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部分 第10讲 代谢与平衡(一) 浙教版_第1页
九年级科学部分 第10讲 代谢与平衡(一) 浙教版_第2页
九年级科学部分 第10讲 代谢与平衡(一) 浙教版_第3页
九年级科学部分 第10讲 代谢与平衡(一) 浙教版_第4页
九年级科学部分 第10讲 代谢与平衡(一)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代谢与平衡(一)学员班级: 年 级: 课 时 数:3课时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教学主题代谢与平衡(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及其作用2、列举不同动物的捕食器官及捕食方式,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基本生物学观点3、知道牙齿的种类,能描述牙齿的结构,阐明保护牙齿的重要意义4、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5、体验“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教学要点重点: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及其作用;知道牙齿的种类,能描述牙齿的结构;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难点:体验“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过程【作业讲评】作业完成量。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应打分,强化学员的竞争意识。易错难点讲解。建议学生有错题本。营养素的热量价营养素的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课堂导入】不同动物的摄食方式和捕食器官食物与摄食动物摄食人类的牙齿消化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吸收涉及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酶的特点是多样性、专一性和高效性【内容讲解】1、 食物中营养素及其作用1、 营养素的热量价热量价是指每克营养物质(营养素)在体内彻底分解所产生的能量。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kJ/g,糖类为16.8kJ/g,脂肪为37.7kJ/g2、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2) 各种营养素的作用: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脂肪: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高原料蛋白质:蛋白质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高能量;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奶、蛋、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能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 动物摄食1、 不同动物的摄食方式和捕食器官(1) 海葵:触手(2) 昆虫:蝶类虹吸式口器;蜂类嚼吸式口器;蝇类舐吸式口器;蚊类刺吸式口器(3) 鱼类:滤过式取食(4) 动物特有的捕食器官:青蛙的舌根倒生,螳螂的捕捉足; 动物特有的捕食方式: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定位捕食2、 人类的牙齿(1) 牙的结构:牙冠、牙颈、牙根(2) 龋齿是由于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3、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消化道(1) 口腔:牙齿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2)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3) 胃:通过蠕动,是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4)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5) 大肠: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6) 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2、 消化腺(1)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2) 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 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4) 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5)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4、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1) 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2) 小肠绒毛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2、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3、 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4、 酶:一类生物催化剂特点是多样性、专一性和高效性,但酶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等。人体细胞中如果缺少某种酶,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经典例题】1、 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例题】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图显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2)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 病,因为铁是红细胞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 病。(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 物质,它主要从粮谷类食物中获得。(4)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A、经常吃“洋快餐” B、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D、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答案】(1)粮谷类,肉类;(2)贫血,佝偻;(3)能源;(4)D【解析】(1)比较图形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各占44%和15%,粮谷类含较多的淀粉,在体内转化成糖,肉类含较多的脂肪,多吃易导致肥胖;(2)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因此缺铁易导致贫血;(3)、(4)略。【变式题】老张最近时常感觉腿疼,经医生检查后发现老张患了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除药物治疗外进行食补下面为4种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老张最好多吃的食品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结合分析可知,老张患有骨质疏松,是饮食中缺钙引起的,又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要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等病,老年人要增强抵抗力,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其次是补充少量的铁,预防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可见A符合题意。2、 消化系统的组成【例题】如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消化系统组成包括消化道和 两部分。(2)标号代表的器官是 ,所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 ,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3)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4)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答案】(1)消化腺;(2)肝脏;消化酶;(3)小肠;(4)口腔;胃【解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2)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具有以下特点:小肠长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淀粉最最先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变试题】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图,请你想一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图中 (填字母)开始消化。(2)图中c分泌的消化液是 ,它不含有消化酶。(3)图中g的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 。(4)细细咀嚼米饭,部分米饭转变成麦芽糖,使人感到一丝丝的甜味这是因为唾液 。A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B含有消化淀粉的酶C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能提高味觉【答案】(1)j;(2)胆汁;(3)小肠绒毛;(4)B【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的分泌物是胆汁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2)图中c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它不含有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3)图中g为小肠,其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4)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细细咀嚼米饭,部分米饭转变成麦芽糖,使人感到一丝丝的甜味,故选B三、小肠的消化吸收作用 【例题】下列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没有关系的是( )A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B小肠粘膜上有皱襞和绒毛C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A【解析】这四个选项都是小肠的特点,但其中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皱襞和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壁、毛细血管的壁和毛细淋巴管的壁都很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变式题】血液流经人体小肠壁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加的物质是( )A. 蛋白质、葡萄糖、水B. 无机盐、维生素、水C. 粗纤维、水、葡萄糖D. 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答案】B【解析】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等无法透过小肠壁4、 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情况【例题】如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该有机物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答案】A【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即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在小肠里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分析图示可知:该有机物是淀粉【变试题】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序号至表示消化液,其中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分析如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消化液是 。(2)在五种消化液中, (填序号)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填序号)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不同于其他四中消化液。(3)消化终产物a、b、c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的过程叫做 。(4)a是 ,进入血液后由 运输,最终在 内被氧化化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答案】(1)胃液;(2)、;(3)吸收;(4)葡萄糖;血浆;组织细胞(或细胞或线粒体);能量【解析】依题意,由图可知,只消化淀粉是唾液,只能消化蛋白质是胃液,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是肠液,因此是胰液。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在小肠内被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a、b、c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1)是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2)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这三种物质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内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4)食物经彻底消化后,营养物质中的葡萄糖吸收进入小肠壁的毛细血管,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输,经组织处的物质交换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利用,该过程叫呼吸作用,它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5、 酶的探究实验【例题】为探究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淀粉糊,然后向甲试管内滴入2毫升清水,向乙试管滴入2毫升唾液,经过振荡后,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在37左右的温水里,经过10分钟后,取出两试管,待冷却后分别滴入两滴 。这时可以看到:甲试管的淀粉糊变蓝;乙试管的淀粉糊不变蓝色可见,淀粉被消化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有 和适宜的 。(2)取甲、乙、丙三个试管,均装有蛋清和花生油。甲试管加入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的变化是 ,说明 唾液对蛋白质和脂肪不起作用。乙试管加入足够胃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半个小时后 不存在了,说明胃液中的消化酶对蛋白质进行了初步消化作用。丙试管加入足够的小肠提取液(内含肠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小时后 不见了。【答案】(1)碘液;唾液;温度;(2)无变化;唾液;蛋清;蛋清和花生油【解析】(1)根据唾液淀粉酶在37左右时可把淀粉转变成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可知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淀粉糊,然后向甲试管内滴入2毫升清水,向乙试管滴入2毫升唾液,经过振荡后,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在37左右的温水里,经过10分钟后,取出两试管,待冷却后分别滴入两滴碘液;这时可以看到:甲试管的淀粉糊变蓝;乙试管的淀粉糊不变蓝色。可见,淀粉被消化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有淀粉和适宜的温度;(2)甲试管加入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的变化是无变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和脂肪不起作用;乙试管加入足够胃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半个小时后蛋清不存在了,说明胃液中的消化酶对蛋白质进行了初步消化作用;丙试管加入足够的小肠提取液(内含肠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小时后蛋清和花生油不见了【变试题】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 ;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变蓝、不变蓝)。(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唾液;(2)不搅拌,变蓝;(3)温度对唾液发挥作用有影响么?(4)水浴时间不够长【解析】(1)1、2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3)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发挥作用有影响么?(4)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重难点,易错点,解题方法和技巧【可让学生总结】【布置作业】1、 以下对食物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有许多营养物质,其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C. 维生素中出了维生素D外,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D. 食物中的无机盐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例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答案】B2、 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中起始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A. 口腔、胃、小肠B. 胃、口腔、小肠C. 小肠、口腔、胃D. 胃、小肠、大肠【答案】B3、 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小肠很长,有57m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 小肠内表面细胞有许多微绒毛D. 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答案】D4、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D5、 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A 催化作用受pH影响B 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C 具有专一性D 具有高效性【答案】B6、如图是牙齿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外形看,每个牙齿可分为三部分:即 、 和 。(2)露在外面的牙齿表面,呈乳白色的是 。牙齿中央的牙髓腔中,充满了血管和丰富的神经。(3)当口腔内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后,就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 ,然后再腐蚀 ,最后就深入到 ,引起牙痛这样的牙齿叫 。【答案】(1)牙冠;牙颈;牙根; (2);牙釉质;(4)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龋齿7、取一块馒头放在口里咀嚼,细细品味时,会尝出一些甜昧来,并且会越嚼越甜这与馒头中淀粉在口腔里的变化有关某实验小组将少许馒头切碎,平均分成A、B两份,作如图处理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 如果将1、2号试管置于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再向两试管内滴加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号试管。(2)如果将1、2号试管置于加了冰块的水中l0分钟后取出,再向两试管内滴加碘液,则会变蓝色的是 。(3)从上可知: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 消化,而且其消化过程受 的影响。(4)你认为能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是图 。 【答案】(1)1;(2)1号和2号;(3)唾液,温度;(4)B8、 如图表示几种常见的食物,请回答:(1) 图中食物内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除水外,主要还有 ,它是组织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之一,这种物质在消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