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J].doc_第1页
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J].doc_第2页
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J].doc_第3页
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J].doc_第4页
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J].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基本立足点马长英 在高校人们对“教学方法改革”这个口号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领导的讲话、上级的文件、教师们的研究、会议的主题等等。教学方法改革似乎是校园氛围一个方面围绕着我们。然而我们冷静地审视这个问题感觉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虽在提倡,但极有限。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方法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何分析原因大力度推进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一、制约教学方法改革的客观原因 在社会变革发展的大潮中20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样经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升格、合并、扩招、评估,观念的、实体的、机构的、方法的等等方方面面,有时让我们感到目不暇接。然而在这些变革与发展的潮流中拎起教学方法这个线索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被轰轰烈烈的变革大潮淹没在底层,掩映在背后。师资力量的紧缺、评价指标的模糊、管理条框的约束等客观原因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在师资力量紧缺的压力中 说高校师资力量短缺,现在没有人相信。但中国的高校确实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分配待遇问题高校很难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高校自有人才流失也比较重调离的很多。下海经商、出国深造、另谋高就。不仅如此,有些高校还存在着人才的隐性流失现象一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致使在原有的教学工作上投人精力过少心不思教何谈教学方法改革。 在上个世纪末高校的收入待遇提高了吸引了大量人才硕士、博士、留学的、海归的等等。这使教学方法改革有了基础与条件。然而与此同时的高校扩招再次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师生比的扩大教学班数增多多校区上课带来的重重困难,都影响了教师们在教学方法改革问题上的投入。还有一种形式的师资力量短缺表现为虽有深厚知识功底,但是缺少教学经验的博士们的授课也使教学方法改革受到影响。 2教学方法改革在各类评价指标体系里 近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把宏观的理念、目标变成了具体工作标准。但是在各个层次的评价体系标准中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是模糊的缺少操作性。它不象论文数量、科研经费、成果转化指标那样看得见、数得清。教学方法的评价没有数据缺少确定标准。这使得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无形中被忽视了。 我们早就看到这样一个弊端:教师提职称主要看的是论文数量忽视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学校采取了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问题是人们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评价,并不是站在改革发展的角度。评价中,主要看板书是否工整声音是否洪亮,层次是否清楚等;较少看课程组织、信息传递、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较少看是否注重展示学科发展前沿、引人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较少看具体方法是否多样,是否具有个性化。更少看是否有新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改革在管理条框的约束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突出的体现在管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力图改变手段落后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网络的立体化、制度化、标准化等,使学校的很多具体工作有规有矩有章可循。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强调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教学安排过于强调统一性过于强调规范性不区分新教师和老教师,不区分知识背景结构不分学科,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标准。一些不必要的条框束缚教师们的创造力影响了他们的教改积极性。二、制约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理念问题 近年来“理念”这个名词在高校很流行,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等等我们认识到“理念”是做事的先导做什么事只有确立了正确“理念”才能做好。教学方法中也有基本观念问题。然而近些年我们很少听到教学方法基本理念的讨论。教学方法中的基本理念被我们忽视了。 1什么是教学?它的本质是什么? 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传、学生受,是学生复制教师的知识,模仿教师的本领。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拷贝过程。 知识在教师传授与学生接受之间只有多与少的差别,而没有其他的差别。这种教学观念建立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观、机械观点基础之上:存在着关于世界的可靠知识与客观世界直接同一的知识,学习者也可以从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与教师相同的理解,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知识是直接同一的。这种教学观念曾经主导着所有教育者的头脑。这种观念主导下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注重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理解,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上世纪6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观念建构主义。认为外部世界是很复杂的,主体在进行认知时产生出大量的潜在模式,哪一种模式将在主体认知结构中强化、主体形成哪一种知识模式是有差别的。在这种观念主导下的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师传生受,学生学习不仅是一种模仿而是师生互动的、创造中的模仿。学习知识不是直接的、确认式的接受而是在模仿基础上重建的过程。 这里涉及到了哲学问题。我们不能说哪一种观点就是绝对正确的。但可以肯定,新的教学理念会使教学方法更具活力,更符合这个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可是现在有多少教师了解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呢? 。 2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还有什么目的?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给与学生。例如数学这门课,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形成数感与符号感,形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借助符号转换对事物的理解的能力;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等等。可是在高校绝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传授,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看问题、分析事物。 学生思维方式培养,还有一个问题被我们忽视了。1719世纪高等教育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在社会经济增长需求的刺激下大量引进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课程。然而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支配科学发展的主导思想是线性的、确定性理论。高校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把线性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给了学生。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各种事物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力量日益显现出来,科学研究界已经开始注重运用复杂科学的方法看待研究世界,注重人类新的思维方式的开发。这些给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任务与挑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超越单纯线性思维,适应新的时代。然而我们的高校教师有多少认识到这个问题呢? 3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能否融合? 在有限的时间内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似乎是有矛盾的。最近一段时间有人发出了令人震惊的呼声:“防止大学技工化”。把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观念问题。 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的高等教育重点,大多放在提高国民素质上。中国也不例外,新中国建立后30多年高等教育一直重在提高国民素质。大学里设置了很多理论性很强、应用性比较差的专业。1987年发生建国以后从没有过的事,全国5500多名分配出去的大学生被退了回来,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差。这如同在大学校园扔下了重磅炸弹。在后来的10年中高校掀起了一个个改革的浪潮,调整专业、改变培养模式等等。 然而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重实用、重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基础和素质。在一些学校什么专业好就业就上什么专业甚至把招来的学生直接送到生产一线。尽管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又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方针,并开设了人文素质选修课,但是在就业率的评价标准下,学生、教师与学校更看重的还是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应该是融合的,这个融合要靠我们恰当的教学方法。然而重技能轻素质的倾向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教学方法改革滞后给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是有目共睹的。时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采取强有力政策举措必不可少;作为大学的教授、教师自觉加入到教改洪流中来也是一种职责,应在教师中形成一种以改革落后教学方法为荣的氛围使落后的方法无立足之地。 1教学方法改革要立足于传统向现代方法迈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传统施教方法中,我们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章、节、目、概念、一点一滴地讲授,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总觉得不这样讲就对不起学生。 然而今天即使我们有一缸水也不够用了。我们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信息膨胀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也在改变人类理解、接受知识的模式与方法就像年轻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让我们感到惊异一样学生们接受知识途径与方法也在改变。我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也许学生们在窃窃私语“我早知道了”;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讲授的知识也许很快就会过时。 高等教育在今天真正到了“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时候了。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讲授内容要少而精,留给学生在需要时查阅和思维空间留有学生足够的学习研究时间。既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2教学方法改革要在统一性中寻找多样性 我们看到电视台某些特定栏目的不同节目主持人,惊人的相似。他们只会模仿,没有创新和特色。在高校我们也讨论过怎样避免“近亲繁殖”。类似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表现是过于强调统一性。 教育相对独立循自身规律独立发展有几千年了,教育手段专门化人员专业化,理论体系化。这使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教育在自身完善发展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局限性一切都模式化了。教育自身体系高度统一,统一入学、统一内容、统一毕业,忽视了学生兴趣和个性差异性,限制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特长的发挥,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 教学方法应在统一性之下寻找多样性。这个多样性一方面是指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们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知识背景深厚的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理性、逻辑、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开展实验型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整体、操作技能。而那些能够敏捷抓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点的教师,则应该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教学方法改革要立足于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很少有人提师道尊严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有许多教师对这种变化感到不安,认为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美德。这个伦理问题暂且不论,我们要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参与、对话,对培养学生独立、健康、敢于探索的人格有重要作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整体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在众多原因中文化因素的作用相当大。在开放、宽容文化中他们培养出了敢于创新的年轻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平等、宽容的氛围,要从传统的师道关系中走出来,参与式教学,平等地讨论问题。摈弃服从化。这样学生才会敢于提出不同想法敢于探索主动地发现问题,有积极性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健康人格的学生。【该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成果,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06 15/16)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2)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