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2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2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2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2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今任何语言,除了使用地区很小、使用人口很少的以外,都有方言的地域差异。人们早就观察到方言的存在。礼记王制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的王充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见论衡自纪篇)他正确地指出古书难懂的原因是:古今语言有历时的变化,又有共时的方言差异。现代的语言学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同属一种语言的方言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其现代的形式在语音上必定有互相对应的关系。方言又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到远离故乡的地方,如流布在海外的粤语和闽南话。这些远离故乡的方言久而久之会演变成新的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不同,口音、措辞、言谈也会有差别例如20世纪初年之前的常州方言有街谈和绅谈的区别。街谈是城里大多数人说话的形式,绅谈则或多或少局限于文人或官吏家庭。语言的个人变体叫“个人方言”,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每一个人说话的特点各不相同。个人方言也可以算是社会方言的一种。所谓方言,如果不加特别的说明,都指地域方言。在有方言差异的社会里,人门开口总是用某一种方言。相对于“方言”而言,“语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口头上使用的是“方言”,而不是“语言”。现代有些社会人为地制定“民族共同语”,人们说话当然可以使用这种民族共同语。但是我们仍不能将所谓“民族共同语”和“民族语言”等同起来。因为民族共同语也是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的。例如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人们说话常用普通话。且不管大多数人所说的普通话都是带有方言特征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北京话和北方话当然也是方言。我们并不能在普遍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划上等号。中国的大多数语言内部都有方言差异,并且方言现象非常复杂。在七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粗略地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的结果,其余六大方言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的不断南迁在南方逐步形成的。秦汉以前,广大的江南地带,主要还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跟古汉语的前身相差很远,不能通话。秦汉以后的两千余年,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南方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南方相互歧异昀六大方言。而且就在同一种方言内部,有的也有很大差异,如闽语中的莆仙话和闽南话虽然在地理分布上是相邻的,但是他们的使用者必须通过普通话才能畅谈。(选自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有删改)1根据原文,下列选项对“方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方言不是造成我们阅读古书时感到困难的唯一原因。b方言是一种绝大多数语言内部存在的复杂语言现象。c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变”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d方言在使用时会体现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的不同。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礼记和论衡中的话,不仅指出方言现象早已存在,更重要的是引出下文对语言历史演变的探讨。b文章第三段谈街谈与绅谈的不同,说明只要同属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方言应该是相同的,可以实现无障碍沟通。c文章第四段,明确指出普通话只是我国汉民族语言当中的一种语言而已,我们的汉族的民族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d文章最后段表明了南方各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在不同时期南下、发展并消灭了原来古越语的影响的情况下而产生的。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务()a方言又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语言的个人变体属于地域方言。b我们熟悉的标准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北方方言就是普通话。c20世纪初,街谈是城里大多数人说话的形式,绅谈局限于文人或官吏家庭。d尽管有着相邻的地理位置,汉语的七大方言内部,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32分)两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花捧阁记朱 徽距城西南可里许,有古禅林曰福胜寺。寺颇宏豁轩敞,门庑回衍,殿宇岿然。环城内外梵刹约可数,惟福胜最著。殿后有园,园多茂林修竹,间以杉松。每入其中,翠盖攒天,浓阴覆地,茏葱之景,与夫清远之韵,袭人农裾。憩坐少顷,顿觉躁念消而浮情释。耳根既净,清风飒然。众叶齐鸣,竹参差互击,如戛琅,与梵音铎声相杂。当此之时,不复知身之在尘世也。然则兹地非有崇峦叠巘,足供跻攀;非有广泽平原,足寄游眺;又非有怪石奇葩,足延赏玩。徒以檀栾之态,婀袅舒拂;苍郁之干,盘错偃仰;上逗日月,旁引风雨。贯四时而不雕,亘昏晓而异色。往往增骚人之幽思,而助雅士之逸韵。寺之胜,惟因为最;园之胜,又惟竹为最矣。先是武林寓庸黄公览其间旷,辟榛芜而构亭焉,命曰玉版居。每视事暇,辄角巾独往,一觞一咏,自谓不减古人。好事来游者,竞相标致。福胜之名,盖自兹始。及黄公去,几二十余年。而栋牖倾圮,垣堑湮堕,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林木疏落,竹数竿存耳。今皖城石云王公来莅余邑,民安裕阜,继以丰年。案无积牍,圄无滞逮,庭无滑胥,鄙无豪民。邑中利弊,无大小难易,知无不举,举无不当者,凡公所为皆子孙久远之计。视邑事犹其家事,盖如此,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葺其废壤,增所未备。于是乃即亭后余址,相土度地,袤广若干,庀材鸠工。构作重屋,周缭墙壁,与竹树相掩蔽。下为一堂两室,令可宴息。上则窗棂四达,以肆览望,因命曰花捧阁。地不改辟,景录加新。入其室,青濛四幕,如深谷寒岩。泠泠泉鸣石上,幽光映互。登其楼,凭槛当空,临轩纳野,如立山顶,远数云飞,俯瞰林木矣。嗟乎,寺之胜以园,园之胜以亭,亭以竹。既竣事矣,公日曰:“是不可以徒守。”乃谋于博士高君会余资,为购不是之田二十余亩,山五十亩,付之僧,曰:“如是兹寺庶可以永永无虞,而吾阁籍以固。”由是言之,凡公所为,必邀于久远之利而后止,信哉。是役也,柱椽皆取之闲废,稍益以瓦石之类。不侈不俭,不劳力,不费时。阁成之明年冬,公且以高等禄秩将去矣。而公治绩之著于其土与渍于其人之心者,诗人所以致爱护于甘棠,此亦其一也。安可无说于此?乃为记之。(选自黄卓越辑著闲雅小品集观,有删改)【注】:琅圩:美石。檀栾:秀美貌,多形容竹。角巾:方巾,古代隐士的冠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贯四时而不雕 雕:凋谢b鄙无豪民 鄙:粗俗c既竣事矣 竣:完成d而吾阁籍以固 籍:凭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又 惟竹为最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b辟榛芜而构亭焉 于是余有叹焉c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 奉宣室以何年d因命曰花捧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西南的福胜寺是当时环城内最著名的寺院,佛殿后院内竹木茂密,景象葱茏,作者倘徉其中,体验到了种平静安和的情远的情韵。b武林寓庸黄公经常在闲暇之时,戴上方巾独自前往玉版居游览,饮酒作诗,加上一些来游玩的人竞相赞美,福胜寺的名声从此开始远扬。c皖城石云王公面对破败萧索的玉版居,在百姓生活安定、政事清明的情况下,去除了玉版居的残存建筑,在玉版居后面的地方建造了花捧阁。d花捧阁建成后,为了让此阁避免玉版居迅速颓败的命运,王公和高博士收集剩余的钱财,购买田、山,交与寺院管理,此举举两得,眼光深远。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6分)(2)安可无说于此?乃为记之。(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定风波苏 轼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犬醉集古句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入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注】当时苏轼谪居黄州。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8“秀色乱侵书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书帙晚”,请简要赏析增加的两个字。(4分)9这篇“墨竹词”透出了作者怎样的竹画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我的梦中城市美国西奥德莱塞它是沉默的,我的梦中城市,清冷的、静穆的,大概由于我实际上对于群众、贫穷及像灰沙一般刮过人生道途的那些缺憾的风波风暴都一无所知的缘故。这是一个可惊可愕的城市,这么的大气魄,这么的美丽,这么的死寂。有跨过高空的铁轨,有像狭谷的街道,有大规模升上壮伟城市的楼梯,有下通深处的踏道,而那里所有的,却奇怪得很,是下界的沉默。又有公园、花卉、河流。而过二十年之后,它竟然在这里了,和我的梦差不多一般可惊可愕,只不过当我醒来时,它是罩在生活的骚动底下的。它具有角逐、梦想、热情、欢乐、恐怖、失望等等的哗鸣。通过它的道路、峡谷、广场、地道,是奔跑着、沸腾着、闪烁着、朦胧着,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梦中城市从来不知道的。关于纽约,其实也可以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着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这之中,大概数量和机会上的理由比任何别的理由都占得多些,因为别处地方的人类当然也并无两样。不过在这里,所得从中挑选的人类是这么的多,因而强壮的或那种根本支配着人的,是这么这么的强壮,而薄弱的是那么那么的薄弱又那么那么的多。我有一次看见一个可怜的、一半失了神的而且打皱得很厉害的小小缝衣妇,住在冷街上一所分租房子厅堂角落的夹板房里,用着一个放在柜子上的的火酒炉子在做饭。在那间房的四周,也有着充分空间可以大大地跨三步。“我宁可住在纽约这种夹板房里,不情愿住乡下那种十五间房的屋子。”她有一次发过这样的议论,当时她那双可怜的没有颜色的小眼睛,包含着那么的光采和活气,是我在她身上从来不曾看见过,也从来不再见到的。她有一种方法贴补她的缝纫的收入,就是替那些和她自己一般下等的人在纸牌、茶叶、咖啡渣之类里面望运气,告诉许多人说要有恋爱和财气了,其实这两项东西都是他们永远不会见到的。原来那个城市的色彩、声音和光耀,就只叫她见识见识,也就足够赔补她一切的不幸了。而我自己也不曾感觉到过那种炫耀吗?现在不也还是感觉到吗?百老汇路,当四十二条街口,在这些始终如一的夜晚,城市是被西部来的如云的游览闲人所拥挤。所有的店门都开着,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户都张得大大,让那种太没事干的过路人可以看望。这里就是这个大城市,而它是醉态的,梦态的。一个五月或是六月的月亮将要象擦亮的银盘一样高高挂在高墙间。一百乃至一千面电灯招牌将在那里霎眼。穿着夏衣戴着漂亮帽子的市民和游人的潮水;载着无穷货品震荡着去尽无足重轻的使命的街车;象嵌宝石的苍蝇一般飞来飞去的出租汽车和私人汽车。就是那轧士林也贡献了一种特异的香气。生活在发泡,在闪耀;漂亮的言谈、散漫的材料。百老汇路就是这样的。还有那五马路,那条歌唱的水晶的街,在一个有市面的午,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般热闹。当正二三月间,春来欢迎你的时候,那条街的窗口都拥塞着精美无遮的薄绸以及各色各样的缥缈玲珑的饰品,还再有什么能一样分明地报告你春的到来吗?十一月一开头,它便歌唱起棕榈机、新开港以及热带和暖海的大大小小的快乐。及到十二月,那末同是这条马路上又将皮货、地毯,跳舞和宴会的时候,陈列得多么傲慢,对你大喊着风雪快要来了,其实你那时从山上或海边回来还不到十天哩。你看见这么一幅图画,看见那些划开了上层的住宅,总以为全世界都是非常的繁荣、独出而快乐的了。然而,你倘使知道那个俗艳的社会的矮丛,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你就得这些无边的巨厦里面并没有一桩社会的事件是完美而沉默的了!我常常想到那庞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侦察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爿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去达到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侈的里面奢侈着。你就想想这里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强者和弱者,联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馋者和眼的贪馋者,都怎样的向那庞大的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你几乎不能听见它们唱它的赞美歌吗?(选自中文自修2005年第四期,有删节)11。简要概括“我”梦中城市和现实城市的特点?(4分)答:12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三、四段描写缝衣妇的意图。(6分答:13认真阅读文章有关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1)作者在第五段中说这个大城市是“醉态的,梦态的”,你如何理解?(4分)答:(2)第七段中两个“奢侈”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答:14作者为什么说,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城市梦”的看法。(8分)答: 第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无论交通如何发达,如果市民不能养成绿色出行的习贯,治理交通拥堵、实现畅通平安都只能是官方的一厢情愿。b在伦敦举行的摄影艺术拍卖周日前落下帷幕,1. 86亿英镑的成交总额显示,金融危机难以憾动摄影作品收藏市场。c林书豪、陈伟群等人在国际体坛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华人多方面的素质与潜力,让全世界的华人精神为之一震。d南京大学筹备校庆打算“序长不序爵”,表现了高等学府应有的校格和风范,同时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明做法。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龙年科技春节晚会上,让人张口结舌的节目是糊中曼舞舞蹈演员站在玉米糊上翩翩起舞。b近几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而伴随快速发展而来的却是滥竽充数、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c除了严寒,人类还会遭遇酷暑、干旱和沙尘暴等。甚至有朝一日,风生水起都有可能被视为奢侈品。d真正有意义的生活,需要人们走出固步自封的原地,在更为深广的天地中,找到生命的文化支撑。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行政区划调整后,环巢湖综合治理“八大工程”之一的环巢湖旅游大道的线位基本确定,其功能定位以防洪、旅游为主,兼顾区域交通。b国家将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学校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统筹考虑到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d因为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在会见到访的南京市政府代表团时,公开怀疑南京大屠杀事件,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概括微博小说的优缺点。(不超过25个字)(5分)微博小说方兴未艾。由于微博小说要在140字内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文学。与传统网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微博小说的写手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有力。所以,有论者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但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因为情节的延续性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19下图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19岁学生乔纳森马克将原苹果标识被咬的缺口改为乔布斯的头像的苹果标。乔布斯去世后,该图标在网上引起热捧。请你依据下图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说明寓意。(4分) 20仿照示例,从下面所列名著中任选两部进行一句话点评。要求句式相近,不超过30字。(6分)沈从文边城王安忆长恨歌路遥平凡的世界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如:陈忠实白鹿原:史诗气质,民族秘史,剖开了中国人永被遮蔽的惨淡人生。作家作品: : 作家作品: :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c 2c 3d二、(32分)4b 5c 6c7(10分)(1)(6分)从前是诗人墨客吟咏赏玩的地方,竟然全都被砍柴的人践踏,他们并不珍惜这个地方。(2)(4分)怎么能对这件事没有言说呢?于是为此做了这篇记。8(4分)“秀”点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泽,照应了第一句;“乱”字写出了竹在风中枝叶参差、摇曳不定的特点,照应了第二句。这两个字使画中的竹子更加生动逼真。9(4分)在竹画艺术上,作者追求清瘦灵动,追求神韵。在人生态度上,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10(5分)(1)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2)周公吐哺(3)亲贤臣,远小人(4)烟光凝而暮山紫 (5)芙蓉泣露香兰笑(6)三顾频烦天下计(7)气吞万里如虎(8)垆边人似月三、(25分)11(4分)梦中的城市是清冷、静穆的,美丽、壮伟的;现实中的城市同样是美丽、壮伟的,但过于喧嚣浮华,充满着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等。12(6分)描写了缝衣妇的可怜、贫穷和她对城市生活的满怀希望;将城市生活中底层人们困窘和生活状态与城市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同时也表现出这些底层的民众沉迷于城市浮华生活中的共性。13(7分)(1)(4分)所谓“醉态的,梦态的”指的是喧嚣浮华、炫丽、梦幻般的城市生活,这样的生活容易让人沉醉其中,迷失自我。(2)(3分)第一个“奢侈”的含义指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权利、财富、地位等;第二个“奢侈”指的是肆无忌惮的挥霍他们所拥有的。14(8分)(1)“这口毒酒”指的是城市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和陷阱,但人们却以为城市的繁华里有着自己所追求的财富、名誉等奢华。作者对人们沉迷于这样的幻觉感到惊奇。(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2)示例一:城市文明的繁荣背后,也同时孕育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人们为了追求表面的奢华,忽视了对自身精神层次的提升。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加深的生存困境让整个城市文明蒙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示例二:城市生活虽然有种种的不足,但是城市也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很多人带着梦想在城市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城市文明浓重的商业气息也推动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任一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四、(24分)15d 16d 17b18(5分)示例 优点:简洁有力短平快。缺点:情节断裂多碎片。19(4分)示例 特点:将乔布斯的头像侧影与苹果商标相融合。寓意:体现了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表现出人们对乔布斯的纪念。20(6分)示例沈从文边城:水墨山水,东方神韵,演绎“爱”与“美”的经典文本。王安忆长恨歌:繁华旧梦,苍凉挽歌,叹息着弄堂人生的错位和落寞。路遥平凡的世界:苦难哲学,奋斗悲歌,点燃了底层劳动者向上的火把。海明威老人与海:困境里的支柱,极限中的旗帜,张扬起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纠葛,善与恶的转化,拷问着浪漫离奇的真实人性。五、(60分)21(60分)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译文:位于城市西南方向距城大约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寺庙叫福胜寺。寺院宏大开阔,宽敞明亮;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回环延伸,大殿屋宇高高耸立。环城内外佛寺有多处,唯有福胜寺最为著名。大殿后面有一处园林,园中多有茂密修长的竹子,夹杂着杉树和松树。每当步入园中,(就看到)翠绿的竹枝丛立天际,浓密的竹阴覆盖满地。青翠茂盛的景物,与那清幽淡远的韵致,直扑游人的衣襟。(在园中)闲坐片刻,顿时感到躁动的欲念逝去,而世俗的情怀也随之消解。耳边再无聒噪之事,只有清风沙沙作响。繁复的枝叶一齐鸣响,参差错杂的竹枝互相击打,如同轻轻地敲打美石,与诵经声、木铎敲击声相互交杂。每当这时候,就不再意识到自已仍然处身于世俗之中了。然而,这里并没有高耸巍峨的山峦、重重叠叠的山峰,能够供人攀登;没有广阔辽远的水泽、平坦空旷的原野,能够供人远眺;也没有奇形怪状的石头、珍贵奇异的花卉,能够供人赏玩。只是凭借竹林的秀美姿态,袅袅娜娜,舒展飘拂;苍绿茂盛的枝干,回环交错,俯仰生姿。日月辉映于其上,风雨兴起于其旁。延续四季而不凋零,无论早晚没有异色。每每增添了诗人墨客幽远的情思,又助长了文人雅士豪迈的情怀。寺院的优美之处,只有园林最为突出;园林的优美之处,又只有竹林最为突出了。在此之前,武林人黄寓庸先生看到这里土地开阔,就(让人)除去丛生的树木和杂草,并在这里建筑一座亭台,命名为玉版居。每当公事闲暇,就头戴方巾独自前往,饮酒诵诗,自认为不差于古人。来游玩的人渐渐多了,对这一处所在竞相赞美。福胜寺的名声,大概就从此开始远扬。等到黄先生离去,大约二十年,门窗倾倒,院墙坍塌,沟渠堙没。从前诗人墨客吟咏赏玩的地方,竟然全被砍柴的人践踏,他们并不珍惜这个地方。竹林稀疏零落,剩下的竹子也只有几棵了。现在皖城人王石云先生来到我们县(主政),百姓安宁,物产富足,连年丰收。几案上没有积累的公文,监狱里没有未决的案件,官府里没有奸滑的差役和小吏,地方上没有不守法度、欺凌别人的百姓。县上凡是有利于民的事,知道就没有不做的,做了就没有不恰当的。凡是他所做的都是为子孙后代作长远考虑的事。王先生看待县上的事就如同自家的事,正因如此,他又于闲暇之时沿袭黄先生原来的政绩,修葺那块废弃的土地,增添一些没有的设施。于是就在亭台后面的旧址之上,观察地形,丈量土地,作了一些拓展,备齐材料,聚集工匠,建筑了两进屋宇,周边用围墙环绕,与竹林树木相互掩映。又在下方建了一处厅堂,两间居室,让人可以闲居休息。屋上开窗通向四方,以供游人放眼远眺,于是命名为花捧阁。土地没有另行开拓,但增加了一些新的景观。进入居室,只感到四周青葱迷濛,如同置身于幽深的峡谷之中、清凉的岩石之下。清泠泠的流水声在岩石上鸣响,隐隐的光亮互相映照。登临楼上,依倚栏杆,面对空地,临近轩窗,旷野尽收眼底,就像站在山顶之上,远观白云飞度,俯视林木森然。唉!寺院之美是因为园林,园林之美是因为亭台,亭台之美是因为竹林。修筑完成后,王先生说:“这里不能凭空守持。”于是就和高博士商量收集一些散余的钱财,为之购买了原非寺院所有的田产二十多亩,山地五十亩,交给寺院的僧人,对他说:“这样一来,这座寺庙就能够长期没有(经济上的)忧虑,而捧花阁也就能能够凭借寺庙的兴旺得以稳固存留。”因此说,凡是王先生所做的,一定要求得长远利益然后才肯作罢,确实是这样的啊!修建捧花阁这件差事,房柱、木椽都是从废旧房屋上取来的,只是稍微增添了一些砖瓦石料之类东西,不奢侈浪费,也不过于节俭,没有耗费多少民力,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捧花阁建成的第二年冬天,王先生将要因为就任更高的职位而离开。王先生为官一方,政绩突出,浸润人心,诗人所说的“甘棠遗爱”,这也就是一个实例。怎么能对这件事没有言说呢?于是为此做了这篇记。 定风波 题墨竹图这是一篇集句词。所谓“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用这种方法所作的词叫做集句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词体。集句词大约是随着集句诗的盛行而同时出现的,创始于王安石。宋吴曾能改斋词话卷二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一般把王安石当作集句词的最早作者。然而,苏轼的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词有序曰:“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做墨竹词。”那么,苏轼作集句词的时间可能不会比王安石迟多少。 要很好的理解苏轼的这首词,还要先读懂以下三首诗: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诗意图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凝神细看,嫩叶上留下的雨水映射出太阳的光彩。和风吹送丝丝清香,沁人心脾,柔和的风,明丽的色,淡雅的味,了无尘杂,陶冶性情。)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墨竹诗 曹希蕴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东坡诗话云:“希蕴颇能诗,虽于韵不高,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人称“此语最工”。画竹歌并引白居易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六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身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筍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 。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于是,读者自然会问,既然竹子如此难画,为什么萧悦独得画竹之秘,成为古今第一人呢?他的画究竟好在哪里呢?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枝活叶动,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 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表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的特殊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洒脱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此逼真,竟使诗人怀疑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 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因为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青以来唯一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后一部分是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光易逝,身怀绝技的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自此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 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所画的对比,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 逼真”二字作了具体描述,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但是,“逼真”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先生认为,“这个真固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 ,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象,不但象是真的,并且活象是真的。”(论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不足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写作指导】此次作文题形式很平常,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过材料内容有一定的深度,让考生来谈论“一品百姓”。材料大致内容是:古往今来,想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但立志做一品百姓的寥若晨星。半个世纪前,教育家陶行知做了第一人,他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做一品百姓的口号,并从自我做起,想老百姓、学老百姓、做老百姓,比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高贵得多。作文题目立刻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少老师看到作文题后分析说,这样的材料内涵比较深,想要写好写出高分不太容易。 让我们先看看合肥二模作文题目的出处: 它来源于一段文字: 要做“一品百姓” 古往今来,立志要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一品诰命”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但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到“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耀人、彪炳历史,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一品诰命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一品高官是官之极品,人臣顶尖,一人之下,万人之眩。做“一品百姓”,则是百姓之佼佼者,平民之精英,也居之不易。一品高官须靠乌纱、头衔、豪宅、美车来证实,“一品百姓”则体现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和一流的爱心上。“一品百姓”虽居江湖之远,但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爱国不甘人后,救亡一马当先。“一品百姓”未必腰缠万贯,但却充满爱心,有博大襟怀,助人为乐,他们每每慷慨解囊,扶危救难,敢舍七尺之躯。“一品百姓”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放在哪里都会闪光”。 菜根谭云:“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仁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一品高官,只有那么三几个,苦熬一辈子的“仁夫”也未必就能如愿腾达,搞不好还会沦为“有爵的乞人”,而一介平民,只要肯“种德施惠”,便能成 “一品百姓”,便是无位的卿相,且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数量的限制,多多益善。因而,与其打破头挤着去做“一品高官”,不如立志做“一品百姓”更有益于社会。试想倘若一个社会到处可见爱国爱民,助人为乐,敬业爱岗的“一品百姓”,人人都是种德施惠,“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位的卿相”,这不就成了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了吗? 那么,这篇作文究竟如何立意呢? 首先、我们先欣赏网络上出现的一篇作文: 做“一品百姓” 陈鲁民 古往今来,只听说有人立志要做“一品大员”、“一品诰命”的,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是闻所未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便是这天下第一人。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为老百姓,学老百姓”。一品高官是官之极品,人臣顶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做到这一级,当然很难;“一品百姓”则是百姓之佼佼者,平民之精英,也居之不易。“一品百姓”体现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一流的爱心上。 “一品百姓”虽居江湖之远,但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爱国不甘人后,救亡一马当先。“齐师伐我”,平民百姓曹刿挺身而出,论战于长勺,高瞻远瞩,指挥若定,大败齐师,留下千古美谈。鲁迅先生无品无级,却常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解放冲锋陷阵,为睡狮猛醒摇旗呐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惜毁家纾难,为办教育,倾尽一生心血。他们都是“一品百姓”。 “一品百姓”未必腰缠万贯,但却充满爱心,有博大襟怀,助人为乐,他们经常慷慨解囊,扶危救难。白求恩,一个医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雷锋,一个列兵,出差1000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陈观玉,沙头角的一个普通市民,几十年如一日,帮失学少年重返课堂,帮失足青年浪子回头,帮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他们都是“一品百姓”。 “一品百姓”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老模范张秉贵,“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上海房管维修工徐虎,“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北京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热情服务顾客,平凡工作一流贡献。他们也都是“一品百姓”。古人曰:“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一品高官,只有那么几个,苦熬一辈子的“仕夫”也未必就能如愿腾达,搞不好还会沦为“有爵的乞人”。而一介平民,只要肯“种德施惠”,便能成“一品百姓”,便是“无位的卿相”,且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数量的限制,多多益善。因而,与其打破头挤着去做“一品高官”,不如立志做“一品百姓”更为实际也更有益于社会。试想,倘若处处可见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爱国爱民的“一品百姓”,人人都是种德施惠,“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位卿相”,这个社会不就成了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了吗? 作文评析:这不是很切题意的作文,作文其实主要谈“一品百姓,没有重点围绕做“一品百姓”论述。 其次,让我们看看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稍加深思,可以得知:本次合肥二模作文应当属于近年来,新材料作文中常见的作文类型:即作文已经给出关键词,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和认识。 此类作文尤其受到全国课标卷的青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合肥二模作文试题,其实就是仿照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命题形式,关键词已经给出,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关键词“一品百姓”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什么是一品百姓呢,其实文章已经指出:陶行知就是一品百姓的诠释,理解什么是一品百姓,你只要理解陶行知的人生和贡献,就懂得什么是一品百姓了。 本来是非常容易的一个作文题目,却被理解成:为人民服务,做平凡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