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采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对工作绩效影响之实证研究以任务科技适配理论观点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dop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task performance: the task-technology fit perspective.陈昭蓉许佑中树德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专班.tw摘要在知识经济的数字时代,无论是企业组织或是政府机构都致力于知识管理的推动,以信息科技及网络技术为基础,建构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提升组织内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与工作绩效的提升。本研究将以国军军用网络(Milnet)系统为样本,以任务科技适配(Task-technology fit,TTF)理论的观点来探讨军用网络系统所提供知识管理活动对国军工作绩效之影响,并期望能对未来信息系统发展与知识管理推展上能有所贡献。关键词:知识管理、任务科技适配、国军网络AbstractThe idea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as brought knowledge work to the center-stage of debates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Much more efforts made by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im to creat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MIS) to facilitate their staffs to use and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sk-technology fit (TTF), this stud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Military, predicts that TTF will play an import role as a significant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of using the Military network system (Milnet) and performance. Besides enhancing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opefully,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issue of TTF in job performance.keyword:Knowledge management (KM), Task-technology fit (TTF), Military network (Milnet)1. 绪论: 在知识经济的数字时代,无论是企业组织或是政府机构都致力于知识管理的推动,以信息科技及网络技术为基础,建构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提升组织内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与工作绩效的提升。本章节共分三部份,首先是研究背与动机,其次是研究目的,最后为研究对象及限制。1.1 研究背景与动机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1988年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预言:未来的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必然会走向以信息为导向的组织结构。知识工作者将取代从事体力及文书工作的人,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新主流。(张玉文译,2000)因此企业内的组织知识与成员的知识能力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Gates(1999)也指出:在速度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成功的知识管理,可以使员工随时、随地、随处得到他所想要的资源,如此方能因应竞争的需求。(乐为良译,1999)由此可知,知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竞争利器(翁静柏,2002)。但因知识的形式通常是散落在各部门、各单位、甚至各个员工身上,当组织随着成员增加及来源分布区域扩大后,因个人工作专业化、专精化,组织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情况越来越多时,传统的组织运作模式便出现了许多问题,而网络为此成为知识传递、交流之必要工具。除了企业之外,政府机关、军事机构等非营利机构在时代的推动及人力资源考量下,为提升服务品质及工作绩效,亦进行作业流程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且在系统开发同时加入知识管理机能,以达数据能传递、信息能交流、知识能分享之目的,期能提升整体行政效能。1.2 研究目的:Gates (1999)指出:知识管理必须要善加利用信息系统做为辅助的工具,才能使其功能完善并得以管理企业信息的流动,让需要者获得正确的信息、快速地采取行动以及做出最好的决策(乐为良译,1999) 。然而在众多的信息系统中,知识管理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差别为何?一个好的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具备那些功能?知识管理系统是否对于组织绩效有所帮助?这些系统与使用者的工作是否能适配?这些问题对组织导入知识管理系统而言,是为重要的问题。本研究将以空军军事单位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探讨。自民国八十三年后勤管理的MIS案开始,国军网络上已建立包括后勤、通讯、人事、行政、财务等因应不同任务需求的信息系统,然而在国军信息系统发展经过十年后的今天,这些系统虽然经过多次改版修订,但在站使用者的观点是否符合及满足操作者的需求,为本研究的重点。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 国军所开发的军用网络及其信息系统是否满足任务需求?与任务的适配度为何?2. 透过军用网络是否有效提升任务绩效?而任务与军网系统适配程度是否会影响绩效?3. 国军推动知识管理的未来,在现有的信息系统是否提供知识管理的功能?本研究将以任务科技适配(Task-technology fit,TTF)的观点来探讨军用网络系统所提供的知识管理活动的功能对国军工作绩效之影响,藉此研究期望能对国军在信息系统发展与知识管理推展上能有所贡献。1.3 研究限制:来 自3722资料搜索网 最大学习库下载国军各军种特性、任务均有极大的差异。本研究以空军已使用军用网络之单位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在探讨军用网络对绩效之影响,因此,在限制方面除了军种外,调查人员必须是任务或工作上曾经使用军用信息系统,而该系统必须是藉由军用网络联机工作之系统。2. 文献探讨本章节共分四部份,首先是探讨知识管理的文献,其次是描述本研究的标的知识管理系统及军用网络系统,最后是探讨本研究所依据的任务科技适配理论。2.1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并不是一门新学问,它早就存在在人类的经验传承之中(Hansen, 1999),只是藉由近年来信息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知识管理的概念能够透过信息系统的建置而实现。因此有许多学者们开始寻求一些可以让知识透明化,并将知识应用、精炼、移转的工具或方法(Grant, 1997)。Nonaka& Takeuchi (1995)认为。知识创造流程是以社会化外部化结合知内部知之程序来进行之。而组织提供适当的信息使成员得以持续且重复地获得、创造、探索、累积新的组织知识。Myrna & Hayes(1996)认为知识的移转必须经由五阶段模式,从持续自外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建立沟通系统与机制使知识有效率地移转与应用。在应用的阶段,除接受知识外,学习结果也必须应用到组织日常的工作中。Demarest(1997)提出知识管理过程的模式如图2-1,这个模式强调要知识管理须先建构组织知识,所谓知识建构系指发现或建构一项知识,其来源不仅包含科学知识的输入,尚包含社会知识的建构。建构后的知识会透过外显的计划(Explicit Programs)或经由社会交换(Social Interchange)的过程,将组织中的知识予以合并,而具体化于组织中。知识具体化后须将知识散播至组织内,此一过程,不但会发生在组织内部,亦会发生在组织外部环境中。之后,应用于整个组织中,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知识的应用。图2-1所示实线箭号代表了知识流动的基本过程,虚线箭号则代表了知识流动的回馈。此模式对知识的活动,做一个全面的描述。图2-1 知识管理过程模式(Demarest,Marc,1997)虽然学者说法不一,然而对的知识循环要项均有相似之处,吴心宁(2003)以Demarest(1997)的观点,认为组织知识的建构过程与知识应用等活动应视为知识管理的活动,而将其归纳分为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等四部分。(1) 知识的取得:包含知识的创造、取得及建构等。(2) 知识的储存:包含知识的规划、分类及记录等。(3) 知识的分享:包含知识的学习、流通及监督等。(4) 知识的应用:包含知识的推广、应用及创新等。2.2知识管理系统Alavi & Leidner (1999) 认为处理知识的信息系统称之为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KMS)。而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1999a) 则给予更清楚的说明:知识管理系统的狭义方面是指实践知识管理流程时的必要信息科技。但广义而言,除信息科技以外,也包括活用信息科技的业务流程、人才与组织、知识策略等系统。因此,知识管理系统是信息类系统的一种,但他并不单独存在,而需与企业组织的基础建设和其它信息类系统连结。对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应有那些功能,有很多资管领域的学者提出各式的归纳(如:Cross & Baird, 2000, Olivera, 2000, Markus, 2001,等研究)。从网络开发设计的系统功能观点来归纳,任何含有数据库之系统均应具备新增、修改、删除及查寻等四项功能,而知识库亦属数据库类别。而从知识管理的观点来归纳,知识管理系统之功能必须提供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等四部分功能。依上述数据本研究认为任何系统能提此四项功能,则此系统则已具备知识管理之基本功能。2.3军用网络系统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网络的普及,促使网络使用人口每年不断的地骤增。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军事技术的进步,如计算机、电子通信及高科技武器装备等均具体运用于军事领域。国军在国防政策的指导下自民国八十二年起开始推动国军兵力整建与组织流程再造计划,以分阶段进行组织扁平化、信息化、简化作业流程及人员之精简,以因应未来新一代的信息战争。在信息时代中的国军除了提升高科技国防武器装备外,在面临人员精简、流程变更、业务量倍增的情况之下,国军人员每日必须处理庞大信息量,以应付多变的情势以及支持战备整备任务。因此,藉由信息科技与网络技术,由国防部权责单位在考量军机安全与网络的不安全性,利用国军专用电路建立国军专属军用网络(Military network, Milnet),与一般因特网(Internet)加以实体隔离,并以自行开发或委外方式建立后勤、补给、财务、人事、行政等数十种专业信息系统,以争取时效提升人员作业效率。2.4任务科技适配(Task-technology fit,TTF)工作技术配适度理论模型是由Goodhue and Thompson(1995) 所提出,其主要是源自Vessey 在1991 年所发表的认知适配研究。基于Vessey(1991)、Vessey & Galletta(1991)所发表的认知适配(cognitive fit)研究成果,提出并描绘出科技-绩效循环链(TPC)模型架构,如图2-2 所示。由其简化而成任务科技配适理论,如图2-3,目前广受学术界接受并应用于各种不同信息系统研究的验证与引用(例如:Zigurs and Buckland, 1998; Vlahos and Ferratt, 1998; Shirani, 1999; Mathieson and Keil, 1998; Dishaw and Strong, 1999; Lim and Benbasat, 2000; Inge & Earl, 2004, John & Concepcin,2004,)。图2-2 技术绩效循环链(TPC)(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2.4.1 任务特性任务(Task)或一般称工作,可定义为个人将输入处理产生输出之行动执行结果(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组织内因各部门使用者工作职务或执掌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工作特质。使用者职务的不同,因而造成工作有其不同的复杂程度;而工作复杂度将会影响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Mckeen et al., 1994),工作复杂度是因为使用者的职务、环境的模棱两可性及不确定性而形成,且包含了可行性方案或既存政策等相关决策的选择等。Goodhue and Thompson(1995) 认为从工作复杂度来探究工作种类过于复杂,且难以于实征研究中的测量加以操作化,因此若不以工作复杂度所衍生之工作种类予以探讨的话,事实上,工作特质可由非例行性(non-routineness) 及互赖程度(interdependence) 两个维度加以区别即可,并且较容易于实征研究中操作化并形成问项。就非例行性而言,每项工作皆隐含例行性工作与非例行性工作份量的比例,因此当工作特质中,例行性之工作偏高,则表示工作特质较倾向于单纯性或者是经常性的工作,就内涵而言,以Nonaka(1995)对知识的分类方式,此类工作多属显性工作。而当工作中非例行性偏高时,则较倾向不确定性高、判断性或者是决策性的工作,此类工作相对多属于隐性工作。互赖程度系指所执行之工作特质可自我独立完成、或者需要他人支持协助之程度高低。当工作特质偏向于自我独立完成比例较高时,表示以自我知识能力即能处理完成,工作类别为单纯性或经常性的工作;当工作特质偏向于需他人高度支持或协助时,则代表工作内涵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来协助进行决策及判断的工作。2.4.2 系统特性科技特性的定义在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Nutt(1987)认为信息科技应包含整合性文字与数据处理、交易处理、在线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问题解决、专业数据库、电子邮件与电传会议、物料管理、存货控制与排程系统、计算机辅助绘图及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以及远程侦测设备等12 项要点。而Goodhue(1995)则认为组织信息系统的技术特质应包涵四个构面分别为:共通接口且高度整合的系统模块、计算机工作站的普及程度、信息人员的比率及信息人员散布程度。但是,组织所用的信息系统更应以完成使用者工作需求为目标导向、对使用者工作处理有一定影响及信息部门人员适时的协助为主要诉求。不同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特性,军用网络的建置,从过去至今的首要考量并非是新颖科技或是高效率传输,而是以支持作战任务及后勤整备需求为主,因此信息安全与完成任务作为第一考量。所以本研究在探讨军用网络的系统特性时,以能提供使用者在知识管理需求功能为主要方向,亦即提供任务特性所需之信息与知识的支持程度来加以探讨。2.4.3任务科技适配从TTF 理论的角度来看,唯有当所使用的科技能够支持任务时,才会出现良好的绩效表现。这里所谓的能够支持任务指的是此系统或科技的功能可以让任务更顺利的进行,让使用者更容易的完成此项任务。在图2-3 中的任务-科技配适度构念,Goodhue 等人将其定义为科技协助个人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度。亦即所谓的任务 科技配适度指的就是任务要求和科技功能二者间的相符合(Goodhue, 1998)。而这二者对任务 科技配适度并非直接产生影响,而是透过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同的任务要求会需要不同科技功能来帮助,当科技、任务二者间的密合度高的时候,任务-科技配适度会上升。Goodhue 等人将科技定义为个人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所以图2-3 研究模型中的科技特性不仅只包含特定系统,也意指整个信息系统体系,甚至计算机部门的支持服务等也都算入科技特性的部份。然而在本研究则延伸以系统所能提供知识管理活动的功能特性来探讨。而在任务方面,则只针对那些对使用信息科技会有影响的特性加以探讨。图2-3:任务科技适配(TTF)研究模型(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2.4.4 任务绩效:组织导入信息系统、提倡知识管理、主要目的在希望能藉由信息系统节省人力成本及提升绩效。在信息管理领域探讨工作绩效至今仍视为重要的议题,从过去已有许多学者提出有重大贡献的研究及提出具有信效度的衡量标准(如: Goodhue, 1998, Zigurs and Buckland, 1998)在测量工具发展的同时,许多同步进行中研究已归纳提出结论,认为信息系统的成果与个人、组织绩效相关(DeLone and McLean,1992)。而与使用者有关的行为研究又以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avis et al., 1989) 最广为应用。来 自3722资料搜索网 最大学习库下载事实上以系统使用为衡量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组织内信息系统的使用并非都是属于自愿性的,对许多信息系统使用者而言,使用只不过是因应工作需要,与系统可用性、使用态度似乎没有关联。因此,对于使用者绩效影响来说,应该算是工作与技术配适程度高因而促成其绩效,并非因使用的增加而提升绩效(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此外,信息系统使用愈多,绩效不一定会有所提升。不良的信息系统(工作与技术配适度很低)使用再多,并不会改善绩效。然而,不良的信息系统仍有人使用,或者是出于自愿性的使用,这都可能因为政治因素、习惯、漠视等原因而对系统继续使用(Pentland, 1989)。因此Goodhue &Thompson(1995)认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及绩效主要是工作与技术配适后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或支持,若与使用者工作需求搭配程度很高的话,则结果将产生正面之绩效影响。所以衡量绩效不应只从使用程度或意愿,而应以个人在工作上的效率(effectiveness)、生产力(productivity)及表现(performance)的三个层面来衡量。3.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是以任务科技适配 (Task-technology fit,TTF) 理论的观点为基础探讨国军军用网络(Milnet)及军网在线之信息系统所提供知识管理活动的功能对国军官兵在任务与工作上的绩效影响。依军用网络及空军任务特性修正Goodhue(1995)提出TTF研究架构,并导入知识管理观点提出本研究之架构。本章节分二部份,首先是提出研究架构及假说,其次是各变项操作化的操作型定义。3.1 研究架构与假说军用网络及国军各信息系统之开发主要目的均以遂行任务为主要目标,在此前提下使用者的意愿、满意度与使用程度对于绩效之影响不大,亦即不满意仍须使用以达成任务。因此本研究认为TTF模式最适宜用来探讨军用信息系统对绩效之影响。也因此,在Goodhue 的研究架构中,有关使用(Utilization)部份,本研究将不列入探讨,而提出如图3-1所示研究架构。图3-1本研究架构Goodhue &Thompson认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及绩效主要是工作与技术配适后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或支持,若与使用者工作需求搭配程度很高的话,则结果将产生正面之绩效影响,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说:H1:任务与军网的适配度(TTF)程度会影响空军任务绩效。Goodhue &Thompson认为,从工作复杂度来自于职务、环境及工作的模棱两可及不确定性,要以此来探究工作种类过于复杂,且难以于实征研究中的测量加以操作化,因此若不以工作复杂度所衍生之工作种类予以探讨的话,事实上,工作特质可由非例行性(non-routineness) 及互赖程度(interdependence) 两个维度加以区别。相对于工作的复杂度,军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依作战、后勤、人事、行政、财务等专业功能及需求性不同,其复杂度不下于任务。为使其可操作化,本研究以Demarest(1997)知识管理过程的观点,以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知识的活动功能的特性,分别为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等四部分来加以区别,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说:H2:使用者任务特性与军用网络特性会影响任务科技(TTF)适配程度。3.2 操作型定义本研究之变量构念包括:使用者任务特性、军用网络系统特性、任务科技(TTF)适配程度及任务绩效等四项,以下分别描述操作化定义,并汇整如表3-1。表3-1 本研究构念作化构念操作化衡量方式任务特性1. 非例行性2. 互赖程度Likert七点尺度军用网络系统特性1. 知识取得2. 知识储存3. 知识分享4. 知识应用同上任务科技适配度1. 数据质量2. 正确性3. 授权4. 兼容性5. 易用性6. 时效性7. 可靠性8. 互动性同上任务绩效任务绩效同上3.2.1 任务特性Goodhue &Thompson认为,从工作复杂度来自于职务、环境及工作的模棱两可及不确定性,要以此来探究工作种类过于复杂,且难以于实征研究中的测量加以操作化,因此若不以工作复杂度所衍生之工作种类予以探讨的话,事实上,工作特质可由非例行性(non-routineness) 及互赖程度(interdependence) 两个维度加以区别。本研究拟依据Goodhue(1998)的量表。3.2.2系统特性Goodhue将科技定义为个人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科技特性不仅只包含特定系统,也意指整个信息系统,甚至计算机部门的支持服务等也都算入科技特性的部份。因此本研不以系统功能项目分析,改以信息系统提供解决任务需求之知识管理活动之功能项目来衡量,此乃基于文献探讨Demarest(1997)知识管理过程的观点,而将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知识的活动功能的特性,分别为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等四部分来加以区别,而此四部份之问卷设计,系参考美国生产力和品质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以及阿瑟安德森顾问公司(Arthur Andersen)于1995 年合作开发的知识管理评量工具(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 KMAT)其中之问项作为本研究衡量军用网络之功能特性量表。3.2.3 任务科技适配度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或需求,能够满足使用者工作及组织的信息需求,表示任务科技配适程度很高,且对使用者满意度产生影响。Goodhue &Thompson (1995)认为工作技术配适度可由8个构面来加以测量,即:数据质量、信息正确性、充分使用授权、系统兼容性、易用/易学性、数据的时效性、系统可靠性及系统与使用者的互动性等八项。在此除兼容性部份,因军用网络之终端用户目前所使用系统平台均为MS-Windows系列,故没有兼容性的问题,除此本研究拟依据Goodhue & Thompson (1995)的量表,作为任务科技适配度的测量。3.2.4 任务绩效Goodhue &Thompson认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及绩效主要是工作与技术配适后所产生的结果,所以衡量绩效不应只从使用程度或意愿,而应以个人在工作上的效率(effectiveness)、生产力(productivity)及表现(performance)的三个层面来衡量。就本研究对象空军任务而言,生产力即为完成任务,效率则为程序及时间的考量,而表现则为自我实现的程度,此部本研究仍采Goodhue & Thompson(1995)作为衡量。以上操作化除科技特性之外,多数参考Goodhue & Thompson(1995)之量表,仅作语意上之修词,并利用Likert 七点尺度,作为本研究的测量标准。来 自3722资料搜索网 最大学习库下载4. 目前进度自本研究开始,除了问题思考及探讨文献外,已完成前测问卷发展、实施前测及建构效、信度,最后在研究过程也出现一些不如意的困难,以上均在本章节作说明。4.1问卷发展依据本研究架构先期发展问卷,问卷系依据Goodhue & Thompson(1995)衡量TTF之量表及参考美国生产力和品质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以及阿瑟安德森顾问公司(Arthur Andersen)于1995 年合作开发的知识管理评量工具(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 KMAT)其中之问项作为本研究衡量军用网络之系统特性量表。在问卷内容为继承该问卷之信、效度,问卷题项全部引用,但为避免受测者误解内容,除请教指导授教授针对问题内容进行讨论,在语意修辞上,请三位空军信息相关部门主管进行用词检查。4.2 前测问卷前测样本,系请空军各单位择优派至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受训之专业军官,且其平时工作已有接触军用网络系统之经验。前测问卷共发出70份,回收59份,汰除无效问卷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1份。前测用问卷之效度系采用Goodhue & Thompson(1995)的研究问卷,因此对问卷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及建构效度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信度采用Cronbach 进行信度的检测标准, Nunnally(1978)认为Cronbach 值在0.7以上是具信度的标准评断。而在本研究前测各构面的Cronbach 值,除受权、易用性、可靠性等三项外,余均大于0.7,且整体构念均大于0.8。详细资料如表4-1。表4-1、前测问卷各构面信度值构念构面各构面Cronbach 值整体构念Cronbach 值任务特性非例行性0.83440.8441互赖程度0.9253军用网络系统特性知识取得0.88670.8911知识储存0.8005知识分享0.7663知识应用0.8591任务科技适配度数据质量0.77210.9028正确性0.7848授权0.6679兼容性0.7253易用性0.3991时效性0.7328可靠性0.4791互动性0.9003任务绩效-0.91294.3 困难度与后续发展探讨在问卷施测过程,虽未发生任何问题提出,但在资料分析后,检讨授权、易用性、可靠性等三项不显著问题时,回朔访问前测受测者,发现问卷虽经过信息部门专家检验过,但专家是在了解本研究之背景及目的后所检视,而受测者则在问卷书面片面了解后依个人认知回答。因此产生了标的物的误解,其误解项目多数为对军用网络系统的认知差异,分为三部份,第一为军用网络本身的线路品质认知;第二为终端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之认知,由于老旧计算机(如PC586)会直接影响使用状况,而产生差异;第三为连接军用网络的信息系统之认知,此为本研究之主要标的。依据TTF的理论,科技特性包括软、硬件设施及MIS人员均在考量范围内,然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信息系统上之知识管理活动对任务之影响,是否该将硬件纳入考量,在问卷设计及研究范围在后续研究进行时须再进一步研究探讨与考量。依据前测的数据与问题做为研究参考,后续将重新就问卷标的、语意进行修正,预期应可提升本研究之成果。参考数据1 张玉文译,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等着,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天下远见出版,2000。2 乐为良译,比尔盖兹(Bill Gates)着,数字神经系统(Busuness the speed of thought: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台北:商业周刊出版,1999。3 董和升,网站使用者信息获取策略之研究,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4 吴心宁,影响知识管理与行政绩效关联性之研究以县市政府主计业务为例。南华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5 翁静柏。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中正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6 Cross, R. & Baird, L. “Technology is not enough: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41, No 3, 2000, pp. 69.7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y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Vol 15, No. 3, 1989, pp. 319-340.8 Demarest,Marc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 Long Range Planning Volume: 30, Issue: 3, June, 1997, pp. 321-322,374-384 9 Dishaw, M. T. and Strong, D. M., Extend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ith Task-Technology Fit Construct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Vol. 36, 1999, pp. 9-21.10 Dishaw, M. T. and Strong, D. M., Supporting Software Maintenance with 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 Computed Task-Technology Fit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Vol. 44, 1998, pp. 107-120.11 Goodhue, D. L. and Thompson, R.L., Task-Technology Fit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MIS Quarterly, Vol. 19, No. 2, 1995, pp. 213-236.12 Goodhue, D. L.,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Validity of a Task-Technology Fit Instrument for User Evaluation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cience, Vol. 29, No. 1, 1998, pp. 105-137.13 Grant, R. M.,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 1996, pp. 109-122.14 Hansen, M.T., Nohria N. and Tierney T,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 HBR, MarchApril, 199915 Ikujiro Nonaka,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 rvardBusiness Review, November/ ecember ,1995,pp96-104.16 Inge M. Klopping, Earl McKinney, “Extend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to consumer e-commer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Morehead: Spring, 2004, Vol. 22, Iss. 117 John DAmbra, Concepcin S. Wilson, “Use of the World Wide Web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 Integrating the construct of uncertainty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the task-technology fit (TTF) mode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boken: Jun 2004, Vol. 55, Iss. 8; p. 73118 Markus, M. L., “Toward a Theory of Knowledge Reuse: Types of Knowledge Reuse Situations and Factors in Reuse Succes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8, No 1, 2001, pp.57-93.19 Mathieson, K. and Keil, M., Beyond the Interface: Ease of Use and Task/Technology Fi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Vol. 34, 1998, pp. 221-230.20 McKeen, J. D., Guimaraes, T., and Wetherbe, J.C., “The Relation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网络应用论证报告
- 脊椎病的运动处方
-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例文(五篇)
- 关于安全行驶
- 儿童乘坐游乐设施的安全须知培训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前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措施考核试卷
- 危险化学品管理知识培训考核试卷
- 实习期间实习生协议书
- 安保特种车辆突发事件
- 图书馆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管理办法
- 妇科VTE防治小组成员及职责
- 《如何实现目标》
- 高中区域地理非洲
- 安徽壹石通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氢氧化镁、5万吨碱式碳酸镁、1万吨氧化锆、1000吨硼酸锌、1000吨五硼酸铵和100吨钛酸钡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0阿里云产品图标
- 第六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
- GB/T 3499-2003原生镁锭
- GB/T 12361-2016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 GA 98-2005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