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本节主要内容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规律及其特点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作用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定义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 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 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 联系。 对此,列宁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 例子: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客观的 本质联系。 例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本 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 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例子: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 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 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 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 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例如: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 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 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 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1)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 a、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b、规律作用的客观性 a、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到、是否承 认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能被任意创造 或消灭。规律不为任何人而存在,也不因任 何人而灭亡。 b、规律作用的客观性 规律的作用不因人的喜厌好恶而改变; 规律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对此,毛泽东说的非常明确 (2)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 然立法”的观点。 其实,人的理性只是认识了客观存在的规律, 而不是创造了规律。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之前就存在并起作用 社会规律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 4、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1)人对规律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 约,从而必须遵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规律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或无 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能动地认识、利用规律的。 (2)规律的客观性决定其具有可知性 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或客观世界的一部分,都 是可能的认识客体,从而都具有可知性,世界上 只有未知的规律,而没有不可知的规律。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和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 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 客观的。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 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 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可以被认识、利 用为人类服务。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形成机制上 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 互作用的过程中;而社会规律在根本上形成 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 变换的过程中。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2)上起作用的方式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盲目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自发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只有通过 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下面讲意识的作 用。 从前,有一个木匠替一户人家造房子。在动手做 门槛时,主人在木匠身边寸步不离,他担心木匠 粗心大意把门槛料子弄坏,因为这木料来之不易 ,是花了好多时间,赶了好多趟集,翻了不知多 少木垛,挑了又挑才选中的。木匠一看,果然是 块好料,一百年坏不了,二百年烂不掉。可是木 料稍长了一点,于是木匠举起锯子,三下五除二 ,就把木料锯下了一小截。锯后用尺一量,糟糕 ,木料截短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主人最担心 的事却偏偏发生了,他又气又急,瞪着木匠:“看 你怎么办?” 材料分析: 木匠心中很烦乱,抽起了烟。咕嘟嘟地抽了一袋又一袋烟,又 捧起了烟袋,围着截短的木料转了一圈又一圈。他绞尽脑汁, 想了又想,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高兴地拿起锯子,又 把木料锯成两段。主人一见更发火了,一跺脚便走出家门,四 处逢人就说,木匠把他最好的一块木料糟蹋了。他走了一天, 直到黄昏才扫兴地回家来。然而,主人一走到家门口,奇迹出 现了。原来,门槛不单是做成了,而且还雕上了美丽的花纹。 仔细一看,两边是活灵活现的两条龙,中央部分两条龙嘴之间 嵌了一只球,正好把短缺的部分补上了,成了“二龙戏珠”横卧 门下。主人见状,心里乐开了花,伸出大拇指,钦佩地说:“ 巧木匠!巧木匠!” 从此,巧木匠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分析: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是人的意 识的能动作用,它体现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人类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 想办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巧木匠巧,就巧在这里。 他根据木头已被截断了的实际,开动脑筋,用心思索, 在实践的基础上,巧妙地制成了“二龙戏珠”的门槛, 解决了这个难题。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定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 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 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 的选择性。 (2)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 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 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 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 ,而是能动的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 ,又有对过去的追朔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 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 ,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 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 ,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 实现出来,变为客观。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 活动的作用。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和 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 。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 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 :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 响。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 实验,他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 环境中生活:他让一只小羊羔随着羊群在水草肥 美的草地上快乐地生活;而把另一只羊羔也拴在 草地上,但是旁边拴着一只狼。结果这只在狼整 天威胁下的羊,因整天极度的惊恐焦虑,根本吃 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现代医学家心 理学家也曾经用狗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 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 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子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 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性的病态反应 。 问:那么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 示?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 妒、敌意、冲动等负面性情绪,是一种 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 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 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 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 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所以我们要 重视精神的力量,尽量调整不良情绪, 以勇敢、开朗、宽容、友善的良好个性 和豁达的心情对待自己和他人。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 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 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 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无论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 在实践中实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 1、概念 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 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人类在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 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客观规律性即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事物 自身所固有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区 别于动物的特点。 马克思语:“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 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 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 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 建成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动物的本能的活动没有目的性和 计划性,而人类的活动都是从一定的 目的出发,并通过特定的计划加以实 施。这就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取决于尊重客观规 律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 条件。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注 意以下三点: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 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 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 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 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 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注 意以下三点: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雨雪安全知识
-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合同法律制度与建设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传媒学院《小动物麻醉与监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妇幼卫生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农林大学《新媒体漫画项目创意与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师范大学《建筑安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道路沟槽开挖施工方案
- 江西师范大学《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水磨炭浆炭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合资股权借款合同协议书范本
- 湖北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监理投标文件技术标
- 主提升机司机培训课件
- 数独比赛六宫练习题道练习
-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
- 3号钢筋加工场桁吊安装方案
-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共4页)
- 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集锦
- 《QCC对策拟定》ppt课件
- 《管子·弟子职》全文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