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v 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v 应用案例 黑客行为(hacktivism) v 黑客行为(hacktivism)泛指因政治或社团目的而产 生的黑客或入侵计算机系统的行为。独立完成这种行为 的个人被称为黑客行动主义者(hacktivist)。 v 黑客行动主义者与黑客采用同样的技术与手段,但与黑 客不同,他们只是想借助黑客行动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 注意。比如说,这些人可能会在网站的主页上留下醒目 的留言,引起网络拥塞,或者在网页中嵌入某些激烈的 反对观点。甚至可能在网站上加载“拒绝服务攻击”来造 成站点瘫痪。 v 2001年4月,中国飞行员王伟与美国飞机相撞并牺牲 之后。中美两国的黑客行动主义者互相攻击对方的网站 ,并进行留言,发布自己的言论。 v 黑客行为是否是一种犯罪尚待定论。反对者称黑客行为在 本已混乱不堪的自由论坛上又添了一把火。而支持者声称 正是黑客行为才能有效的保证论坛的言论自由性。 v 主流社会文化持强烈的怀疑态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与当代 商业文化背离的亚文化.他们坚信“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免 费的“,在虚拟社区,他们无视知识产权,每个成员散发文本、 图像、音乐、游戏和软件给他们的线上同事,作为回报,他 会收到社区同事发送的信息,这种行为促进了个人在共同的 项目上的合作,也构成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对于这种现象, 有不同的解释.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v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创立。 v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v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 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 表。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心理学的科学性问题 2当时社会的管理实践的迫切要求 机能主义 v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认为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 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 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 v 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 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 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 考察意识。 “临临界期”与与中枢枢神经经退化 v 刚刚刚刚 出生的小鸭鸭子在看见见离自己最近的、动动着的较较大物体时时,它会 认为认为 是自己的母亲亲,会跟在后面不离开,这这叫做大脑脑的“印刻现现象” ,这这不是遗传遗传 密码码的作用。 v 印刻现现象只在小鸭鸭子孵化后的21小时时到24小时时之内存在,以后便不 再出现现印刻现现象,所以,人们们把这这段时间时间 叫做“临临界期”。 v 研究者做过这样过这样 一个实验实验 ,将小 猫饲饲养在只有直条纹环纹环 境中的笼笼子里 数月后,把铅铅笔竖竖着在小猫眼前晃动动 ,小猫有反应应,而将铅铅笔横着晃动时动时 ,它没有任何反应应。通过过研究发现发现 , 小猫已失去了对对横线线的视觉视觉 反应应,而 且,错过错过 了对对横线视觉线视觉 的“临临界期” ,之后无论论怎样样努力扭转这转这 一局面, 都无济济于事,这这只小猫将终终身看不见见 横线线。 “临临界期”与与中枢枢神经经退化 华生(JohnB Watson,1878 1958) v 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 普金斯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用行为主义的方法 来取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v 华生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v 华生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 应心理学 v 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 科学”,而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 然科学。 v 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 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 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 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 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 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 本质差别。 “S-R”心理学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v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v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 个车站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他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漂流 300英里。他还试制过简易滑翔机,曾把一台废锅炉 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 顶上。 v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 从事写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因此 他曾选修过生物学、胚胎学和猫体解剖等学科。在生物 学教师的指导下他阅读了洛布的脑生理学和比较心理 学、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等科学著作,还阅读了 罗素的哲学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这些著作 对他日后的学术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v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 理系。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张极严 格的日程表,从早晨6点至晚上9点的分分秒秒几乎都 用来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他不看电影不看戏,谢绝一 切约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斯金纳于1930年获哈佛大 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此 后他在该校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1945年他在明 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 那大学心理系主任。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 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v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 ,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在哈佛大 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 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 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 v 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 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 v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 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 证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 v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 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 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 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 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 v 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 架子上; v 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 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 段; v 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v 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 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 v 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 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 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 v 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v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 ,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 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 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强化理论 v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 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 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 的任何刺激。 v 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 v 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 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 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 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 v 积极强化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 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 为。如鸽子用啄键来去除电击伤害。教学中的积极 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皱眉等。 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 v 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的 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 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 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 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 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 v 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 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 v 斯金纳还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其名著沃尔 登第二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 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孩子们要被训练成具有合作精神和社 交能力的人,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 幸福。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 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正根据沃尔登第二 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 v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 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 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v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 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生平介绍绍 v 艾伯特班杜拉 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 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他就学的中学仅 有20个学生2位教师。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班杜拉颠哥伦比亚 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 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于受赫尔的学生斯彭斯的影响,对 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v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 ,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 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 )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 研究中。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 ,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 任。 (1)信息机能的作用 v 班杜拉认为,在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中,人们不仅进行 反应,而且要注意行为反应所造成的后果。人们通过观 察各种行为所引起的不同结果,就会产生在什么场合下 做出什么反应才适合的假设。这种在学习中获得的信息 成为以后行为的指南。与机械论的观点相反,班杜拉肯 定和赞成,行为的结果一般是通过思维的中介过程来改 变人的行为。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基本上是一个 认知过程。只要人们没有意识到所强化的东西,人们的 行为几乎不会有所改变;即使人们意识到某些反应得到 了正强化.但只要人们根据其他的信息确信这一反应将不 再得到奖赏,那么这些反应也不会增强。 (2)动机机能(或人的预见能力) v 班杜拉明确指出,人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这种预 见未来的能力能够把将来的结果与现在的行为联系 起班杜拉来,使现在的行为控制在这种对未来的预 见之下。简言之,班杜拉的意思是说,人类的认知 能力或思维可以预见未来,这种对未来的预见可以 转化为现在行为的动机,从而对现行的行为起控制 作用。也就是说,这种直接经验的学习并不完全受 现行条件的制约,它还要受人对未来认知的影响。 (3)强化机能 v 班杜拉强调指出,即使是在直接经验的学习中,强化也 不是作为机械的反应加强者而发生作用,而主要是作为 信息和动机的因素而发生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 观点的有效性。班杜拉还认为,“强化加强反应“这种说 法不过是个比喻而已。在反应被习得之后,这些反应所 造成的不同后果会容易地改变它们被用于某一情境的可 能性,但是反应本身却不能再被加强了。所以,与其说 行为被它自己的结果所强化,倒不如说被它自己的结果 所调节更为确切。强化是调节已经习得的行为的有效手 段,但相比之下它不是形成行为的有效方法。班杜拉还 指出,能够证明强化本身可以自动地塑造人类行为的证 据几乎没有。 主要观观点 v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 研究行为。 v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 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 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 有大有小。 v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 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 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 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 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 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 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行为主义者研究方法 v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 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 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v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 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 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 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 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 ,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只是可客观观察的外显行为,反对一 切内省,强调资料的客观性及获取资料途径的客观性。 |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行为,集多个个体的反应即可 知行为的整体。 |个体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 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的。 |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心 所欲地将他们塑造成诗人、哲学家、运动员、小偷、乞丐 ” |经由对动物和儿童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可被推论 解释一般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对社会有重大影响 的学派,其对人的本质的观念非常极端,它的研究完全 抛弃了人的内心世界来研究人,因而其研究的对象根本 就不是完整的人,而是会说话的机器,是受环境左右被 动反应的机器而已,人的本质完全由环境决定,没有任 何自主选择的能力。 |行为主义提出一个人的行为的公式“SR”,S即是刺 激,R是行为反应,在行为主义看来,心理学只需要探索 S与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行为主义对人的本质的观念 |这种完全舍弃人的内在心理世界,而专注于刺激和反 应的关系的研究思路必然导致完全不顾及人的情感、尊 严和独特价值的管理实践,这一观念充分反映出了资本 家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内安全故事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脉瘤术后护理查房
- 西湖大学《西方现代派文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废水处理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贸英语函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修文县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外国语附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小主持人9岁课程
- 儿童故事绘本愚公移山课件模板
- 公共管理学方法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 2024年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机电类)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 《1提手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x-教案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件
- 初级长拳第三路图解
- 货币银行学 康书生课件 第1章 货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