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会古建筑及探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关于“新会古建筑及探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关于“新会古建筑及探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关于“新会古建筑及探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新会古建筑的探究”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现代学生对于流行的建筑有很多的认识,但是那些旧的建筑却被遗忘在后,同学们对于古代建筑又有多少的了解。我们应该关心潮流事物的同时,也要关心历史事物,新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当然,古建筑成为新会一大特色。在街道上,或学校中,都存在许多古建筑。只要细心留意下便可发现,那么作为新会的学生,我们也要对新会的古建筑进行探究。(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新会本地的古建筑现况,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古建筑与流行事物的冲突,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提供意见与建议。希望借助我们薄弱的力量一起社会更大层面的关注与思考,使更多的人为保护古建筑尽一份力。(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问法,实地考察法。(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成立小组。研究性学习成立课题组的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走在一起,而林佩怡同学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我们公认的组长。(2)选择课题。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很快行动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令我们全员都感到兴趣的就是“新会古建筑的探究”这个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课题很快确定了。(3)制定课题计划。课题有了,下一步当然就是制定计划,因为它对我们开展研究活动会起到指南作用,于是,我们就展开热烈讨论,计划相关内容,完成一份计划初稿,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和审核。(4)明确分工(见下表)编写调研报告小队:梁日昭,林佩怡实地考察小队:陈焯华,胡睿锋收集资料小队:余锦美,温映怡整理资料小队:林伟杰,凌炯峰2、实践研究(1)2011年1月15日-2011年1月18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问提纲。(2)2011年1月19日-2011年1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收集资料。2011年1月19日-2011年1月22日,在新会各条繁华街道和学校附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完成预定回收的问卷数量。2011年1月24日,到新会玉台寺进行实地考察。2011年1月25日,到新会学宫进行实地考察。3、结题(1)整理资料。面对一大堆文字、数据、图片资料,真是有些麻烦。好在经过各位同学的整理,把这些资料进行了分类,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制作成了图标,把图片资料惊醒了筛选,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为研究报告的撰写大虾了良好的基础。(2)撰写研究报告。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由组员陈焯华执笔撰写调查报告,几经修改,终于定稿。(五)研究成果:调查报告新会市的古建筑的现况:、新会学宫。新会学宫是一排具有中国古代色彩的建筑群,堪称岭南古建筑的珍品,工艺高超,规模宏伟,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座,前座为戟门,中座为大成殿,后座原是尊经阁,现为博物馆。戟门连接两庑,环抱着大成殿。大成殿是一座高大建筑物,两层飞檐,红墙黄瓦,丹楹朱桷,画栋雕梁,工艺精湛,由宽阔高大的台基承托,瑰丽堂皇。戟门之前有半月池泮池。池上有一拱形石桥,雕琢精细。池前有棂星门,是一座石碑坊,六柱三门,门上红石横眉,图案精巧,是古代艺术精品。这里依山傍溪,环境优美,左边有风景秀丽的马山,右边有人民游泳池,背后有动物公园等,是当地群众最向往的一个地方。新会学宫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孔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成化年间,新会大儒陈白沙先生曾在学宫东侧设台讲学。解放后,新会学宫受到重点保护,近几年又进行多处修缮,并在大成殿内添置了一尊汉白玉石的孔子塑像。孔子像身高3.2米,头戴十二旒冠,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神态庄严。学宫自宋朝建成后,至元朝曾一度毁于兵灾,只存棂星门的六条石柱,直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才重建。此后在明、清两代也曾屡毁屡建。清雍正、乾隆两代曾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轴线式布局。日寇侵占会城时,学宫遭严重破坏,除大成殿和棂星门幸存外,其余均被日寇所毁。1956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先后用作“农业展览馆”、“新会县会议招待所”及“文化展览馆”。1959年1月,郭沫若副委员长视察新会,曾到此赋诗一首: 新会已成新社会,机关干部学工农; 圭峰绿化池鱼硕,产品敷陈在泮宫。、新会玉台寺。新会玉台寺,是广东著名丛林之一。每年八月二十四日,邻县僧尼都来这里受戒。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月,会城沦陷,日军将寺拆毁。抗战胜利後,一些热心人士在玉台寺废墟上盖搭简陋的屋舍,後又荒废。 改革开放後,政府重视宗教文物保护,1985年成立重修玉台寺筹委会,得到海内外信众捐助,1986年5月25日举行洒净,1992年3月26日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1994年6月7日天王殿、钟鼓楼、碑廊等落成开光,1996年又增建寺门牌坊、前广场,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为旧寺庙的四倍。 现在重修的玉台寺,古木参天,景色清幽,佛像金碧辉煌,建筑雄伟庄严。清代的汉白玉石七级浮屠塔矗立於观音殿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楼有苏州名厂特制的高3.2米、重3.5顿、口径2米的青铜巨钟,寺廊刻有历代文人歌颂玉台寺的诗词和捐款修寺的功德芳名,寺前有放生池、寺门牌坊和唐代的镇山宝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还有讲学亭、拱壁亭等,是参禅旅游的好地方。有诗云:“万木森森藏玉台,千年古刹又重开,坡公笠影屐印处,最惹诗人赤子来。”镇山宝塔镇山宝塔又名天王塔、喇嘛塔,1978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置于玉台寺前广场右侧。此塔始建 于唐朝,用红色砂岩雕凿砌筑而成,高2.76米,须弥座塔基饰仰覆莲,圆覆体形塔身,第一层四面莲瓣式尖拱佛龛供佛像,每龛内有一石刻坐佛,形象丰满,身披袈裟。第二层刻“镇山宝塔”,第三层刻“阿弥陀佛”,层间饰“亚”字形,宝盖作檐。塔刹由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此塔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于清朝乾隆10年(1754年)由灵溪侧移置于今址东18米处,1996年筑台座置于今址。千佛塔千佛塔又叫白石塔,用汉白石雕琢而成,高6.1米,重檐,7层,通体光洁如玉。台基雕龙画象,栩栩如生,工艺极其精湛。此塔曾被日寇毁碎,丢于荒草乱石中。1956年清理玉台寺废墟时,把白石塔的碎片东一块,西一块从蔓草乱石中掘出来,重新粘砌复原,现置于观音殿前的草坪中。 放生池牌坊之后,便是放生池,池中有乌龟的石雕像,水中有硕大的乌龟游来游去,引得游人阵阵赞叹。绕过放 生池后,接着便是天王殿了。殿内两侧,供奉着威武雄壮、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像,即俗称“四大金刚”,背后还供奉着另一尊菩萨护法天尊韦驮。从天王殿出来,有宽大石阶路通往大雄宝殿,而这也是玉台寺中最重要的建筑了,供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等三尊佛像,此外还有十八罗汉像。置身大雄宝殿门前广场,环视四周,建筑群雕梁画栋,气象森严,寺外环境清幽,大雄宝殿前设有大香炉,不时有虔诚香客上香,有游客在殿外拍照。宝殿前旁边的一棵大树的枝头挂满彩球及红布,一问才知道这是寺庙的许愿树。看着这些挂满枝头的红色,我们或许可以明白,为何佛教和寺庙得以传承数千年,因为它像这许愿树一样,能抚平人们内心的伤痛,撒下希望,继续前行。新会市的古建筑的特点分析务实精神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若干特征及其建筑概念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中国古典建筑体系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始终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东西。中国建筑的庞大是通过,小尺度单位的院落,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不论建筑群有多么庞大,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相亲和的尺度。这种设计取向,正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想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特点,迥异于西方在神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恒久变易观念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了恒久变易的观念。中国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随着道路穿过一道道大门,便会有一个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开朗,。建筑序列犹如一轴长卷,且走且思,道不尽则思不尽,一直达到高潮有豁然醒悟之感,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极下功夫,反倒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古人对感受与领。悟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于建筑本身的注视。建筑以恒久的构件和不变的院落,通过无限衍生,便能演绎出无穷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恒久变易的内涵。中庸思想中国建筑往往把高潮和精华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是质朴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是具体的政治制度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哲学理论,其中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是指导古建筑创造的主要思想,中国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秩序、实用、中庸。而在西方,无论是古希腊建筑中的宙斯庙,还是古罗马建筑中的斗兽场,无论是拜占庭风格中的万神庙,还是哥特风格中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建筑部独立的耸立于那里,直接,一目了然,没有旁物的修饰也自成一体。这是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的享受的直接表现。古文化影响了建筑风格而古建筑又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文化和建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中西方辉煌灿烂的文化史诗。(六)体会与收获我们做这样一个课题,是为了培养我们坚定的决心与信心。也许我们的这次的研究作用不大,毕竟我们力量有限,有很多只靠我们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与无法跨越的障碍,但我们依然努力着,无论几次,我们都想把我们微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去引起更大层面的社会烦死。对于这个长期的话题,我们也许不能做什么,但我们愿能通过这次研究告诉大家应该做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