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doc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doc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doc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但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所以在我国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活困境 教育状况 健康成长 原因 显著差异 解决问题1、 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社会交往以及性格方面等与非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为突出。1. 衣食住行据了解,近20%外出务工父母在儿童1岁前外出务工,其中29.4%的母亲在儿童出生1-3个月外出,婴幼儿母乳喂养得不到保障,甚至得不到科学的人工喂养,这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随着这些孩子渐渐长大,大部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农村老人们的勤俭节约和家庭经济状况限制,他们的营养跟不上。基本停在有啥吃啥、粗放喂养的阶段。而且,孩子们在发育阶段,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式必需的,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茁壮成长。但是,在农村这些合理的营养搭配根本得不到实现。由于贫困,孩子的衣服大部分来源于亲朋好友们的赠送,这些衣服没经过高温消毒,加上衣服无法及时换洗,有可能传染皮肤疾病。另外,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车祸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新闻报道中有一名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倍感痛惜。2.娱乐活动 身在农村的孩子们跟城市孩子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童年,最明显就是在玩具盒游乐场上。在城市,家长们都带着自己的乖宝宝去各地游乐场玩耍,亲戚们还会玩很多贵重玩具、娃娃哄孩子,有时候还去旅游见世面。相反地,农村的孩子只能玩滚铁环游戏或去水边钓鱼捉螃蟹、甚至下水游泳。虽然大家也玩得开心,但是孩子们的课余活动是很单调的,没有比城市孩子活动丰富。 3.社会交往 社会交际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个问题。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倾诉,容易形成自卑、自闭的心理。甚至有些跟爷爷奶奶存在着代沟,沟通慢慢也就成了一个很棘手的现象。另外,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亲情间的代沟也就拉大了。但是,有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开始配置了手机,在外谋生的父母为了方便跟自己的孩子保持联系,也是他们感情寄托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说,虽然与外界交流的频繁扩大了山区学生的社会交往氛围,但这还是不够的,比如与家长交流沟通的偏少,交往人群单一等等。(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1.学习方面在学习方面,城区学生普遍好于农村学生。由于城市孩子所拥有的学习材料比较多,他们的成绩就相对有优势。甚至有些城市孩子尽管书念得不是很好,但是家长有条件给他们的孩子提供补习,请私人教师或者家教。然而,农村里的孩子只有靠他们自己刻苦才会有好的成绩,需要更多的努力。,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孩子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面对老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学习的压力,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2.信息来源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电脑、报纸和手机,他们的息来源也就广了。而留守儿童居住在农村,都与外界世界隔离了,信息交流不通畅,见识面狭窄。3.师资力量交通闭塞,民建学校也就只有几个老师,主要靠校长负责日务,同时还要负责几个年级的课程。有时,在湘西大部分地区都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支教团,给这些小孩带来了活力。在农村,有些学校压根就没上音乐和美术,由于老师的限制,所以都无法开课,这也不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提高。3、 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问题 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因为他们手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就学。但是这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贵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 生活状况 全国调查 以宿松县调查为例父母外出打工地点省外居多(43.3%)省外居多(81.3%)对父母工作的了解了解居多(63.6%)了解居多(54.8%)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五年以上(33.1%)五年以上(60.2%)父母回家探亲的频率一年以内(67.2%)一年以内(85.3%)留守问题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到一星期(49.0%)不到一星期(39.9%)留守问题与父母联系的主动性主动性较差(19.9%)主动性较差(4.5%)留守问题与父母的联系方式电话为主(78.0%)电话为主(99.2%)留守问题与父母的联系内容学习、生活为主学习、生活为主留守问题的监护现状隔代监护普遍(66.6%)隔代监护普遍(95.9%)留守问题与监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十分融洽对留守儿童做了个调查: 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到,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但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3.学校的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人格发展形成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措施和建议 (一)措施: 1.生活方面: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 建议留守儿童实施“亲情电话”“网络聊天”等措施强化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随着留守儿童与与父母亲的联系频率增加,联系方式和内容趋于多元化,联系的主动性主动性有所增强,内心的交流有所增加。 2.学习方面: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课外活动方面:类型增多,兴趣、态度提升。 关爱措施对体育兴趣及音乐兴趣、态度均有积极作用;它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提供了学习之外的“展示舞台”。 4.心理状况方面:变化复杂 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1.加强法律保障建议在正在修订的为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和卫生保健等权益保障的条款。增加父母对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保障条款。2. 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工作机制在国务院农民工办留守儿童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3. 让母亲们能在家乡就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增加农民在家乡就业的机会,特别是母亲在当地就业的机会,缓解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而造成的亲情缺失。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父母对留守儿童履行义务、责任和亲情培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指导。4.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信息监测国家统计局应建立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制度,将这项统计列入国家级指标体系。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形成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国家制定儿童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5.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以及教育状况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