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 铁鑫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铁鑫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基建期)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为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2、通过编制具有合理性、实用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来有效地指导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后果。3、广泛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相关辅助人员熟悉有关避灾路线和抢险避灾方法,加强安全监督,加强自保互保能力。4、为各级管理人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安全职责,做到超前预防,达到防患于未然。5、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可行、可用的应急救援、事故处理方案和依据,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降低损失。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国务院第七十九次常务会议精神;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7号令);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5、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6、太原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古交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铁鑫煤矿基建期间发生的一般及以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以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先期处置。1.4 应急预案体系铁鑫煤矿基建期间基建工程全部采用委托外部施工单位承建的方式,基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方为施工单位。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铁鑫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基建期)为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与古交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衔接,指导各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并与其共同组成应急预案体系。铁鑫煤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项目部制定基建期内发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事故等专项应急预案古交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措施)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铁鑫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基建期)请求指导及增援指导指导请求指导及增援1.5 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铁鑫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2 事故风险描述2.1 矿井概况2.1.1地理位置铁鑫煤矿位于古交市东南约3km处铁磨沟村,隶属于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现处于基建期,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10151121058北纬 375315375410井田距古交火车站4km,距太原-古交公路2km,经古交市可通往太原、清徐、交城、娄烦等地,井田所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2.1.2地质概况铁鑫煤矿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翼,西部、南部、东部均为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煤矿、北部为古交市市区。南北长约1.5km,东西宽约1.0km,面积1.2167km2。井田内批准开采煤层有5层,总厚度11.43米。共分2组,其中可采煤层中2、4为山西组;7、8、9为太原组。截止2013年底,井田设计可采储量为884.8万吨。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10.06年。铁鑫煤矿井田属中低山区,沟谷纵横,切割剧烈,沟谷两侧基岩裸露,山顶多为黄土覆盖;地层构造属简单类型;地层总体为北西-东西向,倾向南-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5左右。2014年矿井没有产煤计划,进行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六长”已进驻,各部门人员基本配齐。2.1.3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采用斜井(一主一副一回)开拓方式。井田内设二个水平开采全部煤层。其中一水平开采2#、4#煤层,标高为+964。二水平开采7#、8#、9#煤层,标高为+882。目前,三条井筒井口位置及方位等已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公司根据设计给予定位,现处于基建施工准备阶段。2.1.4通风系统与瓦斯1、铁鑫煤矿采用抽出式通风,计划运行的通风机有2台(其中1台备用),矿井总回风量为4080m3/min,矿井通风总等积孔容易时期为3.44m2,困难时期为2.31 m2。矿井初步设计上显示2005年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92m3/t,绝对涌出量为0.82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52m3/t,绝对涌出量为0.70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根据检验报告2、4、7、9号煤层样为自燃煤层。8号煤层样为不易自燃煤层。2、2014年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基建开始后,三个井筒分别独立施工,由局部通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新鲜风流由三台局部通风机自地面分别引入主井、副井、风井进入工作面,到各工作面后,再分别通过主井、副井、风井返回地面。 2.1.5供电系统铁鑫煤矿电源一回路引自滕飞35kv变电站10kv母线段,另一回路引自古交市河南35kv变电站10kv母线段,最后分别输送到矿kv变电所;主扇及各重要用电场所均为双回路。井下供电由地面变电站经井下中央变电所向各工作面输送动力;机掘 1140伏;照明127伏,其余电压均为660伏。2.1.6提升与运输系统2014年三个井筒分别独立施工,系统相对简单,以主井为例说明:提升系统:采用25kw绞车提升矿车运输煤矸。绞车型号:回风井gtp-1.21.1(55kw) 副 井gtp-1.61.2(130kw) 主 井gtp-1.61.2(130kw)运输系统:运料(设备):通过25kw绞车运进(出)工作面。运人:人力行走。副井、风井提升运输系统与主井相同。2.1.7 排、供水系统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铁鑫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最大涌水量为552m/d,正常涌水量为120m/d。排水系统:掘进时三个井筒每个工作面安设2台25kw水泵以备排水(安设一台备用一台)。当井深超出水泵扬程,要及时开掘小水仓,增加水泵。涌水量大时要及时更换大功率水泵。供水系统;地面高山静压水池(500m)-各井筒支管(2寸)-各工作面喷雾洒水及消防使用。2.1.8周边小窑概况铁鑫煤矿井田内无其它生产小窑及古窑,除2号煤层已基本开采枯竭外,本井田内的其它煤层均没有进行过开采。即兼并重组整合前矿井的资料清楚、煤层稳定、资源可靠。整合后的古交市桃园街道办事处铁磨沟煤矿西部、南部、东部均为山西焦煤集团东曲煤矿、北部为古交市市区。据原矿方提供的原始资料,周边煤矿均未越界开采,对矿井开采影响程度较小。2.1.9队组分布情况预计2014年5月开始矿建工程施工,1个普掘队和2个机掘队分别施工三条井筒,2014年9月份一个普掘队施工变电所及水仓。共3个队组。2.2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2.2.1瓦斯、煤尘危险源分析铁鑫煤矿初步设计上显示,在2005年矿井鉴定为低瓦斯矿井,鉴定结果如下表: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煤矿 ch4 co2瓦斯等级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古交市桃园街道办事处铁磨沟煤矿0.823.920.702.52低瓦斯古交市铁磨沟煤矿0.523.000.784.49低瓦斯根据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检测的4#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为:矿井 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55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78m3/t。所以为瓦斯矿井但鉴于山西焦煤集团东曲煤矿为高瓦斯矿井,铁鑫煤矿 井田西部、南部、东部均为山西焦煤集团东曲煤矿。 现在我矿4#、7#、8#、9#煤层尚未开采,根据地质资料和瓦斯鉴定结果,铁鑫煤矿为瓦斯矿井,为确保安全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铁鑫煤矿回风斜井井筒掘进时采用炮掘,主井、副井井筒掘进时采用机掘,三条井筒工作面是产尘量较大的场所。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2.2.2 火灾危险源分析铁鑫煤矿(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测试中心2010年检测报告结果)2# 4# 7# 9#均属自燃煤层,8#为不易自燃煤层,但我矿均按自燃煤层管理。井筒在掘进过程中穿过采空区,矿井采空区的遗煤可能在采空区发生自燃发火事故。也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可燃物如油类等,出现外因火灾。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火灾事故的潜在危险。2.2.3 顶板危险源分析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围岩破坏、支护失效而引起顶帮垮塌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终止生产的事故。顶板事故是矿井煤炭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顶板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煤矿井下掘进、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一般分为岩顶冒落事故和煤顶冒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造成的。1、井筒掘进在穿过采空区时可能诱发冒顶事故。2、局部冒顶事故主要原因是顶板破碎断裂(垮塌)而导致支护失效、没有及时支护或及时支护但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局部冒顶主要发生在以下地点:地质构造带附近。地质构造带如断层、陷落柱、冲刷附近容易发生局部冒顶。掘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局部冒顶现象。工作面。工作面局部冒顶是由于爆破后,顶板容易形成各种劈裂,造成游离岩块或遇破碎顶板,支护不及时而发生局部冒顶。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顶板事故的潜在危险。2.2.4 运输危险源分析运输属于机电事故类型。事故较小时,则会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等。事故较大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运输事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井筒窄小,能见度低,遇到险情不易躲避。发生事故时对人员的伤害比较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如挤压伤、挫伤、骨折等。绞车司机注意力不集中、查绳工、检修工检修不到位、把钩工不负责任、保护装置失灵等,都可能发生断绳、跑车事故。运输物料人员对轨道、道岔、钢丝绳、信号、挡车装置、阻车装置、防跑车装置、钩头、保险绳、插销及连接环等等检查不仔细、不按照规程作业也可能引发运输事故。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运输事故的潜在危险。2.2.5 透水危险源分析(1)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及上覆2#煤层采空积水,直接对井筒掘进安全造成威胁。(2)三条井筒在掘进过程中会分别穿过三层太原组灰岩,灰岩水可能对井筒掘进工作面造成水害威胁。(3)地面水害主要地表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裂隙、井口涌入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水灾事故的潜在危险。2.2.6 机电危险源分析1)局部通风机:井筒掘进时共有三对局部通风机分别用于主井、副井和风井。各局部通风机全部装设有: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且动作灵敏可靠。根据铁鑫煤矿井下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如下事故:局部通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因局部通风机故障导致停机或不能自动切换;线路故障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机;因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机。2)排水系统:铁鑫煤矿掘进时三条井筒每个工作面迎头各安置两台潜水泵以备排水。根据铁鑫煤矿井下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如下事故:由于停电或水泵损坏不能启动水泵;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时排水能力不够。3)供电系统:铁鑫煤矿供电电源由地面kv变电站供电,供电安全可靠。根据铁鑫煤矿井下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如下事故:10kv变电所双回路失压,造成全矿井停电。供铁鑫煤矿的供电古交江湾变电站和河南变电站两地面变电站失压,造成全矿井停电。4)通讯系统:铁鑫煤矿井下通信使用的是cds-dh程控交换机和kt109r型无线通讯系统,由机房引出通信电缆,经过主井、副井和风井三条井筒分别供给各井筒工作面。根据铁鑫煤矿实际情况分析,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发生井上、下通讯系统全部中断事故。电话机房的电话交换机和基站死机;全矿井长时间停电;通讯电缆故障。2.2.7 炸药燃烧爆炸危险源分析火工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爆炸事故,因此,所有接触爆炸物品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且有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否则,一律不允许接触火工品。由上分析可知,铁鑫煤矿存在发生炸药燃烧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组及应急救援办公室组成。总 指 挥副总指挥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组物运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治安保卫组救援行动组技术专家组救援领导组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应急救援指挥部总 指 挥:高生光(矿长)副总指挥:赵增明、刘应虎、施社军、赵永诚、王二喜、 吴晟华、张星新、张冰昌、史贞峰、王治明成 员:杨永平、弓智勇、万贯华、刘军军、张乡明、王建东、刘银柱、郝月英、张泉军职责: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发布;3)负责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4)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组织修订、补充和完善;5)负责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评估,并组织落实;6)负责落实事故处理方案和营救遇险人员方案;7)负责按照预案程序,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反应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8)负责选定井下救援基地,任命井下基地指挥;9)负责清点井下被困人员数量和姓名;10)负责签发下井许可证;11)负责指导事故善后处理工作;12)负责配合事故调查;13)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救援领导组 组 长: 高生光 副组长: 赵增明 成员单位:杨永平、王建东、张乡明、刘军军、弓智勇 职责及权限: 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并及时汇报领导组; 召开专业会议,布置和检查各基层单位工作; 承办上级的有关决定和指示; 制定救援行动方案。技术专家组 组 长:施社军 副组长:张新星成员单位:万贯华、刘军军、张乡明、弓智勇、张泉军 职责及权限: 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搜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出建议意见及相关依据,参与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救援行动组 组 长:赵增明 副组长:赵文帅 成员单位:兼职救护队成员职责及权限: 组织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救援队伍; 确保现场人员尽快脱离事故区域,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制定现场人员疏散方案。治安保卫组 组 长:刘应虎 副组长:王治明 成 员:矿保卫人员 职责及权限: (1)事故发生后及时疏散人员; (2)做好事故现场与外界的隔离工作; (3)确保事故现场和周边的治安保卫工作。 (4)负责事故现场警戒范围并在重要场所设立标示。受灾人员安置及善后处理组 组 长:高生光 副组长:王海生 成 员:王建东、郝月英职责及权限: 做好受灾人员生活必需品的发放,保障受灾人员的生活需要;提供安置所需物品。 调查事故的破坏程度和事故发生原因; 建设受灾人员临时住所; 调查事故的破坏程度和事故发生原因。 物资、运输保障组 组 长:赵永诚 副组长:王建东、刘银柱(兼应急物资装备负责人) 成 员:供应科、机电科、综合科等部门有关人员职责及权限: (1)保证救援领导组、救援行动组和救援物资运输用车; (2)保证受灾人员撤离用车; (3)保证贵重设备、物品撤离用车; (4)保证救援现场所需设备供应; (5)保证救援现场所需材料和器材供应;(6)保证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生活必需品的供应;(7)负责应急物资装备的收发和管理;通讯联络组:组 长:杨永平 副组长:高伟伟、侯智利 成 员:机电科有关人员职责及权限: 保证通讯线路畅通; 保证通讯设备完好,遇有故障及时快速抢修。医疗救护组:组长:王二喜成员:医院有关人员职责及权限: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受伤人员转送和卫生防疫工作。3.2.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主任:杨永平(兼)成员:调度室全体员工报警电话:8000、8001或拔紧急呼叫外线电话0351-5232637办公室职责:(1)在接到报警信号时,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2)事故发生后负责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行动组成员。(3)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命令。(4)掌握现场救援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4 预警及信息报告4.1 预警4.1.1通风系统灾害事故监测监控及预防措施巷道设计时,要考虑合理的通风系统,断面要符合要求。严格按配风标准进行配风,矿井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对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测定。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的风量符合要求。通风科每月对井下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生产区域内通风设施每周进行一次检查,遇有特殊情况根据要求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重要地点的通风设施要设专人看管,发现损坏及时进行维修。井下及时消除微风、无风区。4.1.2瓦斯监测监控及防止瓦斯积聚、燃烧的措施瓦斯监测监控及防止瓦斯积聚措施掘进时,要考虑合理的通风系统,断面要符合通风要求。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防止瓦斯积聚。在掘进过程中,保证风筒到位。发现有瓦斯异常涌出或局部积聚,通风科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在对临时停工、停电地点的气体检查及处理局部瓦斯积聚时,要制定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执行。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局部通风机实行“三专”供电及“风电”、“瓦斯电”闭锁;同时必须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并有自动切换装置。加强瓦斯管理,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实行瓦检人员专人专职专面检查瓦斯,杜绝空班漏检。完善监控系统,各工作面实现24小时不间断瓦斯监测。同时加强监控系统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数据准确。所有进入工作面的管理人员、安监员、流动电钳工、采掘班组长和爆破工要佩戴便携式瓦斯检查仪。同时要加强仪器、仪表的检查力度,不合格的不准发放使用。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有变化或可能积聚有害气体的硐室、巷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设瓦斯检查点,要做到能够全面掌握各地点的瓦斯情况。掘进过程中因故暂时停工的工作面一律不得停风,如果停风要立即断电撤人,把人撤出地面,派专人把守井口,任何人不得进入。(9)在主、副、回风斜井之间贯通时,必须先停止一头掘进,停掘的工作面严禁停风,且有专职瓦斯员进行瓦斯检查,检查结果及时通知现掘进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贯通措施执行。防止瓦斯引燃措施严格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加强瓦斯管理及电气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合理供电系统,消灭失爆,杜绝明火作业。管理制度通风科要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井下通风和瓦斯情况。瓦斯检查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汇报制度。交接班时要交接瓦斯变化情况,认真准确填写牌板瓦斯记录本。各类巷道贯通时,严格执行贯通措施,并设专人了解贯通地点的水、煤尘、顶板、瓦斯等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贯通。提高员工素质,做好超前预防工作安监站负责人员培训,从时间、内容、形式上分工种、分层次,全面考虑。对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要重点搞好培训。严格培训制度,未经“一通三防”知识培训或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4.1.3火灾事故监测监控及预防措施外因火灾的预防建井时必须建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井口和局部通风机附近工作场区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电炉取暖;设立消防材料库,并对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每季度进行检查和更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人员管理。进入工作面员工不准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火及易燃品进入井筒。严禁电气明火作业。要严格把好使用电缆关,一要进货合格,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二要根据设备容量、供电长度综合考虑。严禁电缆截面不符合规范、严禁超长距离供电,使用的电缆要按标准吊挂,严禁在地上盘放,防止着火。通风科要完善静压消防管路,按要求设支管和消防阀门,接头要与消防带配套,并保持完好,并定期检查。装、运系统运输设备转载点必须按规定设有24个灭火器,足够数量的砂箱、砂袋,消防带100m及其它规定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储、装、运系统要经常不断清扫煤尘、消灭所有明火接头,防止着火事故发生。内因火灾的预防铁鑫煤矿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每旬至少要对可能发热的地点取样分析一次,确定有无自燃发火预兆,并作为矿井安全资料建档保存。采用束管监测系统进行取样化验,加强有害气体检查及矿井防灭火预测预报工作。4.1.4煤尘监测监控及防治措施防尘措施:在各个井筒均安装了净化水幕。每旬对巷道进行一次全面冲洗。转载点处均安装转载洒水喷雾装置,转载点50m范围内必须班班冲洗。预防煤尘爆炸措施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粉尘测定、分析,减、降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措施及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等四个方面。粉尘测定措施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粉尘分散度测定,每6个月测定1次。(二)呼吸性粉尘: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掘进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三)委托资质的机构测定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减、降尘措施转载喷雾:在各转载点、卸载点等处均安装设置自动转载洒水喷雾。巷道冲洗:建立定期冲洗制度,其中掘进井筒每月至少冲洗三次;工作面、转载点等易产生粉尘飞扬的地点,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冲洗,确保巷道没有连续长度大于5m、厚度超过2mm的粉尘堆积,做到巷帮清洁无粉尘沉积。放炮喷雾:放炮作业实施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并安装使用放炮喷雾器,放炮时连续喷雾不少于10min,雾化效果好,并封闭巷道全断面,放炮前后必须对30m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净化水幕喷雾洒水:铁鑫煤矿在井筒内均安装使用净化水幕。其中井筒掘进在距工作面50m安装一道净化水幕;防止煤尘引燃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同时也要防止瓦斯引燃,瓦斯燃烧或爆炸,瓦斯爆炸往往会引起煤尘爆炸。此外,煤尘在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可产生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也能自身引爆。为此我们采取了放炮使用水炮泥的措施,防止放炮时炸药爆燃;为防止煤尘在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可产生静电,采取定期冲洗巷道的措施;同时坚决杜绝机电设备的失爆。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目前,铁鑫煤矿采用隔爆水棚来隔绝煤尘爆炸的传播,隔爆水棚集中布置安装,挂钩采用易脱钩的布置方式(即钩尖与钩尖相对),井筒掘进时按辅助水棚设置,水量不少于200l/m2,主要使用40kg水袋,各水棚的位置、水量、排间距均要求安装到位。4.1.5顶板监测监控及事故预防的主要措施掘进预防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1、根据掘进巷道(煤)岩石性质,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2、编制合格的作业规程和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并且在生产中严格贯彻执行。3、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护,严禁空顶作业。4、严格按设计进行支护,支护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化标准。5、掘进工作面顶板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改规程,编制措施,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支护。6、永久支护到工作面迎头符合规程要求,临时支护齐全、有效。7、交岔点、跨度较大的地点必须加强支护。8、工作面过地质构造时必须提前编制专项措施。9、掘进头有空顶区和破碎带,严禁空顶作业,紧跟掘进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且必须背严接顶。10、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规程及操作规程的要求,支架质量及支护形式要合理。11、炮眼布置和装药要合理,以防爆破崩倒支架。4.1.6运输安全监测监控及事故预防措施提升运输系统事故预防措施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和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2)每日必须检查绞车制动力矩是否适当。(3)每日必须检查钢丝绳,发现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更换,并如实填写记录。(4)绞车在运转中操作司机双手不得脱离操作手把。(5)严禁司机先松闸后给电,起车困难和信号不明时不准开车。(6)绞车使用的连接装置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7)斜井运输的车辆必须挂好保险绳,并且保险绳对所挂的车辆都起作用。(8)运输物料人员必须检查斜井轨道、道岔、管线、信号、挡车装置、钩头、三环链、插销、车辆数必须符合规定。(9)必须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严禁超挂车和超载提升。(10)斜井绞车必须装有声光语音信号和自动保护装置。 (11)防跑车装置必须与提升绞车信号闭锁,并定期对跑车防护装置进行检查试验做好记录。4.1.7排水系统隐患预防措施排水设备和设施、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每周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维护签字存档。水泵、水管、闸阀、配电设备和输送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泵体不得有裂纹,泵体与管路不得有漏水、漏气现象。排水设备各部件运转无异常声音、振动和温升。4.1.8局部通风机隐患预防措施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局部通风实行“三专”供电及“风电”、“瓦斯电”、故障闭锁;同时必须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并有自动切换装置。冬季必须加强对风机各部位检查,有结冰时必须及时清理。局部通风机要有专人看管,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并制定局部通风机的检修制度,认真做好记录。每10天至少进行一次甲烷风电闭锁试验,每天进行一次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与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通风,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4.1.9压风机隐患预防措施加强压风机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包机责任制。司机持证上岗,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时巡回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严格执行压风机每年一次技术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整改,测定内容和整改内容存档。风包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要求,不得有裂纹或私自修补。安全阀必须每月试验一次,保证其动作灵活可靠。安全阀动作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的1.1倍。安全阀必须每年校验一次,检查试验结果签字存档。司机每班开机前必须检查断水、断油保护装置,保证动作灵敏可靠。4.1.10供电及防爆电气设备隐患预防措施 所有电缆、接线应规格正确、足够绝缘、正确连接而且均为阻燃型。 所有电气设备应安装正确并有足够支撑与保护,以防绊脚、碰头、或正常操作设备时绊倒。 所有电气设备的线路应有接地或可靠绝缘措施。 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及维修并保存记录;应使用具有操作资格的电工进行检查与维修电力系统。确保防护设施正常工作。下井电气设备的选型符合防爆要求,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 所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行“三专”供电,及“风电、瓦斯电”闭锁,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严格把好使用电缆关,根据设备容量、供电长度综合考虑,严禁超长距离供电。 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验收制度,设置专职验收员负责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验收,验收合格后发放防爆合格证,设备方可入井。 机电科要加强防爆检查制度,对全矿井的电气设备周期性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立即处理。加强矿井供电安全管理,确保井下供电作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11) 加强检修,认真核实供电设备各种保护的正常工作,确保供电设备及线路的安全运行。(12) 按期对供电设备机电保护进行调校,试验确保灵敏可靠。4.1.11水灾事故监测监控及预防措施排水系统危险源监控(1)检查各闸阀管道,必须灵活可靠无漏水现象。(2)每天检修工必须检查各水泵运转情况,如有一台水泵不能正常运转都必须及时检修,保证水泵台台完好。预防水灾害措施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加强水患排查力度和水患治理工作;对防排水设备、管路、排水沟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排水系统畅通。4.1.12 预警行动4.1.12.1 预警条件应急救援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安全事故进行积极的预警行动。当出现事故发生征兆以及促成事故发生的条件时,采取积极的预警行动,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并对事故进行分级,按照等级积极进行救援。4.1.12.2 预警指导原则 现场优先撤离权原则 矿井一旦遇到险情时,现场带班领导、跟班队长、班组长、调度员等要采用最快、最有效的传报手段和方法,通知和引导灾区人员和受威胁区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并电话通知调度室,简述事故发生地点、原因、性质、情况危急程度等。调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中各项规定和处理程序进行紧急调度,矿长及时下达命令,随时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当发生灾害事故时,所有井下工人都必须在本班班长的组织带领下,带好自救器,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或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场的工具、器材积极抢救,避免事故扩大。不能控制事故时,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工人带领,沿避灾路线升井,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可能受灾区域的人员撤离。 坚持统一指挥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在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挥下和矿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 坚持自救互救的原则,事故初期要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按避灾路线的撤离,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以人为本原则,遇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最大限度地救援遇险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优先的原则。 坚持通讯畅通的原则,在救灾过程中通讯电话必须可靠与地面密切联系,确保救灾指令畅通。预案一经启动,必须要反应迅速,措施果断,注意实效。4.1.12.3 预警级别规定根据我矿对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将矿井预警级别分为以下两级a级:矿级(普通级)表示一般事件或事故。b级:超出矿处置能力范围(一般事故以上级) 表示严重或特别严重的事件或事故。4.1.12.4 预警机制的运行方法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公司或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后,根据预警运行要求,必须立即报告矿值班矿领导,并通知相关领导和人员到场到位。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可能导致事故的预兆和隐患,都必须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应急救援指挥部(矿调度室)报告,同时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撤离。 4.2 信息报告 4.2.1信息接收与通报 报警事发现场人员或目击者或有关值班人员通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发现灾害事故,立即向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井上电话5232601、5232602;井下电话8000、8001或拨紧急呼叫,简要说明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及程度、人员伤亡等有关情况。 接警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接到事故现场报警后,迅速做出以下反应: 问清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及人员伤亡、设施破坏情况,以及汇报人员的姓名、单位、所在位置,并准确详细记录。 立即向当日值班矿长汇报灾害事故的简要情况。 当日值班矿长接到报告后,对值班人员所汇报情况进行快速分析与判断,准确下达初始命令: 立即命令值班员指挥事发现场班组长紧急控制危险源,如危险源难以控制或对控制人员构成威胁后,实施紧急撤离。 按照灾害性质,命令受事故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立即撤离。 事故单位工作人员协助井口信息站、矿灯发放室立即清点受灾区域内的井上、下及出入井人员的数量、时间,列表报矿指挥部。值班矿长命令值班员将事发情况向总指挥报告。 召集矿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迅速到达应急救援指挥部,果断判断应急级别,一旦应急确定为现场或全体应急时,立即发出如下命令:副总指挥、全体成员到矿应急救援指挥部集中。各救援队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根据指挥部命令安排本队成员各就各位,做好应急救援行动准备。 通报及警报 矿指挥部值班人员按总指挥命令,将当前事发情况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并做好通知记录。 根据总指挥命令,利用广播、电话、公告等形式及在预警区域、边界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将事故、事件预警情况,事故、事件预警级别,警告周边相邻单位、当地政府、相关场所,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 4.2.2信息上报 当发生一般及以下事故后,发现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矿调度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各级指挥人员和救援队启动救援程序。 当发生超出矿处置能力的事故后,根据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逐级上报。4.2.3信息传递矿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古交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上报,主要内容为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潜在的危险程度、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及控制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古交市政府及古交市安监局或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对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信息,古交市人民政府及古交市安监局或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要在获知事故灾难发生信息1小时内直接向山西省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报告省煤炭管理部门。来不及形成文字的,可先用电话快报,然后再呈送文字报告。 4.2.4请求支援总指挥确认灾害性质及灾情非常严重,本企业难以对灾情蔓延进行有效控制,估计仅靠自身的力量和有效应急资源难以快速控制和全面消除事态发展时,命令值班员迅速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请求支援。5 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接到各类事故预警信息后,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到位,然后由应急救援领导组根据事故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应急响应级别。(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为i级响应。(2)发生特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为ii级响应。(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为iii级响应。(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 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时为iv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