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试题.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试题.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试题.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试题.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卷1 填空题1. OSI(国际标准化组织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会话层处于 传输层 提供的服务之上,给 表示层 提供服务。(P28)2.信道复用可以分为 频分复用 、 码分复用 、 波分复用 、时分复用。(P50)3.在数据链路层(点对点协议)PPP协议中,使用同步传输技术来传送上层传递过来的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时,PPP协议会采用 零比特填充方法 将其编码为 011011111011111000 后再将其交给下层进行传输。 当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B,则PPP协议需将其解码为00011101111111111110 后才在上交给上层。(P76)4.某网络的掩码为48,蚊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是 6 。(P183)5. 在TCP的拥塞控制算法中,当拥塞窗口CWND=24时,网络出现了超时(有数据包超时重传,表明网络出现了拥塞),此时应该将慢开始门限ssthresh值设置为 12 。(P219)6. 在TCP/IP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性邮件服务器端发送邮件使用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查看邮件服务器中自己的邮箱使用 POP3(邮政协议的版本3,Post Office Protocol)或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协议,邮件服务器之间相互传递邮件使用 SMTP 协议。(P268)7.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指 语法 、 语义 、 同步。(P26)8. 主机A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那么在IP数据报的发送过程中总共使用了 6 次ARP。(P123)9. 当收发窗口的大小都为1时,滑动窗口协议成为 停止等待(ADP)协议。(P198)10. TCP/IP中,DNS是基于 运输 层的UDP协议;HTTP协议服务进程默认使用 80 端口与客户端进行通信。服务进程默认采用23号端口进行通信的服务是 TELNET (P251 P247)2 单选1. 在OSI(7层协议体系结构)参考模型中,保证端到端的可靠性是在(C)上完成的。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2. 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要由应用层的相邻层(运输层)实现的是(C)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传输3.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B)A. 600波特 B. 1200波特 C. 4800波特 D. 9600波特 4. 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C)P38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过程特性 D. 电气特性5.在以太网中,冲突(C)。A. 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B. 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食物造成的C. 是一种正常现象 D. 是一种不正常现象6. 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A)A. 目的物理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源物理地址 D. 源IP地址7. 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1,而子网掩码为48,那么该主机的网络号部分是(包括子网号部分为)(C)A.2 B.21 C.20 D.28.以下IP地址中和86.32/12匹配的是(A)P140A. 23 B. 16 C. 4 D. 549.在停等(ARQ)协议中,接收端收到一个重复的帧(D)P198A. 将其丢弃就行了,不必进一步操作 B.出错就丢弃,并发送否认帧NAKC.美誉出错就要上交上层,并发送确认帧ACK D.无论出错与否,都要丢弃,并发送确认帧ACK10.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当B向A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源端口是(B),目的端口是(A)。A.m B.n C.80 D.无法确定11.在TCP和UDP比较中,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 TCP和UDP的端口是相互独立的B. 利用TCP发送数据,需要与对方建立一条TCP连接C. 利用UDP发送数据,不需要与对方建立连接D. 通讯UDP是不可靠的,TCP是可靠的,故通讯都应使用TCP12.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无差错)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C)。P232A.1 B.70 C.100 D.无法确实13.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C)A. (SYN=0,ACK=0,seq=11221,ack=11221)B. (SYN=1,ACK=1,seq=11220,ack=11220)C. (SYN=1,ACK=1,seq=11221,ack=11221)D. (SYN=0,ACK=0,seq=11220,ack=11220)14.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D)A.500 B.700 C.800 D.100015.在www服务系统中,编制的web页面应符合(A)P249A. HTML规范 B.RGC822规范 C.MIME规范 D.HTTP规范16.如果本地域名服务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分别为(A)A.1条,1条 B.1条,多条 C.多条,1条 D.多条,多条17. 邮件服务器之间相互传递邮件使用的协议是(A)P273A.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B.POP3(邮政协议的版本3)C.IMAP(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D.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18. 二进制数据“000000 000001”的base64编码是(C)A.01 B.0A C.AB D.BC3 简答题1. 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P11-15)答: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通信之间先要建立连接,通信完毕要释放连接。即要经历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2)在整个通信过程中,通信的双方自始至终占用着所使用的物理通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3)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因此线路上真正来传输数据的时间很少,致使使用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4)当通信网的业务量很繁忙时,电路交换机无法保证用户的每个呼叫都能联通。 (5)在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中,只要在整个连接中有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那么整个连接就不复存在,接着就是通信的中断。电路交换系统不能自动从故障中进行恢复。 (4)重要优点:只要连接能够建立,那么双发通信所需的传输带宽就已经分配好而不会在改变。通信双方愿意占用通信资源多久就占用多久,而不受网络中的其他用户的影响。当网络中发生拥塞时,网络中其他用户很可能反复呼叫都无法建立连接,但这些动作都不会影响已经占用了通信资源的用户的通信质量,除非发生了通信网中的故障。 (5)在数据传送阶段的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 (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整个报文在网络中的结点存储下来,再转发出去。时延较长。 (2)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输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2)在数据传送阶段的特点: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1)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报文分割为更小的分组再转发。没有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阶段,传送数据比较迅速。(2) 分组交换在传输数据之前不必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在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的。(3) 采用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当网络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出现故障时,分组传送的路由可以自适应地动态改变,使数据的传送能继续下去。有很好的生存性。(4) 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造成一定的时延。(5) 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当分组交换网的通信量突然增大时,可能会在网络中的某处产生拥塞,增加数据的传送时间,甚至整个网络会瘫痪。(6) 各分组必须携带控制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开销。(7) 整个分组交换网需要专门的管理和控制机制。(8) 在数据传送阶段的特点: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2.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主要功能。(P29)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五层协议的结构(1)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bit)。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条引脚应如何连接。(2) 数据链路层-简称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是直接传送的。这时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每一帧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时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到哪个比特结束。这样,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就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差错。如发现差错,数据链路层就简单的丢弃这个出了差错的帧,以免继续在网络中传送下去白白浪费网络资源。如需修改错误,就由运输层的TCP协议完成。(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4)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通用,是指并不针对某个特定网络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复用就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与复用相反,是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的相应进程。运输层主要使用的两种协议:(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地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5)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直接为用户的进程提供服务。3.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些方面的特性?各包含哪些内容?(P38)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平常所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规定。(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4. 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P39)答: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源站,或信源。(二)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是调制器。现在很多PC使用内置的调制解调器,用户在PC外面看不见调制解调器。目的系统一包包括:(一)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是解调器,它把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出在发送端置入的消息,还原出发送端产生的数字比特流。(二)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目的站,或信宿。在源系统与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能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好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5. 简述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P81)答:CSMA/CD协议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首先,每个站点发送数据之前侦听信道的忙、闲状态。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同时进行冲突检;如果信道忙,站点继续侦听总线,直到信道变成空闲。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长的时间,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检测,延时重发。6. 简述局域网的主要特点。(P109)答: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在局域网刚出现时,局域网比广域网具有较高的数据率、较低的时延和较小的误码率。随着光纤技术在广域网中普遍使用,现在广域网也具有很高的数据率和很低的误码率。4 计算题1. 在某通信中,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要发送的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计算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在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解答:发送时延=要发送的数据长度/数据发送速率=107/105=100s 传播时延=传输距离/传播速率=106/(2*108)=0.005s 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数据发送速率=0.005*100000=500bit2. 某通讯系统中,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如下:A:(-1-1-1+1+1-1+1+1) B:(-1-1+1-1+1+1+1-1)C: (-1+1-1+1+1+1-1-1) D: (-1+1-1-1-1-1+1-1)现收到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些站发送数据了,哪些站没有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解答:SA=(1-1+3+1-1+3+1+1)/8=1 A站发送了数据,发送的是1 SB=(1-1-3-1-1-3+1-1)/8=-1 B站发送了数据,发送的是0 SC=(1+1+3+1-1-3-1-1)/8=0 C站未发送数据 SD=(1+1+3-1+1+3+1-1)/8=1 D站发送了数据,发送的是13. 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2+1,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数据是(1100011011)B,问接收端是丢弃该数据还是上交给上层。解答: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2+1,因此用二进制表示的除数为P=10101,被除数为1100011011,作模2除法,如下式,得余数为10,不为0.故接收到的数据有误,应该丢弃。4. 在差错控制通信中,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B,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P(X)=X4+X+1,试求发送数据的CRC编码。(P70)解答: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2+1,因此用二进制表示的除数为P=10101,除数是5位,数据后面补4个0。余数为1110,这个余数就作为冗余码拼接在数据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帧是11010110111110.5. 已经第一次测得TCP答往返时延的当前值是30ms。现在收到了三个连续的确认报文段,它们比相应的数据报文段的发送时间分别滞后的时间是:26ms,32ms和28ms。设=0.1。试计算每一次的新的加权平均往返时间值RTTs。(P210)解答:=0.1,RTT0=30ms RTT1=RTT0*(1-)+26*=29.6ms RTT2=RTT1*(1-)+32*=29.84ms RTT3=RTT2*(1-)+28*=29.656ms三次的加权平均往返时间值分别为29.6ms,29.84ms,29.656ms6.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P184)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28接口02828接口128R292R3*(默认)-R4现共收到3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1)2;(2)51(3)7;试分别计算下一跳解答:IP地址的四个字节分别表示为B1,B2,B3,B4。把路由表中的四个目的网络分别记为N1,N2,N3,N4。收到的3个分组的目的地址分别记为D1,D2,D3。在进行AND运算时,只要把掩码中非全1(即非255D)的那一个字节换算成二进制即可。全1字节与任何一个数X相与时,结果一定是X。(1) 路由器收到的分组的目的地址D1=2, 网络N1的子网掩码M1与D1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1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2的子网掩码M2与D2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2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3的子网掩码M3与D1进行与运算所得结果与N3匹配。故下一跳为R2。(2) 路由器收到的分组的目的地址D2=51 网络N1的子网掩码M1与D2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1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2的子网掩码M2与D2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3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3的子网掩码M3与D2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3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4的子网掩码M4与D2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4不匹配。因此选择默认窗口R4。(3) 路由器收到的分组的目的地址D3=7 网络N1的子网掩码M1与D3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1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2的子网掩码M2与D3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2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3的子网掩码M3与D3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3不匹配。再试下一个。网络N4的子网掩码M4与D3进行AND运算所得结果与N4匹配,故选择下一跳R3。5 综合题 1.已知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P185)地址掩码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路由器接口/264m2/24m1/16.m0/16.m2/16.m1默认默认m0试画出该网络和必要的路由器的连接拓扑,标注出必要的IP地址和接口,对不能确定的情况指明须进行指明。解答:从上表可以看出,路由器R1有三个接口,m0,m1,m2。见下图和路由器R1的三个接口相连接的网络拓扑有三个网络直接和R1相连。有两个网络间接和R1相连。这是因为在“下一跳地址”中没有写上任何地址。这就表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