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昆明摸底)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A“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当时出现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故A项正确;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1840年清政府并未放弃抑商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故D项错误。2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C传统小农的生产结构是“男耕女织”,洋纱的进口,不会改变这一形态,故A项错误;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消减洋布的进口,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纺”“织”并用,洋纱的大量进口,会使纺线与织布分离,故C项正确;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3(2017太原模拟)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D材料中并未涉及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而且列强推进中国近代化也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1863年可知,列强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非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可知,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D项正确。 4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迁 B列强的经济侵略C民族工业的兴起 D自强求富的探索A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到列强在中国办厂,从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再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故A项正确。5(2017泰州质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工业萎缩,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6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可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A材料中“如确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功效抵制许多日货”的信息说明该报纸社论坚持实业救国思想,故A项正确;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抵制日货,打击列强在华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可以抵制许多日货”可知,对工人运动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7(2017厦门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时间 1937.81938.21938.71938.101938.121940.7迁移方向上海武汉武汉宜昌宜昌川渝等地内迁企业数量121家304家448家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B从表中信息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造成工业布局因此改变,故A、C、D三项正确;从表中信息可知,随着战争的发展,内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表格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8(2017东北名校调研)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D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枪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9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图一图二广告的位置人物的服饰建筑的风格出行的方式A B CDB由两则材料可以研究广告在近代的运用,故正确;由图一可以看出近代人物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故正确;两幅图片都看不出中国的建筑风格有变化,故错误;由图二可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近代交通工具,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0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11“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D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史量才力挺抗日活动是从革命史观角度出发,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A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渔光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时间是1935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广播在中国出现是20世纪20年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棉纺织业纱厂纱锭数(枚)14 65369 564474.7机制面粉业产量(万包)2 0476 766330.5缫丝业出口量(担)3 0394 175137.4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 56945 278117.4内地丝车数(台)7 94329 270368.5卷烟业资本额(万元)85154181.2火柴业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水泥业产量(万吨)68190279.4机械采煤业产量(万吨)89145162.3许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下表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进口商品时间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16.017.517.065.482.4出口商品时间原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造机器制造手工制造机器制造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417.211.932.96.8191039.10.713.114.728.38.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10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需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应从整体、行业与地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应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对比材料二表格前后内容,逐一概括即可。第(3)问,实际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作用,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生活等角度简要概括。答案(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成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2)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日甲午战争后: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3)论证:经济上推动工业化;政治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上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生活习俗近代化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它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千米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下图为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变化图材料三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进行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答案示例1:观点: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产生、在艰难中发展。说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国家不独立;经济落后,国家贫弱;思想、科技落后,守旧势力强大;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