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ppt_第1页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ppt_第2页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ppt_第3页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ppt_第4页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 o第一节 城市的性质 o第二节 城市人口 第一节 城市的性质 一城市性质 o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 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o城市的职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般职能: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主要职能:对城市的发展起主要和决定性因素的职能 o城市性质就是由这些起突出作用的主要职能。如鞍山 o城市性质通常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结合区域规划的 考虑,进行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的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o确定了城市性质,也就决定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它对城市规模、布局、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水平都将产 生直接的影响。北京 o性质不同的城市,其规划的内容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 工业城市攀枝花 具有风景旅游职能的城市杭州 北京 建国后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对其后整个北京城市的发 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o工业门类较少选择,重工业比重大。据1979年统计,在 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63.7%,仅次于重工业城市沈 阳,高于上海。(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05.4亿元, 其中重工业1360.0亿元) o工业过于集中市区,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用地,造成了北 京人口急剧膨胀、能源水源紧张、公共交通拥挤、工业 “三废”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日益严重、住房紧张、文 化生活服务设施落后,以及对古都的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一系列问题。 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o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准北京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进一步总结了北京的建设经验, 指出: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 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 发展,都必须服从和充分体现这一城市性质的要求。工 业建设的规模,要严加控制。今后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 业,特别是不能再发展那些耗能高、用水多、运输量大 、占地大、污染扰民的重工业,而应着重发展高精尖、 技术密集型的工业。 1992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o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 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o首都经济: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经济结 构合理的高效益、高素质的经济。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o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 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确定的某一 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这个城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o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形成与 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在各种物质要素中,有的要素主要是为了 满足本市范围以外地区的需要而服务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 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这种要素通常被称为城市形成 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o因此,我们在分析城市的性质时,应进行以下几项分析: 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 三城市类型及性质表述 o城市类型(按性质分) o城市性质的表述 城市类型(按性质分) o工业城市 o交通港口城市 o中心城市 o县城、集镇 o特殊职能的城市 ()工业城市 o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 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 o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如石油化工城市大庆、茂名市 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鞍山 o多种工业的城市。如株洲市、常州市 ()交通港口城市 o交通港口城市:依靠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起 来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比重较大 o铁路枢纽城市。如徐州市、鹰潭市 o海港城市。如大连、塘沽、宁波、秦皇岛等 o内河港埠。如宜昌、九江 ()中心城市 o中心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 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 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o国家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o地区级中心城市:各省省会、自治区首府 ()县城、集镇 o县城、集镇:城乡联系的纽带,是该地区的物质集散中 心,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特殊职能的城市 o风景旅游城市:如桂林、北戴河、黄山、泰安市等 o边防城市:如二连、伊犁等 o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等 o革命纪念性城市:如延安、遵义、井岗山茨萍镇等 城市性质的表述 o用一个或几个定语(性质修饰)来表述 如青岛轻纺工业、外贸出口、海洋科研和旅游 城市 o采用一系列同位语,表示同时具备几个互无冲突的城市 职能 如杭州浙江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 风景旅游城市 郑州河南省省会、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 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o深圳城市性质的变化 o西安市的城市性质 深圳城市性质的变化 o1979年深圳市成立,规划建成区面积10.65平方公里,人口20-30 万,规划范围包括深圳、蛇口、沙头角三个点,主要性质是“发展 来料加工工业”; o1980年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规划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 万,主要性质是“以工业为主,工农结合的边境城市”; o1981年中央27号文件指出:“深圳特区要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 商业、农牧、住宅、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规划 2000年人口80万; o1984-1986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规定的城市性质为“以工业 为重点的综合性经济特区”,规划2000年人口110万,1989年调整 规划人口为150万; o1995年的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城市性质为“现代产业协调发 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的国 际城市。” 深圳市的特征与优势 o亚热带河口海湾型城市 o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工业化城市。1994年占总人口95%以 上的是非农人口 o外向型市场经济高速成长的综合性特区城市 o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o边境口岸城市。1994 年过境739万辆车,5194万人 o外来人口占多数的移民城市 西安市的城市性质 o唐之前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后逐步衰落; 陇海铁路通车后,工商业与文化教育有所发展。 o1954年第一次总体规划把城市性质确定为轻型的精密机 械制造与纺织工业城市。短短几年,西安成为陕西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科研、 教育基地。 o1980年第二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后应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 上,逐步把西安建成以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 教、旅游事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西安市的城市性质 o90年代,西安确定的城市性质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 ,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 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 西省省会。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 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 、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成经济繁荣、功 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 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 游胜地,进而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第二节 城市人口 一城市人口 o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是指 常年(生活)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口。他们是城市的主 人(城市建设、发展、维持正常运作的主体),又是城 市服务的对象(赖城市而生存) o城市人口按照其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 ,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远郊区人口。城市规划 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o户籍关系 o流动人口 o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规模 o城市人口的确定,对于城市用地的多少,公共生活设施 和文化设施的内容与数量,交通运输量,交通工具的选 择,道路的等级与指标,市政公用设施的组成与能力, 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郊区的规模 以及城市的布局,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o城市规模 o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o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四类: 特大城市:人口100万 大城市:100万人口50万 中等城市:50万人口20万 小城市:20万人口 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进程 “门槛”理论(Threshold Theory) o当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要遇到一些阻碍城镇规 模增长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可能是地理环境方面的 限制,可能是工程技术水平方面的限制,也有可能是来 自于城镇原有空间结构自身的限制,这些限制标志着城 镇规模增长的阶段性极限,这便是城镇发展的门槛。要 想跨越这些门槛,一般情况下的渐进增长型投资是无法 解决问题的,而需要一个跳跃性的突增。 江苏省个地市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城市化水平(1997年) 地市名 市区非农业 人口 县辖镇 非农 业人口 市辖镇 非农 业人口 小 计 总人口 城市化水平 (%) 南 京 234.77 31.59 266.36529.8250.3 无 锡 92.73 9.957 172.68432.2939.9 苏 州 82.80 103.27 186.07574.9932.4 常 州 76.14 37.89 114.03339.2333.6 南 通 45.80 37.58 87.03 170.41786.3021.7 扬 州 38.89 15.97 43.11 97.97446.1422.0 泰 州 21.08 58.38 79.46496.8316.0 镇 江 45.45 3.58 35.81 84.84265.4132.0 徐 州 102.22 39.20 22.87 164.29867.1619.0 连云港 43.91 28.11 72.03437.2516.5 淮 阴 30.93 30.05 13.5374.52495.0015.1 盐 城 31.05 65.26 32.77129.08789.1116.4 宿 迁 11.10 27.40 38.49488.837.9 合 计 856.87 278.75 514.61 1650.836948.5623.8 江苏省城镇人口规模等级结构比例变动情况 二城市人口的构成 通过对城市人口构成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 对策(年龄、性别、家庭、寿命、婚姻、劳动、职业、 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 o年龄构成 o性别构成 o职业构成 年龄构成 o指不同年龄段(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托儿:0-3岁 幼儿:4-6岁 小学:7-11岁(7-12岁) 中学:12-16岁(13-18岁) 成年:17-60岁(女:17-55岁) 老年:61岁(女:56岁) o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 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 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 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 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 分点。 五普资料 人口百岁图 年龄构成的意义 o意义: 了解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估算人口发展规模 为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提供依据 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势 o影响年龄构成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 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性别构成 o性别构成反映城市中 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 和比例关系,它直接 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 率,育龄妇女生育率 ,和就业结构。在城 市规划工作中,必须 考虑男女比例的基本 平衡。 职业构成 o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按 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口的比例。 o十三类(国家统计局): 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水利业 第二产业:工业、地质普查与勘探、建筑、交通运输 与邮电通信 第三产业:商业、饮食业、房地产业、科研教育、文 艺、金融、保险、国家机关、团体以及其它 o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999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部分发达国家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999年) 三城市人口的变化 o城市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之和 o自然增长 o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 o是指人口出生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 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与该城市人口总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 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 年平均人数1000 o自然增长率与地区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保健 条件、社会观念和习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 特别是与国家政策关系最密切。 o我国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10上下 o 我国五普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 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 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我国人口普查数据 机械增长 o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既一定时 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o机械增长的多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的建设与 发展条件以及国家的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四城市人口的估算 o劳动平衡法 o职工带眷系数法 o综合分析法 o年限规划与目标规划 城市规模测算举例一 o某城市,计划国内生产总值为100亿元,达到人均 GDP4000美元的初步现代化目标,请估算城市规模。 就业岗位初估 总人口初估 第二产业用地规模测算 第三产业用地与建筑规模测算 居住用地的测算 绿化用地的测算 ()就业岗位初估 o如果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3%、47%、50%。 o则:一产所需要的就业岗位为 1,000,000万元3%劳均GDP2万元15,000人 o二产所需要的就业岗位为 1,000,000万元47%劳均GDP6万元78,333人 o三产所需要的就业岗位为 1,000,000万元50%劳均GDP6-8万元62,500- 83,333人 o就业岗位总数为155,833176,666人 ()总人口初估 o1,000,000万元 8.3元美元4,000美元人30.1 万人 o就业率为51%-59% 城市规模测算举例二 o通过对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照 分析,对北京未来50年的发展作了一个粗略的预测。 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增长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就业岗位预测 城乡建设用地量与建筑量预测 ()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增长状况 o 近年来,我国 人口的生育高峰,老 龄化社会已经到来。 1998年,北京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已接近于 零,主要是迁移增长 仍保持在5万-6万人 的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o从1988年的人均GDP500 美元到2032年人均2万美 元城市现代化共经历44年 。新加坡、香港、汉城、 东京完成上述过程大致为 32-35年。 o2050年,北京人均突破4 万美元,相当于东京1985 年的水平。 ()就业岗位预测 三次产业结构劳均GDP参考指标 北京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就业岗位需求量预测 年份 人均GDP (美元) 产业结 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 20054012248 5038万人302万人270万人610万人 201060701 32 6725万人285万人347万人657万人 2019105760.6 30.4 6920万人290万人395万人705万人 2032206670.4 30 69.617万人242万人495万人744万人 2050402830.4 29 70.612万人236万人549万人797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量与建筑量预测 计算方法: o第二产业按工业占就业岗位的80%,劳均用地105m2,劳 均建筑42m2;建筑业占就业岗位的20%,劳均用地30m2, 劳均建筑12m2。 o第三产业的劳均用地53m2,劳均建筑33m2。 o居住用地,2005年的人均用地为28.5m2,2010年为30m2 ,2019年为33m2,20322050年为36m2。 o公共绿地,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