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惠来一中高一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肄业/肆扰 懈怠/亵渎 押解/浑身解数B聒躁/恬静 咯血/炮烙 中肯/一语中的C戳穿/杀戮 希冀/契约 咀嚼/咬文嚼字 D国粹/荟萃 悭吝/信笺 拓本/落拓不羁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受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A传承 B蜕化 C迫在眉睫 D危言耸听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莫言的作品综合性强,要把它翻译为外文,就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才能胜任。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C管理混乱、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这些因素造成了现在的快递乱象,一旦快递公司和消费者发生纠纷,他们不是百般推诿,就是投诉无门。D. 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根”的情结。4在文中画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世界通用语言的英文中,26个字母,字母本身在词义表达上已经不包含任何意义。 。 。众所周知,汉字本身形成的结构,也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古语言,“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我们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 。 。所以,正如程荣教授所说,汉字手写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电子信息时代被完全取代的。当我们书写一个汉字的时候,同样传达了汉字词义之外的内涵。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当我们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的字迹,我们会倍感亲切。当我们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作为世界唯一一种表意的文字,汉字本身就传承着中华文化。但这些在26个英文字母上却无法体现。A B C 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D 、“某所,而母立于兹。”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B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D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纫秋兰以为佩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 侣鱼虾而友麋鹿,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9、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肇锡余以嘉名:D、恐年岁之不吾与10、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恶: 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 问候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 第: 但是 徒留无所施 徒: 白白地C、 始适还家门 适: 刚刚 女也不爽 爽:错误D、 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殊:不同二、本大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选自大唐新语)【注】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天以问循宪A因请以己官让之 B驿吏白以嘉贞C张循宪以御史出 D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天甚异之A布衣环堵之中 B时人莫之知也C嘉贞随机应之 D意颇病之13、翻译下列句子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3分)“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3分)14、默写下面加横线的句子(6分)(1)我有嘉宾, 。(短歌行)(2)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3)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4)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5)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6)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6分。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刘士林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默的钟声”。他要求诗人用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沉寂的钟声”,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选自文史哲2003年第2期,有删改)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D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来表达一种生命超越的情感。E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F“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16、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的是(3分)A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7.“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分)18、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 (4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谢有顺:心若嘈杂,在哪儿都不能安静广州很大,而谢有顺很闲。他2001 年出道时因“当代中国最年轻的文学批评家”的身份声名鹊起;他强调写作中的精神追问,认为文学写作最重要的是精神维度;多年来,他集学者与传媒人于一身,2010年被世界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仅此而已,“足够了”,“没有过高的期许”这些都是谢有顺的口头禅。对生活要求不高的谢有顺谈起自己理想的生活与理想的居所:“有一个大书房、一个小茶室、一个不会灰尘满天的阳台。书房可以放三墙壁的书,一张写字的大书案,天气不热时,可以在阳台看书读报。仅此而已。”个人的空间要求不多,他认为,一个人不必寻找专门的空间“放空”自己。“心若嘈杂,在哪儿都不能安静。不必对生活有过高的期许,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期许和自我定位。”谢有顺的理想生活要求不高,实现却不易,寻常人没有那么放松的心境。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如同对喝茶的理解一样,他认为茶叶毕竟是一种树叶,是每年都会产出的自然之物,过分渲染茶叶的奢侈价值,反而忘记了喝茶的本质。谢有顺是70 后,有一段物质生活贫瘠的童年。尽管物质匮乏,但家乡小山村山清水秀,在他心里张扬着一种自然质朴的生命力。童年的他,喜欢打开大门,走入广袤的大自然。如今,对于过分丰富的物质环境,谢有顺有某种天然的抗拒。过去的一年,谢有顺的微信朋友圈忠实地记录他的生活:喝茶、写字、会友、讲课、开讲座、在广州郊区建工作室,在老家建房他外表现代,内心还是个古人。对于生活的理解,谢有顺更多地是立足精神层面思考。他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有机体,很难说有怎样的比例分配。严格意义上说,工作也是一种生活,就像活着本身也就是运动一样。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要从中找到乐趣,一个人才可以持续下去。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是一个人的“人品观”。有人说中国没有贵族,其实和西方的贵族精神相对的,应该是中国人身上所体现出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我们称之为“君子人格”。谢有顺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君子人格”其实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他出生一个客家乡村,故乡是一个重读书、重礼仪、重声名,有非常浓厚的家族乡土文化的地方。谢有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但父亲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谢有顺清晰记得自己家中堂挂的对联。永远是“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每年父亲都用红纸重写一遍。在自家的门楼墙壁上也总是“教严成德”和“为善最乐”这两句话。前者是关乎小孩的培养,后者是关乎一个人如何立世,“这应该是我们家的家训、家风吧。”两年前,谢有顺有了孩子,他对孩子的未来没有过多的期许。他说,最希望孩子具备的品质是善良、诚实、大度、勇敢、有同情心。如果说要给孩子树立一定的财富观,无非是取之有道,用只有方。钱财来得干净,用得得体。(节选自2014 年5 月新周刊418 期,有删改)19如何理解“他外表现代,内心还是个古人”这句话?(4 分)20简析“广州很大,而谢有顺很闲。”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5 分)21以谢有顺为例,分析文中“君子人格”的内涵以及与“家风”的关系(5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仿照下面句式和手法,另选一对象,写一句子。(6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6 分)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自5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新法还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1042015惠来一中高一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答案C, ( C 、chu/l,j/q,ju/jio。 A.y/s,xi,ji/xi。B.u/tin,k/lu,zhn。 D.cu,qin/jin, t/tu。)2 答案:B(蜕化,动物脱皮。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应改为“退化”。)3答案D ( A项“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才能胜任”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增加”,而“录取率”应是“提高”或“升高”。C项不合逻辑,“投诉无门”的主语应该是“消费者”。)4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注意:抓住“汉字”的审美和文化内涵入手解题。第句与上文句式的一致。5、答案A(A,都表修饰,B表承接、B 表转折,C 代词、它,C助词、的,D 代词、你,D表承接)6、答案B(A动词、往,A 取独,B取独,C 介词、在,C介词从,D副词、我,D副词、她)7、答案A(A 副词、样子,B介词、与介词、对,C 介词、到,C介词、在,D代词、他,D代词、他们)8、答案A(A名动 形容词意动,B名动,C 名词作状语,C介词、在,D名词意动)9、答案C(C状语后置,其他都是宾语前置)10、答案C 适:出嫁11、答案:C解析:C项中的“以”为介词,理解为“凭借身份”。例句和其他三句中的“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拿、把”。 12答案:B解析:例句和B项的“之”作代词,译为“他(张嘉贞)”,其他三句中的“之”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A项表示范围界限,常与方位名词连用;C项指代张循宪;D项译为“它”,指代张循宪心中未处理的事情。13、翻译下列句子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3分)翻译: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可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这件事。(方:正,1分;病:担心,1分;大意1分)“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3分)翻译:“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馆驿官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白:告诉,1分;句式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张嘉贞失意落魄胸怀大志,也不自命清高,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自从担任平乡县尉被免职回到乡里,在破屋中过着平民生活,怡然自得。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张循宪以御史的身份出京办差,回来的时候投宿在蒲州馆驿。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可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就问馆驿官吏:“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馆驿官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并与他相见,拿那些困惑了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咨询他,张嘉贞随口应答,都使张循宪豁然开朗。又让张嘉贞起草奏章,又出乎张循宪的意料。另一天,武则天就奏章这事问起张循宪,张循宪告诉了她实情,并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武则天说:“你能举荐贤良,品德很好。我怎能没有一个能举荐贤人的官员呢?”于是把张嘉贞召入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伟岸,神采俊杰,武则天很欣赏他。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14、默写下面加横线的句子(6分)(1)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短歌行)(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6)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原文)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15A D【信息筛选】 (5分) (A“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可见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D钟声将人“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召唤人们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这说的就是“生命的超越”。B.“表达庆典气氛”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逐渐形成的。E.文本仅指出“中国人真正悟出首推唐代诗佛王维”,究竟谁更早真正悟出“沉寂钟声”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F原文只是说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5分16 A 【思路分析】 (3分)(这是用以表示喜庆的钟声,与“精神时间”的内涵无关。其他三项都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或超越,都与“精神时间”内涵有关。)3分。多选、错选不给分。17【内容分析】 (4分)在西方,“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2分);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2分。如果仅答“中国的钟声并不完全是传递宗教情感”, 也可得2分。18【内容归纳】 (4分)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是种特定的审美意象。19(1)谢有顺年轻有为,然而他能正确认识自我。(1 分)(2)同时他又对生活期许不高,能战胜物质的诱惑。(1 分)(3)对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调节达到和谐统一。(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分析“认识自我与战胜诱惑”各 1 分,分析“追求与内心调节和谐统一”2 分。20(1)总领全文。文章围绕谢有顺“有闲”展开;(1 分)(2)与题目相照应。点明谢有顺心“安静”缘由;(2 分)(3)交待背景,通过广州的“大”来反衬谢有顺“闲”的品质。(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把握的能力。第三点如果答“衬托”,也可得 2分。、21(1)君子人格的内涵:淡泊物欲享受、注重心灵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寻找生活的乐趣;(答对其中三点给 3 分)(2)与“家风”关系:家乡是一个重读书、重礼仪、重声名,有非常浓厚的家族乡土文化的地方;(1分)父亲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有传家的“家训”“家风” (1 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的品质是善良、诚实、大度、勇敢、有同情心。(1分)【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的某些问题的能力。第二问“家风”要突出传承,每一点得 1 分。22、(拟人和比喻各1分,句式4分,)23、答:醉驾将受法律严处。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4【题目解读】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