众生评后读,要读出对王二小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会写本课生字。教学重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通过拼读独立识字。教学难点: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那个时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二、自主识字1、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2、 交流汇报。三、指导书写1、 出示生字,分析字的形体结构,防止写错字。2、 组词3、 师范写,生观察摹仿。4、 生书写,自检互评。板书设计:引敌入圈歌唱二小放牛郎 英雄被敌杀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非常贫穷、落后,周恩来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本文语言浅显(但也有一些难懂的词汇,如“崛起”、“光耀门楣”、“若有所思”、“钦佩”等等)今天,虽然祖国已经昌盛强大了,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对孩子们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感召力。学情分析:课文所写内容的历史背景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落后、受外强欺侮的材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继续练习默读,做到重点段落不出声,不指读。4、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成语。会用“为而”造句。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成语。教学准备:课件、字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生答)他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2、出示资料,谁把这资料读给大家听。周恩来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更是一位深受爱戴的总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的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3、理解“崛起”:出示字典中“崛”的解释:高起、崛起、突起。把部首“山”和意思连起来,“崛”是什么突起?(生答:山。)一个国家如果像山一样突起高起,那就是强大,解释题目的含义。 (评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间,经历了知识经捡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故事人物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轻声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2、指名分段落读文。3、同桌互读,互查。4、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生词:崛起、模范、期待(词意)、纷纷(词意)、举手、环顾四周、若有所思(词意)、郑重(换近义词,解词意)、浑身一振、投去、钦佩(换近义词,解词意)、要求、光耀门楣(渗透识字)(2)自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3)出示yo:要求、要挟,读一读;其他词一般都读yo:用此音组词:重要、要点、需要、将要。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插图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词语。(4)若有所思(词意):出示句子:一位浓眉大眼的小同学正在若有所思。(好象在想什么。)(学生自由表演)(5)郑重(换近义词,解词意)出示句子:那位同学站起来,郑重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结合图片人物的神情理解。(6)期待:(组词解词:期望、等待)出示句子:同学们望着魏校长那期待的目光,纷纷举手,要求发言。(7)光耀门楣:学生认为是让家里几代人都光耀。(8)环顾四周:学生用动作表示此词,是向周围看的意思。(9)浑身一振:学生作动作演示,了解此词。(10)钦佩;换词了解,就是羡慕、佩服的意思。5、熟读课文,复习生字。三、写字重点指导“待”“郑”。观察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同学交流。(待:左窄右宽,右半部注意:多横等距离,竖和竖勾不在一条线上。郑:右半部的耳刀旁要写得舒展一些,横撇弯钩的起笔与左边的第一横同样高。)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练习,互评。作业设计:1、查找周恩来小时国家的状况。2、写生字、生词,听写。3、积累好词。4、读熟课文。板书设计: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待 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继续练习默读,做到重点段落不出声,不指读。3、会用“为而”造句。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准备:学生查阅周恩来小时,中国的状况;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词。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用笔标出相关的词语。(1)老校长请了三位同学回答问题,前两个都是为自己的家而读书,周恩来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校长对周恩来的回答最满意,后来,周恩来和他的志向很快就在全校师生中传播开了。(2)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为了家父而读书。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周恩来:若有所思,郑重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校长:笑了笑,没有回答;微微一笑,没有说话;浑身一振,大声说:“好!好!这话讲得好!”连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组内表演读,教师参与)评析:有意识地让学生找重点词,从而进步理解人物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出校长此时兴奋、喜悦的心情2、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提出来大家想办法解决。学生边读边画。以下预设了学生提的几个问题。 (1)听完同学的发言,校长为什么笑了笑?为什么浑身一振?(2)周恩来在回答老校长的问题前,在若有所思,他在思考什么?我想他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那一幕,同学们想知道吗?请看吧,课件出示资料(周恩来在租借里看到中国人被欺侮的事情,当时的中国很穷,总受外国人的欺负,战争不断。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生病了也看不起病。)。(3)同学们看了这个资料谈谈感受吧(学生自由发言)(4)老师想周恩来当时的感受和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当老校长问:为什么要读书时,从周恩来心底发出了这种声音,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读这句话,让我们像周恩来一样读出从心底发出这种声音、让我们带着对周恩来的敬佩再读(5)三位同学说的对不对?校长对哪个回答最满意?前两个同学都是孝顺的孩子,但在那个国家危难的年代,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小家,他们的志向都是很狭小的。周恩来却想的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整个民族,祖国的兴衰,他的志向更加远大。校长更加赏识周恩来的志向。校长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周恩来能够心系祖国的安危,很感动。体会校长当时激动的心情,并指导读校长的话。3、教师引读第四、五、六自然段。4、分角色朗读全文,教师参与扮演校长。5、多么伟大的志向,多么有志气的同学啊!所以周恩来这个名字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全校师生中传播开来,并且一直传诵到现在。 评析: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形式,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而体验角色,学会自主学习。四、拓展总结1、教师小结:周恩来在他年仅13岁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板书: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祖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吧。(出示课件:国庆节阅兵)2、看了图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3、正是有许许多多向周恩来一样从小立大志报效祖国的少年,才使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美丽,这正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生诵读。五、联系生活。1、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小组内自由谈感想)2、谈志向(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后,把你的感想和志向用笔写下来。并用“立志.”说一句话。作业:1、完成语文练习册上相关习题。2、预习女娲补天板书设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家父,光耀门楣校长笑立志从小周恩来中华崛起浑身一振教学反思:第二种思路:串讲同学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校长什么表情?标出来。抓住神态描写“笑了笑,没有回答;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体会校长的想法,分析两个同学的志向是狭小的。再与周恩来的志向和校长“浑身一振”做对比。周恩来若有所思,他在想什么?他的脑海里浮现这样的画面:出示当时国家落后的图片,老师讲解。进一步体会周恩来志向的由来,及校长的激动心情。并指导朗读周恩来和校长的对话。周恩来是在说大话吗?事实证明了,他一直以这个志向为目标,为之奋斗。出示辛劳工作的照片,略讲他的成就。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记叙了毛主席在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就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为纪念他,再井边立碑,刻字的故事。表现革命领袖毛主席关怀人民,并身体力行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也表达了人民对主席的怀念及深深的爱戴。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阅读基础。在教学中,学生能用自创的识字方法,通过交流掌握生字。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通过各种行式的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理念: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相互交流、表达,积极思维,加深对可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生字、生词。2、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再井边立石碑。3、通过学习,了解毛主席关心人们,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激发学生对领袖的敬爱之情。教学的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再井边立这块石碑。3、学习课文,了解毛主席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从学生生活入手,激趣引入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做?即使过了很长的时间也应该怎样做?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7课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迁移,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引入学习内容。)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复习生字、生词(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和生字、生词朋友打个招呼好吗?)(1)出示幻灯片生字、生词(2)学生开火车认读,适当进行点评。过渡:同学们对生字、生词朋友这么热情,生字、生词朋友邀请大家到他们的老家课文中去一起学习,同学们高兴吗?(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生字、生词,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培养识字的兴趣。巩固生字、生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3、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比赛。4、集体进行评议,评选“小小读书家”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过渡:你想知道毛主席是怎样挖井的吗?1、读听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都第一自然段。(2)谁能试着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什么?(3)这一自然段有三个表示地点的词,你能找出来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4)第二句读给大家听?在哪儿住过“哪儿”指的是什么地方?(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读中理解、认识。相互交流学习,进行语言训练。) 过渡: 那你想知道毛主席在沙洲坝住的时候看到什么?1、读讲说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