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一英国现代化进程.doc_第1页
历史专题一英国现代化进程.doc_第2页
历史专题一英国现代化进程.doc_第3页
历史专题一英国现代化进程.doc_第4页
历史专题一英国现代化进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现代化进程1: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a: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经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b: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王权、稳定社会和强国争霸的政策:宗教上建立摆脱国王为首脑的英国国教,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措施:军事上加强海军力量,与西班牙等海上强国争夺霸权;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背景 c: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积累了原始资本,出现了雇佣劳动力;也产生了新贵族; 2: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表现: 1603年,英王詹姆士一世即位,宣扬“君权神授”,袒护王室和大贵族利益,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查理一世统治时期,王权因税收问题同国会发生激烈冲突,并停止召开国会长达11年之久17c:清教徒革命 3:导火线:1637年,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强力推行国教,实施暴政,引发了苏格兰清教徒起义; (1640-1689) 起因:筹集镇压起义的军费; 1:革命开始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国会 结果: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抵制,他们要求进一步限制王权,给予发展工商业的自由;国王同国会关系决裂,引发了清教徒革命;经过 1642年8月-1646 2:两次内战(1642-1648);新贵族政治家克伦威尔领导国会军击败王军; 16471648决定性战役:纳西比战役(1645年)决定性打败王军,国王被俘,但大资产阶级妥协,逃到北方; 3:共和政体(16491660)和护国主政治(16531658) a:共和政体:1649年,处死了查理一世,宣布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660年结束; b:护国主政治: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独揽军政大权,在共和政体下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直至1658年; c:巩固和维护革命成果: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采取了多项政治经济措施,其中包括出卖没收的 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地制、取消对国王承担的一切封建义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这些措施都摧毁 了封建制度的根基,进一步确保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克伦威尔时期,继续采取强权政策,扩大了革命成果; 原因:克伦威尔其子无力稳定政局; 资产阶级新贵族软弱与封建势力妥协;(根本原因)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措施:查理二世对内大力迫害清教徒,对外实施亲法政策; (16601688) 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活动,使宗教矛盾迅速激化;17c:清教徒革命(1640-1689)经过 结果:封建制度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原因: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 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废黜了詹姆士二世; 以恢复革命成果为条件; 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a: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利用议会来制约 国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5:君主立宪制: 理论基础:洛克政府论b:内容: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于不同部门,(1689至今) 其中立法权应当由民选的议会行使;(立法权最高) c:意义:为英国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时间:1689 机构:议会 a: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并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b: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或终止议会制定的法律; 内容c:非经下院同意,政府不得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确立标志:权利法案5:君主立宪制:(1689年至今) d: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议事自由,不受传讯或干预;17c:清教徒革命(1640-1689) e:臣民有请愿权;经过 性质:属资产阶级宪法,却了了资产阶级政体君主立宪制 影响:开始限制了王权,确定议会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缺陷:议会不仅有立法功能还有行政功能,不同权力机构的界限还不太清晰;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义 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伟大胜利,从此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工业革命的政治基础;18C-19C的英国 世界霸主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上半期) 1:背景:技术条件: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经验技术和18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a: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1:背景: 原始积累:c:英国商人大规模从事贩运黑奴的三角贸易,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成为英国原始积累的另一主要来源; d:英国在北美、亚洲等地进行殖民和开设贸易公司等活动,垄断了殖民地贸易; 2:时间:18世纪下半叶: 发明和使用机器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完成;18C-19C的英国世界霸主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上半期) 3:过程: 最早爆发于棉纺织业; 发明“水力纺纱机”;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1771年建水力纺纱厂,成 为近代工厂制度创始人; 1807,富尔敦汽船 推动采矿、冶金发展 交通 1782年瓦特发明了复动式蒸汽 1814,史蒂芬逊火车 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产生 促进了棉纺织业; 4:范围:发生于英国,波及范围主要是欧洲和北美; 5:特征:机械化的大规模商品生产; a:确立了机器生产的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6:影响 b:社会阶级结构方面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c:城市成为社会生活中心,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d:随着工业文明在欧美国家的确立,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 a:工业生产把工人变成机器的附庸;b: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由供需等矛盾而导致经济危机现象的发生;7:局限性: c: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开拓市场、获取原料、压迫掠夺殖民地国家,把人类拖进 世界大战; d:造成资源枯竭,严重破坏自然环境;18C-19C的英国 世界霸主附:高一下工业时代议会起源:1265年英国诞生了最早的议会;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1:产生: 内阁会议:内阁大臣决定政治决策和日常事务,国王逐渐成为虚君;内阁制:1721年,沃尔菠尔担任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并由他组阁;政治上:议会内阁制惯例: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成为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内阁对议会负责; 背景:a:19世纪以前,英国的选举权受到了财产资格限制,土地贵族控制政权;2:议会改革 b: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力量,争取普选权和追求民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时间:1832年首次改革,1928年实现普选; 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通过对下院席位调整,取消“衰败市镇”选区,增加新兴城市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1928年:英国将选举权扩大到所有年满21岁的公民,并由全体选政治上:议会内阁制民选举下院议员,以会成为国家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 最早的两党:英国议会最初轮流执政的是“辉格党”和“托利党”3:两党制 : 改名:19世纪30年代,托利党改称保守党,辉格党改称自由党;工党的崛起:1906年,原劳工代表委员会改名为英国工党;20世纪20年代,工党取代自由党成为议会大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7世纪初,开始殖民,在北美建立殖民地;18C-19C的英国 世界霸主 1:形成:清教徒革命胜利后,三次与荷兰进行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17561763,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 2:繁荣时期:维多利亚时代: 时代特征:国内政治稳定,对外强化殖民统治,(1837-1901) 统治范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开普敦等;对外政策:殖民帝国 a:是英国资本输出的主要场所;b: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3:殖民地对英国的意义: c: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 d:英国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移居地; e:英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手段; f:殖民地事务是英国政治和外交的重要内容;附:殖民活动的评价: (参见历史下p60)20C的英国 “衰而不落”a:尽管赢得了一战胜利,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大为削弱、沦为债务国、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纽约的挑战; 1:背景: b:战时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和自治运动; c:四个自治领要求调整同英国的关系; 时间:1931年,英国议会;2:标志:威斯敏斯特法 内容:确认了自治领是独立和平等的国家,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 意义: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殖民体系的崩溃:“英联邦” a:二战后美苏冷战;背景: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3:彻底崩溃: c:英国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对策:被迫采取非殖民化政策,殖民地宣告独立; 标志: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4:英联邦的维系纽带:通过英联邦形式,加强在贸易领域中的协商,增加联邦内各国经济上的互惠; 组成英镑集团;联邦运动会和英联邦总理会议等;推行社会保障,建设福利国家 时间:1601年1: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国家:英国 a:伊丽莎白济贫法: 内容:授权教区;建贫民习艺所;救济老弱病残; 意义:开创国家立法救助先河,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的立法提供了课借鉴的经验; 时间:1883-1889国家:德国,俾斯麦政府b:疾病保险法 内容:对工人、老年等采取社会保险; 意义:是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 缓和了德国的社会矛盾,为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1: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时间:1935 国家:美国,罗斯福政府c:社会保障法 内容: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20C的英国 “衰而不落” 政府加强了对社会保障的干预;推行社会保障,建设福利国家 意义:社会保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途径; 产生了大批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发表时间:1942年发表a:理论来源: 贝弗里奇报告:内容:社会应保障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事业的自由权利;主张社会保障应当包括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求;2:福利国家b:实施:1945年工党上台执政,全面实施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在教育、健康、住房、失业、退休等方面全面实行社会保障;c:建成: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d: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