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邓金香 (小学数学 资阳市小学数学493班 ) 评论数/浏览数: 7 / 3462 发表日期: 2012-10-15 19:33:58 | 合格 遵循感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运用感知觉的心理规律,开展直观教学;感知规律在课堂板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遵循感知觉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如果感知材料过于细小,声音过于微弱,就不容易引起有效的感知,教学中要求讲述的音量不要过低,板书字迹、图片内容不要太小等等,就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强度,使学生看得清,听得见,比如:有的教师板书字迹太轻、太细,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感知,弄得课堂上乱哄哄的,效果很不好。2差异律.这条规律表明,对象和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等一个方面的差别愈大,知觉的对象就愈清晰的显现出来,对对象的感知就越清晰。因此,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对象,就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蓝墨水写,我们教师批改作业时就用红墨水写,又如,在阅读时,我们把重要的地方划上各种标志等都是为了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在教师讲述上,教师运用声调的变化,使重要的内容从其他内容中突现出来,成为鲜明的感知对象;在直观教具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状、运动或静止等方面的差别,突出重点和关键,容易被学生感知到重点和难点。3对比律.这条规律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作用,往往使一个人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特别清晰,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所要感知的某些对象及其性质,可以把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人物对比、性格对比等等,例如:鲁迅的故乡中,通过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对比,前者显得忠厚老实,后者更突出其尖酸、刻薄、自私等性格。还有闰土的前后对比等,通过对比加深对材料特点的感知。4活动律.这一规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刺激物呈现着运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效果,一般说来,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把这一规律应用在活动教具的制作上,便于学生对磁力、重力、加速等现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活动的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5经验律.知觉具有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事物的特性。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完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是一种知觉,必须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这个原理,教师讲解新教材时,如果能适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已有表象,就会有效地帮助学生完善地、迅速的产生知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复习旧教材入手过渡到学习新教材,由旧教材引到教材,无形中就是应用了感知觉的规律。在直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演示幻灯、图片等平面图,以提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6组合律.感知觉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这一规律应用到教学上,要求教师力求把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规律的系统,把零散的材料按一定的特点组合为有规律的整体;在讲述上也要句读清楚,顿挫适当;板书则要求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排列顺序、位置、式样等进行合理组织,以便学生能迅速区分出知觉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7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由于知觉是由多种感官获得的信息,经过脑的联合活动而实现的。所以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学生留心听,而且要学生用眼睛看,必要时或用手摸,或用鼻子嗅,可以直接有效地了解事物的种种属性。这样,学生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并提高学生对认识事物的兴趣。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化学演示实验时,不仅让学生用眼睛仔细察看两种物质化合分解反应,还要让学生嗅嗅气味有何变化,以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精确性。二、运用感知觉的心理学规律,有效地开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主要是借助于直观教具而展开,直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直观教具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1直观教具的制作.依据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这一规律,制作教具,必须考虑到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是否达到一定强度,以便演示时使全班的学生都清楚地感知到。如果教具太小,声音太轻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依据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在制作教具时,应适当增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知觉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差别越大,对知觉对象感知得越清晰,并且,尽量使知觉对象变成活动的对象。因为活动的对象便于学生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依据知觉的形成规律,在制作教具时,应考虑到教具演示的多样性,力争能够调动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例如:制作的教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用时具有形、色、声、味及便于操作的特点,学生从多种感官接收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从而精确而全面地感知到教学内容。2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及掌握知识的规律,合理地安排演示教具的情境、时间长短、演示的顺序、演示的重点等等,直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对于必要的材料,应该进行恰当的演示,不必要的材料就可以省略不用。如果不从学生的感知特点出发,认为教具越多越好,在黑板上挂得满满的,讲台上放着一大堆,以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形成看热闹的场面,结果违背学生的感知规律,反而降低教学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教师应对教学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采用的教具应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教材,而不是为直观而直观。教具的展示时机应恰当。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当把直观教具和言语直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具。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教师言语在前,演示在后的形式。这种形式,言语起着动员和提示的作用,它向学生说明观察的目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在前、言语在后的形式,言语起着概括和强化的作用,它主要是进行总结,导出结论或讲解要点;第三种形式是言语与直观教具的演示同时或交错进行的形式,即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如告诉学生应当注意观察什么,教具的某种特征说明了什么等等,这种言语不仅起引导观察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与直观教具的演示互相补充、验证的作用。直观教具与言语直观相结合的这三种形式特点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三、感知规律在课堂板书中的运用.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感知的选择性受感知目的任务的制约。目的任务越明确,提出的要求越具体,感知也就越清晰深刻,越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设计和运用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每次板书的宗旨,针对不同的需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2.对比鲜明重点突出.感知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状、大孝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越大,对比关系越明显、突出,就越容易引起注意,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形成清晰感知。为此,为了强调板书中的重点,在运用中要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加大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的对象或对象的主要部分与背景在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使之构成对比,形成感知中心。3.简明精练组合得当.感知对象越简明集中,组合越有规则,也就越容易被人们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感知,从而越能扩大感知和注意的范围。据此,在设计板书时,教师要精心提炼板书所用文字,尽可能做到简洁、精炼、醒目,让学生在感知时一目了然。同时,在运用板书时,教师要讲求行款或字句行组合的整齐有序。4.边讲边写视听结合.在感知活动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使感知对象成为活动和思考的内容,有助于维持有意注意,提高感知和识记的效果。为此,在板书的运用中,教师要边讲边写,让学生视听结合。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抄写板书、口述要点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和识记活动,从而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