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讲义》word版.doc_第1页
《刑事诉讼法讲义》word版.doc_第2页
《刑事诉讼法讲义》word版.doc_第3页
《刑事诉讼法讲义》word版.doc_第4页
《刑事诉讼法讲义》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刑事诉讼法讲义简 介v 导论v 总论v 程序第一编 导论v 刑事诉讼的概念v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v 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v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v 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v 刑事诉讼的若干原理v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刑事诉讼的概念 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刑事诉讼简介一般刑事诉讼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1.立案2.侦查3.起诉4.审判5.执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刑事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2.刑事诉讼法3.立法机关其他法律有关刑诉的规定4.立法机关的补充规定5.司法解释6.行政法规中有关刑诉的内容7.地方性法规中的有关规定8.有关的国际条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理论 刑事诉讼实务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特征:司法和行政不分;刑民不分;裁判和追诉职能不分;广泛采用刑讯手段;建立多种监督程序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制度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 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职能 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客体刑事诉讼目的 根本目的: 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政治制度 直接目的: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思考题:正确理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又称为刑事诉讼形式或者刑事诉讼构造。外国古代的诉讼结构 弹劾式 不告不理 原告和被告的诉讼地位平等 裁判者在诉讼中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 纠问式 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 被告人成为诉讼客体 书面审理 侦查、控诉、审判三权合一现代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结构 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 警察、检察官和其他有侦查权的官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侦查阶段控辩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法官在审判阶段起主导作用 确定的法律救济程序 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 侦查主要有警察进行 侦查阶段控辩双方是平等对抗的诉讼主体 审判阶段由控辩双方主导进行 一般不允许再审,为被告人利益的少数情况除外刑事诉讼职能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和功能。 刑事诉讼职能 诉讼理论通说 三职能说: 控、辩、审 三职能行使者 少数观点 四职能说 五职能说 七职能说刑事诉讼主体 诉讼主体与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争论 确认主体地位的意义 通说 国家专门机关(主要主体) 当事人(主要主体) 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般主体) 刑事诉讼客体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中所要查明的实体法事实和对该事实的法律评价 诉讼过程中应当解决的程序法问题 选择题 假设你不得不面临这样两种处境:一是医生认为你身患严重疾病,只有将你的右腿截掉才能挽救你的生命,在取得你的同意后准备对你实施截肢手术;二是你在航海途中遭海盗劫持,海盗要求你交出属于别人的珍宝,在遭到拒绝后准备砍下你右手的中指。 问: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 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的特定需要而对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 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伦理标准,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伦理目标。刑事诉讼价值的内容 外在价值(实现实体法目标) 内在价值(程序正义) 经济效益价值 外在价值: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在形成某一好的裁判结果方面是否有用和有效的价值标准。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 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一项刑事诉讼程序能否满足程序正义的要求,要看它是否使那些受程序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受到应得的待遇。 标准如下:1、使那些可能受程序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充分有效地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来,并受到人道和有尊严的对待;2、裁判者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一种中立无偏的地位;3、刑事诉讼过程应符合理性的要求;4、刑事诉讼程序应及时产生裁判结果。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时间效力 关于人的效力 关于地的效力第二编 总 论n 刑事诉讼法的根据和任务n 诉讼中的专门机关n 诉讼参与人n 刑事诉讼原则n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n 辩护与代理n 管辖n 回避n 强制措施n 附带民事诉讼n 证据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的根据和任务一、根据:宪法二、任务(一)根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我国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二)直接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作斗争 第二章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一、专门机关n 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双重领导)n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双重领导)n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上下级监督关系)二、需要掌握的内容n 各机关的性质、职责、组织体系(四级)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n 一般情况下:n 公安部n 省公安厅n 省辖市公安局n 县公安局n 北京市的情况n 公安部n 市公安局n 区县公安分局北京市检察院、法院体系n 市检察院n 市检察院分院n 区县检察院n 市高级法院n 市中级法院n 区县法院第三章 诉讼参与人一、概念: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二、范围n 当事人1、被害人2、自诉人3、犯罪嫌疑人4、被告人5、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n 其他诉讼参与人1、法定代理人2、诉讼代理人3、辩护人4、证人5、鉴定人6、翻译人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n (一)概念(criminal suspect,the accused)n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的侦查和起诉阶段,依法受刑事追诉的当事人。n 被告人是指被有起诉权的个人或者机关指控犯有某种罪行,并被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当事人。二、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 一方面是诉讼主体,一方面是被追诉者,同时又是重要的证据来源四、权利和义务被害人一、概念(victim)(公诉、自诉的称呼不同) 广义的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及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二、诉讼地位的演变三、权利和义务法人参与人n 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n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的,应当由单位的其他负责人作为诉讼代表人出庭n 单位被害人n 存在的问题比如证据、强制措施等第四章 刑事诉讼原则第一节概述一、刑事诉讼的 一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4、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5、审判公开6、两审终审二、刑事诉讼特有的原则1、职权原则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3、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4、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5、检察监督原则6、法院统一定罪原则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8、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9、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第二节 职权原则一、职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含义:1、职权的专属性(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2、职权的排他性3、依法行使职权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一、含义n 检察院、法院行使职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是独立的n 依法行使职权n 法院、检察院各自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二、意义:实现司法公正三、与西方司法独立的区别四、检察院、法院的领导体制不同导致独立行使职权的主体不同:检察院为系统独立、法院为层级式独立五、妥善处理几方面的关系n 与党的领导的关系n 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关系n 与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关系第四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一、作用:处理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二、含义为三层:1、分工负责 2、互相配合 3、互相制约三、在刑事诉讼中的表现四、意义第五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一、表现:公民扭送、控告、举报、群众监督审判、执行、证人证言等二、意义第六节 检察监督原则一、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体现在:n 立案监督n 侦查监督n 审判监督n 执行监督二、监督方式:事后监督,书面提出三、意义第七节 法院统一定罪原则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1、刑事案件的定罪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2、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组成合格的法庭进行公开、公正的审理,并须予以被告人一切辩护上所需的保障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为贯彻这一原则,立法上的相应规定:1)、区分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2)、明确由控诉方负举证责任,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得因被告人证明不了自己无罪而推定其有罪3)、疑案作无罪处理关于沉默权n 1999年年底武汉警方的审讯室不再悬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n 2000年9月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主诉检察官零口供制度,规定允许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这是沉默权首次在我国司法规章中予以确认。 第八节、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n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侮辱、诽谤等)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九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一.该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二.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的范围1.外国驻中国使馆的外交代表以及他们的家属2.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3.途径中国的外国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4.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外交护照来中国的外交官员5.经中国政府同意给予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其他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人士 上述人员在我国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第十节 国际通行刑事诉讼原则一、司法独立原则judicial independence 1.含义:审判权由法院行使;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只服从宪法和法律。 2.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论 3.保障措施(组织独立、终身制、高薪制)二、无罪推定原则innocent presumption1.含义:任何人未经法院依法确定有罪之前,应推定其为无罪。2.具体要求有:1. 控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2.被告人享有沉默权(right of silence)3.疑案应作无罪处理3.拒绝强迫自证其罪(right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与沉默权的关系 沉默权滥觞于17世纪英国的李尔本案件。沉默是一个人不说话或者停止说话的状态,实际上是以消极形式反对自证其罪的行为,两者可谓互为表里,因此沉默权的含义是以沉默方式反对要求强行要求作可能导致刑罚或者更重刑罚的供述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始终保持沉默,证人则必须陈述理由并经法院认可后才能保持沉默。联合国该司法准则的要求1、适用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等自然人2、适用的事实是可能导致刑罚或者更重刑罚的事实(姓名、居住地、民事事实一般不受这一规则保护)3、证据方面提取被讯问者的指纹、足迹、血样、笔迹、声纹、摄取照片、测量和检查身体不受该规则的限制4、该规则禁止的行为不限于酷刑,泛指妨碍自由意志决定的一切行为5、被讯问者不会因拒绝陈述而遭受惩罚和法律上不利推测三、控审分离的原则n 含义:1.起诉权和审判权分离2.审判以起诉为前提(不告不理)3.审判范围限于起诉书指控的人和事4、起诉人有权撤回起诉四、平等对抗原则n 含义:1.控、辩平等2.控辩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抗n 各国实现的程度不同五.诉讼迅速原则(诉讼权利)六.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对被追究者的同一行为,一旦作出有法律效力的确定判决,不得再次对进行审理和处罚。七.适度原则:在刑事诉讼中采取诉讼手段特别是限制公民权利的诉讼手段,其种类轻重应与所追究行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不得过度。八、程序法制原则,要求:1、国家应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化2、各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刑事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3、要确定制裁措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4、建立必要的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第五章 辩护与代理第一节 辩护一.概念: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方的指控进行反驳和辩解,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二.设立辩护制度的原因1.维护人格尊严的需要2.制约权力的需要3.增加裁判公信力的需要三.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四.辩护制度的意义1.兼听则明2.法制宣传3.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五.大陆法系的辩护运行机制 大陆法系比较崇尚安全价值,强调打击和控制犯罪,所以被告人的辩护权受到多方面限制,表现: 1.在辩护方式上主要通过对控方进行法律上的反驳来维护本方利益,在证据调查方面论战较少; 2.辩护的自由度方面限制较多,法官在审判中居于中心地位,对辩护进行干预和限制; 3.辩护对审判的引导力较小,不会直接影响审判的进程六.英美法系的辩护运行机制 在自由价值至上的英美法系国家,视被告人的权利为刑事诉讼首先应当保护的权利,所以相当重视被告人的辩护权,表现: 1.在辩护方式上,重在对控告方的证据事实进行驳斥,所以交叉询问比较多,审判也充满对抗; 2.辩护自由度大 3.辩护对审判的引导力大七.中国的辩护运行机制 总体上受大陆法系的影响较深,对辩护权行使限制较多,比如,权利内容受限多,法庭上的辩护活动要受法官的许可。八.辩护的种类(一)自行辩护(二)委托辩护(三)指定辩护(任意指定,强制指定)1、强制辩护的条件1)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2)开庭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2、任意指定辩护的条件(一)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二)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三)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已委托辩护人,而该被告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四)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五)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六)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有问题,有可能影响法院正确定罪量刑的。3、指定辩护的程序n 人民法院对需要指定辩护的案件,应在开庭十日以前,将指定辩护律师通知书和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交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时,附送被告人符合法定或者本通知规定的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况说明或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第二节 辩护人一.辩护人的概念二.辩护人的诉讼地位1.辩护人执行的是特 定的刑事诉讼职能2.辩护人享有大多数 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3.辩护人独立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以外,以自己的意志展开辩护活动三.辩护人的作用 1.弥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能力缺陷,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2.协助法院全面查明案情,准确适用法律四.辩护人的范围 1.律师 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4.有些人不得作为辩护人(1)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3) 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5)本院的人民陪审员;(6)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7)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但上述第(4)、(5)、(6)、(7)项规定的人员,如果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的,准许。五.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独立辩护权 2.阅卷权(时间、内容、有无许可) 3.会见通信权(注意区别侦查阶段的会见)(保密问题)(遵守规则) 4.调查取证权(律师特有) 5.司法文书获取权审查起诉阶段阅卷的内容n 诉讼文书: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决定书、逮捕证、搜查证、起诉意见书等为采取强制措施和其他侦查措施以及立案和提请审查起诉而制作的程序性文书。n 技术性鉴定材料: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物证技术鉴定等由鉴定资格的人员对人身、物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材料进行鉴定的记载和结论。审判阶段的阅卷内容n 起诉书n 证据目录n 证人名单n 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会见n 会见的规则:不准带信、借手机、出谋划策,需另一个律师陪同n 问题:限制时间;监听 6.获得通知权(出庭) 7.提出证据权 8.质询权 9.辩论权 10.控告权 11.拒绝权 12.其他权利n 拒绝辩护的条件1,委托的事项违法;2,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3,委托人隐瞒事实的。n 现实中的情况:70%的刑事案件没有律师的介入,2000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0.78件.n 原因1,经济问题;2伪证罪的威胁;3,辩护对判决几乎没有影响六.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一)自诉案件:被告人随时可以委托辩护人; 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履行告知义务(二)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三)律师最早介入诉讼是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职责是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此阶段的律师职责问题:辩护?(四)会见的时间安排:48小时,5日以内第三节 代理一.代理的概念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二.代理与辩护的区别 1.产生的根据不同 2.诉讼地位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 4.诉讼任务不同 5.权限范围不同 6.活动名义不同三、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时间:同辩护人第六章 管辖 第一节管辖概述一、管辖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之间最初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职能管辖或者立案管辖;审判管辖)二、确定管辖的原则三、确定管辖的意义第二节 立案管辖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刑法第246条第1款侮辱、诽谤案件;第257条第1款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件,第270条侵占私人财产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1)故意伤害案件(轻伤);2)重婚案件;3)遗弃案件;4)妨害通讯自由案件;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件;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7)侵犯知识产权案件;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注:其中第6)、7)项中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除外。以上8类案件证据不足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3.公诉转化为自诉的案件(涉及被害人人身权、财产权) 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二.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一)贪污贿赂案件 1.贪污案件(刑法第382条、第183条第2款、第271条第2款、第394条) 2.贿赂案件(刑法第385条、388条、387条、389条、391条、392条、393条、第163条第3款、第184条第2款) 3.挪用公款案件(刑法第384条、第185条第2款、第272条第2款)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 5.隐瞒境外存款案件 6.私分国有资产案件 7.私分罚没财产案件(二)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和民主权利的的犯罪(四)其他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该条需要具备4个条件三、公安机关直接立案的案件排除式,一般没有列举具体罪名,但六部委的规定里规定:涉税案件、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贪污贿赂犯罪中刑法 163条第1款第2款,184条第1款和164条规定的犯罪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审判管辖第三节 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的刑事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的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案件第三节 审判管辖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全省性的重大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性重大案件二、地区管辖以犯罪地的法院管辖为原则,以被告人居住地管辖为补充三、专门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第2条:n 犯罪地是犯罪行为的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第三节 审判管辖四、管辖中的其他问题 1.上下级之间的管辖问题 2.同级之间的争议(最初受理、主要犯罪地、指定管辖) 3.特殊案件的管辖:P117第七章 回避第一节概述一、回避的概念: 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与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二、意义第二节回避的理由和人员一、回避的种类1.根据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2.根据申请回避是否需要理由: 有因回避、无因回避二、回避的人员范围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和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第二节回避的理由和人员三、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第二节回避的理由和人员5.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6.对于按照二审或者再审程序发回重审的案件的原审判人员不得参与对该案件的重新审理四、没有解决的问题:两个委员会的委员的回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1、近亲属包括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姻亲;2、担任过本案勘验人员的审判人员;3、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期间回避适用于侦查、起诉、审判阶段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普通工作人员的回避由各机关负责人决定;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三、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的复议第八章 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拘留、逮捕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是指公检法三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强制方法。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1.合法性 2.必要性 3.相当性 4.适时变更或者解除三、注意和其他相关措施的区别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一、拘传:(一)概念:公检法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的强制方法。(二)程序 1.县级以上公检法机关负责人批准 2.填写拘传证 3.出示拘传证 4.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二、取保候审(一)概念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而证据不足的 5.法定羁押期间届满尚不能结案的(三)方式1.人保:a.保证人的条件(1)与本案无牵连;(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收入和住处。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b.被保证人的义务(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2.财产保:只能用人民币,最低限1000元注:二者不得同时适用(四)程序1、决定;2、执行(12个月);3、变更或解除或者撤销n 目前该措施用的不多,原因有多方面:侦查方式、观念、怕担责任等;n 2000年,英国保释后不到案的比例有时达20%。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三、监视居住(一)概念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二)条件:同取保候审(三)被监视居住的人应当遵守的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准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四)程序期间6个月,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注意:不能变相羁押第三节 拘留一、拘留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二、与国外逮捕措施的比较 共同点:都是一个行为;区别:主体不同三、拘留的对象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第三节 拘留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证据、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注:以此区别于行政、司法拘留第三节 拘留四、拘留的程序 1.决定机关:公、检机关负责人决定,由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拘留证 2.两名以上公安人员执行 3.出示拘留证,被拘留人签字 4.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 1)通知 2)进行讯问n 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单位;n 如果拘留的是人大代表则应当向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或者经其许可;第三节 拘留5.期间: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第7种拘留对象提请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另:对人民检察院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第四节 逮捕一、概念是 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进行,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二、羁押与逮捕的关系三、逮捕的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有逮捕的必要四、逮捕的程序n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n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n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第四节 逮捕(一)批准逮捕的程序1.公安机关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送同级检察院2.检察院审查3.检察院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书,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书(不批捕的还可以同时制作补充侦查通知书)4.期间:对于被拘留的人,7日;未被拘留的,15日内批捕,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20日5.公安机关有权要求复议(7日)、复核(15日)(二)决定逮捕的程序 检察院内部侦查部门 审查逮捕部门;人民法院也有权决定逮捕n 如果逮捕的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则需要经过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许可。n 乡级的人大代表只需在逮捕后进行通知。审查逮捕下列犯罪嫌疑人,应报上级检察院备案n 批准逮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n 检察机关直接立案的案件第四节 逮捕(三)逮捕的执行程序1.公安机关是执行机关n 公安机关在接到批准逮捕决定书、决定逮捕书等文书后,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负责人签发逮捕证并派员执行2.出示逮捕证,被执行人签字3.逮捕后24内:1)通知 2)讯问4.变更: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律师、辩护人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第五节 目前强制措施中的问题n 超期羁押n 没有人民法院的介入n 联合国审前羁押准则中被羁押者的待遇:n 反对断绝与外界接触的拘禁 n 享有律师帮助的权利 n 享有接触家庭成员和其它人的权利 n 禁止刑讯和非法待遇 n 对羁押提出异议 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一、概念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性质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n 大陆法系国家与我国一样,通常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法;n 英美法系不允许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请求。(证明标准不同:刑-排除合理怀疑;民-优势证据)二、成立的条件 1.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 2.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国家或者集体造成物质损失 3.具有赔偿请求权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提出了赔偿请求法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n 民事诉讼可以与公诉同时进行,并由同一管辖法院审判。n 一切就追诉对象的犯罪事实所造成的损失而提起的诉讼,包括物质的、身体的、精神的损害,均应受理。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原告人1. 通常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2.若被害人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3.被害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4.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检察院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通常是刑事被告人及其他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 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3.已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理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5.其它对刑事被告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四、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1、提起的期间刑事诉讼过程中:立案后第一审判决宣前 2.提起的方式:口头,书面 3.侦查起诉阶段的调解解决或者只做记录 4.诉讼保全,先行给付 5.审判第十章刑事证据的一般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第三节刑事证据的分类第一节概述一、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二、证据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relevancy)、合法性证据的证明力,证据的证据能力(可采性admissibility)三、英美法系有关的证据规则(一)特定证据可采性的相关规定1、品格证据(character evidence)2、类似事件的证据 (二)证据的排除法则 1 、传闻法则 2 、意见证据法则 3 、有关事实的排除法则 1)非法获得的证据(非任意的自白,非法扣押、搜查所获得的证据)2)1984年6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对排除规则作了限制: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和善意的例外 四、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掌握每一种证据的概念、分类、特征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六、鉴定结论 英美法系证人拒绝作答的特权n 拒绝自陷于罪的特权n 婚姻特权n 法律职业上的特权n 其他职业的特权(美国多数州承认)n 公务的特权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七、勘验、检查笔录 八、视听资料九、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1、奴隶社会的神示证据制度 2、封建社会的法定证据制度 3、资本主义的自由心证制度n 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53条:n 在重罪(5年以上徒刑)法庭休庭前,审判长应责令宣读下列训示,并将内容大字写出布告,张贴在评议室最显眼处:法律并不考虑法官通过何种途径达成内心确信;法律并不要求他们必须追求充分和足够的证据;法律只要求他们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凭自己的诚实和良心,依据自己的理智,根据有罪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印象,作出判断。法律只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已形成内心确信?这是他们的全部职责所在。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划分的依据是证据的来源 2、区别于西方的传闻证据二、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划分的依据是证据的表现形式 2、掌握不同种类的归属n 传来证据既包括言词证据也包括实物证据;n 传闻证据既包括非耳闻目睹的 陈述也包括耳闻目睹的证人非在法庭上所作的陈述。n 我国证据的运用中不排除适用传来证据。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三、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划分的依据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划分的依据是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 2、概念 3、完全依据间接证据定罪应遵守的规则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的证明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第一节 证明责任burden of proof一、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 等同说,包含说,独立说二、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举证责任倒置: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三、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 自诉人第二节 证明对象n 中心问题是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一、实体法方面的事实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七何: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如何实施犯罪how,侵害何种对象which,造成何种结果what第二节 证明对象第三节 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法律规定的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等同说,独立说二、美国证据理论对证明程度的等级划分p180:第二等:排除合理怀疑Beyond reasonable doubt三、我国的证明标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1、据以定案的每个证据都必须查证属实2、证据必须与犯罪事实有客观联系3、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均有证据证明4、所有证据在总体上已足以对所要证明的犯罪事实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四、对我国证明标准的质疑标准简单划一、标准高、缺乏可操作性五、我国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是诉讼活动不同于人类探求未知事物、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 1、诉讼是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 2、诉讼是在程序法的规范下进行的活动 3、诉讼包含一系列法律价值的实现和选择六、程序工具主义对证据理论的影响一系列证据规则无法确立和实施:证人特权规则、无罪推定原则、沉默权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七、学术界对证明标准的概括 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两个基本说n 法律真实即达到排除其他一切可能的标准n 诉讼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有关规定,是从法律的角度对案件事实的真实性作出认定:法官的主观判断对案件的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在诉讼中案件事实的形成过程始终受到法律的约束n 两个基本说: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n 有人认为证明标准应当是:确定无疑n 思考题:证据学的理论基础和证明标准第十二章 期间、送达 和诉讼文书第一节期间一、期间的概念 期间与期日的区别二、法定期间 1、立案阶段的期间(15日) 2、侦查阶段的期间 1)强制措施期间 2)羁押期间2个月-1个月-2个月-2个月第一节期间 3、审查起诉的期间 1个月-半个月,7日,补侦次数2次, 每次 1个月, 4、一审的期间 10日,3日,1-0.5-1个月,20日 5、上诉、抗诉的期间 5日,10日 第一节期间6、二审的期间 3日,10日, 1-0.5-1个月 7、再审的期间 3个月-6个月 8、执行期间 死刑:7日,执行变更 第一节期间三、期间的计算 1、计算单位:时、日、月 2、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的计算:P194四、期间的恢复第二节 送达一、概念P196二、送达的方式第三节诉讼文书一、概念:诉讼文书是指在诉讼中由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或者材料的总称。二、诉讼文件是公安司法机关依职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一定的强制性的书面文件。第三编 刑事诉讼的程序 公诉案件的阶段1、立案2、侦查3、起诉4、审判5、执行 自诉案件的阶段1、起诉2、立案3、审判4、执行第一章立案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 P279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作法俄国“提起刑事诉讼”=我国“立案”二、意义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