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pt_第1页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pt_第2页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pt_第3页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pt_第4页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 从DNA到RNA 1、RNA的转录 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比较 4、终止与抗终止 5、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 vDNA序列是遗 传信息的贮存 者,它通过自 主复制得到永 存,并通过转 录生成信使 RNA、翻译生 成蛋白质的过 程来控制生命 现象。 v基因表达包括转录(transcription)和 翻译(translation)两个阶段。 v转录是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 全相同(U替换T)的RNA单链的过程, 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v翻译是指以新生的mRNA为模板,把 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 序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 达的最终目的。 v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 链(coding strand)或称有意义链(sense strand); v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 的 DNA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或 称反义链(antisense strand)。 v贮藏在任何基因中的生物信息都必须首先 被转录生成RNA,才能得到表达。 vRNA主要以单链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 高级结构很复杂,它们既担负着贮藏及转 移遗传信息的功能,又能作为核酶直接在 细胞内发挥代谢功能。 vRNA分子来自DNA。储存于DNA双链中 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酶促反应按照碱基互 补配对的原则被转化成为单链RNA分子。 v生物体内共有3种RNA: 、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 编码特定蛋白质序列; 2、转移RNA(transfer RNA,tRNA)特异 性解读mRNA中的遗传信息、将其转化成 相应氨基酸并将其加入多肽链中; 3、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直 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合成。 31 RNA的转录 311 转录的基本过程 v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细胞,转录的基 本过程都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 、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v在原核生物中,模板识别阶段主要指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 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 v转录起始前,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键分 开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 模板DNA的碱基配对。转录起始就是 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 v转录起始后直到形成9个核酸苷短链前是通过 启动子阶段,此时RNA聚合酶一直处于启动 子区,新生的RNA链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不 够牢固,很容易从DNA链上掉下来并导致转 录重新开始。 v一旦RNA聚合酶成功地合成9个以上核苷酸 并离开启动子区,转录就进人正常的延伸阶 段。所以,通过启动子的时间代表一个启动 子的强弱。一般说来,通过启动子的时间越 短,该基因转录起始的频率也越高。 vRNA聚合酶离开启动子,沿DNA链移动并使 新生RNA链不断伸长的过程就是转录的延伸 。 随着RNA聚合酶的移动,DNA双螺旋持 续解开且新生RNA链的3末端不断延伸,在 解链区形成RNA-DNA杂合物。 在解链区的后面DNA模板与非模板链重 新结合成为双螺旋。 v当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RNA聚 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RNA-DNA 杂合物分离,转录泡瓦解,DNA恢复成双链 状态,而RNA聚合酶和RNA链都被从模板 上释放出来,这就是转录的终止。 v真核生物RNA聚合酶需要转录调 控因子(辅助蛋白质)按特定顺序 结合于启动子上并形成复杂的前 起始复合物。 v转录和翻译的速度基本相等。 312 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3121 RNA聚合酶 v以DNA序列为模板的RNA聚合酶主要 以双链DNA为模板,以4种为 活性前体,催化RNA链的起始、延伸 和终止,不需任何引物,催化生成与 DNA模板链互补的RNA。 312 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3121 RNA聚合酶 vRNA或RNA-DNA双链杂合体不能作为 模板。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主要 成分与功能 v大多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是相 同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2个亚基 、一个亚基、一个亚基和一个亚基 组成,称为核心酶。加上一个亚基后 则成为聚合酶全酶(holoenzyme) 。 v由和亚基组成了聚合酶的催化中 心。亚基能与模板DNA、新生RNA 链及核苷酸底物相结合。 v亚基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识别 有关,并参与RNA聚合酶和部分调 节因子的相互作用。 v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 的起始,它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上的启 动子。 v因子可以极大地提高RNA聚合酶对启 动子区DNA序列的亲和力,同时使RNA 聚合酶与模板DNA上非特异性位点的结 合降低。 v因子大大增加聚合酶对启动子的 亲和力,并降低酶对非专一位点的 亲和力,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上的 启动子。 v转录的起始是单个核苷酸与开链启动 子酶复合物相结合构成新生RNA的 5端,再以磷酸二酯键的形式与第二 个核苷酸相结合,起始的终止反映在 因子的释放。 v当新生RNA链达到69个核苷酸时, 能形成稳定的酶DNARNA三元复 合物,并释放因子,转录进入延伸 期。 v当聚合酶按5 3方向延伸RNA链时,解旋 的DNA区域也随之移动。聚合酶可以横跨约 40bp,而解旋的DNA区域大约是17bp。自由 核苷酸能被聚合酶加到新生的RNA链上,并 形成DNA-RNA杂合体。随着聚合酶在模板上 的运动,靠近3端的DNA不断解旋,同时在5 端重新形成DNA双链,将RNA链挤出DNA- RNA杂合体。RNA的3端大约有2030个核 苷酸与DNA和聚合酶相结合。 v真核生物中共有3类RNA聚合酶,它们在细 胞核中的位置不同,负责转录的基因不同。 v不同生物3类聚合酶的亚基种类和大小存在 两条普遍遵循的原则:一是聚合酶中有两个 相对分子质量超过l105的大亚基;二是同 种生物3类聚合酶有“共享“小亚基的倾向, 即有几个小亚基是其中3类或2类聚合酶所 共有的。 v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还存在 着不同的RNA聚合酶。线粒体RNA 聚合酶只有一条多肽链,是已知最小 的RNA聚合酶之一,与T7噬菌体 RNA聚合酶有同源性。 v叶绿体RNA聚合酶比较大,结构上 与细菌中的聚合酶相似,由多个亚基 组成,部分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 。 3122 转录复合物 启动子选择阶段包括RNA聚合 酶全酶对启动子的识别,聚合酶与 启动子可逆性结合形成封闭复合物 (closed complex)。 3122 转录复合物 伴随着DNA构象上的重大变化,封闭 复合物转变成开放复合物(open complex) ,聚合酶全酶所结合的DNA序列中有一小 段双链被解开。 强启动子从封闭复合物到开放 复合物的转变是不可逆的,是快反应 。开放复合物与最初两个NTP相结合 并在这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 键后(RNA聚合酶、DNA和新生 RNA)三元复合物。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分子 量很大:RNA聚合酶、7种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又包含多个亚基。 v三元复合物可以进入两条不同的 反应途径,一是合成并释放29 个核苷酸的短RNA转录物流 产式起始. v二是尽快释放亚基,转录起始 复合物通过上游启动子区并生成 由核心酶、DNA和新生RNA所组 成的转录延伸复合物。 v转录的真实性取决于有特异的转录 起始位点,转录起始后按照碱基互 补原则准确地转录模板DNA序列及 具有特异的终止部位。 vRNA的合成是在模板DNA的启动子位 点上起始的,而这个任务是靠因子 来完成的。 vRNA聚合酶的核心酶虽可合成RNA, 但不能找到模板DNA上的起始位点。 核心酶的产物是不均一的,因为它没 有固定的起始位点,而且DNA两条链 都可作为模板。 v只有带因子的全酶才能专一地与 DNA上的启动子结合,选择其中一条 链作为模板,合成均一的产物。 v因子的作用只是起始而已,一旦转 录开始,它就脱离了起始复合物,而 由核心酶负责RNA链的延伸。 v因此,聚合酶全酶的作用是启动子 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而核心酶的 作用是链的延伸。 v转录延伸复合物是转录循环中一个十 分重要的环节。与转录起始复合物相 比,延伸复合物极为稳定,可以长时 间地与DNA模板相结合而不解离。 v只有在它遇到转录终止信号时,RNA 聚合酶才停止加入新的核苷酸,RNA DNA杂合物解离,释放转录产物并 导致聚合酶本身从模板DNA上掉下来 。 32 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v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相 互作用主要包括启动子区的识别、 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及因子的结合与 解离。 321 启动子区的基本结构 v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 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 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 特异性。 321 启动子区的基本结构 v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取决于酶与启动子能 否有效地形成二元复合物,所以,RNA 聚合酶如何有效地找到启动子并与之相 结合是转录起始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 v转录的起始是基因表达的关键阶段,而 这一阶段的重要问题是RNA聚合酶与启 动子的相互作用。启动子的结构影响了 它与RNA聚合酶的亲和力,从而影响了 基因表达的水平。 v转录单元(transcription unit)是一段从 启动子至终止子(terminator) 的DNA 序列。 vRNA聚合酶从转录起点开始沿模板前 进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链 。 v在细菌中,一个转录单元可以是一个 基因,也可以是几个基因。 v转录起点是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 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研究证实通 常为一个嘌呤。 v常把起点前面,即5末端的序列称为上游 (upstream),而把其后面即3末端的序 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 v启动子区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启动子 区有什么结构特点呢? vPribnow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把RNA聚合 酶全酶与模板DNA结合后,用DNaseI水解 DNA,然后用酚抽提,沉淀纯化DNA后得 到一个被RNA聚合酶保护的DNA片段,约 有4144个核苷酸对。 v他分析发现,在被保护区内有一个由5 个核苷酸组成的共同序列,是RNA聚合 酶的紧密结合点,现在称为Pribnow区 (Pribnow box),这个区的中央大约位 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区。 v科学家在启动子的35bp附近找到了另 一段共同序列:TTGACA。 v经过数年的努力,确证绝大部分启动子 都存在这两段共同序列,即10bp处的 TATA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 v-10位的TATA区和-35位的TGACA区是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 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v在真核生物基因中,位于转录起始 点上游2530bp处的共同序列 TATAAA,也称为TATA区。 v另外,在起始位点上游-70-78bp 处还有另一段共同序列CCAAT,这 是与原核生物中-35bp区相对应的序 列,称为CAAT区(CAAT box)。 3.2.2 启动子区的识别 vRNA聚合酶是通过氢键互补的方式 识别启动子的。碱基中的某些基团 是氢键受体和氢键供体处于DNA双 螺旋的大沟或小沟内,因此都具有 特定的方位. 3.2.2 启动子区的识别 v酶分子中也有处于特定空间构象的氢 键受体与供体,当它们与启动子中对 应的分子在一定距离内互补时,就形 成氢键,相互结合。 3.2.3 酶与启动子区的结合 vRNA聚合酶闭合双链DNA二元闭 合复合物二元开链复合物。 v酶与启动子结合的主要区域在解链区(- 9+13)上游。 vRNA聚合酶既是双链DNA结合蛋白,又 是单链DNA结合蛋白。 vDNA开链是按照DNA模板序列正确引入 核苷酸底物的必要条件。 3.2.4 -10区与-35区的最佳间距 v在原核生物中,-35区与-10区之间 距离大约是1619bp,小于15bp 或大于20bp都会降低启动子活性, 并基因的表达水平。 v因为增减bp ,-35区相对于-10区旋 转(增减一个bp会使两者之间的夹 角发生360的变化)产生超螺旋结构 的改变。 v在细菌中常见两种启动子突变,一 种叫下降突变(down mutation), 如果把Pribnow区从TATAAT变成 AATAAT就会大大降低其结构基因 的转录水平。 v另一类为上升突变(up mutation), 即增加Pribnow区共同序列的同一 性,提高基因的转录水平。 325 增强子及其功能 v增强子是在SV40转录单元转录起始 位点上游约200bp处有两段72bp长 的重复序列。 325 增强子及其功能 v增强子非启动子,但能增强或促进转录 的起始。 v除去增强子会降低基因转录水平。 v保留其一或将其插至DNA分子的任何部 位,可保持基因的正常转录。 v这种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为增 强子或强化子(enhancer)。后来 在许多基因的启动区中陆续发现 了增强子的存在。 v增强子可能通过模板结构的改变, 使得RNA聚合酶易与模板DNA相 结合,启动基因转录。 3.2.6 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 录的影响 v启动子是确保转录精确而有效地起始的DNA 序列。1979年美国科学家Goldberg注意到 真核生物由RNA聚合酶II催化转录的DNA序 列5上游区有一段与原核生物Pribnow区相 似的富含TA的保守序列。由于该序列前4个 碱基为TATA,所以又称为TATA区(TATA box)。 3.2.6 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 录的影响 v启动子是确保转录精确而有效地起始 的DNA序列 (TATA box)。 v真核启动子具有共同结构模式: 1)真核基因的启动子在-25-35区含有 TATA序列; 2)在-70-80区含有CCAAT序列(CAAT box); 3)在-80-110含有GCCACACCC或 GGGCGGG序列(GC box)。 v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 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 或称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 v原核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TATAAT (Pribnow区)的中心位于-10,上游只 有TTGACA区(-35区)作为RNA聚合酶 的主要结合位点,参与转录调控。 v真核基因的调控区较大,TATA A/TA 区位于-20-30,-40-110区为上游 激活区,CAAT区(-70-78区),大多 基因还拥有GC区和增强子区。 vTATA区主要作用是使转录精确地 (特异位点)起始,若除去TATA 区或进行碱基突变,RNA产物起始 点不固定。 vCAAT区或GC区是决定转录产物 产率高低的。 vCAAT区和GC区主要控制转录起 始频率,基本不参与起始位点的确 定,CAAT区对转录起始频率的影 响最大。 v在TATA区和相邻的UPE区之间插 入核苷酸也会使转录减弱。 v尽管这3种启动子区序列都有着重 要功能,但并不是每个基因的启动 子区都包含这3种序列。 v真核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特异性或组 成型表达的、能够与不同基因启动 子区UPE相结合的转录调控因子。 v基因转录实际上是RNA聚合酶、转 录调控因子和启动子区各种调控元 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3.3 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vmRNA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占总RNA的 2%左右(tRNA占16%,而rRNA则占 80%以上)。 3.3 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v科学家很早就猜想生物细胞内存在能将 遗传信息从DNA上转移到蛋白质分子上 的信使(或称模板) 。 v但由于mRNA在细菌细胞内的半衰期很 短,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首次将这一 重要物质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v现已清楚,许多基因的mRNA在体内 还是相当稳定的,半衰期从几个小时 到几天不等。目前,人们己能从几乎 所有生物体内分离纯化编码任何蛋白 质的mRNA。 vmRNA在所有细胞内执行着相同的功 能,即通过密码三联子翻译生成蛋白质 ,但其生物合成的具体过程和成熟 mRNA的结构在原核和真核细胞内是 不同的。 v真核细胞只有成熟的mRNA 、相对 分子质量明显变小并经化学修饰的 mRNA才能进入细胞质参与蛋白质 的合成。所以,真核细胞mRNA的 合成和功能表达发生在不同的空间 和时间范畴内。 v原核生物中,mRNA的转录和翻译不 仅发生在同一个细胞空间里,而且这 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蛋白质 合成往往在mRNA刚开始转录时就被 引发。 v一个原核细胞的mRNA(包括病毒)有时 可以编码几个多肽,而一个真核细胞的 mRNA最多只能编码一个多肽。 v原核生物常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有 时GUG或UUG也作为起始密码子;真核 生物几乎永远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 331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1 原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短 细菌基因的转录与翻译是紧密相联的, 基因转录一旦开始,核糖体就结合到新生 mRNA链的5端,启动蛋白质合成,而此时 该mRNA的3端还远远没有转录完全。 331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1 原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短 v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 核糖体紧紧跟在RNA聚合酶后面。 v绝大多数细菌mRNA的半衰期很短, mRNA降解紧随着蛋白质翻译过程发 生。转录开始1 min后,降解就开始了 ,当mRNA的5端开始降解时,其3端 部分仍在合成或被翻译。mRNA的降 解速度大概是转录或翻译速度的一半 。 v因为基因转录和多链肽延伸的速度基 本相同,所以细胞内某一基因产物(蛋 白质)的多少决定于转录和翻译的起始 效率。 v以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酶基因为例,平均 每分钟约有15次转录起始,这些mRNA链 从生成到降解平均被翻译10次,所以,稳 定状态下细胞中每分钟生成150个多肽。 2、原核生物mRNA多以多顺反子存在 细菌mRNA可同时编码不同蛋白 质。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为多顺 反子mRNA。多顺反子mRNA是一组 相邻基因的转录产物, 这一组基因被称 为一个操纵子。 v单顺反子mRNA为只编码一个蛋白质 的mRNA。 v所有mRNA都被分成3部分 编码区、位于AUG之前的5端上游 非编码区以及位于终止密码子之后不翻 译的3端下游非编码区。 v编码区始于起始密码子AUG,经一连串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直至终止密码子。 v对第一个顺反子来说,一旦mRNA的5 端被合成,翻译起始位点即可与核糖体 相结合,而后面几个顺反子翻译的起始 就会受其上游顺反子结构的调控。 v一种情况是,第一个蛋白质合成终止 以后,核糖体分解成大、小亚基,脱离 mRNA模板,第二个蛋白的翻译必须 等到新的小亚基和大亚基与该蛋白起始 密码子相结合后才可能开始。 v另一情况是前一个多肽翻译完成以后, 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小亚基不离开 mRNA模板,而是迅速与游离的大亚基 结合,启动第二个多肽的合成。 v在噬菌体RNA中,一个顺反子的翻译有时 完全取决于它前面顺反子的翻译,因为噬 菌体RNA往往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只有 第一个翻译起始位点是暴露的,在这个顺 反子翻译产生多肽的过程中,核糖体的运 动破坏了后续顺反子的二级结构,使起始 位点较容易与核糖体相结合形成起复合物 。 3. 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 构,3端无或者只有较短的poly (A)结构。 3.3.2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v凡是编码功能蛋白的真核基因都通过 RNA聚合酶进行转录。 v真核基因几乎都是单顺反子,只包含 一个蛋白质的信息,其长度在几百到 几千个核苷酸之间。 3.3.2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v一个完整基因包括编码区(coding region),和不编码氨基酸的5和3 端的特异性序列。 v“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是:产生一 条多肽链的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 DNA核苷酸序列! v真核生物mRNA结构上的最大特征 是5端的帽子及3的poly“(A)结构。 真核生物mRNA的5端的“帽子“ v真核生物的mRNA(不包括叶绿体和线粒 体)5端都是经过修饰的,基因转录一般 从A起始,第一个核苷酸保留了5端的三 磷酸基团并能通过其3-OH位与下一个核 苷酸的5磷酸基团形成二酯键,转录产 物的起始序列为pppApNpNp v但如果在体外用核酸酶处理成熟 mRNA;其5端并不产生预期的核苷三 磷酸,而产生以5 5三磷酸基团相连 的二核苷酸,5终端是一个在mRNA转 录后加上去的甲基化鸟嘌呤 。 vmRNA5端加“G”的反应是由腺苷酸转移 酶完成的,这个反应非常迅速,很难测 得5端存在自由三磷酸基团。即mRNA几 乎一诞生就戴上帽子的。 vmRNA的帽子结构常常被甲基化。第一 个甲基出现在所有真核细胞的mRNA中 ,称为零号帽子(cap0)。 v第二个核苷酸(原mRNA5第一位)的2- OH位上加另一个甲基。有这个甲基的结 构称为1号帽子(cap1),真核生物中以这 类帽子结构为主。 v在某些生物细胞内,mRNA链上的第三 个核苷酸的2-OH位也可能被甲基化, 被称为2号帽子(cap2),占有帽 mRNA总量的10%15%。 v 帽子结构使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 坏。当珠蛋白mRNA5端的7-M-G 被除去后,该mRNA分子的翻译活 性和稳定性都明显下降。 v有帽子结构的mRNA更容易被蛋白 质合成的起始因子所识别,从而促 进蛋白质的合成。 vmRNA5端甲基化的帽子是翻译所 必须的。甲基化的帽子结构是蛋白 质合成起始信号的一部分。 多数真核生物mRNA有poly(A)尾巴 v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 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 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 40200个。 vpoly(A)序列是在转录后加上去的 ,是在细胞核中的不均一核RNA阶 段加上的。 v真核基因的3末端poly(A)起始位 点上游1530bp处有一段保守序 列AAUAAA,这对初级转录产物 的准确切割及加poly(A)是必需的 。 v点突变实验将AAUAAA的基因序 列AATAAA变为AAGAAA,发现 mRNA的剪接加工受阻,没有功能 性mRNA产生。 vRNA聚合酶是真核细胞核中转录 RNA的酶。 vRNA聚合酶在poly(A)起始位点 不终止而继续转录,大多基因初级 转录产物拥有该位点下游052kb 核苷酸序列。 v加poly(A) 需内切酶切开mRNA 3 端的特定部位,然后由poly(A)合 成酶催化多聚腺苷酸的反应。 vpoly(A)为mRNA进细胞质所必需,可提高 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 vmRNA刚进胞质时其poly(A)较长,随着时 间延长,poly(A)逐渐变短消失,mRNA开 始降解。 v真核生物mRNA大都具poly(A)尾巴,这一 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常用寡聚 dT片段与mRNA上的poly(A)相配对,作为 反转录酶合成第一条cDNA链的引物。 v但细胞中还有1/3 mRNA无poly(A)的, mRNA带有poly(A)的称为poly(A)+,而 没poly(A)的称为poly(A)。 v约1/3的poly(A)mRNA编码了不同形式 的组蛋白,其余2/3的poly(A)mRNA带 有与poly(A)+组分相同的遗传信息。 3.4 终 止 vRNA聚合酶启始转录后沿模板53方 向移动并合成RNA链,直到碰上终止信 号时才与模板脱离并释放新生RNA链。 v发生终止时,RNA-DNA杂合体的氢键 被破坏,模板DNA链与有义链重新组合 成DNA双链。 341 由基因序列决定的终止 v终止位点上游存在富含GC碱基的 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 生的RNA形成发卡式结构。 v终止位点前有一段48个A的序列 ,故其转录产物的3端为寡聚U, 该结构决定转录的终止。 v当RNA出现发卡式结构会导致RNA 聚合酶的暂停,破坏RNA-DNA杂合 链5端的正常结构。 v寡聚U的存在使杂合链的3端部分出 现不稳定的rUdA区域。 v两者共同作用使RNA从三元复合物 中解离出来。 v终止效率与二重对称序列和寡聚U的 长短有关,随发卡式结构(至少6bp) 和寡聚U序列(至少4个U)长度的增加 ,终止效率越高。 3.4.2 依赖于因子的终止 v因子是NTP酶,它催化NTP的水解 促使新生RNA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 解离出来而终止转录。 v依赖于因子的转录终止区DNA序列 无共性,因子不能识别终止位点。 v因子附着在新生的RNA链上,沿 53 朝RNA聚合酶移动,达RNA的 3-OH端后取代终止位点上的RNA聚 合酶,使之从模板DNA上释放出来, 同时释放mRNA,完成转录过程。 35 内含子的剪接、编辑 及化学修饰 35l RNA中的内含子 v真核断裂基因表达伴随着RNA的剪接过 程,从mRNA前体中切除内含子(intron) 的非编码区,并使外显子(exon)的编码 区拼接成成熟mRNA。 v真核基因大多是断裂的,即一个基因 可由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间隔排列而 成。内含子在真核基因中所占的比例 很高,可超过99%。 v核不均一RNA(hnRNA) 5加“帽”和 3加尾剪接可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 核孔细胞质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