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移动基站防雷技术文件V.30.doc_第1页
湖北移动基站防雷技术文件V.30.doc_第2页
湖北移动基站防雷技术文件V.30.doc_第3页
湖北移动基站防雷技术文件V.30.doc_第4页
湖北移动基站防雷技术文件V.3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圣晨佳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防雷检查1234及整改措施v.30版湖北圣晨佳科技有限公司目 录一、现场问题3二、1个联合地网5三、2根引上线6四、3根入户线171)电力线172)光缆193) 馈线20五、4种设备(防雷模块和接地检查)211)交流配电箱212)开关电源柜253)综合柜264)非带电金属体33一、现场问题obo移动服务组通过14个地市巡检,总共前往超过217个基站(含高山、郊区、农村、城市),我们发现存在大致有5类问题如下:1、 基站引入线位置存在问题。为湖北省移动基站受雷击主要因素。导致雷害事故,原因在于高电位引入。具体情况为:a、馈线排引至铁塔中部或塔脚位置,b、接地引入线引至大楼避雷带等,c、馈线排和保护地共用一组引上线d、馈线不接地(室外排被盗)。属于一类危害源,会导致基站内大量设备损坏非常严重!2、 综合柜问题。光缆加强筋接地不规范,为损坏光端机主要因素。具体情况:a、综合柜设计不合理,导致打火。b、加强筋没有接地。c、加强筋接到室内排。d、加强筋与机架没隔离。e、加强筋裸露伸出过长。f、加强筋接地线过细。属于二类危害源,会导致光端机损坏严重!3、开关电源问题。主要因为问题1和采用低质防雷器。具体情况:a、由于防雷器件质量问题,防雷老化很严重,并没有及时更换。开关电源内老化占巡检数量38,带来的后果为没有任何防雷效果和有起火燃烧迹象。b、npe模块由于全部采用普通放电管,保护能力差,发生多数量的爆裂情况。c、维护非常困难属于二类危害源,会导致开关电源损坏严重!4、 交流箱问题。交流箱内采用spd品牌多而乱,很多老化模块未及时更换。具体情况:交流箱中的防雷模块的质量,尤其来的重要,做为电源引入线防雷第一道屏障。a、现场有特别多不知名品牌或老化,非但使得第一道防雷屏障失效,却引发交流箱燃烧,事故频发。这种燃烧情况占老基站9%,将来可能更加频繁。b、交流箱内不符合标准选型。约占42。属于二类危害源,会导致交流箱起火或其他电源设备损坏非常严重!5、三根入户线布放问题。即电力线、光缆及馈线入户要求不规范。属于二类危害源,会导致部分设备损坏-严重!具体情况:14个地市这个情况都非常普遍。约占巡检总数52,a、 供电电力线缆架空引入,容易引雷。规范中要求地埋和穿管入户b、 架空电力线或光缆经过铁塔角引入室内,容易引雷。c、 馈线沿铁塔角布放。d、 馈线在离塔处没有接地。e、 馈线在机房入口处没有接地。f、 馈线避雷器地线引接至室内排。检查基站防雷方法1234和整改措施:其中,“1”指的是一个联合地网;“2”指的是两根引上线,即室内接地排引入线与室外接地排引入线;“3”是指引入室内的3根导线:电力线、馈线与光缆;“4”是指在机房内应仔细检查4个地方: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柜、综合柜、非带电金属体(蓄电池架、室内走线架及设备机壳)二、1个联合地网基站铁塔地网、机房地网与变压器地网,彼此间距如不超过30米,一定要相互焊接连通。因为地网联合,既可以增加雷电流对地的泄放面积,又可以避免因不同地线引入同台设备出现电位差而拉弧打火。常见的联合地网形式如下图:铁塔建在机房旁边的地网示意图铁塔建在机房上的地网示意图移动基站的塔下屋地网及接地引入线引接形式建议按下图所示方式建设:但对地网我们只能在施工时加以监督确认,巡检时难以检查判定。三、2根引上线属于一类危害源,会导致基站内大量设备损坏非常严重!建议巡检人员在进入基站机房之前,先绕机房一周,看看两根引上线,即室内接地排引入线(注:地网与室内接地排之间的连线)和室外接地排引入线(注:地网与室外接地排之间的连线)情况,进入室内后,再看与两根引入相连接的室内接地排与室外接地排是否符合要求。理论描述:室内接地排(以下简称室内排)主要作用是给设备提供工作地与保护地,必须是干净的“地”,同时也可以泄放部分雷电电流;室外接地排(以下简称室外排)主要作用是泄放感应雷电流的。室内排与室外排的引入线一定不能连接至铁塔或避雷带等直击雷引下系统,不然直击雷电流就会沿着引入线进入室内,到达设备。直击雷电流强度相当大,可能会有上百千安,即使设备内部安装防雷器,也很难承受住此雷电流,必然会被击毁。室内排与室外排不能从同一根引上线引接,它们之间也不能用导线相互连接,否则室外排上的感应雷电流就会流到室内排,进而到达设备,干扰设备的运行,很容易出现设备吊死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绝缘击穿工频续流短路,损坏烧毁设备。所以室内排与室外排必须分开从地网上引接,且它们在地网上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通过经验发现,雷电流如果在土壤中通过5米的对地泄放,就会衰减95%以上,这样室外排上的感应雷电流通过地网的对地泄放衰减,就不会严重干扰到设备正常运行。同样的道理,直击雷引下线也应同两根引上线间隔不小于5米。另外,因为两根引上线可能具有不同的电位差,如采用热镀锌扁钢做引上线,且彼此间隔过近,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电位差而拉弧打火。故两根热镀锌扁钢引上线在空气中的间距应不小于20cm。室内排与室外排不能省略,不能将本应与室内排与室外排连接的接地线串接在引上线上,这样不仅不利于雷电流的泄放,同时还会形成近端串绕,干扰设备正常运行。标准要求(注:依据qb-w-011-2007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下同):第5.3.5条: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第5.3.6条: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m,其材料为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为95mm2的多股铜缆。第5.3.7条: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连接点还应避开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及或铁塔塔脚,其间距应大于5m,条件允许时,宜取1015m。第5.3.8条:接地引入线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和绝缘防腐的措施。第5.4.1条:接地汇集线宜采用条状或环形在机架上方沿走线架布设,材料为铜材,截面积不应小于40mm4mm;当接地汇集线采用排状时,总汇流排应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铜排。第5.4.4条:接地汇集线和馈线接地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第6.3.2条:馈线接地排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铜排,并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作可靠连接。正确做法:1、室内排与室外排的接地引入线应使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为95mm2的多股铜缆。另外,实践证明,多股铜缆截面积如不小于35mm2就足以满足使用要求。2、两根引上线在地网上的连接点,均应同直击雷引下线在地网上的连续点间距不小于5米,两根引上线一定不能同铁塔或避雷带等相连,也不能相互搭接一起。3、两根引上线彼此在地网上连接点的间距,也应不小于5米。4、两根引上线如采用热镀锌扁钢,在空气中的间距应不小于20cm。5、引上线不得盘绕,尽量短直,同时应做好防腐处理。6、室内排与室外排宜采用400mm100mm5mm的铜排,与其连接的接地线应采用16mm2的多股铜线,如右图。现场问题:1、 室内排和室外排的引入线都搭接到铁塔或避雷带。2、 室外排接搭接到铁塔或避雷带。3、 室内排和室外排共用一根引上线。4、 没有室外排(被盗)。5、 室内排与室外排相互连接。6、 无专用接地排(多根接地线与引上线串接的现象)。7、 两根热镀锌扁钢引上线间隔过近,甚至彼此有接触。现场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整改措施:1、 针对上述第1项问题(室内排或室外排的引入线搭接到铁塔或避雷带)方法1、务必要将引入线从铁塔或避雷带上断开,重新连接至新增接地地网。方法2、如机房有专用机房地网,但地网埋入地下难以寻找,应重新增设地网,将引入线连接到新增地网上,并将新增地网与铁塔连接,以做到与原地网联合接地。方法3、如果在挖地网地沟时,发现原地网接地体,如果距离铁塔塔脚距离超过3m,可不用重做地网,直接从该点焊接镀锌扁钢引入,做为引入线之一。如果距离不够要求,将新建地网和原接地体答接,组成一个共同地网。新增接地地网的解决方案:尽快将两根引上线从铁塔或其引下线上断开,按如下图所示方式增设地网,将两根引上线连接到新增地网上去。方式一:方式二:注:1、上图中扁钢规格均为40mm4mm,角钢规格为50mm50mm5mm材料均为热镀锌扁钢。 2、上图中水平接地体要求埋入土壤深度为0.7米。 3、上图中“新增地网立面图1”与“新增地网立面图2”为水平接地体同垂直接地体的两种连接方式,现场施工时可任选其中之一。 4、新增地网及从上面引接的接地引入线,必须避开铁塔、拉线塔拉线及引下线,间距宜尽量远。塔下屋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拉线塔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屋顶抱杆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2、针对上述第2、3项问题(室外排接搭接到铁塔或避雷带,室内排和室外排共用一根引上线),应重新用引入线连接至地网。如仅室外排的引入线(或室内排的引入线)需重新连接至地网,新增地网并连接的方式如下图所示:方式一:方式二:注:1、上图中扁钢规格均为40mm4mm,角钢规格为50mm50mm5mm材料均为热镀锌扁钢。 2、上图中水平接地体要求埋入土壤深度为0.7米。3、上图中“新增地网立面图1”与“新增地网立面图2”为水平接地体同垂直接地体的两种连接方式,现场施工时可任选其中之一。 4、新增地网及从上面引接的接地引入线,必须避开铁塔、拉线塔拉线及引下线,间距宜尽量远。塔下屋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拉线塔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屋顶抱杆形式立体结构图如下:3、针对上述第4项问题(没有室外排(被盗),重新增设室外排,为避免室外排被盗,可将其改安装到室内。4、针对上述第5项问题(室内排与室外排相互连接),将室内排与室外排连接线取掉即可。如下图所示:5、 针对上述第6项问题(无专用接地排(多根接地线与引上线串接的现象)),增设铜排,将原接地线改接到新增铜排上。如下图所示:6、针对上述第7项问题(两根热镀锌扁钢引上线间隔过近,甚至彼此有接触),如果现场情况严重,应将其中的一根引上线取下重新焊接,再次焊接时保持与另一根引上线的间距不小于20cm。如下图所示:四、3根入户线3根入户线即电力线、光缆及馈线。属于二类危害源,会导致部分设备损坏-严重!1)电力线理论描述:由于电力线是从很远的地方到达户内,途中很可能会从雷击产生的交变磁场中穿过,从而在电力线上感应出很强的雷电流,此雷电流顺着线缆到达室内设备,将会给设备带来危害。电力线在入户前应换成铠装电缆地埋,或穿钢管地埋。由于雷电流属高频电流,会产生很强的集肤效应,它会集聚在铠装层或钢管上,通过与土壤接触而对地泄放,由此减小进入室内的雷电流。电力线如采取架空方式进入机房,应避免靠近铁塔角。因为直击雷击中铁塔后,雷电流主要沿着铁塔角对地进行泄放,铁塔角附近的雷电磁场强度最大,电力线应尽量避开这个位置,以免感应出强雷电流。标准要求:第6.2.2条:电力线应选用具有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应在两端就近可靠接地。正确做法:1、电力线采用铠装电缆,或采用护套电缆穿钢管的方式地埋进入机房,地埋长度不小于50m。铠装层或钢管两端就近接地。2、对于因施工不便而采用架空方式进入室内的电缆,应避开铁塔角引入,同时尽量远离铁塔角钢,以免感应上雷电流。常见问题:1、 供电电缆架空引入。为引雷入户主要因素。2、 地埋电缆的铠装层或钢管没有两端接地。3、 架空电力线经过铁塔角引入室内。现场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于架空电力线缆,应该采用铠装电缆,或采用护套电缆穿钢管的方式地埋进入机房,地埋长度不小于50m。2、 对于铠装层或钢管没接地的,远端就近接地,靠近机房或进入室内的一端连接到室外排上。3、 对于架空电力线从铁塔角经过的,应将电力线改从其它地方绕行,避开铁塔角。4、 对于地埋地理施工条件非常差地方,建议交流箱前加装100ka大通流量的防雷箱。2)光缆理论描述:光缆同电力线一样,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到达户内,可能会穿过雷电磁场,从而在金属加强筋上感应出很强的雷电流,此雷电流顺着光缆进入室内设备,可能引发雷害事故。原因同电力线一样,光缆也应采取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地埋方式进入机房,铠装层或钢管两端接地,利用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减小进入室内的雷电流;如不得不架空进入机房,也应避开铁塔角。标准要求:第6.4.1.2条:光缆以地埋方式进入机房: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宜不小于50m(对于少雷区和雷暴强度较弱的地区可减小),一般可从线路终端杆开始埋设,直埋光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正确做法:1、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铠装层或钢管两端就近接地。2、对于架空电缆,应避开铁塔角引入,同时尽量远离铁塔角钢,以免感应上雷电流。常见问题:1、 地埋光缆的铠装层或钢管没有两端接地。2、 架空光缆经过铁塔角引入室内。现场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于铠装层或钢管没接地的,远端就近接地,靠近机房或进入室内的一端连接到室外排上。2、 对于架空光缆从铁塔角经过的,应将光缆重新从其它地方绕行,避开铁塔角。3) 馈线理论描述:由于馈线在室外有很长一段沿铁塔自上而下布放,铁塔本身很容易引雷,如果闪电击中铁塔,铁塔上会出现很强的雷电流,由此产生巨大的雷电磁场,布放其上的馈线就会在雷电磁场中感应出很强的雷电流,从而威胁室内与其连接的bts设备安全。所以馈线必须多点接地,逐级泄放削弱雷电流,尽量在雷电流到达bts前,全部泄放掉。如遇到条件恶劣的高山站,多点接地泄放后,到达bts的雷电流的强度,仍足以损坏设备时,就应在室内安装馈线避雷器,进一步保护设备。同时,由于铁塔角所出现的雷电流远比铁塔其它部分大,铁塔角附近的雷电磁场也相比其它地方大得多,故馈线应沿铁塔中部布放,远离铁塔角,以尽量避开强雷电磁场。标准要求:第6.3.1条:铁塔上架设的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天线处、离塔处以及机房入口处外侧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宜在铁塔中部增加一个接地点,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线。第6.3.3条: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在机房馈线口处的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能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第6.3.6条:机房内馈线避雷器的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馈线接地排上。正确做法:1、 馈线应沿铁塔中部布放。2、 馈线金属外护层在天线处与离塔处应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线连接至铁塔,在入户处连接至室外排。3、 室外走线架应两端接地,机房入口处接地不能连接至室外排,而应单独引接至地网。4、 馈线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引接至室外排。常见问题:1、 馈线沿铁塔角布放。2、 馈线在离塔处没有接地。3、 馈线在机房入口处没有接地。4、 馈线避雷器地线引接至室内排。5、 室外走线架没有接地。6、 室外走线架在入户处接到室外排。现场出现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馈线沿铁塔角布放的,将馈线改移到铁塔中部布放。2、 对馈线在离塔处或机房入口处没有接地的,按标准要求重新接地,接于室外接地排上。3、 对于馈线避雷器地线引接至室内排的,将馈线避雷器的接地线从室内排上断开,改接到室外排上。4、 对室外走线架没有接地的,按标准要求接地,接于室内排上。5、 对室外走线架在入户处接到室外排的,将其地线从室外排上断开,重新引接至地网。五、4种设备(防雷模块和接地检查)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柜的防雷模块巡检综合柜、及其它非带电金属体的接地巡检1)交流配电箱理论描述:进入室内的电力线上可能带有强大的雷电流,如果任其到达设备端,就会造成设备内部绝缘击穿,设备被损坏甚至起火燃烧。所以在交流配电箱中采取安装防雷模块(spd)的方式,将雷电流尽量泄放入地。如上图所示,在交流配电箱中的火线与零线之间安装压敏型防雷模块,零线与地线之间安装间隙型防雷模块,即防雷模块采用3+1结构。火线与零线、零线与地线间之所以使用的防雷模块类型不同,这是由于三根火线与一根零线上面带的雷电流,都要通过零线与地线之间的模块对地泄放,这就要求此模块的承受能力特别强,所以在零线与地线之间使用通流量大的间隙型防雷模块。在正常市电电压下,防雷模块呈高阻态,相当于绝缘,市电无法通过防雷模块形成回路。当雷电浪涌到达时,防雷模块立即启动,电阻突变为低阻态,将与其并联的设备短路屏蔽,使雷电流只通过防雷模块对地泄放,避免设备遭受损害。防雷模块的高阻态与低阻态的转换,就在于它两端的电压是否达到启动电压值。如防雷模块两端电压达到启动电压值,它就呈低阻态,反之就呈高阻态。正常情况下,压敏电阻型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在550v680v之间,obo间隙型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在1100v-1300v之间,其它一些国产间隙型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在100v-300v之间。间隙型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之所以不同,是由它们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决定的。obo为了保证间隙型防雷模块符合使用要求,采用了通流量大的石墨电极;国产品牌的一些厂家采用的是小通流量的放电管。不同的技术,使二者的间隙型防雷器的启动电压值也不同。防雷模块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内部通过电流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老化。如果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不符合上述范围,说明防雷模块已经老化。如果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变得很低,波动的市电电压一达到启动电压值,防雷模块就会启动,而将后面的设备短路,使设备无法正常供电,且会加速防雷模块进一步老化;如果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比市电还低,它就会形成持续短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防雷模块燃烧起火,这就要求在防雷模块前串联一个专用空开,使通过模块形成的持续短路电流能及时遮断。另如果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值变得超高,设备两端电压可能升至很危险的程度,但防雷模块还没有启动,从而无法对设备提供保护。另外,压敏型防雷模块内部有一个热敏脱扣装置,当通过防雷模块的雷电流超过其承受能力时,模块内部的焊接触点就会脱开,热敏脱扣装置就会产生一个翻牌的机械动作,将里面红色的塑料牌翻到视窗前,使视窗呈现红色,此时表明模块已失效。但模块老化后,其启动电压值的变化通常不会使其内部的焊接触点脱开,视窗也就不会变红,但模块此时已失效,甚至成为隐患,必须进行更换。对交流箱内部的防雷措施检查,主要是查看其内部安装的防雷模块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第9.2.1.1条:每月对浪涌保护器(包括设备本身配置的浪涌保护器)状态进行一次巡视,当发现浪涌保护器的状态显示窗口已显示失效时,应及时更换。第9.2.1.2条:每年雷雨季节前,对浪涌保护器系统(包括浪涌保护器阀片、熔断器或空气断路器及相关连接线、接地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处理。第9.2.2条:限压型浪涌保护器阀片的测试与更换为及时发现性能严重下降、但尚未失效显示的浪涌保护器阀片,建议对其作直流参数检测,并对性能严重下降的阀片及时更换。第9.2.2.1条:测试项目,压敏电压:压敏电压是指在直流1ma电流下,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u1ma表示,单位为v。第9.2.4条:在电源spd 的引接线上,应串接保护空开(或保险丝),防止spd 故障时引起系统供电中断。第9.3.12条:spd 的安装方式应采取31 方式。正确做法:1、 在交流箱中按3+1结构安装质量可靠的防雷模块。2、 在防雷模块前串联一个专用空开。3、 定期检测防雷模块启动电压值,及时更换失效防雷模块。常见问题:1、 spd采用四个相同模块装到一起。2、 只有3个压敏型防雷模块,没有npe模块。3、 多个品牌或类型防雷模块混装在一起。4、 防雷模块已老化损坏却没及时检测更换。5、 spd前没有加装专用空开。6、 交流箱内部使用假冒劣质防雷器。现场出现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于不是3+1结构的防雷模块,应按照3+1结构形式选用spd。2、 对于多个品牌或防雷模块混装在一起的,统一spd品牌与类型。3、 定期检测基站的防雷模块启动电压值,如spd已老化损坏,并尽快更换。4、 逐步对没有加装spd专用空开的基站进行整改,在spd前加装空开。5、 对交流箱内的假冒防雷器,应立即进行更换;对劣质防雷器应逐步更换,以消除其给设备正常运行带来的隐患。2)开关电源柜理论描述:电力线到达交流配电箱后,会分配一路火线和零线到达开关电源柜给其供电。如下图所示,电力线上可能出现的雷电流,在交流箱中对地泄放大部分后,还有一部分到达开关电源柜,所以需在开关电源柜中建立最后一道防线,加装防雷器泄放雷电电流。同时,在条件恶劣的地区,为防止雷电流泄放入地时引起地电位抬升,通过在开关电源柜直流侧接地系统传导,反向击穿设备,还须加装直流避雷器。开关电源柜内部使用避雷器的原理与要求,参见交流配电箱相关部分。对开关电源柜内部的防雷措施检查,也主要是查看其内部安装的防雷模块是否符合要求。标准要求:参见交流配电箱标准要求。正确做法:1、在交流箱中按3+1结构安装质量可靠的防雷模块。2、在防雷模块前串联一个专用空开。3、定期检测防雷模块启动电压值,及时更换失效防雷模块。常见问题:1、 spd采用四个相同模块装到一起。2、 只有3个spd模块,没有npe模块。3、 多个品牌或类型防雷模块混装在一起。4、 防雷模块已老化损坏却没有检测更换。5、 spd前没有加装空开。6、 开关电源柜内部使用假冒劣质防雷器。现场出现的部分情况如下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于不是3+1结构的防雷模块,应按照3+1结构形式选用spd。2、 对于多个品牌或防雷模块混装在一起的,统一spd品牌与类型。3、 定期检测基站的防雷模块启动电压值,如spd已老化损坏,并尽快更换。4、 逐步对没有加装spd专用空开的基站进行整改,在spd前加装空开。5、 对开关电源柜内的假冒防雷器,应立即进行更换;对劣质防雷器应逐步更换,以消除其给设备正常运行带来的隐患。3)综合柜理论描述:综合柜中主要是因为从室外进到室内的光缆,其中的加强筋可能会出现雷电流,从而威胁设备安全。为此,我们采取将加强筋连接到室外排的方式,使雷电流通过室外排到达地网对地泄放。如下图所示,综合柜中除了加强筋需接地处理外,还有光端机的工作地、保护地,以及设备机壳的保护地,均需接地处理,但后三者的接地是接到室内排,原因参见上面叙述室内排功能部分。并且,必须在综合柜内做好加强筋的接地同其他接地系统的隔离。如综合柜内没做隔离,加强筋上面的雷电流就会到达室内排,引起室内排电位抬升,这样通过室内排取工作零电们的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出现吊死的情形;若室内排电位抬升过高,甚至会反向击穿损坏设备。如加强筋及其专用接地母排与机架隔离距离不够,一旦加强筋上出现的雷电流过大,使加强筋与机架间的电压升高到足以击穿二者之间空气的程度时,它们之间就会拉弧放电打火,严重时会使设备燃烧起火。另外,由于传输线很容易被室内其他导线产生的磁场感应出的过电压,而与其连接的光端机抗干扰能力差,有时会被传输线上的过电压击溃,所以建议对重点基站的光端机接口处加装spd。加强筋上易出现高电位,属于危险源,故它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越少越安全。所以在施工时,要尽量减少加强筋的裸露长度。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加强筋裸露长度不超过其接地螺母两侧各5mm。同时,为保证雷电流对地迅速充分泄放,加强筋的接地线必须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导线。标准要求:第6.4.1.3条: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金属体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该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布放的接地线截面积宜不小于35mm2。此外,光缆金属体专用接地母排应与光缆终端盒体和机架内金属体进行电气隔离。正确做法:1、将光缆加强筋接到室外排。2、加强筋与机架进行隔离,如果与机架间没有绝缘板隔开,二者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20cm。3、加强筋的裸露长度不超过其接地螺母两侧5mm。4、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小于16mm2。常见问题:1、加强筋没有接地。2、加强筋接到室内排。3、加强筋与机架没隔离。4、加强筋与机架隔离不恰当,导致打火。5、加强筋裸露伸出过长。6、加强筋接地线过细。现场出现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整改措施:1、 对于加强筋没有接地的,用1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室外排。2、 对于加强筋接到室外排的,将其接地线从室内排上断开,改连接到室外排。3、 对于加强筋没隔离或隔离不当的,对于综合柜设计有问题的,应重新设计。通过巡检发现,很多基站的综合柜内,加强筋的接地隔离采用如图所示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a、隔离距离小,易打火。图中绝缘子固定在机架横板的下方与后方,加强筋与横板之间的距离很小,一旦加强筋与横板间出现高电位差,很容易击穿它们中间的空气,打火放电。b、打火范围大,危险性高。图中这种隔离方式使加强筋必须跨过整个横板,在跨过横板过程中,加强筋与横板之间都可能发生打火放电。针对这种问题,综合防雷安全需要与整改便捷两方面因素,建议按如下图所示方式对加强筋重新隔离,它相对于原隔离方式,有以下两方面改善:a、隔离空间加大,降低打火概率。图中将原绝缘子改固定在机架横板前方,使加强筋与横板间的距离增大,提高两者之间的击穿电位差,降低打火概率。图中将原绝缘子围绕固定螺钉向上旋转180,安装到正面,增大加强筋接地排与综合柜金属横板距离,使加强筋不必跨过整个横板,增加打火距离。这种解决办法还需要辅以:加强筋上易出现高电位,属于危险源,故它暴露在空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