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doc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音乐课教学案例文章摘要:音乐新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关键字:新课标学习方式、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那么究竟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转变旧方式?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三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案例1:一年级的起始课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对象是刚刚离开幼儿园,不满7周岁的核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表现的欲望强,但自我约束力差,再加上我们学校音乐教室的特殊性 (在舞蹈房上课),没有桌子、椅子,却有镜子、把杆。如果不教给学生正确的走、坐、站等常规知识,那么就不能保证以后的音乐课能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单纯的讲述音乐课的常规,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学生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年龄、生理等特点出发,从这堂课的重要性出发,我给这节起始课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初步建立课堂常规,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教学中,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课。教学内容:1.了解进出音乐教室及如何就坐的常规。2.学唱音乐问好曲。3.学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4.初步养成听、唱的好习惯。 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案例实景:1.带孩子去音乐教室:目的:让学生在排队、行走时做到快、静、齐,养成良好的习惯。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咪,因为小猫咪走起路来没有声音,很乖啊。你们想不想学学小猫咪的走?做一回老师喜欢的小猫咪,好吗?我要带上最乖的小猫咪去参观一个好玩的地方。准备好了吗?生:安排排队-按教室座位,排成四队,一队跟着一队轻轻走到音乐教室。2.学小鸟的动作走队形,并能找到自己坐的地方。目的:通过“小鸟找家”的游戏来熟悉学生在音乐课中坐的位置。师:带领学生,学小鸟的动作在教室绕圈后到座位(由四个竖排绕圈后呈四个横排,坐地上。)师:我看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小鸟表现很好,现在让你们在音乐中自由的飞舞,尽情地玩耍,不过,等音乐停了,你们可要马上找到自己的家哦!生:单行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室里自由飞翔,音乐结束时迅速回到原位。(接着双行的小朋友做小鸟飞。)师:现在所有的小鸟要一起飞出去了。大家要当心相互不能碰撞,这样尽的小鸟,才飞得最高、最远、最安全,回来时可别忘了自己的家。(音乐声中全班学生飞出,飞回。)3.学习坐的正确姿势目的:通过有节奏、有律动地朗读练习,掌握正确的坐姿,并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出示:台钟图片师:看!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它说些什么,并照着做,比谁做得紧棒!小屁股坐稳了;小胸脯挺起来了;两只小手放膝盖;小眼睛快睁开;看看谁更像小闹钟。生:根据小闹钟的要求学坐的姿势,并跟着老师边念边做动作。动作-拍手两下,双手拍小屁股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胸脯三下; 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 双手在眼睛旁做闪烁状两下; 拍手两下,摆正坐姿。4.学习站的正确姿势;目的: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并通过听辨高音与低音,来形象地练习坐和站,并为下一课“音的高低”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懂得音有高低。出示一颗笔直的松树师:谁能像这松树一样站立?(请几个同学来示范) 师:大家都站得不错哦,听听和小松树说的要求是不是一样了?谁站得最像小松树就能获得一棵小松树。(纸做的) 脚跟脚跟找朋友 脚脚并拢。 左手右手快回家 五指并拢贴近大腿两侧。 小小皮球藏起来 双手捧住腹部。 老师说:小皮球出来了,学生挺腹。老师说:小皮球藏起来,学生收腹。不断反复练习。 两只肩膀往下压-老师先让学生:做怪人肩耸起,说压下去,学生双肩下压。不断练:做怪人,压下去 挺起胸膛要开门-老师请小朋友把双肩往前关,像关门一样。 老师说:笃笃笃!生问:谁呀?师:是我生:请进请进!把肩往后打开。 头要放平看前方-眼光有神。 师 老师弹一个高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站像一棵松,边按刚才的要求直立;老师弹一个中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坐像一台钟,边正确地坐下。通过反复练习,奖励做得好的学生。 5、 结合第一课欣赏 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走。案例评析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案例2:动物说话案例背景说明: 动物说话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社音乐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的设计根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始终围绕着动物做文章,抓住音乐描写动物的重要元素叫声、动态,创设了各种有关小动物的有趣情境,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动物的说话 (唱歌),通过学生或唱或模仿、或创造性表演,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体验学习的充分运用,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案例实景: 1、引出歌曲动物说话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上出示青蛙的画面) 师;小青蛙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你们想听吗? 青蛙:小朋友们好!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今天喜雀要组织唱歌比赛,希望小动物都能去参加,听了这个消息后,小鸡妹妹和小鸭弟弟都穿上了漂亮衣服,来到比赛现场。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谁是冠军获得者吗? 师:你们听,小鸡妹妹正在这边紧张的练习呢!听:(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小鸡 说话 ,叽叽叽 (拍 手)(拍 手), 小鸡 说话 叽叽叽(拍 手)(拍 手), (晃 头), 叽叽叽叽叽叽。 师 小朋友,你们说小鸡妹妹有把握做冠军吗?为什么?你们有什么建议?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小鸡妹妹听了心里可舒服了,它想请你们和它一起来表演这首歌,你们愿意吗?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肯定比小鸡妹妹表演的还棒呢!(带领学生学着小鸡说话-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边做动作,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 2、初步学唱歌曲: 青蛙:现在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了,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演出情况吗?(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聆听音乐,并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学生分成小鸡队和小鸭队进行比赛,看谁表演的好,唱的好。 师:小朋友,小鸡和小鸭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你们喜欢他们吗?请用你们优美的声音告诉我好吗?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森林音乐会可不止两位朋友,还有好多好多的动物呢?你们最喜欢哪些动物来参加?(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歌词的创编。) 请学生来表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教师表扬鼓励。案例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本次的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式上同样带来新的变化。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 本课的设计 (玩玩-说说-听听-唱唱-编编 演演五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都是在创设各种情境中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验。首先,创设各种情境,游戏中展开教学,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伙伴上,拉近了与学生间的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其次,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注意到了以关爱每一个孩子为基点,教学过程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了孩子个性的张扬,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这一课中也渗透了音乐创作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创造学习。案例3:连线和跳音案例背景说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低段的小孩子很喜欢上音乐课,他们很乐意在老师设置的音乐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到了中段、甚至高段,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了。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点心,在教学设计时多从他们的学习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吸引他们,引导他们,他们同样喜欢在玩中学习,同样会喜欢音乐,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第六册人音版教材第二课 大雁歌中有一个知识点:连音和跳音的区别,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设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案例实景: 1、引:用竖笛吹奏 小宝宝睡着了,再次感受三拍于摇荡的感觉及那种安静的情绪。 2、师:宝宝听着悦耳的笛声快要睡着了,你们能帮她早早进入梦乡吗?,教师用手指五线谱带着学生哼唱,熟悉旋律,并启发学生唱得连贯、温柔,这样才能让小宝宝睡着。1/3 1-2 3- 3-4 5- 5-6 5-4 3-2 1- 3、引出并体验跳音和连音 师: 正当宝宝快要睡着时,窗外响起了轻微的声音,会是什么声音呢? 学生:讨论,发挥想象力。 答:传来了风声、还有雨声、小老鼠在偷米、小猫的叫声、姐姐走路声 师:给学生分组-一组用刚才的旋律哼唱hu,表现风声引导学生唱得连贯、抒情;另一组也用刚才的旋律唱小雨声,引导他们把雨声唱得轻巧、有弹性。 然后教师指挥学生进行合唱(如:风声和雨声;小猫的叫声和老鼠的叫声等),提醒两种声音不能把宝宝给吵醒。 最后提问: 第一声部的旋律中加了什么音乐记号后,旋律变得那么抒情、那么连贯? 加了连线 第二声部的旋律加了什么音乐记号,旋律变得轻巧、有弹性了? 加了跳音记号案例评析: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探索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在刚才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精心设置了情境,改变了以往沉闷的教学方法 音乐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在看着教师的手指五线谱熟悉旋律时,学生不自觉地进行了发声训练。在学生讨论、想象后的模拟合唱中引出了连线和跳音,学生在实践、合作中真正体验和理解了两种音乐记号的作用。整个过程学生都非常地投入,能自觉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主动乐意地参与活动-学习。这比教师用语言解释、讲解强上了好几倍啊!在这样的方法与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此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比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 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求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