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doc_第1页
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doc_第2页
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doc_第3页
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doc_第4页
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多媒体使用误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澄海中学 陈泽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在越来越多的历史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日常的教学活动,这种变化无疑给传统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客观上是符合新课标教改的精神的。然而,通过自身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以及从学生所反馈的情况来看,我们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存在着一些误区,有时不但发挥不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通过这几年的观摩和实践,我认为历史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误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误区一: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效果,弱化了重难点知识的分析,本末倒置。多媒体教学确实为扩大教学容量,充实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它能运用图、形、声、色、像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所不能展示的内容。但是,一堂课的内容必须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切合,并要区分重点与难点,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堂课的任务而展开,使重点难点内容最终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与探索中得到解决。而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多媒体课如果没有几段电影剪辑,或者音乐片段,或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的演示,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一整堂课将热情集中于这些形式的表现,而忘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忘记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太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个别老师还在每一个过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喷气机的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但过犹不及,过量的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最后反而让学生厌倦了这种“花俏”的表演。所以,如果让过多的影片与图片冲淡了课堂主题,必然会使学生上课后脑海中只有图片与影片,而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肯定是有限的。误区二:信息量过大,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多媒体课件容纳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认识把握的较好,有利于横向或纵向把知识网络化。确实,采用传统教学,教师要书写大量的板书,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大,而且一些信息量大的内容,如材料题无法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比较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不能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既能节省板书,又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课堂上方便灵活呈现教学内容。但是片面追求课堂的信息量,将大量的教材上已经有的文字、图片材料以及课外补充材料都展示出来,同时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演示幻灯片时又容易切换过快,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切换到另一张了。正如法国社会家比埃尔布尔迪厄所说的,“处在紧急状况下的人是无法思维的”。结果学生在“狂轰乱炸”式的课堂上感觉是听到看到许多内容,但过后却无法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有时一节课下来,重、难点是什么也显得模糊不清,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样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误区三:以机代人,由教师“一言堂”变成计算机的“满堂灌”。使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一切课堂程序,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结果教师应起的作用完全被抹杀。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它是而且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媒体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因为任何媒体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媒体,同时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这是其它任何媒体无法取代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分析。例如, 在讲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时,我事前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找寻了相当多的图片和影象资料,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底蕴,进而去理解西方近代文明产生的原因。然而在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后,学生最后记得的只有那些有趣的图片和故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把教学重点忘记了,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看图片资料,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图片的内容,却把19世纪西方文化在这个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淡化了,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误区四:板书处理不当,失去知识整理的功能。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板书”都是作为历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标示知识重点、知识结果、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理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一节新课往往要用到一至两板板书,板书量很大。采用课件来演示可以为板书节省下许多的时间。而这点却使一些老师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把许多书本的内容都一一照搬,大量内容使学生变成一个书写的工具,只顾着抄笔记而忽视了教师的讲解。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则认为老师的板书就是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而忙于抄写,一心不能两用,必然会使一些本来应该重点听讲的内容被忽略,同时也把教材撇到一边,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误区五:机械死板,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即兴拓展和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是容纳在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中的,课堂上的课件的演示势必按预定的程序来进行。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或是自己授课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必须要讲清楚的问题。每到这样的时刻,便是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维护,对其探求精神予以保护的最好时机,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果的最好时候。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这样的时刻,要么是对学生的问题敷衍塞责,要么就是“课后处理”,怕纠缠于这些问题会使自己这节课设置的内容讲不完,而仍以自己课件的成功演示为目标,按自己课前预定的顺序进行,使课堂变成了一种非常死板的机械性的操作。长此以往下去,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在反思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结合自身及他人教学实践经验所得,我认为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多媒体有强大的功能,集声、像、图、文于一身,有的教师恨不得一切都用上,于是课堂上出现一片繁忙景象。教师忙于介绍、演示,兴致勃勃的学生忙于看、听,结果由于学生的视力、接受能力、注意力等的差异,有些学生未能有效地吸收、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就更谈不上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鉴于此,首要的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其次在选取多媒体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丝丝入扣,不留痕迹;再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过于深奥和冷僻的材料的使用,反而会造成反效果;最后要做到主次分明,不可使多媒体喧宾夺主,而有悖于初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便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不能动摇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多媒体的采用必须以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则,而且不能满足于单向展示,应努力实现“教师媒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讲“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时,其原因比较复杂,“大陆政策”概念比较抽象,列强对日的态度也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之“大陆政策”,展示动态大陆政策示意图和列强对日示意图,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大陆政策的原因、步骤和列强对日态度,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的展示去进行探究,如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三、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做好设计、选材的环节,使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与历史学科实现整合。备课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开端,如果一开始就准备做课件课的话,那在备课方面就要以这一点出发。在一节课的设计中首先必须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课件的演示去突出重点和难点,有所取舍,而不是看重形式,一味追求这种动感的效果。其次,准备做课件课的板书也要预先设计好,根据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是要整一版面来设计,还是从多个版面来设计,亦或是结合传统板书来一起体现。这些设计都是最终取决于教学内容。而作为一节单元复习课甚至是整本书的复习课的时候,最好是利用多媒体板书,而且最好是一版完成,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侵华史时,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板书设计:一侵华史实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1900)直接原因虎门销烟修约遭到拒绝朝鲜东学党起义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侵华野心蓄谋已久。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发 动 国英国英法联军日本八国联军结 果(条约)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 响课本第75页课本第77页课本84页课本第86页这样一页的板书已经非常清晰地把单元的主体结构表现出来,学生学习后条理也比较清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比较的能力。还有,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展示知识的整体框架。历史课与其它课程一点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包括知识的前后联系、总体走向以及同类知识的联系和延伸,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比如讲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内容时,如果能使学生的思维“链接”到西方“工业革命”的情况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要做到这一点,课件这种形式无疑是有先天优势的,所以在设计时就要更加突出课件课的这种优势。总之,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我们正确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