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1-《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doc_第1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1-《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doc_第2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1-《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doc_第3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1-《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doc_第4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1-《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晋学礼一、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试卷结构与题型宁夏卷简介试卷包括I、II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必考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共计10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卷。第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第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地理、历史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题为地理、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地理、历史学科选考题每科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地理2010年: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必修46分、选修10分。)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各科顺序为地理、政治、历史。(三)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考试目标与要求要求目标(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考试目标与要求详解(五)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和选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具体考试内容必修1、2、3;选修3、5、6。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六)新老课程(文综/地理)高考要求的主要变化1、试卷结构:满分为100分;非选择题分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2、命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3、考核目标与要求:更加全面、具体,增加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较高要求。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等。4、考试范围与内容:将原高中地理15个专题调整到现的9个,新增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内容,且考试要求与教学(课标)要求完全一致;用概括性语言,说明并取代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分别突出了“地球与地图”和“区域地理”在考试命题中的“基础”和“载体”地位。附件: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要求的主要变化对照表二、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理念转变是关键(一)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学观2、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1)确立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2)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师、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如下图(3)新的课程因素所以,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环境体现出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关注学生的什么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程度(5)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3、高中教与学的基本思路明确基础知识熟记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技能挖掘内在联系构建相关知识结构选取典型案例图形训练过程与方法注重能力训练考题训练四项能力梳理思路方法归纳解题方法与思路4、学习逻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正确理解和解读新课标1、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含义:(1)新课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描述;(2)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新课标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2、解读“新课标”应注意的方面抓住每条“新课标”设计的目的注意“新课标”的方法限定注意“新课标”中行为动词的难度差异狭义理解“新课标”内容实际上“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很具体案例: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7年宁夏卷)回答12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B.C.D.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B.C.D.I(三)对“反思”新的认识: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反思。(四)对教材地位的认识教材地位和功能的变化教材对“标准”的落实和处理教材的显性内容(教材上写的)和隐性内容(学习后得来的)对教材工具性的认识(加强,体现在教材的示范性,如过程与方法、表述和描述的规范示意性)相信教材对课标的解释和基本说法,其他版本的资料可参考,但内容不必全讲新的课程环境体现出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要想真正成为决策者重中之重是要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日常教学中落实设计思路(五)对考试大纲理解详见新课标与考纲课件(资料二)1、关于考试范围的内容要求2、课标与大纲的关系3、关于初中地理内容4、关于选修模块的内容三、新课程(文综/地理)高考试题特点浅析(一)2007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宁夏卷)高考试题特点与浅析试卷结构总体感受试题浅析主要特点(二)2008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宁夏卷)高考试题的主要变化与题例试题的情境有所创新试题的设问更加开放考查目标更加注重地理学习能力(三)2009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全国卷)高考试题浅析命题情境区域性更强考查内容注重基础知识考核目标加强了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考核(四)2010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全国卷)高考试题浅析试卷的基本情况试题分析(五)2011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全国卷)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程卷,以“新课程全国卷”的姿态亮相,有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南、陕西六省使用了该试卷。为了适应新课改,较2009年的宁夏、辽宁文综卷增加了选修模块的考查。考试中心命题权威、有思想、有高度,值得大家研究。纵观2010年新课标版高考地理试卷,试题设计新颖,取材更贴近生活,体现能力、立意突出新知识,凸显新课改所倡导的生活地理,创新地理精神。所以,新课程高考凸显的是能力立意;现实立意。2011年新课标版高考地理试卷,现实立意强化,答案要求全面。(六)近五年新课程(文综/地理/全国卷)高考试题浅析试卷结构的分析考查的知识点分析考查的能力分析四、2012年新课标高考复习策略日常教学复习中几点做法1、研究高考真题,确定复习方向2、简化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掌握3、大量提供案例,开阔学生视野4、适时进入文综,练能力定时间5、最新感受1、研究高考真题,确定复习方向见09、10、11年宁夏文综地理卷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备考建议2009年、2010年、2011年地理试题题目设计新颖、立意深远、思维灵活,注重基础知识、原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考查,紧扣中学地理教材主干知识,这些都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导向,体现了“四种能力”的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思路的成熟。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基本原则,在“学以致用”、“知识迁移能力”凸显成熟型新课改高考的现实立意、“活”而且“细”。一是试卷结构特别是知识内容比重将趋于稳定但不会固定,其原因是命题的出发点是思想立意和能力立意,而不会人为地刻意安排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所占比重。二是试卷信息的呈现方式以文字、数据表格、各类统计图和局部区域图为主,依然会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三是试题整体难度稳定,但各个题目之间差异较大。这些具有区分价值的试题多来自地理基础知识、大气环境、人地关系等章节中。试题立意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强调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同时将适当增加对探究能力、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一般在试卷综合题中有6分左右。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很难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复习)效率。提醒我们每一位同行:一定要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实验区四省07、08、09、10、11五年高考试题。高考真题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其导向性更为高考复习提供了依据和答题规范性的参考。使用、研究高考真题,特别是拆解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动向,并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训练,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例如:研究高考试题会发现,在新课程高考中等值线仍然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文综地理部分难题的主要分布区域,是五年高考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再如:试题的变化还有创设新情境、新材料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基本的地理规律与原理;体现地理学科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思想。2、简化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掌握(1)等值线的共同特征特点同线等值;(数值)同图等距,即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值相等或数值差相等(小比例尺地形图除外);(计算两点间差值的依据)同一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重叠);(走向影响因素)等值线一般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一般规律、特殊地区)等值线越稀疏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等值线越密集,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平直表明该区域与相邻的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表明影响该项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等值线弯曲越大,其弯曲处两侧的变化梯度也越大。另外等高线图中的通视问题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2)经纬网定位怎样快速记忆“世界、中国”两张地图。抓重要地理坐标、主要经纬线,构建脑中地图,亚洲、欧洲外围定位13个,内部界线4个关键点,非洲的4线4个关键点,大洋洲的澳大利亚4线1个关键点,美洲地区3线1点是关键,中国区域的12个关键点。特别提醒不让地图中凌乱的经纬度“牵鼻子”。地图经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