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轴对称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四、练习:五、总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在例1的教学中,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思轴对称的特征。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案的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旋转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学后记: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的旋转,然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旋转的含义来说明风车发生了的变换,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最后老师让学生学以致用,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运用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新图形。第三课时:欣 赏 设 计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过程与方法: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图案1 图案2图案3 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活动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对图案中对称、平移、旋转的应用进行了评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学生的的自主设计做准备。接着,让学生自行设计图案,待学生完成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意图,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设计的肯定和赞赏。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后记: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老师结合教材提供的直观图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根据所列的乘法算式直接向学生说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脱离情境图,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强调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找到2和5倍数的特征并予以概括。除此之外,老师在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时,涉及到了一个特殊的数“0”,通过介绍,使学生明白因为0是2的倍数,所以0也是偶数。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首先让学生第一次观察3的倍数的数,让学生进行第一次的猜想。由于有2、5的倍数的特征的牵引,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数的特征。但学生通过再次观察,会发现只寻找个位上数的特征并不能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再引导观察各位上的数之和,发现各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于是,进行第二次猜想,并确认这一猜想的正确性。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重点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第五课时:质数和合数的练习课 2010年3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2、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3、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4、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为几类?以上四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二、指导练习完成课本第25页练习四第3-5题。1、第3题。本题是让学生根据条件求数,要求学生对20以内的质数要比较熟悉。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第4题。此题是巩固2、3、5的倍数的特征的习题。练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白只有2个2个的装,才能正好装完。因为56是2的倍数。5个5个的装和3个3个的装都不能装完,因为56不是3和5的倍数。3、第5题。此题是用游戏的形式引出“哥德巴赫猜想”。游戏时,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通过举例的方式验证;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看课本第24页和26页的“你知道吗”。学生看完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四、全课小结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巩固了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五、布置作业。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难点:(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第一课时:长方体 2010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展示教科书第27页的主题图)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状的? 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像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如果我们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画出来就是这样。(出示立体图)(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师: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师: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已知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做这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应该怎样算?方法一:将每一条棱长相加;方法二:将长、宽、高分别乘4,然后将所得的积相加;方法三:将长、宽、高的和乘4。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三、巩固练习1、P31第1、3、4题2、P32第7、6题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特征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本课我既想让学生通过充分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又想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能仅凭立体图就正确回答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该如何列式,还想让他们掌握棱长和的简便求法。 我将长方体的特征定为本课教学重点,因此在探究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在方法与策略上注意引导,学生学得较扎实。但到后面两部分时,明显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只能囫囵吞枣。总之,感觉一节课40分钟难以扎实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时常无法在预订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需要再花课外时间来补充,是否说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失败?你们认为上述三个知识点是否应该在一节课内完成?如果是,又该如何分配时间较为合理呢第二课时:正方体 2010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重点难点: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具袋;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你能说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吗?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二、探索新知1、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巩固反馈: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 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课后作业: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完成p29的“做一做”。第三课时: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 2010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判断:(复习相应的概念)(1)、长方体中至少有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 )(2)、长方体中有时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待。 ( )(3)、 1 2条棱都相待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4)、长方体的6个面中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 )(5)、相交于一个点的三条棱中任意一条棱都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长,其余两条棱的某一条看作宽,另一条可以看作高。 ( )(6)、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 )(7)、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 )(8)、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 )(9)、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10)、长方体中有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二、计算: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40厘米=0.4米 80厘米=0.8米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问:根据是什么?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三、巩固练习: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多少厘米?2思考:(1)、在下面的硬纸板中,按虚线折叠,哪一个能围成一个表面完整的正方体?为什么?3、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分米。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四、作业:探究 练习一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010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难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学具袋;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 大家就会明白。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 (长2+宽2) 底面周长高+长宽2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 至少 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4、选择题。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6 3+3 15) 2 (6 15+3 15) 2 (6 15+3 15+6 3)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 , 油漆面积有多大 ? (2 4+2 4+2 2) 2 2 2 4+2 4 2 2 2 2+2 4 4 五、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学后记: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并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从而得出相关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这个过程很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五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2010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 步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火柴盒、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二、基本练习: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你想怎样做这道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独立做。4、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6分米,宽4.5分米,高4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罩有几个面?计算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也就是计算几个面的总面积?(计算出五个面的总面积)哪五个面?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方法。方法一:直接计算前后、左右、上面的面积和方法二:计算六个面的表面积减去下面师: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像这样有时要跟据实际需要计算它的表面积。三、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审题和方法的多样性)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2、一个长方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教育培训合作合同
- 2024年心理咨询服务合同:规定心理咨询师与客户之间的权益与义务
- 2024年房屋租赁合同到期续租操作指南
- 2024年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合同
- 2024年冬季暖气片供需合同
- 2024年废钢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建设管理委托合同
- 2024年新建办公楼电梯采购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室内外门窗一体化施工合同
- 2024年断桥铝窗户安装工程招投标合同
- 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厂火灾安全管理与预防
-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 牙科治疗中的药物管理与用药安全
- 幼小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川创联专业技术人员学习-2023数字经济驱动与发展公需科目答
-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献综述6000字】
- 催审稿邮件怎么写范文
-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悦纳自我向阳而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