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1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2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3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4页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三节 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一、感性直观性 二、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三、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四、自由无限性 五、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一、感性直观性 1、感性直观性的定义 2、感性直观的特点 1、感性直观性的定义 杜勃罗留波夫说:“一个有艺术家 气质的人,当他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 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 生强烈的感动。他虽然还没有能够在理论 上解释这种事实的思考能力,可是他却看 见了这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别的东西, 他就热心而好奇地注视这这个事实,把它 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杜勃罗留波 夫选集第一卷,第164页,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 版) 教材中的表述: 所谓审美经验所具有的感性直观性,指 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凭借自己的感 觉器官而非绕道思维理性,直接而非间接 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 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 式)而非内在本质,直接而非间接地呈现 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 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即审美关系。” 2、感性直观的特点 叶朗的观点认为,审美直觉的基本特征有三 个方面:第一,它所关注的是事物的感性形式的 存在,它不依赖抽象概念,它的最终成果也不以 概念的方式加以表述。第二,审美直觉具有直接 性和整体性。当主体采取直接方式审视对象时, 它无须经过一个逻辑的分析演绎的过程,而是在 对客体外观的感性观照的即刻,迅速地领悟到某 种内在的意蕴和情感。第三,审美直觉具有情感 体验性和模糊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叶朗现代美学体系 第209211页 ) 朱立元主编的美学教材认为审美经验的感性直 观性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无须经由理性而直接感性地实 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第二,感性直观是超越局部有 限范围的。第三,感性直观对于人生而言是“痛切”的。 (参见美学第275276页) 第一,无须经由理性而直接感性地实 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观照。 “感性直观性”的“感性”,是说在 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感受的审美对象 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以某种具体可感、生动 形象的形式特征激活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官 。同时,审美主体也只有凭借感官感觉才 能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感性对象,产生审美 愉悦。因此,审美经验的感性直观性是包 含着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感性特征的。 离开了感性直观性,就没有审美经验。 让我们且看欧阳修的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 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 眠一晌,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第二,感性直观是超越局部有限范围的。 在审美活动中,感性直观不是拘泥于对 象的局部和有限的表层形式等的感性观照 ,而是摆脱对审美对象的一鳞半爪的片光 只影的注意,从而获得“超越性的整体意 味”。“感性直观是具有洞悉事物本性、 整体把握对象的能力和意向”。 第三,感性直观对于人生而言是“痛切”的 。 所谓“痛切”,这就是说,在审美活 动中,感性直观是审美主体当下的、活生 生的、具体的审美人生实践的感受过程。 它既体现为对象是可感的、真实的、个别 的生动存在,还表明审美主体是带着“呼 吸和血肉”,带着丰满的情感和阅历背景 建立起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的。 二、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1、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的美学内涵 2、美学家的思想论述 1、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的美学内涵 审美经验是含有超越功利追求特性的 。如前所述,这种超越功利性是说,在审 美活动中,主体的心理态度不对对象生世 俗的利害关系的欲求和占有,相反,它却 要暂时抽身出来,超越对对象的功利心、 物质性的占有欲。否则,主体就不会生成 审美经验。 2、美学家的思想论述 总结西方的美学观点,十八世纪的经验派美 学家和十九世纪的德国美学的代表人物,大都涉 及和阐述了这一命题。 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哈奇逊认为,人具有一种 “适宜于感觉到美的的快感的感官”,即内在感 官,这种内在感官是一种趣味能力,它所得到的 快感既不涉及关于对象的原则、原因或效用的 知识“,也不涉及个人利害计较。他说:“美的 快感和在见到利益时由自私心所产生的那种快感 是迥不相同的。”对于哈奇逊来说,不计较利害 ,也就是没有“自私心”,不对对象起“占有欲 ”,这乃是审美快感的特点。 康德发展了这一思想。 康德认为,审美是无利害关系的。 他在论述鉴赏判断的四个规定时说:鉴赏判 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所谓利害关系,就是对象实际存在(内容、 质料等)使人满意或不满意,从而引起人的愉快 或不愉快,而这种愉快或不愉快,主要与主体的 欲望直接相关,而与美的对象本身无关。所以, 决定鉴赏(审美)判断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主体, 如果作为鉴赏判断的快感渗入了利害(功利)的 考虑,就有了偏爱,就不是纯粹的鉴赏(审美) 判断了。 康德进一步区分了三种愉快的理论: 第一,审美经验的愉悦是感官的快适,它完全依赖于 对象实存(内容、质料)对主体的欲望的满足与否; 第二,是道德方面的善引起的快乐,它既与人的理性 目的、概念有关,又与对象实存有关。这两种愉快都与人实 际欲望有关。因而,都是涉及利害(功利)关系的。 而作为审美经验的愉快,主体对对象的实存(内容、 质料)不关心、没有目的、不含概念、不含欲望,通过纯粹 静观获得纯粹的精神性愉快。在此,康德告诉我们,快适完 全局限于感官对对象实存的满足;善的快乐只使用于理性存 在,与感性无关;审美愉快则一方面既需要一个感性对象, 却并不涉及对象的实存,而只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有关;另一 方面,主体需要不带理性概念和感性欲念,完全处于静观之 中,这时才会产生审美愉快即审美经验。(见教材第244页 ) 三、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1、 情感与感知的关系 2、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1、 情感与感知的关系 我们认为,一般来说,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经常是 互相激发、互为因果的,在审美经验中,感知和情感的相 互交织和伴随是审美经验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方面,情感作为审美经验的激发因素构成了感知 活动的动力;另一方面,感知活动所产生的经验材料也因 此而具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的认知活动中,情感因素常常受到实用目的 和理性思维的压抑,感知活动也因此迅速分解为抽象的概 念,知觉的表象也就无法完整地保存下来。与之不同,审 美感知由于情感因素的作用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具象性和 直观性,由此产生的也就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而是活 生生的审美意象。正因如此,在艺术家的眼里,大自然就 是生生不息,充满生机的。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所表达的也正是审美经验这种感知 与情感交融的特点。 2、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审美经验中,情感活动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 跃、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弥漫、渗透、贯穿审美 活动的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情感体验 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和动力。没有情感活动,就没 有审美经验。 四、自由无限性 1、什么是审美经验中所具有的自由无限 性? 1、什么是审美经验中所具有的自由无限性? 审美经验具有自由无限性所指的内涵 是什么呢? 从审美经验的整体来分析,审美经验具 有一种使人身得以全面、丰富、健康展现 与发展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审美的最高目 的的表现,也就是自由无限性。 首先,审美经验中,人的主体能力被全 面、充分地调动起来,不断被开掘,并且 处于一种整体和谐共振并得到最大发挥的 境地。 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与对象相交融 的体验。我们从主体方面来讲审美经验, 只是在理论上分而论之,在实际的审美活 动中,主客难以两分。 最后,审美经验是充分展示自身与对 象存在的高级体验,审美经验在主体方面 ,因为主体能力的充分发挥,就达到了一 种自我本质全面的展现,并且,由于审美 境界的不断递进,这种本质展现愈来愈清 晰,使自我愈加充盈,自然体认愈加明确 深刻;相对地,审美经验也直接性地把握 对象的整体,凸显出对象的“存在”。 五、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1、什么是非理性? 2、审美经验中的非理性的表现特性: 第一,不自觉性和突发性 第二,非逻辑性 第三,创造性 1、什么是非理性? 在人的心理意识结构的构成中,既有 理性因素,还有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是 人所具有的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和能 力。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欲 望、信念、直觉、灵感、顿悟、幻想、猜 测等。 第一,不自觉性和突发性 一般来说,主体总是出于自觉的选择 而进如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之中的。但有 时,审美对象却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主体, 使其突然进入审美活动中的。这样,在审 美经验中,由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就具 有了某种非自觉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第二,非逻辑性 所谓非逻辑性是指事物或事件的发展 变化不受逻辑规则程序的制约,所呈现出 的不规则性和跳跃性,它既不手逻辑规则 的制约,也不受因果联系的约束,无意识 活动常常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受任何时 空条件和思维规则的约束。 3、创造性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还以创造性 的活动方式呈现出非理性因素自身的功能 和价值。这里的创造性,是指处在审美活 动中的主体(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主 体、欣赏大自然的主体),在直觉和情感 等非理性因素的制约下,生成独特的审美 意象、获得独特的富于创造性的领悟的非 理性审美经验。而且应该进一步指出,这 种非理性的创造性,往往能够收获超出理 性制约下的创造性所产生的成果。 卡西尔论审美经验中非理性因素的创造性: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以其审美直觉和情 感等非理性心理活动,能够实现一种“真正名副 其实的发现”。 卡西尔说:“我们对事物的纯粹形式的认识 决不是一种本能的天赋、天然的才能,我们可能 会一千次地遇见一个普通感觉经验的对象而却从 未看见它的形式;如果要求我们描述的不是 它的物质性质和效果而是它的纯粹形象化的形态 和结构,我们就仍然会不知所措。正是艺术弥补 了这个缺陷。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形式的 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 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 卡西尔说:“审美经验中孕育着在普 通感觉经验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无限的可 能性。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可能性成 为了现实性:它们被显露出来并且有了明 确的形态。展示事物各个方面的这种不可 穷尽性就是艺术的最大特权之一和最强的 魅力之一。” 在中国,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 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天地之生是山水也,其幽远奇险, 天地亦不能一一自剖其妙,自有此人之耳 目一历之,而山水之秒始泄。” 王国维指出:“一切境界,无不为诗 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 上述的见解,都说明了在审美经验中 非理性的创造性的功能和价值的所在。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人生实践性质 审美经验最根本的性质是它的实践性,是 它与人生实践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首先,审美活动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 欣赏活动,在根本上都是人们人生实践的组成部 分。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 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 生实践相统一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并不是置 身于生活之外去冷静地观察、分析和认识生活, 而是直接以人生实践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去 。它的目的不是去把握业已存在的客观知识,而 是真实地记录艺术家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就决 定了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具有人生实践的 性质。 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 创造性和生成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 获得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切身的感觉和体 验,而不是异己的存在物,是艺术家在实 践中领悟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它不是来 源于对对象属性的认识,而是主体的精神 创造为社会生活所增添的新维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