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路中学 朱海英 07.3.8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 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 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的事物。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 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 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 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 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 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总之,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 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 “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 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 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 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 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 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 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 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短诗,对其欣赏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这首诗写一匹老马的形象,由于生活折磨它 已变得瘦弱不堪,面对生活的重负,面对种种不平 和冤屈,它把头沉重地低下。它有苦,有怨,有愤 怒,但无力改变这一切。 B这首诗写于1932年。作者笔下的“马”其 实是一个象征,实质是写人,写当时被压在最底层 的中国农民。 C作者采用忠于生活的写实手法,首先是细 节的真实,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等句。其次 是总体形象的真实,描绘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形象, 这正是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民的写照。 D诗的最后写老马“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给全诗加上了一点亮色,表明广大农村受压迫的农 民已有所觉醒。 如:“君家何处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 暂暂借问问,或恐是同乡乡。”(崔颢颢长长干曲 )以自问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 年初次见见面时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热情大方 、聪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百战战沙场场碎铁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围。突 营营射杀杀呼延将,独领领残兵千骑归骑归 。”(李白 从军军行)有装扮(铁铁衣碎)描写,有行 动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过人、 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如:“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 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 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 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 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 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 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 行 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 得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 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 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与“长干行 其一”都具有浓郁的民歌 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 。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 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 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 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 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字与“湿 ”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 思想;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 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 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惜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 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 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 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 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 的歌颂。 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 描写,色彩描写当然,诗中的景物 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 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 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 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 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 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 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 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 、鹰、雁、松、梅、竹、马等。 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 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 夫的清高。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陆游的 咏梅词等。 比喻性形象描写,有些诗词在形象 的描写之中,隐含了诗词的实际内容, 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的意象,这 就要求读者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 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 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 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 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 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 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 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2002 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典型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评论这 首诗时诗时 曾说说,“折柳”二 字是全诗诗的关键键。诗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键”之说说?为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别怀远 之 意。本诗诗抒写了思乡乡之情,而这这种思乡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见“ 折柳”是全诗诗的关键键。 常见意象 “柳”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 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 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 愁的深刻程度。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起笔以散句简单交待时间、地点,愁字点 题,用于绘画,则是远景的描绘:万里蒹葭杨 柳,风景凄然。中间两联对仗字字写景,句句 皆情,以画工观之,当是画面的特写,浓淡疏 密,错落有致。结句道出写作主题,而渭水长 流,亦是画面最后渲染定稿的笔墨。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唐时最盛,如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 色,灞陵伤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 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 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兰陵王 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 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 ,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 千尺。” 菊花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 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 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 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 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 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 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 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 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 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 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 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 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 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 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 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 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 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 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 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 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梅诗“不 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 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另外,南宋陈亮的“欲 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 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 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 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 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不遇于时 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 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 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 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 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 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改 的“掮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 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 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 于时的最后结局。 三、“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 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 ,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 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 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 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 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 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 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 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 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 攀尔亦非群。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 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表达 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 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 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 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写出一个女子隐 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 清漏长。”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 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 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 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 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 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 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 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 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 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 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 的愁绪。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 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 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 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 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葛胜冲点绛 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 本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 ,更令人觉得凄恻。 “水”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 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 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 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 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 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 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 水和月又可比喻贤士,杜牧沈下贤:“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 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诗人追慕沈下贤 (名:亚之)之情悠悠不尽,一天晚上,梦魂 竟来到沈的家乡,听到一脉清流琤琮的清音, 看到一弯洁白澄明的素月,以此象征沈下贤诗 文独特的清音孤韵,和他那高洁的襟怀品格。 “月”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 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 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 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 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 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怀念之情。刘 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 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 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 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的诗句就更多了,如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 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燕”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 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 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 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 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 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 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 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 意义上的一种鸟。 杜鹃鸟 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 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 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 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 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 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 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 ,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 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 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 、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寒蝉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 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以寒蝉高唱,渲染自 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 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青鸟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 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 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 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 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 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 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 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 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 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 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 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等。 李清照词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 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青鸟,传说西王母有 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 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 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 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 ,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 蟋蟀 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 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 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 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 系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 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 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都借助 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 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 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 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 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 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 南浦、长亭、西楼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 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 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 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 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 俩依然。”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 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 一个专名了。 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 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 道边,芳草碧连天。” “西楼”也是送别之所。许浑谢 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 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 下西楼。”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 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 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 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 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 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 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管理知识培训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不可丢掉的传家宝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
- 2024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公司招聘代建项目经理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石化产融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招聘4人(北京)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病房消防安全培训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2. 共青团团员之歌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2 学会沟通交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导医工作内容培训
- 复古婚礼策划培训
- 激光雷达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届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
- 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统计表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2023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实践案例
- 政治-湖南省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长郡二十校一联)试题和答案
- 骨干教师培训与示范课实施计划
- 《建筑工程施工索赔与应对策略》课件
- 项目进度管理与监控的工作计划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